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保定市部分高中(百校联盟)高一第一学期12月月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6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0 浏览数:196

一、单选题

1.

据考古发掘,在青海乐都、甘肃永昌的马家窑文化墓葬群遗址中不仅发现了残存的粟、稷等作物的碳化籽粒,还有细心磨制的石斧、石镰和石凿等工具出土, 居民多以氏族或部落为单位聚居形成聚落 。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时期(  )

A.处在新石器时代晚期B.南稻北粟格局形成C.已出现早期国家雏形D.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2.

《左传》记载,郑襄公三十年(前543年),子产为政,有事(需)伯石(帮忙),因而赂之以邑,子大叔质疑子产(的行为),子产答之曰:“……《郑书》有之曰: 安定国家,必大(大族、贵族)焉先。 姑先安大,以待其所归。 这可以用来说明,子产为政(  )

A.受到儒家政治思想的影响B.具有维护贵族利益的保守性C.符合战国社会变革的需要D.旨在维护周朝的统治秩序

3.

云梦秦简《行书律》规定:除了由专门邮人,以及罪犯、平民、低级官吏等人负责向中央传送文件信息外,传送者还需排除年老体弱的隶臣妾(指因本人犯罪,或被俘,或亲属连坐充作官奴婢者,男的称隶臣,女的称隶妾)及不足信赖者。秦朝这些规定旨在(  )

A.加强传送的安全性及时效性B.健全各级政府的传送系统C.扩大文书传送者的选择范围D.保障文件内容的客观真实

4.

据记载,魏晋时期,北方内迁者中除大部分成了佃客,依附于达官贵人和地主外,一部分人则成为士家,充当屯田制下的主要劳动力。如留居并州的匈奴人就 同于编户……百姓布野,勤劝农桑 ,已然成为农业生产者。这些记载表明魏晋时期内迁各族(  )

A.首创了古代屯田制度B.放弃了游牧民族传统C.促进了农业经济发展D.推动了经济重心南移

5.

唐玄宗命翰林院学士参预政务,掌禁内诰命,备天子咨询,协助皇帝起草制敕,并逐渐让翰林院学士成为内相。据此可知,翰林院学士参与政务(  )

A.造成了宰相人数的剧增B.否定了中书门下的存在C.起到了削弱相权的作用D.确立了儒学的统治地位

6.

晚唐时期,苏州人口繁多、市场热闹,几乎可与长安、扬州相媲美;杭州城万商云集,有店肆三万家,商船绵延二十里;广州则是海船往来停泊的著名港口, 南海舶,外国船也 。此外,在各地水路交通要冲中,还出现了一些地区性商业都市。这反映出,晚唐时期(  )

A.商业发展促进交通发展B.南方商品经济得到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D.外商开始成为商人主体

7.

图1是新疆阿斯塔那187号墓出土的唐代《双童图》,图中左边小孩手中所抱的卷毛小狗在当时被称为 拂秣狗 ,这种狗于7世纪初出现在中原,是高昌王向唐朝贡献的礼物, 中国有拂秣狗,自此始也 。这一作品可以作为(  )

A.物种频繁交流的说明B.朝贡贸易体制成熟的标志C.绘画技法精湛的体现D.丝路促进中外交流的见证

8.

北宋规定,枢密院和三衙分别掌握调兵权和统兵权,地方上的将领要受到枢密院和三衙的双重领导;战时,军队由枢密院调发,朝廷通过三衙临时调派将领统率,给以都部署、招讨使等头衔;战毕,则兵回原属地,将领回原来岗位。这些规定(  )

A.开创了分权制衡的先例B.适应了皇权专制的要求C.实现了兵农合一的目的D.落实了崇文抑武的政策

9.

1265年,忽必烈册封藏传佛教萨迦派高僧八思巴为 国师 ,并让其兼任宣政院的主要官员。另外忽必烈也册封西藏噶举派、宁玛派、布顿派的一些高僧,并授予他们一定的土地和人口。忽必烈的这些做法(  )

A.利于加强对西藏的控制B.践行了民族平等的思想C.促进了西藏内部的统一D.开启了西藏封建化进程

10.

嘉靖三年(1524年),明世宗在与朝臣展开的大礼议之争的过程中,遵循 非天子不议礼 的古训,极力扭转朝中官员的政治伦理,以大规模的廷杖镇压了哭谏的朝臣,以武力镇压了天子议礼的反对派。明世宗此举旨在(  )

A.传承儒家古训B.强化君主专制C.重构价值体系D.整顿官场风气

11.

