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定州市高一第一学期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67

一、单选题

1.

山西陶寺遗址、甘肃和青海地区齐家文化的玉琮(如图1所示),陕西延安神木石峁的玉璧(如图2所示),都是源自良渚玉文化。二里头、殷墟、三星堆、金沙等遗址中的玉器也都受到良渚玉文化的影响。直到商周之后,各地出土的玉器中仍然有良渚文化遗存的影子。材料可用于说明(  )

A.中华早期文明的交流与传承B.早期中国南北联系的加强C.良渚文化的社会生产力发达D.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格局

2.

王国维认为,商代以前,天子与诸侯,君臣之分未定。周武王灭商以后,分封其功臣、族弟、甥舅等, 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 。材料可用于解释西周时期(  )

A.等级制度的形成B.天子权威得到加强C.社会秩序的稳定D.宗法观念开始萌芽

3.

秦初设博士制度,把一批文人学者纳入政权机构担任低级官吏,负责 掌教弟子,国有疑事,掌承问对 。博士制度的设置旨在(  )

A.提升文人地位B.转变治国理念C.优化官员选拔D.巩固专制统治

4.

下表所示为汉武帝时期的币制改革情况。这些改革(  )

时间

政策

建元元年公元前140

行三铢钱

建元五年公元前136

罢三铢钱,行半两钱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

销半两钱,罢三铢钱,重如其文

元狩五年公元前118

有司言三铢钱轻,易奸诈,乃更请诸郡国铸造五铢钱,周郭其下,令不可磨取鉛焉

元鼎二年公元前115

郡国铸钱,民多奸铸,钱多轻,而公卿请令京师铸官赤仄,一当五,赋官用非赤仄不得行

元鼎四年公元前113

禁郡国无铸钱,专令上林三官铸

A.造成了商业经济凋敝衰败B.加剧了币制混乱局面C.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控制D.导致了社会矛盾激化

5.

《后汉书》记载,东汉光武帝时期在南方民族地区设立交趾、九真两郡, 教其耕稼,制为冠履,初设媒娉,始知姻娶,建立学校,导之礼义 。东汉章帝时期,王追为益州太守,在滇国(今云南地区) 始兴起学校,渐迁其俗 。由此可知,东汉时期(  )

A.地方文化发展趋同B.中原文化影响力不断拓展C.民族矛盾已经消除D.少数民族国家认同感增强

6.

南朝时期,政府除了给农民公田外,还鼓励人们开荒造田;除了种植五谷杂粮外,人们还将开垦出来的田地和围湖用于种植桑麻和菱角等。这些措施(  )

A.实现了江南生产模式的转型B.巩固了江南地区农业经济优势C.解决了南朝政权的财政困难D.有利于缩小南北经济发展差距

7.

北魏孝文帝为获得汉族士族的支持,沿用了晋代时期的门阀制度。他定族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族士族阶层通婚,使鲜卑贵族门阀化,并采用强制形式加快鲜卑贵族向封建士族地主的转化。上述做法(  )

A.推动了民族交融B.削弱了地方势力C.激化了民族矛盾D.导致了国家分裂

8.

公元600年,李英林起兵于熙州(今安徽安庆市)。随后广东潮州等地相继发生起义,纷纷起兵抗隋。而隋朝却因 关河悬远,兵不赴急 。鉴于此,隋朝政府决定开通贯穿南北的大运河。这主要说明大运河的开通(  )

A.增强了隋朝军事力量B.助推了南北分裂局面的结束C.意在维护国家的统一D.解决了南北交通不畅的问题

9.

唐朝的外国使节及其随行人员在获得准许之后,可以在京城购物,参加宫廷宴会、新年庆典、皇帝祝寿等各种官方活动。来自高句丽、百济、新罗和日本等国的僧人可以长期滞留中国,系统学习佛教和中国文化。外国商人则可以按规定在京城、边境市场或海港经商。据此可知,唐朝(  )

A.对外政策开放开明B.中外官方交往频繁C.周边贸易发展迅速D.重视宗教文化输出

10.

