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西省太原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5+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西省 试卷年份:2024年 题数:28 浏览数:246

一、单选题

1.

公元前651年,齐桓公在葵丘召集鲁、宋、卫等国会盟,订立盟约规定:诛杀不孝之人,不废嫡立庶,不让妾占据正妻的地位;尊重贤人,培育人才,表彰有德行的人;尊敬老人,慈爱幼儿,不怠慢他国的宾旅。这一盟约意在(  )

A.巩固分封制B.维护统治秩序C.打破礼乐制D.取消贵族政治

2.

提到元朝行省制时,有学者指出,元朝廷若直接利用二百多个路及直隶州(府),征集和控制各地赋税,自然会出现头绪零散纷杂等情况。尤其是腹里以外的边远地区,更显得鞭长莫及。而通过十个行省的综领督办,朝廷征集、转运各地赋税及对课税过程进行控制,就可以简便易行了。据此可知,元朝行省制(  )

A.降低了地方的行政效率B.强化了君主的专制统治C.适应了版图疆域的扩大D.消除了地方割据的隐患

3.

明朝万历初年,在张居正当国的十年里,中外奏章无不经由内阁票拟,特别是在皇帝怠政的时候,票拟更是百官与皇帝沟通的唯一渠道。据此可知,当时(  )

A.皇权受到制约B.丞相制度复兴C.内阁权势很大D.中枢决策异变

4.

古代雅典公民大会所通过的法令都刻在石碑上,然后公布于广场之上。公民大会和500人议事会的决议,以及收支账目都存放于此,以供公民们监督。帕特农神庙修建工程的预算和开支也都被刻在石头上,供城邦公民监督。这说明(  )

A.监督体现权力来源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C.法律服从民众意愿D.雅典实行轮番而治

5.

下表为美国宪法修正案节选。这些修正案(  )

序号

时间

条文节录

4

1791

人民的人身、住宅、文件和财产不受无理搜查和扣押的权利,不得侵犯。

10

1791

本宪法所未授予合众国或未禁止各州行使之权力,皆由各州或人民保留之。

15

1870

合众国或其任何一州,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前此曾为奴隶之关系而拒绝或剥夺合众国公民之投票权。

22

1951

无论何人,当选担任总统职务不得超过两次。

A.破坏了分权制衡的原则B.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C.消除了种族歧视的问题D.促进政治制度不断完善

6.

下面的历史照片记录了1943年八路军后方留守兵团给陕甘宁边区政府送匾的珍贵场景。这表明边区政府的举措(  )

A.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B.实践了人民民主专政C.探索了民主政治建设D.推进了土地革命进程

7.

商鞅变法规定: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这些规定(  )

A.提高了军队战斗力B.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C.确立了土地私有制D.推动了小农经济发展

8.

下表是不同时期史学界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观点。据此可知(  )

时期

观点

出处

20世纪四五十年代

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和封建势力划不清界限;不反对帝国主义。

李嘉所《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历史反思》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改良运动的产生,总是对抗革命、企图缓和社会矛盾,本质上是反动的。

中国近代史丛书编写组《戊戌变法》

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

客观因素:政治结构不平衡;社会结构不利于变法;文化氛围不成熟。
主观因素:即变法者指导思想和具体策略的不完善。

张喜云《改革开放以来学界关于戊戌变法研究综述》

A.时代背景影响历史认识B.认识历史很难客观全面C.历史认识逐渐还原真相D.变法失败是历史的必然

9.

明洪武三十年,所录士子皆为南方人,明太祖疑其有弊,对主考官进行处决;明仁宗时正式推行南北卷制度,后又调整为南北中卷制度,录取比例分别为55%、35%、10%;清康熙年间,南北卷制度又被分省定额取中制度所取代。这一系列调整旨在(  )

A.实现科举录取的公平B.扩充优秀人才入仕途径C.维护王朝的统治秩序D.提升落后地区文化水平

10.

汉武帝时,朝廷制定了《刺史六条》,重点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太守和王国相。《续文献通考》记载,明代的都御史 凡大臣奸邪,小人构党,作威福乱政者,劾 。据此可知,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  )

A.减少了政府决策失误B.利于规范官员的行为C.阻断了官员贪污腐败D.强化了君主专制统治

11.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彭德尔顿法》,采用竞争考试的方式选拔文官。1933年,罗斯福新政期间,官员群体却对新政内容并不热心,罗斯福决定通过总统任命和考核录用相结合的方式来组建自己的行政队伍。美国文官制度的这一变化(  )

A.确立了文官中立原则B.冲击了分权制衡体制C.恢复了 政党分肥制 D.适应了新形势的需要

12.

1993年,中国开始推行公务员制度,在录用程序上,需要经过笔试、面试、体检、考察、公示、备案多个环节。这一录用程序(  )

A.体现了公务员选拔的公平性B.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C.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滋生D.完善了基层干部的选拔方式

13.