表1所示为顾炎武对宋明理学与 禅学 论述的摘录。据表1可知,顾炎武认为宋明理学(  )

表1

来源

摘录

《〈下学指南〉序》

今之语录几于充栋矣,而淫于禅学者实多,然其说盖出于程程颐、程颢

横浦南宋张九成则以禅而入于儒

象山陆九渊则自立一说,以排千五百年之学者,而其所谓收拾精神,扫去阶级亦无非禅之宗旨矣

A.丧失了正统地位B.重塑了道德体系C.汲取了佛教思想D.延续了孔孟道统

12.

乾隆统治初期,扬州诗会以酒肴珍美蜚声远近, 诗成即发刻……出日遍送城中矣 。这一盛况让两淮盐政卢见曾等也以风流主持自居,与文人交相唱和,游宴觞饮。一时间,扬州文风极盛,时人形容: 邗上时花二月中,商翁大半学诗翁。 这表明该时期的扬州(  )

A.政治氛围比较宽松B.主流思想在蜕变中不断发展C.诗文之风比较盛行D.商贾阶层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13.

19世纪60年代,因为社会的大破坏,国家税收的减少,大量人口的丧失,故清政府无力主持社会的重建工作,地方社会随即发挥了非凡的动力,诸如慈善、治安、防卫、宗教等工作,社会便在此种动力的推动下得以发展。由此可知,当时(  )

A.中央集权力量削弱B.地方自治形成完整体系C.清廷统治土崩瓦解D.清廷积极推动地方自治

14.

表2所示为1872至1895年间在中国境内创办的近代企业统计情况。据表可推知,这一时期(  )

表2

类型

统计总数/

资本总数/

工人人数/

国人创办企业

90

25126895

60000

外国在华企业

16

4829000

34000

中外合办企业

1

629370

A.民族企业全面占据优势B.列强经济侵略遭到一定抵制C.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民族工业结构趋于合理

15.

1910年,新加坡《南洋总汇新报》发表社论号召大家仿效中国历史上抗击外来侵略的英雄人物, 西晋之亡也,有刘琨、祖逖,击楫中流,闻鸡起舞,晋尚可偏安于东;北宋之亡也,有宗泽、岳飞,渡河三呼,背涅四字,宋尚可残喘于南 。这一社论(  )

A.旨在延续传统民族精神B.消除了外族的侵略行径C.开启了民主革命的序幕D.折射出民族危机的加深

16.

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后的中国 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所以从历史上看来,是有空前绝后的意义 。可作为上述观点佐证的是,辛亥革命(  )

A.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B.结束了中国的专制制度C.实现了国人救亡图存的意愿D.完成了民族革命的任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西汉时期,御史由最初的君主秘书人员逐渐演变为集文书枢机之权和监察之权为主的核心监察官,御史大夫秩两千石且为副丞相,御史机构的设置和分工更加清晰, 给事殿中 理众官 等官员在秦代御史执掌监察权的基础上逐渐扩大化和精密化。西汉初期,御史的办公场所是位于宫中的御史大夫寺,此时的御史与秦朝时一样也成为沟通皇权与相权的重要节点。西汉中后期以来,虽然御史大夫外化为以丞相为首的外朝官员,但以御史中丞为首的侍御史仍继续留在中朝,并通过与尚书在行政机制的分工等方面的适应性调试,发展了原有的监察之权,御史与尚书最终成为中国古代的专门监察官员。

——摘编自牟学林《从枢机到监察:西汉御史机构的职能转化》

材料二
东汉时期,尚书台尽管是总理政务的中枢机构,但却已享有一定的监察权,其机构设置也较为完善,尚书令、尚书左丞以及诸尚书都获得了较大的相互独立行使的监察权。就监察对象而言,尚书台不仅可以监督台内官员,还可以弹劾台外官员的不法行为。虽然在实践中尚书更多的是行使其对外朝官员的弹劾权,但无论是台内官员,还是台外官员,都在尚书台的监督范围内。尚书台官员不仅可以劾奏官员的政治犯罪,还可以就官员违反礼制的行为进行纠举。尚书台的监察权是东汉多元监察体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西汉时期尚书仅临时性地弹劾官员相比,无疑是一大突破。

