2024届山西省太原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146

一、单选题

1.

良渚文化大墓玉琮、玉钺上的神人兽面纹形象生动、造型突出,晚于它的中原龙山文化的大墓的玉琮、石琮一般形体矮小、纹饰简单,较少带有神权色彩。陶寺文化的玉钺不仅为素面,更是创新出多璜联璧、组合头饰等新的象征物以凝聚族群。这反映出(  )

A.多元一体格局逐步形成B.中国已经迈入阶级社会C.文明发展的日益理性化D.南北方手工业差异明显

2.

齐桓公召集诸侯 葵丘会盟 ,签订了五条盟辞。其中第五条规定:诸侯国之间要保持黄河下游通畅,各诸侯国对黄河河道和堤防要实施统一管理,不要人为修筑不合理的堤坝。这反映出(  )

A.会盟主要维护齐国利益B.齐国建立中原军事同盟C.黄河流域得到有效治理D.争霸战争威胁各国生存

3.

汉武帝实行均输、平准之法,在各地设置均输官,负责辗转发卖各地的贡物以营利,直属大司农。东汉初盐铁官转属郡国,均输之事废罢;大司农下属仍有平准令,但其职责仅仅是 掌知物价 ,已不从事商业经营。东汉初年的这一做法(  )

A.体现了统治者让利于民B.造成了地方割据的局面C.服务于现实政治的需要D.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4.

贞观年间,规定官员路遇各位亲王均需要下马而拜。魏征认为这样做与魏晋礼法不合,并提出周代后统治者都立嫡长子,可以杜绝庶子的不良用心。唐太宗最终接受了魏征的意见。这一举措(  )

A.平衡了亲王与大臣的矛盾B.意在保障政局的稳定发展C.有效维护了国家统一局面D.体现了礼法结合趋势加强

5.

北宋时,分成地租占据支配地位,地主和佃农根据每年收成划分利益。到了南宋,定额地租在南方地区较为流行,即不论当年收益多少,根据契约订立时约定好的固定数额交租,可以使用货币支付。这一变化(  )

A.促进农业经济发展B.缘于经济重心南移C.推动了白银货币化D.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6.

明修元史时,记载东北、西南各民族状况以及历史上中原王朝逐步将该地区纳入大一统政权之下的有关史事。清修明史,尤为重视考察在明朝时诸土司区、藏区、新疆和蒙古纳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过程。这表明明清时期(  )

A.史学研究促进了国家统一进程B.新的政权继承了前朝版图C.统一多民族国家认同得到加强D.对边疆地区治理逐步强化

7.

族田指宗族共有的田地,包括祭田、社田、义庄田、祠堂田等。由族长或委托专人经营管理,所收地租用于祭祀、助学、救济等。下表为广东番禺沙湾何氏族田数量表,据此可知(  )

时间

数量单位:亩

万历年间

2111

康熙年间

16409

雍正年间

20233

乾隆年间

33711

A.中央集权遭到极大挑战B.农业经济得到快速发展C.地方行政得以良好运转D.宗族利于稳定基层社会

8.

1852年,时任香港副总督密切尔称:1850年末英国出口到中国的制造品比1844年末减少将近75万英镑, 中国的手工业能够以远超过5%的优势打倒我们的动力纺织机 ,英国从中国大量进口的茶叶和生丝完全是以鸦片和金银而非制造品换取的。这说明(  )

A.农耕经济仍具有明显优越性B.英国对华贸易仍居入超地位C.英国制造品不符合中国需求D.中国传统经济模式依然牢固

9.

光绪年间,轮船招商局由于外商公司联合压价造成连年亏损,户部令沿海、沿江各省所运所解官物,一律交由招商局承运,并迫使外商轮船公司签订 齐价合同 ,同时垫借200万两白银助招商局全款买下美国旗昌轮船公司。这些举措(  )

A.加强了清政府对经济的干预B.增强了民族航运业发展信心C.摆脱了列强对航运业的控制D.保证了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10.

1910年,原本由资政院决议的云南盐斤加价和广西学堂限制外籍学生事件,被上谕交由行政衙门核查,军机大臣副署通过。资政院代表据理力争,要求 定枢臣责任 速设责任内阁 。摄政王载沣批示 毋庸议 ,奏稿被搁置。这表明,当时(  )

A.立宪派民主斗争意识增强B.责任内阁的建立符合民意C.清廷的权威地位不断强化D.军机大臣控制了朝廷大权

11.

