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张家口市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203

一、单选题

1.

石峁遗址位于陕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镇石峁村,距今约4000年,遗址发现了大量手工作坊遗址,包括玉器、纺织和酿酒作坊。城址核心区域的一座巨大金字塔,顶部为平台,四面设有阶梯,用于祭祀神灵。下列与其文化特征最相近的考古遗址是(  )

A.北京人遗址B.姜寨聚落遗址C.河姆渡遗址D.红山遗址

2.

下表材料是有关分封制和郡县制的论述。这可以用来说明(  )

文献记载

出处

古之帝王未尝以天下自私也,故天子之地千里,公侯皆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而王畿之内复有公卿大夫采地禄邑,各私其土,予其人,而子孙世守之……三代而上,天下非天子所得私也

马端临《文献通考》

郡县之天下,诸侯无土,大夫不世,天子与庶人密迩意为贴近靠近

王夫之《读通鉴论》

A.郡县制实现了中央对地方垂直管理B.贵族政治削弱了周天子集权统治C.原始民主传统影响了先秦政治制度D.官僚政治根除了封建权贵的特权

3.

魏晋南北朝时期,西域高昌地区 昏(婚)姻有六礼 ,其婚俗 与华夏小异而大同 ;焉耆 婚姻略同华夏 。《梁书·西北诸戎传》提到,龟兹、于阗等地婚俗又与高昌、焉耆略同。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外之间的文化交流频繁B.西北地区对华夏文化的认同C.边疆和内地风俗渐趋一致D.中央政府强化了对西域控制

4.

下表为北宋程颐和程颢对 的阐释。其旨在(  )

阐释

出处

问:天道如何?曰:只是理。理便是天道也。且如说皇天震怒,终不是有人在上震怒,只是理如此

物物皆有理。如火之所以热,水之所以寒,至于君臣、父子间皆是理

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无所逃于天地之间

程颢、程颐《河南程氏遗书》

A.维护封建的伦理秩序B.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C.改善因循守旧的风气D.重构儒学信仰新体系

5.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经济作物种植面积扩大,盛产棉布的松江、嘉定一带, 县不产米,仰食四方,夏麦方熟,秋禾既登,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中人之家,朝炊夕负米而入者,项背相望也。 由此可见,当时这一地区(  )

A.传统社会经济结构解体B.农业技术出现重大突破C.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加强D.人地间矛盾进一步加剧

6.

中国近代最早离乡入城的人员,在经济地位上说是较富的,在教育程度上说是较优秀的。 财富和人才离了乡,再加上都市工业势力的压迫,农村开始穷困,小康之家降而为穷户,穷户就站不住脚,开始离乡。 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  )

A.城乡人口自然结构发生变化B.城市化加速农村人口的流失C.耕读传家的观念被人们抛弃D.城镇化呈现稳定的增长态势

7.

中国近代史上,梁启超提出了 大民族主义 的主张,认为: 吾中国言民族者,当于小民族主义之外,更提倡大民族主义者。小民族主义者何?汉族对于国内他族是也。大民族主义者何?合国内本部属部之诸族以对于国外诸族是也。 由此可知,其主张意在(  )

A.传播西方近代民族思想B.抨击中国传统的民族观C.唤醒国人爱国主义意识D.增强维新变法的影响力

8.

下表为晚清和民国初年政府颁布的有关图书馆建设的规定。由此可见,图书馆规定的变化(  )

时间

史实

1910

晚清学部公布《图书馆通行章程》,主张图书馆之设,所以保存国粹,造成通才,以备硕学专家研究学艺,学生士人检阅考证之用

1915

教育部除颁布《图书馆规程》外,又颁布了《通俗图书馆规程》,其第一条规定:各省治、县治应设通俗图书馆,储集各种通俗图书,供公众之阅览

A.体现了由服务学子向教育国民转型B.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人才基础C.保障了中国民众对阅读图书的需求D.得到社会各个阶层的广泛认可

9.