——摘编自王娟《东汉尚书台监察职能探析》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汉时期御史制度演变的特点。(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东汉时期的监察体制 无疑是一大突破 的表现。(4分)
(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两汉时期监察体制演变的历史作用。(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夜市起源于汉代,兴于唐代。唐代韦述的《西都杂记》中记载: 京城街衢,有执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夜,敕许弛禁前后各一日,谓之放夜。 当时统治者为了维护治安,从文武百官到普通百姓,一年之中除上元三日市场可通宵达旦,其余时间都要实行严格的宵禁制度。在实行宵禁制度时,夜间的活动多为上层贵族、官僚阶级和部分文人在豪邸中进行的宴饮活动,市民阶级的活动较少,到晚唐五代时期,宵禁制度有所松弛,由原本的里坊制度转变为坊市制度,出现专门的草市、夜市,丰富了下层民众的娱乐生活。

——摘编自孙黎《我国夜市发展综述》

材料二
宋代夜市日臻成熟,宋朝定期、定点集市夜市、节日夜市遍布全国城乡。北宋首都开封,南宋行在临安(杭州)都是具有百万以上人口的大都市, 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 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骈阗如此 。南宋临安的夜市与东京开封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杭城(临安)大街,买卖昼夜不绝,夜交三四鼓,游人始稀。五鼓钟鸣,卖早市者又开店矣 。主要街区都有夜市,店铺林立。朱雀门外尤以 州桥夜市 马行街夜市 两处较大,东大街也是 街心市井,至夜尤盛 ,即便是禁地皇宫,周围也有酒楼、店铺。时半夜酒楼作乐喧嚣声甚至传入皇宫内。商品交易、娱乐、服务性场所或机构有很多,其中在夜间经济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酒楼、茶肆、邸店(客店)、塌坊(仓库)、瓦舍(瓦子)。经营项目多是餐饮、住宿、百货等。

——摘编自李华瑞《古代夜市,为何宋朝最兴盛》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代夜市的主要特征。(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代夜市的主要变化,并简要分析这些变化的影响。(10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至崇祯三年(1630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4.1%,顺治十二年(1655年)到道光三十年(1850年),全国人口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6%,都远远超过了两千年封建时期中国人口1%左右的年平均增长率。明清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在总量与质量上相较之前的朝代都有较大的提升,市民阶层壮大与资本主义萌芽,促进了人口的增殖。明清时期政府实行轻徭薄赋的赋税政策,鼓励人口繁衍。特别是康熙晚年实行所谓 盛世滋生人丁,永不加赋 的政策。同时,清代疆域扩大,西北、东北、西南等地区被纳入人口统计与户口编审的范围,人口统计范围的扩大使人口数量得到极大的增加。
材料二
明代人口达到2亿之时,全国不少地区的土地已经开发殆尽。而清代在此基础上人口与粮食总产量增加一倍以上,主要的增产途径就是增加耕地的面积,进入山地、丘陵地区开垦拓荒,加上外来耐旱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使土地资源得到了全域性的开发,如东北、西北、西南、台湾等地。晚清汪士铎面对中国四亿人口曾哀叹: 人多之害,山顶已植黍稷,江中已有州田,川中已辟老林,苗洞已开深菁,犹不足养。天地之力穷矣! 清中叶后民变起伏。超量的人口导致农业人均收入递减;对边疆土地的开发导致汉族人口大量涌入原少数民族地区,并与之争夺生存空间,激化了民族矛盾;因人口增长压力导致的人群流移成为清代中叶后社会的常态。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蔡欣《探究明至清中叶人口增长的特点、原因与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至清中叶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至清中叶人口迅速增长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世千年大变局时代,开眼看世界或曰开放思想的生发,是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前提条件之一。由民族英雄林则徐倡导的 开眼看世界 ,是中国人应对千年变局之时变,挣脱传统守旧文化束缚,走向现代化的必要前提。魏源根据《四洲志》及明末至鸦片战争时期西方人所写的世界历史、地理著作、地图、部分科技资料等编成了《海国图志》一书,书中提出的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思想具有极大突破性。曾被《纽约时报》称为 东方伽利略 的徐继畲,广泛搜求中外文献,撰成的《瀛寰志略》对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乃至日本社会的影响仅次于《海国图志》。虽然如此,但由于晚清盲目虚骄的保守派势力根深蒂固,对人们思想影响巨大,晚清爱国志士的开放思想的发展过程十分坎坷曲折。

——摘编自陈争平《晚清开眼看世界与中国早期现代化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鸦片战争时期的史实,围绕材料中的整体或某一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论证充分,逻辑严密,条理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