魏晋时期数学家刘徽为《九章算术》作注释,对抽象的数学概念进行简明的解释。赵爽在注释《周髀算经》时对重要的原理都会给出证明,并且附图加以阐释。据此可知,两位数学家均(  )

A.排斥实用主义科学B.强调科学实践的重要性C.重视数学理论研究D.改变了数学研究的方向

11.

下表所示为北宋时期枢密院正副官员的文武出身统计情况。这可用于说明北宋(  )

时间

武将任正职

文官任正职

武将任副职

文官任副职

宋太祖朝16

3

2

3

2

宋太宗朝22

6

1

7

11

宋真宗朝25

6

6

5

43

宋仁宗朝41

7

22

5

42

宋英宗朝至宋钦宗朝16

32

3

52

总计

22

63

23

150

A.文官体制的逐渐形成B.崇文抑武政策的发展C.中枢机构的重大改革D.分权机制的不断弱化

12.

自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至庆历四年(1044年),大量货币输入并停滞于陕西路(今陕西、甘肃等地区),而货币主要输出地东南地区则出现铜钱匮乏的钱荒现象。宋仁宗中后期(1023—1063年),东南地区钱荒现象愈发严重。导致东南地区钱荒现象的原因最可能是(  )

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B.自然灾害的频发C.南方铜矿资源匮乏D.宋夏战争的进行

13.

辽朝实行南、北面官制。辽圣宗年间(972—1031年),属于南面官系统的州(军、府)县制政区设置的数量,在比重上已达到与北面官系统的部族制政区平分秋色的地步。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  )

A.民族关系的缓和B.社会经济的发展C.政治重心的转移D.统治方针的转变

14.

元朝行省长官总揽一省的政务、司法甚至军事。在特殊情况下,行省长官可以根据事情的紧急情况,在没有办法提前报备的情况下先行决策,然后再禀报上级或者皇帝。由此可见,元代的行省制(  )

A.削弱了皇帝的决策权力B.蕴含鲜明的集权色彩C.助长了地方势力的膨胀D.体现出一定的灵活性

15.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宋代街市上的经营者不再仅限于 市籍市人 ,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 坊郭户 ,都可以在街市上设摊开店。这反映了宋代(  )

A.重商主义的流行B.官僚体系的腐败C.营商环境的宽松D.抑商政策的巨变

16.

大定四年(1164年),金世宗命颁行本民族文字所译经书,每谋克选二人习之,希望建立拥有本民族语言的学校。于是在 猛安谋克内多择良家子为生,诸路至三千人 。据此可知,材料中的 民族文字 是(  )

A.女真文B.蒙古文C.西夏文D.突厥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的变法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运动。这一时期各国统治者所推行和实施的一些改革,有属于政治方面的(如 铸刑鼎 ),也有属于兵制方面的(如 作州兵 ),但更普遍的则是属于赋税制度包括军赋方面的改革,如鲁国的 作丘甲 初税亩 用田赋 、郑国的 作丘赋 、楚国的 量入修赋,赋车籍马 、陈国的 赋封田 ,等等。这些事实说明,如果不是生产力的发展引起了井田制的瓦解和封建生产关系的产生,各国统治者就不会像上述那样如出一辙地把改变赋税制度、变更生产方式作为这一时期改革的主要内容。

——摘编自黄中业《重评战国变法运动》

材料二
战国时期,各国改革所处的历史环境是基本相同的,各诸侯国均处于一个大凌小、强并弱的竞相争霸的政治形势下,这就要求建立起行之有效的竞争机制,才能强大而称霸或独立生存,改革图强势必成为各国的必然之举。由于牛耕和铁制农具的使用以及水利事业的兴起,生产能力得到大大提高,小农生产在这样的条件下便悄悄地、自然而然地出现并发展起来,私有的小块土地随之出现和增加,土地私有制以进步的新生制度所特有的强劲生命力冲击着旧的土地国有制。战国时期的变法推动了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的进程,它所逐渐建立的一整套封建专制的政治法律制度,为两千年来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沿用。

