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天一大联考高一第一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35

一、单选题

1.

《竹书纪年》记载: 禹立四十五年,禹荐益于天,七年,禹崩,三年丧毕,天下归启。 天下归启 说明(  )

A.社会贫富分化出现B.最早奴隶制国家建立C.阶级分化日益明显D.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

下图为西周控制的地域示意图。为治理广阔的疆域,西周实行(  )

A.内外服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

3.

春秋时期,大国的争霸战争不可避免地带来种种惨祸、灾难和痛苦,但也产生了有利于历史前进的客观效果。这主要表现在(  )

A.区域性局部统一实现B.变法成为时代潮流C.礼乐制度日益被接受D.君主专制制度建立

4.

春秋时期,华夏民族深感异族内迁给华夏文明带来的危机,强调 夷夏之辨 。战国时期,出现了华夏与周边 戎夷 共同构成 天下 的观念, 夷夏之防 不再被强调。这说明,战国时期(  )

A.异族内迁不再进行B.华夏文明危机消除C.各民族进一步交融D.传统政治秩序破坏

5.

下表为史书有关商鞅变法的记述。对此解读准确的是,商鞅(  )

记述

出处

商鞅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商君决裂阡陌,教民耕战。

《战国策·秦策三》

孝公用商君,制辕田,开阡陌,东雄诸侯。

《汉书·地理志》

A.加强基层控制B.奖励军功C.改革土地制度D.鼓励耕织

6.

西汉贾谊在《过秦论》中写道: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 《汉书》中记载: 昔秦皇帝……并吞战国,海内为一,功齐三代。 据此可知,二者赞扬秦始皇(  )

A.注重人才培养B.确立皇帝制度C.整顿社会风俗D.完成国家统一

7.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秦始皇旨在(  )

A.促进民族交融B.巩固秦朝统治C.开发边远地区D.实现领土扩张

8.

《史记》记载: 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 方二千里,莫不响应 县杀其令丞,郡杀其守尉 。这可用于探究(  )

A.秦的统一B.秦末农民起义C.楚汉战争D.西汉王朝建立

9.

汉初,最高执政集团多由创业功臣构成,即所谓 功臣政治 。汉武帝时代,大体完成由 功臣政治 贤臣政治 的转变。推动这一转变的主要因素是(  )

A.察举制的确立B.无为 思想的推行C.刺史制的建立D.丞相权力的削弱

10.

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刘秀生长于民间,目睹耕作艰难和百姓的疾患,天下大定后,以安定平和的形式推行统治。这表现在,汉光武帝(  )

A.实行盐铁官营B.惩处贪腐C.严控宦官干政D.释放奴婢

11.

下图可用来说明(  )

A.先秦科学技术进步B.汉代文学成就众多C.两汉科技成就斐然D.隋唐文化影响深远

12.

唐代杜佑在《通典》中写道: 曹魏翦弱藩戚,未几覆亡。晋室分兵八王,致乱尤速。晋以魏公族微弱,神器易迁,故委兵诸王,未几迭相攻伐,遂亡天下。 据此可知,西晋灭亡在于(  )

A.宗室诸王内战B.内迁民族冲击C.曹魏势力篡权D.农民起义打击

13.

孝文卓尔不群,迁都山解辫发而袭冕旒(汉族礼冠的一种),祛毡裘而被龙衮( g ǔ n古代礼服),衣冠号令,华夏同风。 材料反映了北魏孝文帝改革的(  )

A.背景B.内容C.目的D.意义

14.

隋炀帝时期,国家开展了两项庞大的工程:营建东都洛阳,同时以洛阳为中心开通南北大运河。这些工程能够完成,主要是因为(  )

A.建筑技术先进B.南北经济交流加强C.社会秩序稳定D.国家组织能力强大

15.

唐蕃和亲后,松赞干布 仍遣酋豪子弟,请入国学以习《诗》《书》。又请中国识文之人典其表疏 。南诏选群蛮子弟聚之成都,学习汉族礼仪文化,并达到很高造诣, 公文翰之美,冠于一时 。这说明,唐代(  )

A.少数民族对边疆地区积极开发B.统治者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C.汉文化在周边民族地区的传播D.政府注重与周边国家的交流

16.