汉景帝时期,因父亲被继母所杀害,百姓防年杀死了继母。廷尉根据汉律规定判处防年大逆之罪,并上奏景帝。年仅12岁的太子刘彻认为:所谓继母如母,毕竟不同于亲生父母,如今继母亲手杀死防年之父,下手之时,母恩已经断绝,所以防年杀死继母之罪与普通杀人罪同,不应判处大逆之罪,景帝纳其议。这体现出汉代(  )

A.依法治国B.以礼入法C.外儒内法D.轻罪重罚

14.

1804年,拿破仑政府颁布的《法国民法典》规定: 交易范围的物品,除特别法禁止出让者外,均可出售……凡劳动力雇佣者可与出卖劳力者商定,一方为他方完成一定的工作,他方约定支付报酬的契约。 该法典(  )

A.确立了王权有限的原则B.适应了商品经济的发展C.维护了封建贵族的利益D.推动了英美法系的确立

15.

1979年,我国第三次起草民法典,但经济体制改革刚刚进行,条件还不具备。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我国在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于2020年最终颁行。据此可知,民法典的制定(  )

A.决定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向B.完善了我国的法制建设C.需要具备相应的经济基础D.丰富了公民的法律知识

16.

下表为中国古代部分朝代在治理西北边疆上所采取的措施。这些措施(  )

朝代

措施

汉朝

设立西域都护府,西域开始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唐朝

设立安西都护府、北庭都护府,管辖面积和控制力度远超前代

清朝

设立伊犁将军,加强了对西北边疆的控制

A.消除了内地与边疆的差异B.体现了古代民族政策的多样性C.旨在推动农耕经济的繁荣D.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17.

现藏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由景净、吕秀岩于唐建中二年(781年)书刻而成。碑文记录了景教传入中国的过程和一百多年的发展。该文物可以用来佐证唐朝(  )

A.对外关系较为开放包容B.与西罗马帝国交往密切C.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冲击D.开始出现三教合一现象

18.

1919年《国际联盟盟约》提出各缔约国要 承担不从事战争之义务 ;1928年《非战公约》否定了 战争权 的合法性;1945年《联合国宪章》规定 各会员国不得使用威胁或武力,侵害任何会员国之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 。国际法的发展(  )

A.实现了世界的长久和平B.有利于和平解决国际社会争端C.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时代潮流D.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

19.

建国初期,中央政府把东南沿海的一些企业、工厂搬迁至新疆,短时间内在新疆培养起一批技术骨干;90年代以来,19个省市先后开展了 对口援疆 工作。新疆的经济总量也从1952年的7.91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1.77万亿元。新疆的发展成就(  )

A.表明国民经济调整取得成效B.推动了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C.凸显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D.缩小了与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

20.

2013年,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 一带一路 的倡议。2023年10月,第三届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共有来自151个国家和41个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目前 一带一路 已发展为一个重要的国际合作平台。这反映出我国(  )

A.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积极贡献中国方案B.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C.重视发展与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关系D.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21.

2016年1月开业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坚持 特别多数 原则, 特别多数 由2/3的成员组成,拥有3/4的投票权,没有单个国家能够改变亚投行的 特别多数 。这表明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A.代替了世界银行的国际地位B.建立起国际经济新秩序C.有助于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D.打破了布雷顿森林体系

22.

下表为从敦煌户籍残卷中整理出的唐朝均田户受田情况。该现象说明(  )

户籍年代

平均每户应受田亩数

平均每户未受田亩数

高宗时期

101.0

69.0

武则天时期

143.5

102.0

玄宗时期

148.7

106.6

A.农民的赋税负担减轻B.土地兼并得到有效抑制C.国家控制力有所加强D.租庸调制逐渐失去基础

23.

南北朝时期,大量农民依附在豪强地主周围。隋朝建立后,多次通过 大索貌阅 的方式来重新核定户籍,若地方官被发现其治下有户籍不实的问题,即面临着被治罪的风险。重新核定户籍(  )

A.增加了政府的赋税收入B.维护了基层社会治安C.意在整顿官吏腐败问题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

24.

下表为古代中国社会救济的部分记载。据此可知(  )

时间

史料

出处

春秋

所谓老老者,凡国,都皆有掌老……所谓慈幼者,凡国,都皆有掌幼……所谓恤孤者,凡国,都皆有掌孤。

《管子·人国》

民有疾病,州府置施药局于戒子桥西,委官监督。

吴自牧《梦粱录》

凡鳏寡孤独及笃废之人……所在官司应收养而不收养者,杖六十。

《大明律》

A.儒学思想深刻影响社会救济行为B.政府在社会救济中发挥重要作用C.大一统国家助推社会救济的发展D.古代中国已形成完善的救济体系

25.

