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北省部分重点高中高三上学期核心模拟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541

一、单选题

1.

《管子·小匡》中有 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 并举的记述,并认为华夏( 中国 )居中,为五方的核心, 五方之民 天下 的观念升华。这一记述反映出(  )

A.百家争鸣的盛况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C.华夏认同的增强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2.

下图是据《三国志》整理的景元元年(260年)蜀魏吴三国的人口数量统计状况。这一状况(  )

A.缘于南方政治动荡不安B.奠定了国家重新统一的基础C.加速了江南地区的开发D.形成了魏蜀吴三国对峙局面

3.

唐代宗(762年—779年在位)曾下诏: 明经进士与孝廉兼重 ,(新创置)三礼、三传、三史、开元礼等科都不再以帖经试之而代之以大义和试策,以通经和明古今事体、知当今时务为主要的测试重点。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君主专制强化的影响B.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C.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D.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动

4.

与唐代相比,两宋对外贸易发展迅速,贸易港口大大增多,遍布沿海广大区域,且不再是零星点状分布,而是主次分明,形成了较为系统的多层次结构;贸易范围也远超唐代,远至红海沿岸及非洲东海岸。材料体现(  )

A.重农抑商的政策在民间贯彻执行不力B.区域统一市场形成C.宋代贸易发展与经济重心转移相适应D.长途贩运贸易兴盛

5.

《醒世恒言》中的刘老汉开的只是个小酒店, 却极肯周济人的缓急 ,对年老的穷军汉,不仅不收食宿费,还在其病重时冒着满天风雪外出为其求医问药,照顾得无微不至。 三言二拍 在表现市民阶层经商求财以至发迹的同时强调, 富本无根,尽从勤里得 的思想。由此可见,当时(  )

A.世俗化文化承载着教化功能B.商品经济发展推动了文化世俗化C.文学作品能够如实再现历史D.市民文化迎合士大夫的文化品位

6.

史学家邓嗣禹在谈到近代中国某历史事件时说: 军事上的失利代表着中国已经失去了融入世界的主动性。这也奠定了清政府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基础。向外委曲求全,向内必然是压榨人民。苛捐杂税的收取不得不逼着一部分支付不起这笔钱的人铤而走险 。下列能够支撑该观点的是(  )

A.鸦片战争与太平天国运动兴起B.第二次鸦片战争与洋务运动C.甲午中日战争与维新变法运动D.八国联军侵华与义和团运动

7.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日本在中国购买3万吨煤炭和3000石大米,开战后有官员建议停止供货,但李鸿章却说, 订货在失和之先 ,命令继续供货, 以示信用 ,而这些煤炭,正是日本进攻中国的军舰燃料。这可用于说明(  )

A.战争中清军的作战策略不当B.清政府已成为 洋人的朝廷 C.清廷的战败与统治腐朽相关D.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大大加深

8.

孙中山指出: 我们主张解决民生问题的方法,不是先提出一种毫不合时用的剧烈办法,再等到实业发达以求适用;是要用一种思患预防的办法来阻止私人的大资本,防备将来社会贫富不均的大毛病。这种办法才是正当解决今日中国社会问题的方法,不是先穿起大毛皮衣,再来希望翻北风的方法。 这表明孙中山(  )

A.反对用革命手段解决民生问题B.主张用民权进步来解决民生问题C.发展工商业以图振兴民族经济D.拒绝社会革命以图社会有序进行

9.

1949年10月到1950年12月,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开办了学习班、训练班,设立革命大学、军政大学,组织干部群众集中学习社会发展史和毛泽东《实践论》和《矛盾论》,把群众性的学习马克思主义运动推向高潮。这些活动(  )

A.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B.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C.展现了国家主流意识形态成果D.利于促进人民民主政权的巩固

10.

1979年11月26日,邓小平接见美国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等。吉布尼提出: 希望不列颠百科全书公司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长期合作,交换资料、进行交流,同中国的学者进行对双方都有益的合作。 邓小平说: 这是个好事情……三十几年还没有搞这些事,现在开始做。 吉布尼提出 长期合作 的契机是(  )

A.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B.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C.中国与苏联关系开始恶化D.中国全方位外交的成熟

11.