1933年,毛泽东在兴国县调查时发现农民中无牛户平均占比高达25%,因此鼓励群众组织犁牛合作社,集股买牛。同年,中华苏维埃政府颁发《劳动互助社组织纲要》,鼓励广泛开展合作社运动,耕田队、劳动互助社等各种类型合作组织纷纷建立。互助合作社的建立(  )

A.改变了中国社会经济的性质B.确立了公有经济的主导地位C.壮大了工农革命的经济基础D.粉碎了国民党的军事 围剿

12.

1936年中共中央计划出版 长征纪实 。由于人手有限,毛泽东专门致信要求亲历者就 自己所经历……择其精彩有趣的写上若干片段 ,务必保证出版。1937年初,《长征记》编定完成,但直到1942年,中共中央仅作为内部资料少量印发,不准公开出版。这是由于(  )

A.出版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B.日本侵华导致民族危机初现C.国共两党消除争端团结抗敌D.中共意在维护民族统一战线

13.

建国初期,我国约有1700余个私营剧团。1952年底,文化部要求 私营剧团 改称 民间职业剧团 ,并提交《剧团组织章程》《演员职员履历表》《经常上演剧目表》,办理登记证与演出证后方可正常演出。这些举措(  )

A.顺应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需要B.体现了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C.有利于激发剧团的创作积极性D.是对苏联文化发展经验的借鉴

14.

1982年到1983年期间,中国与几内亚、埃及、肯尼亚、赞比亚等十几个国家进行友好往来,改变过去主要以无偿赠与或贷款为主的援助方式,主张开展互利的经济合作。这一转变(  )

A.有利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B.顺应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C.践行了 全方位 外交战略D.着眼于发展各国友好关系

15.

1995年末,国务院正式批准启动 关于面向21世纪的100所重点高校与重点学科建设工程 ,史称 211工程 ,成为今天全国116所211大学的历史由来。据此可知, 211工程 旨在(  )

A.优化高等教育的办学结构B.实现教育与市场经济接轨C.提高国民的基本文化素质D.服务于国家未来发展战略

16.

波斯帝国大流士一世时,每年从行省获得的税收是14560埃乌波亚塔兰特,其中埃及、两河流域、印度河流域三地上缴的金额,占到波斯税收总收入的一半以上。罗马帝国韦斯帕芗统治时期,仅埃及行省上缴的税收就超过了奥古斯都时期罗马国库一年税收的总和。这说明(  )

A.帝国扩张主要目的是增加税收B.行省强化了对地方的集权管理C.大河流域农耕区经济比较发达D.帝国运转需要维持庞大的开支

17.

古代阿拉伯文献中有很多 五王说 的记载,即世界是以伊拉克王为中心,包括中国皇帝、突厥王、印度王和拜占庭王;在印度则流传着 四天子说 ,认为世界是由人主、马主、宝主和象主四位天子所统治,分别对应着中国、突厥、拜占庭和印度。据此可知(  )

A.多元文明存在交流互动B.东西方天下观认知趋同C.古代世界政治秩序形成D.欧亚文化相互吸收借鉴

18.

中世纪封建法规定,当封臣权利受到国王的非法侵害而又无法获得司法救济时,封臣可以 撤回效忠 ,解除封建契约关系。如果仍不能阻止国王的违法侵害行为,封臣可以采用武力反抗方式,夺取国王的城堡和土地财产,但不得伤害国王及其家人的生命和身体。据此可知,中世纪封建法(  )

A.有效阻止了国王滥用权力B.蕴含近代西方法律精神C.保障了西欧封建统治秩序D.强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19.

香料曾经是西欧财富和社会地位的象征,新航路开辟的动因之一是去东方寻找香料,基督教也认为香料是神圣的。而到了18、19世纪的欧洲文学作品中,东方的香料却被赋予了异域、颓废等意义。这反映出(  )

A.欧亚两地关系正在发生变化B.新航路开辟后商品价格下降C.思想解放破除对香料的迷信D.工业生产发展不再依赖香料

20.