1953年8月28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平衡国家预算的紧急指示》,提出厉行节约、紧缩开支的要求和方向,精简冗员,节约支出。还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并使节约粮食成为社会中的良好风气。这些举措(  )

A.确保了新中国工业化战略的实施B.形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新风尚C.有利于新中国成立初的经济恢复D.彰显了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

10.

1997年以来,中国和东盟国家开展了富有成效的合作,双方共同推进东盟与中日韩(10+3)合作、东盟地区论坛、亚洲合作对话、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亚欧会议、东亚—拉美合作论坛等区域和跨区域合作机制的健康发展。这表明中国(  )

A.强调国家间应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致力于亚洲与世界和平发展C.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D.引领了东盟地区的发展方向

11.

在《汉谟拉比法典》中写道: 安努那克之王(土地神),至大之安努……以其庄严之名为巴比伦之名,使之成为万方之最强大者,并在其中建立一个其根基与天地共始终的不朽王国 我,汉谟拉比,无敌之王,以马尔都克(巴比伦守护神)所授予我之威力,驱逐上下之敌,消弭纷争,使国家得享太平。 这说明该法典(  )

A.注重维护社会公平正义B.借助神权维护君主权威C.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D.呈现出了封建迷信色彩

12.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虽然名为讨论法律,实质上是一部 政体论 。文中写道: 我将首先研究法律同每一种政体的性质和原则的关系。因为政体的原则对法律有最大的影响,所以我将尽力很好地去认识它。 其阐述的根本意图是(  )

A.探索构建近代国家治理体制B.论证法律和政体的关系C.宣传资产阶级理性主义思想D.推广近代法律法规知识

13.

下表为英国议会通过的部分法案。这些法案的颁布(  )

时间

法案

1694

《三年法案》规定,每三年必须召开一次议会,每届议会任期不得超过三年

1701

《王位继承法》规定,鉴于英国法律是英国人民与生俱来的权利,因此,凡得登上英国王位的国王,都应依照英国法律的规定管理政务

1707

《任职法案》规定,凡议员得到国王任命或从国王那里领取薪俸后,就失去了议员资格

A.确保了议员正常行使权力B.剥夺了国王的一切权力C.促进了君主立宪制的发展D.促成了责任内阁制确立

14.

19世纪中后期到20世纪初,许多欧洲人,尤其是所谓大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的公民,都坚信自己国家在文化、经济和军事上的至高无上地位。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实力信心膨胀,对自己国家的缺点视而不见,针对敌对国的批评却达到了妖魔化程度。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

A.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B.西方国家内部分化加剧C.列强在全球的竞争加剧D.欧美国家主导国际局势

15.

列宁在谈及新经济政策时说道: 我不想预测依我看究竟要多长时间……我们能估计到5—10年的情况,就谢天谢地了,通常我们连5个星期的情况也估计不准。 还认为,新经济政策不可能一直存在,在其完成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使命后必然会退出(  )

A.得益于 苏联模式 的推行B.依赖于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开展C.取决于苏俄社会形势的发展D.佐证了苏俄社会经济的落后性

16.

下图是二战后苏联的漫画,图中文字为 全世界的资本家团结起来! 。该漫画(  )

A.反映了欧洲走向联合的意图B.契合了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C.推动了世界反战运动的高涨D.暗示美苏间的对抗不断升级

二、材料阅读

17.