在古代雅典 参加集会,不仅能将公民集合起来,共同分享节日的快乐,而且还能将他们紧密的团结起来,让他们充分意识到,大家都只是城邦中平等的一员。坐席上的观众会在共同的活动中逐渐意识到彼此之间没有多少差别,不论他们的出身、地位和职务 。这表明,古代雅典(  )

A.公共活动适应了城邦政治的需要B.人文主义精神影响社会各领域C.注重培养城邦公民人人平等意识D.注重培养城邦公民的民主观念

12.

在近代,欧洲经济最发达、工商业最活跃的地区,恰恰是新教徒占上风的地区。如果你绘制两幅地图,一幅标示出16、17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最快的区域,另一幅标示出新教徒在人口当中占比较高的地区,那么这两幅图基本上会是重叠的。这说明(  )

A.神权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B.思想解放与经济发展相互促进C.欧洲面临经济与文化的变革D.宗教改革发端于经济发达地区

13.

中世纪后期,英国几乎所有的实用知识学校都新开设了与欧洲大陆科学成果相关的课程,一些在医学、几何学、天文学、航海学中最重要的发现以及全部的数学都来自于学校教育……并延伸到了与制造业相关的行业。因此,工业革命中的发明者大都来自于经济社会旋涡之中的实践者。这说明(  )

A.工业革命使英国成为 世界工厂 B.工业革命改变了民众的生活节奏C.工业革命得益于教育领域的变革D.教育变革提高了英国的国民素质

14.

19世纪40年代,英国工人中流行的一首歌曲唱道: 有位残忍无情的国王,超出了诗人的想象;一位暴君自天而降,白人奴隶都熟知,此无情的国王就是蒸汽机。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时英国(  )

A.生产工具改进强化了等级观念B.工业革命造成阶级分化和对立C.工人阶级觉醒并登上历史舞台D.工人运动急需科学理论的指导

15.

1927年苏联开始对劳动英雄实行高标准退休保证金待遇。1928年苏联第一个关于养老金待遇的国家法令规定:男子从60岁、妇女从55岁起享受养老金。1933—1937年期间,劳动者的社会保障条件进一步改善,对主要工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实行附加优惠待遇。这些措施的实行(  )

A.导致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B.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一定保障C.保证了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D.深受西方福利国家政策的影响

16.

下面是创作于20世纪40年代后期名为《欧洲赌注》的漫画。画面上方有四匹瘦弱的欧洲赛马,画面近处,一匹身披美国国旗的标有 马歇尔计划 的强健赛马正被牵进场内,马的右侧是美国国务卿马歇尔,与苏联外交部部长莫洛托夫(手持望远镜者)和斯大林(倒转头看马嘴者)一起在查看赛马的牙齿。该漫画揭示了(  )

A.美苏两国民众文化需求不同B.西欧联合抵制苏联的影响C.美苏之间两极对峙格局形成D.冷战背景下欧洲裂痕加剧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整个汉代没有游离于政府之外的大规模的体育组织。汉初 无为而治 思想下,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太平盛世—— 文景之治 。游乐体育活动项目多,规模大,不仅宫廷设有蹴鞠,皇帝出行时还要进行 弋猎、射驭、蹴鞠 等体育活动,而且民间出现 里有俗,党有场,康庄驰逐,穹闾踏鞠 的景象。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将先秦儒学中体育教育从 六艺 中剔除了,使体育带上浓厚的伦理色彩,极大地抑制了中华传统竞技体育类项目的发展。自张骞通西域后,西方的体育文化或经官方、或经民间沿着丝绸之路陆续传至汉朝。汉匈战争期间,汉军也十分注意吸收游牧民族的骑射长技。晁错曾向汉文帝建议说: 今降胡义渠蛮夷之属来归谊者,其众数千,饮食长技与匈奴同,可赐之坚甲絮衣、劲弓利矢,益以边郡之良骑……两军相为表里,各用其长技 。在汉朝豪强地主庄园中,不但把依附自己的农民变成自己的私家武装,按军队编制把他们组织起来,而且自筑营堑、坞壁,进行武装训练。豪强地主武装和坞壁的普遍发展,促进了各地民间习武活动的发展,为当时民间武艺活动提供了空间和动力。

