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诸暨市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24+3)【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111

一、单选题

1.

良渚文化距今5300~4300年,遗址中发现有墓地和祭坛,大型墓葬随葬品丰富,以各种玉器为主,小型墓葬数量多,但随葬品只有日常生活用品陶器等;同时也发现了大型城址,城墙环绕古城四周且外围还有类似于护城河的水沟。据此可知,良渚文化(  )

A.出现了明显阶级分化B.奴隶制经济走向繁荣C.正处于母系氏族社会D.最早出现了社会分工

2.

商朝是依靠一系列武力征服而建立起来的。在长期的征战过程中,由于战争和新建国家管理职能的需要,商朝的统治者创立了(  )

A.禅让制B.内外服制C.宗法制D.分封制

3.

有学者在评价先秦某一思想家时说: 他的思想中不唯王道,还杂有法刑和霸道;尽管其主张性恶,但其根本目的是要 化性起伪 。通过道德约束使人自觉趋向于良善,成为尧舜禹那样的圣人。 由此可知,该思想家为(  )

A.荀子B.墨子C.韩非子D.庄子

4.

秦朝时期,官营匠局被要求每年检查、校准他们的重量、尺寸单位及平衡器,所有既定的工具被要求有一样的长度和宽度。匠局或者店铺,以及负责的官员都把标志镌刻或者附加在器具底部,作为他们遵守统一规范的保证。如果不能做到这点,就会受到法律的惩罚。这一举措旨在(  )

A.整顿社会风俗B.统一制作规范C.巩固国家统一D.提高行政效率

5.

西汉贾谊在《治安策》中建议: 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令海内之势如身之使臂,臂之使指,莫不制从。 下列汉朝的做法与材料建议相符是(  )

A.设立刺史制度B.颁布 推恩令 C.推行郡国并行制D.设置西域都护府

6.

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出现了许多 治世 盛世 。下列各项按出现时间的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开元盛世 ②大定之治 ③文景之治 ④康乾盛世

A.②①③④B.③①④②C.③①②④D.①④③②

7.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权更迭最频繁的时期。下图中序号与政权对应错误的是(  )

A.①——西晋B.②——东晋C.③——北朝D.④——北魏

8.

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它确立于隋朝,完善于唐朝,主要掌管中央政令和政策的制定、审核与贯彻执行。隋唐时期,负责政令审核的是(  )

A.中书省B.尚书省C.门下省D.枢密院

9.

从战国到汉代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代表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隋唐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高峰,唐朝是东亚医药的中心。下列分别属于中国医学史上第一次和第二次高峰的代表成就是(  )

A.《黄帝内经》 《千金方》B.《神农本草经》 《齐民要术》C.《氾胜之书》 《唐本草》D.《伤寒杂病论》 《本草纲目》

10.

《辽史·营卫志》记载, 长城以南,多雨多暑,其人耕稼以食,桑麻以衣,宫室以居,城郭以治。大漠之间,多寒多风,畜牧畋(种田或打猎)渔以食,皮毛以衣,转徙随时,车马为家。 辽朝因此采取的治理措施有(  )
①职官设置分为南、北面官 ②保持本民族的 猛安谋克制
③每年随季节转换定期迁徙 ④中央机构既有汉式官称又有本民族官称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11.

汉武帝派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中西交通道路,大大促进了西域与中原的联系。之后,诸多朝代在这一区域设置机构或派驻官员,加强管辖。图中①②③处填写正确的是(  )

A.①澎湖巡检司 ②单于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B.①澎湖巡检司 ②北庭都元帅府 ③驻藏大臣
C.①西域都护府 ②北庭都护府 ③北庭都元帅府D.①安西都护府 ②单于都护府 ③驻藏大臣

12.

明末,欧洲一批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到中国,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宗教文化,也带来了当时西方的一些哲学、科学知识和器物文明。下列文献资料与此相关的是(  )
①《四库全书》 ②《几何原本》 ③《本草纲目》 ④《坤舆万国全图》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

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 中国 ,后该词的指称范围扩大到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诸侯国,常以 中国 华夏 ,同时具有了族类的含义。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B.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14.

