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安徽省宿州市省、市示范高中高二第一学期期中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11

一、单选题

1.

《尚书》在论述上古政治运作模式时记载: 克明俊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平章百姓;百姓昭明,协和万邦;黎民于变时雍。 据此分析,上古政治(  )

A.要求统治者德才兼备B.将血缘伦理引入国家管理C.具有原始的民主传统D.符合儒学的施政原则

2.

鞭打芦花车牛返村是中国村名最长的村,位于安徽宿州萧县。至今当地还流传着一首民谣: 鞭打芦花车牛返,仁义道德最为先,夫休后妻儿救母,子骞美名代代传。 该民谣体现的社会价值(  )

A.是研究皖北地区风俗文化的第一手史料B.有利于察举制的实行C.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社会教化功能D.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

战国时期,关东六国国君任相多用其宗族及国人。数代秦王所用秦相,商鞅为卫人,楼缓为赵人,张仪、魏冉、范雎为魏人,蔡泽为燕人,吕不韦为韩人,李斯为楚人。据此可推知(  )

A.秦国官僚制度相对完善B.秦国用人政策不断改变C.东方六国人才外流D.秦国用人都是法家思想家

4.

秋冬岁尽,各计县户口垦田,钱谷入出,盗贼多少,上其集薄。丞尉以下,岁诣郡,课校其功。(《后汉书· 百官志》)据此可知,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对官员管理的一种体制,应该是(  )

A.考课制B.考满制C.刺史制度D.上计制

5.

汉武帝时设置十三州部,州部可以推举秀才。东汉, 州里 州闾 州党 等语汇逐渐行用,意为同乡,州刺史被尊称为 使君 。东汉后期,以州为中心的地域观念逐渐形成,这在当时(  )

A.有利于国家人才的选拔B.有利于抑制豪强的势力C.不利于统一国家的巩固D.强化了监察制度的效力

6.

如表是清末民初外务(交)部的人事来源构成情况。这一构成(  )

途径

章京考选

驻外使馆

同文馆与译学馆

留学生

举贡考试

其他

合计

人数

68

15

45

79

22

4

233

比例(%)

29.18

6.44

19.31

33.91

9.44

1.72

100

A.印证了外务部逐渐居于六部之首B.表明清末 新政 效果较为显著C.表明科举选士制度的根深蒂固D.体现了新旧交替的时代特征

7.

1944年,宿州皖东北根据地在工作总结中指出:7个县的参议会议员共458位,从阶级成分上看,雇工12人,贫农71人,中农119人,富农70人,地主130人,商人17人,其他39人。参议会的成立(  )

A.苏维埃政权性质发生改变B.调动了农民的参政议政的积极性C.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新形势的需要D.扩大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8.

建国初期,国家鼓励创作新年画。如图:《建政权,选好人》登载在内蒙古日报上。这一作品反映了(  )

A.内蒙古自治区正式成立B.新政权得到民众的支持C.基层民主政治制度的体现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9.

2020年, 新冠 疫情突然来袭。面对危难,白衣 逆行者 、疫区 守护员 、最美 建设者 纷纷出现,无数个默默无闻的 小人物 ,筑起了生命健康的防护墙;爱心口罩、爱心蔬菜、爱心药物等,无数个暖人心房的 小举动 ,描绘了同舟共济的画面。据此可知(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践行B.我国注重以德治国C.艰苦奋斗精神是时代精神主流D.我国爱国主义教育十分成功

10.

近几年来,安徽省宿州市一些地方农村红白喜事送礼成风、人情份子负担过重,农民群众深受其苦又无可奈何。萧县某乡镇人大通过指导村民制定《红白喜事公约》,破解了这一难题,镇内各村村民的礼金支出显著下降,得到了普遍赞同。乡镇人大的做法(  )

A.保障了村民依法行使自治权利B.促进了基层民主的法制化建设C.凸显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D.立法保障村民的权利

11.

公元前536年,郑国子产把刑法铸在金属器皿上;公元前450年左右,罗马共和国颁布了《十二铜表法》,法律条文被刻于12块铜牌之上。这表明(  )

A.中国比西方更早进入法治社会B.中西方法制建设相互借鉴、交流C.东西方法制文明多元一体D.成文法体现了文明发展的诉求

12.