——摘编自钱文军《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与思想基础》

材料二
近代西方体育思想开始传入中国,大约始于19世纪60年代。当时,它的传入主要通过中国自觉与不自觉地向西方学习。严复从教育救国的思想出发,高度肯定了体育的社会效能:自强保种、强健身体,进而富国强民。蔡元培从 保国强种 的角度竭力主张实行军国民教育,提出学堂的任务就是保国强种。五四新文化运动后,自然体育思想(把体育看成一种生活,强调个性发展)逐渐取代了军国民体育思想。近代中国的体育思想,就时代而言,民国时期较之清末进步很大,国民政府时期比北洋军阀时期亦有明显进步;就地区而言,先沿海地区和中心城市,继而向内地和边远地区发展;就项目而言,由体操到田径、球类等;就部门而言,先军队、教会学校进而普通学校,又由学校而社会。南京国民政府统治期间,颁布了中国第一部体育法《国民体育法》,设立了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举办了四届全国运动会,参加了三届奥林匹克运动会。

——摘编自任雪艳《中国近代体育思想的发展演变及特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代体育文化发展的背景,并说明其特色。(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近代中国体育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发展体育运动的意义。(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前,世界并非没有制止或延缓局部战争升级的有利条件。如果世界大国能够充分利用积极因素,有所作为,早日采取果断有力的集体安全行动,是有可能把大战阻止于局部甚至完全加以遏止的……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蔓延有一个特点:大战不是一开始就成为世界大战,而是有一个过程,就是局部战争演变为世界大战。战争不是准备好了再打,而是打起来再准备。即是说,用战争准备战争,用局部战争准备全面战争。

——摘编自杜清华《两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裁军政策、特点及其后果》

根据材料,就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蔓延 自拟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是礼仪之邦,传统的相见礼为跪拜礼,拜神佛、天地、君主、上级、父母长辈等均用此礼,这种旧礼制浸透了封建等级观念和伦理规范。民国成立后,南京临时政府对旧礼制进行改革。当时铁路沿线地区不少县志上都有记载: 民国以来,相见均行脱帽鞠躬礼,而长揖、请安之俗遂废 。随着铁路的延伸,西式婚礼不仅在上海、广州等受西方文化影响较多的城市中推广,铁路沿线的乡镇及农村,推行文明婚礼的也逐渐增多。如南满铁路线上的铁岭县, 近年又多行文明式结婚。延里中之长者为证婚人,设礼慕于堂,并设证婚人、介绍人、男女主婚人及男女来宾位次……证婚人展读证书,为之(新婚夫妇)交换饰物,新郎新妇行相见礼,随盖章,证婚人等依次盖章,作乐,唱歌,礼成 。在婚俗方面,沪宁铁路 路局中人为了人情味和生意眼 ,率先推出 蜜月车 ,把车厢 装饰得花团锦簇 ,并尽量为新婚夫妇提供方便。

——摘编自张之敏《中国近代铁路发展的社会文化史研究》

(1)根据材料,概括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发生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发生变化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近代社会习俗变化的意义。(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历程是一部党带领人民反压迫、反剥削、反饥饿的革命史,是从 站起来 富起来 再到 强起来 的奋斗史。马克思认为,以私有制为主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分离是导致无产阶级普遍贫困的根源,进而指出了解决贫困的基本途径:一是消灭私有制,二是消灭剥削,剥夺者被剥夺。在中国人民反压迫、反贫困的激烈斗争中,在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践相结合的过程中,诞生了中国共产党,党一经成立就把反贫困斗争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在百年的反贫困历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把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穿反贫困和贫困治理当中,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摘编自雒亚男《中国共产党百年反贫困的机制创新和历史启示》

材料二
《2019年人类发展报告》指出,到2030年,92个国家中最穷的20%人口将因气候变化而遭受巨大收入损失。2021年2月,全球食品价格指数连续9个月上涨,环比上升2.4%,同比上升26.5%。而作为家庭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粮食价格的急剧上升导致家庭支出大幅增加,部分家庭由此而陷入贫困。以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为例,这一地区成年人识字率仅为60%,埃塞俄比亚等国家的成年人识字率仅为30%左右,基本不具备参与现代化就业的能力。

——摘编自张琦《全球减贫历史、现状及其挑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知识,列举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反贫困过程中坚持实事求是反贫困和进行贫困治理的重要举措。(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当今全球减贫面临的主要挑战。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外脱贫减贫的重要认识。(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