《贞观政要》是唐代史学家吴兢所著的一部政论性史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贞观二年,太宗问黄门侍郎王珪曰: 近代君臣治国,多劣于前古,何也? 对曰: 古之帝王为政,皆志尚清静,以百姓之心为心。近代则唯损百姓以适其欲,所任用大臣,复非经术之士。汉家宰相,无不精通一经,朝廷若有疑事,皆引经决定,由是人识礼教,治致太平。近代重武轻儒,或参以法律,儒行既亏,淳风大坏。 太宗深然其言。自此百官中有学业优长,兼识政体者,多进其阶品,累加迁擢焉。

——摘编自吴兢《贞观政要·论政体》

(1)根据材料,指出唐太宗和王珪的对话所反映的治国理政思想。(2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历史和现实的视角,分析 太宗深然其言 的依据。(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治国理政观对唐代的影响。(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赋税制度乃立国之本。下表为中国不同时期赋税制度的相关史实(节选)。

时期

赋税制度概况

秦朝

秦统一全国后,实行收泰半之赋的税额,即相当收获物的一半以上。男子17岁就开始承担徭役等义务,至60岁为免老年龄,方可免除徭役

汉代

汉初田赋比例十税一,汉文帝时期降至十五税一,汉景帝时进一步降到三十税一

隋唐

隋朝规定民年五十,免役收庸,即交纳一定的绢代替服役。唐代前期唐朝在租调制中正式增加了作为丁役、匠役代役金的税目,即输庸代役

清代

雍正元年,开始普遍推行摊丁入亩,把固定下来的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不再以人为对象征收丁税

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华北人民政府颁行《华北区农业税暂行税则》,采取免征点、最高限度、严控地方附加等方式减轻农民负担。西北解放区颁发《陕甘宁边区临时营业税暂行征收办法》,规定营业税税率一律为15%,减免战争损失较大的工商业营业税

改革开放时期

19837月在国营企业中普遍推行利改税,实行税利分离,企业逐步实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00512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废止1958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税条例》,农业税废止

围绕 赋税与国家治理 这一主题,从表中提取一个或多个时期的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1500年至2000年的绝大多数时间里,海上格局基本上是由世界强国操纵的体系,并非是诸多国家操纵的均势体系。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海洋霸主。其中英国与荷兰在17世纪爆发了三场为了争夺海权、基本由海战组成的战争(1652—1654年、1665—1667年、1672—1674年)。18世纪开始,英国再次确立了海上霸权。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间隙,英国海上霸权衰落和美国海权崛起之际,曾出现英、美、法、日等海权国家并立的短暂局面。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今,美国海军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海上力量。
材料二
和平解决海洋争议的规范精神酝酿于二战后,在21世纪得到了广泛确认。《联合国宪章》明确强调了和平解决争端的精神,和平解决海洋争议逐渐成为世界的广泛共识。被称为 海洋宪章 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多处规定了海洋利用的 和平目的 和平用途 。在21世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制度和规则的广泛实践、海洋争议的加剧和大国海洋地缘竞争的回归,正推动着 海洋自由 向着更为平衡的方向发展。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胡波《从霸权更替到多极制衡——16世纪以来的海上格局演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6世纪以来海上霸权的演变特点,并分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英美海权转换的原因。(9分)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如何实现和平利用海洋。(4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一般称之为 乡村建设运动 。提倡和参加乡村建设的人员,既有一批进步的社会学者、经济学者、农业专家和有志青年,也有资产阶级、地主阶级中的改良派,还有一些则是国民党政府大大小小的官员。乡村建设工作所侧重的方面,有的侧重于平民教育,有的侧重于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有的侧重于农村经济事业,也有的侧重于乡村自治。他们各自对当时中国社会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出路都进行了理论和实践探索。
乡村建设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晏阳初等。梁漱溟认为,西洋人所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在中国是行不通的,中国应走出一条不同的路。他主张在乡村兴办学校和团体组织,号召全体村民 齐心向上,学好求进步 。晏阳初等人认为中国社会的问题主要是农村问题,其根本问题则是人的问题。他主张发动一场新的自救运动,即 平民教育运动 ,以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乡村建设学派的社会改良实验均以失败告终。

——摘编自郑杭生、李迎生《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乡村建设学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运动的特点,并分析其兴起的历史背景。(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近代乡村建设运动。(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