据图1和图2可知(  )

A.东西方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希腊城邦实行民主政治C.地理环境影响文明的形态D.中国建立中央集权体制

13.

1820年,部分英国出口商公开对议会施压,要求保障商人的自由贸易权,但最终没有获得议会通过;1840年,英国议会在讨论是否发动鸦片战争来维护对华自由贸易权时,议会最终决定支持鸦片商保护自由贸易权的主张。这一不同主要源于(  )

A.鸦片是英国主要出口品B.工业革命壮大了英国/实力C.重商主义思想渐趋流行D.议会改革后英国的政治变化

14.

二战结束后至1968年间,英国政府曾对文官制度作了新的调整。观察下图,从中可以推断出的结论是(  )

A.行政人员在政府中的作用降低B.福利制度导致官员的人数膨胀C.文官人员设置体现分工专业化D.文官层次过多影响行政的效率

15.

中世纪,英国国王经常和法官一起主持审判。1608年,法官柯克认为,只有经过长时间学习和具有实践经验的人,才能行使司法审判权,因此拒绝詹姆斯一世坐堂问案。柯克的行为(  )

A.体现了代议制对王权的限制B.利于近代英国司法走向独立C.开创了 议会至上 的先例D.体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16.

人们的生老病死、婚丧嫁娶,基督教会都要介入。教会尽管本身藏污纳垢,但时刻不忘告诫人们必须孝敬父母,不许偷盗、奸淫、杀人、贪恋别人财物等,要求人们逆来顺受,忍受世间的一切痛苦。由此可见,基督教的宗教伦理(  )

A.是麻醉人民的精神鸦片B.适应了新兴资产阶级对人性的要求C.努力为封建统治者的政治要求服务D.具有引导人们积极向善的教化功能

二、材料阅读

17.

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政治文明漫长而艰难的演进过程。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 倘使我们说,中国传统政治是专制的,政府由一个皇帝来独裁,这一说法,用来讲明清两代是可以的。
材料二
英国 光荣革命 (实际是一次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 控制者 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秦汉和唐朝政治制度 大变动 分别指什么?
(2)材料二中所指的 一种完美的政治设计 是什么?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法律的演进轨迹有自己的特色。宗法家族社会的发展,是 礼治 的坚实基础;秦律规定: 父盗子不为盗 子告父母,告者罪 。西汉以后中国古代法律的儒家化和法家化表现为确立族权本位(礼治)与皇权本位(法治)的双向法统。《唐律疏议》开宗明义在 名例 篇的序言中宣布: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 ……中国古代最具代表性的法典凡涉及民事纠纷、经济权益,国家均视为 细故 ,尽量用调解而非法律解决。

——摘编自武树臣《法家法律化通论》

材料二
近代以来,西方各国在继承传统法律思想的基础上,融合启蒙思想制定了各自的法律制度。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突出表现为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与平衡。在法律内容上,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 天赋人权 和人人平等思想,注意保护个人的各种权利。在司法实践中,建立了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西方法律制度强调保护私有财产,为资产阶级利益服务。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建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西方法律制度的基本特征。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下面是(部分)历史学者们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评价。

人物

评价

吕思勉

鲜卑无法永远凭借武力和汉族相持,以塞外游牧的民族,侵入中国,其结果被汉族同化而融合是不可避免的。

陈汉玉

孝文帝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人的繁缪腐朽,丢掉的却是拓跋的长处——勇武质朴。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成文,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选官用官关系到国运兴衰,历代十分重视,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清末新政前后,清政府开始设立经济特科取士;废除八股后,又采取学堂育才选才和留学生毕业录用等措施。到了北洋政府时期,受国内外诸种因素的影响,以强化文官立法为特点,中国近代文官制度进一步趋于完善。
材料二
学者对民国文官考试制度进行了分析,认为民国时期文官考试制度主要是借鉴近代西方文官制度的产物,同时也保留了中国传统选官制度的部分特征,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
材料三
第二十三条录用担任一级主任科员以下及其他相当职级层次的公务员,采取公开考试、严格考察、平等竞争、择优录取的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2018年12月29日修订)

(1)根据材料一、指出清末选官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民国文官制度 是一个传统与现代的混合体
(3)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当代中国公务员制度建立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