针对北美波士顿倾茶事件,英国地方议员亚当·斯密认为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贸易垄断是引发北美殖民地倾茶事件的主要原因。他批判蓄奴政策和黑奴贸易,指责英国政府限制性的殖民地政策阻碍了财富增加,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赤字,也违背了人权。亚当·斯密的这一认识(  )

A.推动英国外交政策转变B.论证了美国独立的正当性C.丰富了启蒙思想的内涵D.指出了资产阶级的局限性

21.

18世纪,英国政治漫画中常用 约翰牛 形象代指英国人。最初 约翰牛 常被描绘成公牛、斗牛犬或是其他动物形象以讽刺当局政治,但在18世纪末的主题漫画中, 约翰牛 被画成了普通英国憨汉甚至是国王乔治三世。这一变化(  )

A.旨在凸显英国制度的优越B.强化了对民族国家的认同C.反映了君主权威不断增强D.源于人权观念的日益深化

22.

18—19世纪,欧洲艺术掀起 工业风 ,突出体现 风景—技术 的融合,如1788年创作的《铁桥一瞥》;19世纪中后期, 工业风 逐渐与浪漫主义渐行渐远,开始与现实主义精神相契合,代表作品《伦敦:朝圣之旅》。这一变化反映了(  )

A.工业革命改变艺术表现形式B.科技进步推动绘画水平提高C.工业发展摆脱了自然界束缚D.人们对工业社会认识的深化

23.

一战后,亚洲出现了 亚洲和亲会 东亚同盟 等地区性的革命联盟组织,约定 一国爆发革命,其他会员国应竭尽全力给予直接或间接的援助 ;与此同时,北非摩洛哥里夫起义的领导人也呼吁 让我们同东方国家联合起来,共同进行决胜的打击 。这说明(  )

A.世界性革命洪流已经形成B.民族运动的斗争水平提高C.马克思主义理论广泛传播D.世界殖民体系已走向瓦解

24.

1950年,美国国会拨款4.7千万美元扩建 美国之音 ,从每天30小时24种语言的播音增加到每天61小时45种语言的播音;1960年底,特别增加英语节目广播时间,使用1500个基本单词,以每分钟65个词的缓慢速度介绍美国音乐、文学甚至是肥皂剧。这些举措(  )

A.致力于传播美国本土文化B.服务于美国全球战略需要C.创新了民族文化宣传方式D.影响了国际关系发展走向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世纪西欧由于城乡之间没有形成贡赋关系,城市不能向农民征收税赋,城市最初的粮食需求只能来自周边农民的销售。大约从12世纪起,西欧城市迅速发展,乡村专门化的粮食生产吸引了专职商人参与,国内粮食贸易很快发展起来,但远距离收购的粮食不能在城内直接售卖,必须通过当地代理人销售。伴随着粮食供应带来的巨大商机,庄园开始扩大粮食生产,专门出售剩余谷物,成为城镇最直接的 农业腹地 。为保证市民生活需求,城市当局往往对粮食市场实行严格管制,不允许市民下乡收购粮食、购买囤积超过其需求能力的粮食等,并设立以市长为首的 巡回法庭 商讨价格、检验各类商品,维护城市粮食市场的有效秩序。尽管如此,城市粮食的供应依然非常紧张,这也使得城镇与周围农村的关系非常紧密,出现了城乡一体化的趋势,从而改变了周边农村传统的农业结构。
材料二
与西欧相比,中国古代重点城市的粮食供应主要通过官府调拔,如南宋都城临安 凡诸军、诸司、三学及百司、顾券、诸局工役等人,皆给焉 ,但 细民之食,皆需之铺家 。与西欧不同,中国农村的粮食不一定直接卖给附近的城镇,而是由商人舟运至杭、至秀、至南浔、至姑苏等地粜米。宋代以后,地主的地租粮自食比例较少,相当部分作为商品粮直接运往城镇或急需地点销售。地主居于市镇中,既从事农业经营,又进行商品生产,当粮价低贱时,地主则大肆收购,反之则出售粮食,从中获取厚利,因此地主富商深刻影响了市场粮食价格。为保障粮食供应,官府往往采用设置官仓等间接手段平抑粮价,而较少使用行政或强迫手段干预其它经营者。正是由于中国城市的生存无须单独依靠周围的乡村,因此城乡关系比较松懈,没有建立起来直接的经济联系,因而城市不可能推动农村发生转变。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谢丰斋《比较中西方古代城市的粮食供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当时西欧与中国城市粮食供应的差异。(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当时西欧和中国城市粮食供应差异造成的不同影响。(8分)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后,中国共产党集中开展了以破除封建思想、改造陈规陋习为主要内容的乡风文明建设探索活动。主要措施有:倡导男女平等,反对封建婚姻制度;开展禁烟禁赌活动;破除封建迷信,改造农村巫神;开展不缠足运动;移易传统婚丧习俗。这些措施取得了显著效果,据安定县的调查显示,1935年冬,红军第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半年后,该地烟民比例降至20%,不到两年,该地烟民基本绝禁。
材料二
80年代以来,农村经济贫困问题的有效缓解以及农村思想环境的根本好转,使党的乡风文明建设得以顺利开展。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正式提出 乡风文明 一词,使乡风文明建设发展更加深入。这一阶段,党切实开展了许多相关实践活动。一是开展 五讲四美三热爱 活动。二是开展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三是开展文明村镇与和谐村镇创建活动。四是开展 讲文明树新风 活动。五是开展婚育新风进万家活动。六是开展创建文明集市活动。2010年,国家工商总局、中央文明办等相关部门发文指出,要通过创建农村文明集市活动引领农村健康和谐的社会风尚,向集市的商户宣传科学技术、食品安全等与经商致富相关的内容,引导农村除旧布新。