——摘编自顾奎相、陈涴《春秋战国时期改革之同异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特点及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意义。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隋文帝用武力推翻了南朝最后一个王朝陈朝,致使南方贵族和士族官僚集团受到严重打击。隋朝鉴于历史教训,力图通过科举制度的确立,广开渠道吸收南北中小地主士人加入统治集团,借此削减士族集团在政治上的垄断局面,以扩大招选贤才的门路。唐代政权是在隋末农民起义的大风暴中建立起来的,唐朝统治者李渊、李世民在阶级斗争实践中亲身感到了社会上各种人才的作用。此外,统治阶级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稳固社会秩序,夯实统治基础,需要广纳社会各阶层的人才。人们不难看到,唐代有名的中央和地方官吏,很多都是科举出身的。虽然不能说 野无遗贤 ,但基本上达到了他们 人尽其才 的愿望。应该说,隋唐利用科举制以加强统治力量的这套方案,在当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对后代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摘编自于北山《隋、唐、五代科举制度简述》

材料二
唐代的科举分为常科和制科两类。常科考试的科目、内容与隋朝相比有了明显的增加,有秀才、明经、进士、明法等科,考试内容与当时学校课程设置大体一致,主要是《诗》《书》《易》《三礼》及时务、诗赋等,根据考生报考科目的不同又有不同的规定;制科没有任何资格上的限制,应试制科的人可以是常科及第者,也可以是低级官吏,甚至是平民百姓。在唐代科举中,应试者通过考试,取得进士及第或明经及第的出身,仅是得到了做官的资格,尚不能正式入仕,只有再通过吏部的 释褐试 或曰 关试 ,合格者才能得官。

——摘编自杨青新《隋唐科举制考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隋唐时期推行科举制度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代科举制度的发展趋势。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宋代与中南半岛、大食诸国、高丽、日本的来往十分密切,高丽和日本都辟有专门对宋贸易的港口。宋代进出口货物有410种以上,按性质可分为宝物、布匹、香货、皮货、杂货、药材等,单是进口香料,其名色就不下百种。宋代出口货物种类也很复杂,据日本学者统计,仅日本进口的 唐物 就达41种。宋代对外贸易港口有20余处,设有广州、泉州等5个市舶司。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宋政府正式修订《广州市舶条(法)》,委官推行,并援用于各市舶司。宋代海船可乘五六百人到千人以上。据推断,福州一地就有300余艘宽一丈二尺以上的海船。此时既有大批海外蕃客来华贸易且定居,也有宋朝海商、水手 住蕃 的现象。

——摘编自曹中原、刘常青《宋代海外贸易的兴盛及其原因》

材料二
至元十四年(1277年),元军占领泉州之后,元世祖即命在泉州设立市舶司,任用阿拉伯人后裔蒲寿庚为行省中书左丞,主持泉州的海外贸易。次年,元世祖又令行中书省唆都、蒲寿庚等招徕海外各国贸易。元代进口舶货数量和品种都超过前代,且呈不断增长的趋势。据《大德南海志》记载,元代前期经广州港进口的舶货计有 七类七十多种 。元代后期,海外贸易更加繁荣,舶货进口量剧增。王元恭的《至正四明续志》记载,由四明(又名庆元,今浙江宁波)进口的市舶物货高达224种,比元代前期翻了三番。元代海舶制造和航海技术都居于世界先进之列,再加上全国统一以后,农业、手工业都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能够为海外贸易提供丰富的物资。因此,元代商舶东起高丽、日本,西抵非洲海岸,十分活跃。

——摘编自沈自强《元代海外贸易体制研究》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海外贸易兴盛的表现。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代海外贸易繁荣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宋元时期海外贸易发展的影响。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自孔子开创儒家学派以来,发展至今已经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儒家思想所传承的经典并非单一的流派,或者某一个宗教的经典,它吸纳了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的百家思想,不断发展,可以说儒家思想是整个中华文明的经典。自汉代尊崇儒术以来,儒家思想在我国历朝历代的治国安邦、追求长治久安的需求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虽然儒家思想也曾衰落过,但它长时间作为我国社会的主流思想并非偶然,可以说儒家思想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是以中国历史的发展经验总结为基础的,是被人民所选择的,它符合中华民族两千年来的社会发展需要。

——摘编自邢小磊《浅谈儒家思想发展史及其影响》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先秦至宋代中国史相关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