位于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北部的“The Viliages”(中文译名:群村)是美国商业养老社区模式的代表。 群村 内部分布有密集的娱乐活动设施、便利的医疗服务设施和友好的道路设计,适老化的设计理念在这里随处可见,目前 群村 已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养老社区。这可以佐证(  )

A.美国的社会矛盾基本缓解B.美国社区的重要性超过政府C.政府减少了社会资源投入D.社区承担了更多的政府功能

二、材料阅读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1949年与新中国建交的国家

时间

国家

1949103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

1949104

保加利亚人民共和国

1949105

罗马尼亚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6

匈牙利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

1949106

捷克斯洛伐克社会主义共和国

1949107

波兰人民共和国

19491016

蒙古人民共和国

19491027

德意志民主共和国

19491123

阿尔巴尼亚社会主义人民共和国

注:到1955年,共有24个国家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官网《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各国建立外交关系日期简表》

材料二
60年代末,我们党敏锐捕捉到美国尼克松新政府释放的改善中美关系的信号,并予以积极回应和互动,从恢复中美大使级谈判、 乒乓外交 、基辛格秘密访华,一直到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两国领导人经过直接会谈,于1972年2月发表了举世瞩目的《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的改善取得重大突破。在此冲击下,日本政府也积极调整对新中国的外交政策。1972年中日两国宣布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发展的新篇章。在欧洲,从《中美联合公报》发表到1973年,欧共体9国中除爱尔兰外均与新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迎来了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三次建交高潮。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材料三
这一时期(1979—1989年)中美关系、中日关系尽管波折不断,但是都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总体发展态势平稳。中苏两党、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长期陷入僵持局面的中印关系、中越关系逐步改善并实现正常化;中朝关系、中巴关系的传统友好关系在新形势下得以进一步巩固和提升。1983年,同非洲国家开展经济技术合作四项原则的提出,为新中国与广大发展中国家之间全面、深入地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在推动南北对话、南南合作方面发挥了独特作用,作出了重大贡献。在多边外交方面,我国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全面加入各种国际公约和国际多边条约,坚持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和地位主持正义、担负责任,国际影响力不断扩大。截至1989年年底,新中国的建交国总数上升到137个,超过了联合国成员国总数的三分之二。一个对我有利的、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和国际环境正在初步形成。

——摘编自齐鹏飞《波澜壮阔的新中国外交》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建国初期相比,中国70年代外交的新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80年代中国外交的主要举措并分析其意义。(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影响国家外交政策的主要因素。(4分)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该法(1601年英国济贫法)首次正式确立了政府负有对没有工作能力的贫困者提供帮助,帮助贫困的孩子做学徒,给身体健全者提供工作,以及保障穷人的最低生活水平等方面的责任和义务……该法令还将救济对象分为三种,区别对待。通过设立教区的贫民监督官和教育济贫委员会,建立贫民教养院、贫民习艺所,组织贫民和孤儿习艺所等措施开展救济。

——摘编自贺葸葸《评析中世纪晚期英国济贫法》

材料二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颁布以下法令。

法令

内容

《国家保险法》(1946

投保人在怀孕、疾病、工伤、失业、丧偶、退休时可以中请得到补助

《国家健康福利工伤法(1946

雇工受伤后,除了由雇主支付一定的费用外,还可获得国家颁发的救济金

《国家医疗法》(1946

给予每个英国公民免费享受医疗、药品、住院和护理等福利

《国家援助法》(1948

对根据上述法令尚不能满足需求的人提供帮助

其他

政府发放食物津贴,降低食物价格

——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第三编)

材料三
当福利国家制度造成一系列麻烦乃至危机,迫切地需要改革时,其改革的主动权却掌握在民众的选票之中。普通民众对自己的直接物质利益显然有着更为感性的认识,因此他们往往本能地反对一切有可能削减福利的改革……事实证明,不改革是等死(国家被福利包袱所拖垮),改革是找死(执政党立即下台)。政府在这样的形势下,想不 混日子 也难。
——吕磊、陈晓律《当代西方福利国家的危机—以英国为例》
(1)根据材料一,概括17世纪英国济贫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与17世纪济贫法相比,英国现代保障制度的新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0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谈谈对社会保障制度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8.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下表是对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不同评价。

出处

自孝文定鼎伊洛,务欲以夏变夷,遂至矫枉过正,宗文鄙武,六镇兵卒,多操弃之,有同奴隶,边任浸轻,裔夷内侮。魏之衰弱,实肇于此。

马端临《文献通考》

及迁洛阳,政治情势大变,一辈南迁的鲜卑贵族,尽是锦衣玉食,沉醉在汉化的绮梦中……而鲜卑命运,亦竟此告终。

钱穆《国史大纲》(1940

正由于鲜卑等民族的不断加入,才为汉民族不断注入了新鲜血液,也使汉民族的人口数量日益增加,今天汉族能成为中国的主体民族和世界上人数最多的民族,离不开鲜卑等民族的贡献。

葛剑雄《元宏是盖世英雄还是千古罪人》(2009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整体上评析材料中的观点,得出结论。(要求:结论不能简单重复材料中观点,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