——摘编自刘欢等《中国共产党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百年历程、经验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国共产党在二三十年代开展乡风文明建设的背景。(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八十年代以来乡风文明建设的新发展,并分析其影响。(8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20世纪50—60年代,工业发达国家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和安全……这一时期出现的环境问题基本上是小范围的,污染源较少,往往可以由一国政府独立解决。70—80年代后,全球性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引发了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70年代后半期美国积极倡议并参加多种形式的国际环境合作,推动创立国际环境机构并提供大量环境援助。80年代—90年代初,美国政府的环境外交政策由积极合作转为消极对抗,90年代初再次进行了调整。1996年,美国以捕捞大虾未采取措施保护海龟繁殖的环境义务为由,禁止进口中国的大虾。自1997年起,美国政府在每年的地球日都要发布有关环境外交的报告,对全球环境状况和国际环境政策作出评估……
日本在1991年主持召开亚太环境会议,表示积极提供资金和技术以加强亚太各国之间合作,全力参与国际环境事务。与此同时,日本又不顾国际舆论向海外转移污染严重的企业……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欧洲首次提出发达国家应降低有害气体排放,并表示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欧盟与非洲、拉丁美洲和亚太地区等地国家开展了多方面的环境合作。欧盟在对外环境政策上有系统全面的框架,但内部政策执行时困难重重,如德国和瑞典积极促进欧盟实行较高的环境标准,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国则表示反对。

——摘编自房乐宪等《美日欧环境外交政策的比较》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美、日、欧等国家和地区的环境外交政策。(10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西方环境外交政策对中国的启示。(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年代

消费理念

消费实态

公元前3世纪至公元5世纪

享乐是最高的幸福

日常生活消费和公共消费奢靡无度,以角斗、逐兽、赛马、剧场表演等为主要内容的娱乐消费迅速发展

5世纪至15世纪

节制是美德

衣食住行极端简朴,除宗教歌剧之外,几乎没有休闲娱乐活动

16世纪至19世纪上半叶

奢侈有利、节俭有弊到保证积累、有效消费

宫廷贵族奢侈消费卷土重来,中产阶级提倡有节制消费;衣食住等日常消费质量大大提升,休闲娱乐和精神消费已经成为生活的一部分

19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

消费至上、需求创造生产

饮食消费比例下降,物质消费和休闲娱乐消费成为主要消费项目;汽车等奢侈品转变为生活必需品;超前消费成为时尚

20世纪下半叶

消费至上,开始倡导适度、绿色、可持续的消费

消费强调审美和文化意义,追求个性,炫耀品位;生存性消费比重降低,享受性、发展性消费比重升高;信用消费、超前消费盛行;消费周期变短

——根据杨魁、高海霞《西方消费文化观念的历史变迁与发展取向》整理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任一历史时期的西方消费活动变化进行解读。(要求:明确写出消费活动变化,解读全面,逻辑清晰,史论结合,表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