许倬云先生认为,从三代经春秋战国,中华共同体的演变趋向 乃是从属人的族群转变为属地的共同体 ,商鞅变法措施中能够直接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

A.推行县制B.废井田开阡陌C.奖励军功D.什伍连坐制

15.

史载: 魏主下诏,以为: 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皇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夫土者,黄中之色,万物之元也,宜改姓元氏。 ”此魏主(  )

A.创立了新选官制九品中正制B.结束了数百年南北分裂局面C.消除了不同民族间的隔阂D.将都城从平城迁到了洛阳

16.

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凿了连接江淮运河——邗沟。此后历代都有运河工程,其中隋朝的工程最为浩大。隋朝大运河首次南北贯通,沟通五大水系, 运漕商旅,往来不绝 自是天下利于转输 。这表明隋朝大运河(  )

A.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B.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C.加重了农民的负担D.改变了南北人口布局

17.

下图为唐朝怀集庸调银饼,其铭文为 怀集县(今广东怀集县)(开元十年)庸调银拾两,专当官令王文乐、典陈友、匠高童 ,是研究当时赋税制度的重要史料。下列有关此赋税制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减少了农民赋税负担B.保证农民有较充足的生产时间C.一年分夏秋两季纳税D.因均田制遭到严重破坏而推行

18.

有学者在评述西晋政治时说: 曹魏时代的高官们跟着司马氏祖孙一道迈入了晋代门槛,只要忠心耿耿,就可以禄位永保,世代相袭。父子、兄弟甚至整个家族的成员,源源不断地进入西晋政权。 这主要反映出西晋时期(  )

A.士族政治具有较强的封闭性B.察举制度得到了全面的强化C.士族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D.取消了依据德才选官的制度

19.

宋太祖曾问宰相赵普: 唐室祸源在诸侯难制,何术以革之? 赵普回答: 列郡以京官权知,三年一替,则无虞。 为此,北宋采取的措施是(  )

A.任用文官担任枢密院长官B.地方精锐部队定期更换驻地C.派文官出任地方长官知州D.枢密院只有调兵权并不统兵

20.

史载:南宋时荆湖、江南与两浙,膏腴之田弥亘数千里,中原士人扶携南渡数千万人,于此足征南方经济渐起,与北方经济争衡矣。而金元战争二十年间,北方之残破尤甚,是以元人尝云江南财富占天下什七。针对上述情形,元朝(  )
①实行行省制度 ②创造性地开辟了长途海运航线
③重新开通了京杭大运河 ④在全国范围内将纸币作为主币发行

A.①②B.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③④

21.

2022.6·浙江高考·4)历代职官制度的演进,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秦、元、明、清四朝职官信息,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理藩院尚书、军机大臣、水师提督

丞相、御史大夫、郡守

大学士、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

监察御史、宣政院使、福建行省右丞

A.①③②④B.②④③①C.③①②④D.④②①③

22.

明朝至清中期,中央政府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史实

影响

A

明朝朝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

彻底解决了倭患问题,明朝政府全面开放对外贸易。

B

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朝订立和议。

双方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

C

沙俄势力侵入黑龙江流域,清军围攻入侵俄军。

迫使俄国从法律上承认黑龙江、牡丹江流域的广大地区是中国领土。

D

1683年,清军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在台湾设置了隶属于浙江省的统治机构。

23.

湖州双林镇在明初是一个只有几百人的小村,随着缫丝业的发展,在明末成为拥有一万六千多人的大镇。该镇的人口主要是外来的商贾、小手工艺者等。这反映了明代(  )

A.政府推行工商皆本B.新的经营方式出现C.商帮资本聚集雄厚D.工商业市镇的发展

24.

历史上,对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众说纷纭。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中记载: 介甫(王安石)素刚直,每议事于人主前,如与朋友争辩于私室 ;钱穆的《国史大纲》提到: 王安石新政,一面忽视基本的人的问题,一面又抱有急功速效的心理,对外开疆用武,对内加意聚敛 。关于历史真相的探究,下列说法最正确的是(  )

A.历史的真相是客观的,探究历史真相要坚持孤证不立原则B.司马光的《与王介甫书》属于一手史料,结论比较逼真可信
C.由于时代及政治立场不同,研究者得出的历史真相也不同D.钱穆《国史大纲》属于二手史料,其研究结论更不可靠

二、材料阅读

25.