764年,刘宴在给宰相元载的信中写道: 函、陕凋残,东周尤甚。过宜阳、熊耳,至武牢、成皋,五百里中,编户千余而已。居无尺椽,人无烟炊,萧条凄惨,兽游鬼哭。 造成信中所述现象主要在于(  )

A.安史之乱B.藩镇割据C.朋党之争D.黄巢起义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新石器时代,中国先民已创造出多种不同的文化。这些文化各有不同特点,但又互相渗透、互相影响,而且越到后来,各种不同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越是强烈。

中国新石器时代著名的文化

公元前6000—前5400

裴李岗文化

河南新郑

磁山文化

河北武安

公元前5400—前4400

青莲岗文化

江苏淮安

公元前5000—前4000

河姆渡文化

浙江余姚

公元前5000—前3000

仰韶文化

初发现于河南渑池

公元前4300—前2500

大汶口文化

山东泰安

公元前3500

红山文化

内蒙古赤峰

公元前3300—前2200

良渚文化

浙江余杭

公元前2900—前2000

龙山文化

初发现于山东章丘

我国的新石器文化有许多创造发明,成就很大。黄河流域主要种植耐寒作物黍和粟,长江流域则以稻作农业为主。古代文献中所说的六畜,马、牛、羊、鸡、犬、猪,都已饲养。山东龙山文化所出的黑陶,薄如蛋壳、质地细腻、造型精美。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新石器时代取得的成就。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新石器文化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出现众多学说、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思想主张

思想家

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

庄子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大不攻小也,强不侮弱也……是以天下庶国,莫以水火毒药兵刃以相害也

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无私剑之捍,以斩首为勇,百姓言谈者必轨于法

王如施仁政于民,省刑罚,薄税敛……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其父兄,出以事其长上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材料二
公元前213年,丞相李斯指出,儒生 不师今而学古 ,如不加以禁止,统一就可能遭到破坏,建议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以及国家博士所藏《诗》、《书》、百家语外,凡私人所藏儒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秦始皇支持了李斯的建议。前212年,秦始皇以 为妖言以乱黔首 的罪名,捕捉方士、儒生460余人,并全部坑杀于咸阳。这就是 焚书坑儒

——摘编自朱绍侯、齐涛、王育济主编《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表中的思想家并填在相应位置上。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 焚书坑儒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两汉,江南的农作物主要是水稻,南朝时有稻、麦、黍、粟、菽、麻以及其他各种杂谷,它们与水稻交错播植。这一时期形成了江南稻作区、荆湘南川稻作区、汉中巴蜀稻作区、南阳盆地稻作区、淮南稻作区、交广和闽广稻作区。南朝时地方官多能注意兴修水利工程灌溉农田,水利工程星罗棋布。江南水田耕作,广泛使用铁犁和牛耕,通过深耕细作,宋时豫章郡的良田可达 一亩十斛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二
自晋氏流迁,迄于太元之世,百许年中,无风尘之警,区域之内,晏如也。……自此以至大明之季,年逾六纪,民户繁育,将曩时一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据《宋书》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南朝江南农业的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南朝江南农业发展的原因及意义。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文帝及其子景帝在位期间,在汉初以来经济恢复的基础上,继续 与民休息 。文帝在一段时期内免征田租,景帝则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至三十税一。文帝、景帝自奉节俭,屡次下令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物。文帝废除秦以来的一些酷刑,景帝又减少笞刑数目。文景时期,生产逐渐得到恢复和发展,社会稳定,史称 文景之治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唐太宗说: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存百姓 出发,不夺农时,轻徭薄赋。唐太宗称: 死者不可再生,用法务在宽简。 其统治时期制定的《唐律》比《隋律》减少160多条死刑条款。太宗主张 用人如器,各取所长 ,不以一己之见埋没人才。太宗对侍臣说: 每有谏者,纵不合朕心,朕亦不以为意。若即嗔责,深恐人怀战惧,岂肯更言? 史称贞观四年 天下大稳,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

——据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文景之治 局面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太宗的举措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