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经历了多次调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严格来说,要到秦汉,才是中国历史上正式有统一政府。秦以前的中国,只可说是一种 封建的统一 。一直到秦汉,中央方面才有一个更像样的统一政府;而其所辖的各地方……是紧密隶属于中央的行政区分了。

——摘编自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二
清帝国的政府组织保留着明代从1368年建立的三大机构:由天子统治和主宰、由朝廷领导的文官政府;在长城以内和边境地区维持秩序的军事组织;以及对各级政府的行政情况进行严密监督的监察系统。皇帝高居三大支柱的顶端,皇帝的意志通过各种名目不一的复杂的程序形成和表达出来,做出金字塔尖的最高决定,具有无所不包的君权。

——《剑桥中国晚清史》

(1)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写出秦以前 封建的统一 所指的制度。列举秦朝中央与地方政治制度 大变动 的相关史实。(5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清朝政府加强集权的表现。结合所学,简述清朝皇帝为加强君主专制还通过哪些 复杂的程序形成和表达出来 。(5分)

26.

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制度和文化发展的重要时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科举制度的创立绝不是偶然的。魏晋以来,门阀士族垄断主要仕途,九品中正制成为维护其统治特权的工具。隋朝建立后,隋文帝顺应社会发展需要,实行了一些政治改革, 地主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庶族地主势力更为加强;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各级官僚机构更加健全,封建官僚队伍迅速扩大。庶族地主尤其是中小地主迫切需要废除九品中正制,代之以一种新的选官制度,以便通过较为公平的竞争,进入仕途,跻身统治者行列。科举制度在隋朝萌发,宋代科举在隋唐朝制度的基础上,有了不少变化。

——摘编自梁程勇《论中国历史上的官员选拔制度》

材料二
唐代中期以来,儒学的研习和传播面临新的严峻挑战。传统经学若不脱胎换骨,其发展便会遭遇很大困难。为此,有学者大声疾呼:复兴儒学,直接孔孟 道统 。自宋初开始,众多儒家学者致力于儒学经典的重新诠释。他们在排拒佛、道的同时,融合佛、道思想,将儒家的伦理、政治学说提升到哲学思辨的高度,就宇宙本原问题展开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创成一个以 为核心的更加精致完备的新儒学体系——理学。

——摘编自王家范《大学中国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度创立的背景。结合所学,指出宋代科举制度 有了不少变化 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 理学 的主要特点。结合所学,写出南宋时期理学的集大成者并说明其主要思想。(7分)

27.

春秋战国至明清时期,政局上虽交织着统一与分裂、稳定与动荡,但封建经济仍得到持续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 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耒、耜、犁、锄、铣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所有制,即井田制度 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 江堰等水利工程

材料二
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的流动,既有居住在边地的少数民族向中原地区流徙,也有中原地区的汉族人口纷纷外迁。史书中关于 百官流亡者十八九 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 的记载很多。十六国以来,许多少数民族在中原与汉族杂居,一遇变乱,同样成为流动人口。波澜壮阔的人口大流动,从短时态来看是加剧了社会动乱,但它也对社会的久远进步,开辟了道路。

——摘编自曹文柱等《乾坤众生》

材料三
明代种植较广的经济作物,首推棉花和桑树,江南和华北都形成了大面积植棉区,蚕桑业则集中在长江三角洲地区;闽、粤等地大力发展甘蔗、荔枝、龙眼等经济作物。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和城镇发展导致的非农业人口增长趋势的促动下,粮食生产也逐步纳入市场网络,出现了粮食生产中心的移动。如江南原为粮食丰裕地区,但到明代中后期由于棉桑等作物的广泛种植,致使粮食严重匮乏,只得从湖广、四川等大量输入。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西周与战国时期农业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的发展变化,并结合所学写出战国在水利工程方面的成就。(6分)
(2)据材料二,举出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迁徙的两种类型,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人口流动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明代中后期农业发展的表现。结合所学,指出明清商品经济的发展反映在思想领域的主张。(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