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强基联盟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12月联考历史试题(24+3)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159

一、单选题

1.

浙江的一处原始遗址,曾经出土了陶片达几十万片,还出土了陶器、骨器、石器以及植物遗存、动物遗骸、木构建筑遗迹等大量珍贵文物,同时还有水稻的灰化物以及养蚕缫丝的痕迹。这一原始遗址是(  )

A.仰韶遗址B.河姆渡遗址C.姜寨遗址D.大汶口遗址

2.

商朝时,国王并不能绝对支配各附属国,附属国基本上是各自为政,有很大的自主权。商朝中央政权对商族地区的管理相当严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度相对薄弱。这段材料表明商朝的国家管理制度是(  )

A.宗法制B.郡县制度C.分封制D.内外服制

3.

西域都护府是汉朝在西域(今新疆)设置的管辖机构。西域都护是汉代西域官阶最高的官职,西域都护府的治所,位于图1中的(  )

A.①B.②C.③D.④

4.

东汉末年以来,天下动荡不安,中原地区群雄割据,魏蜀吴三分天下。司马氏代魏,统一天下后建立起新的王朝——晋,但晋王朝很快地走向崩溃。直接导致晋王朝 崩溃 的原因是(  )

A.内迁匈奴贵族攻灭B.司马睿夺取政权C.士族掌握国家实权D.国内人民的暴动

5.

唐朝诗人许浑作诗《汴河亭》: 广陵花盛帝东游,先劈昆仑一派流。百二禁兵辞象阙,三千宫女下龙舟。凝云鼓震星辰动,拂浪旗开日月浮。四海义师归有道,迷楼还似景阳楼。 下列选项中,对这首诗的解读正确的是(  )

A.诗中的 是指唐高祖B.禁兵 是宋朝编的禁军C.义师 指反抗暴隋的军队D.汴河 指宋朝汴京护城河

6.

阅读下面的图片
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产生的直接后果是(  )

A.促进汉藏友好地交流B.吐蕃接受唐朝的册封C.唐蕃从此停止了纷争D.唐蕃间和亲更加频繁

7.

从汉朝时期开始,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就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留下了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以下关于古代 中国与外部世界的交流 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隋朝法显从长安出发,曾到达天竺B.东晋时,日本高僧空海到洛阳求佛法C.唐朝玄奘西游天竺,在那烂陀寺研佛D.北宋外贸税收成为财政收入最主要来源

8.

《辽史》载: 将与宋战,(萧)挞凛中弩,我兵(辽兵)失倚,和议始定。或者天厌其乱,使南北之民休息者耶! 这一 和议 产生的结果是(  )

A.北宋勉强获得北部边防的安定B.北宋每年送给辽钱物,称为 岁赐
C.辽朝励精图治,出现 大定之治 D.北宋每年给辽一笔财物,称为 岁贡

9.

清政府被迫分别与英、法、美订立《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将鸦片改称为洋药,规定: 向来洋药……等物,例皆不准通商,现定稍宽其禁,听商遵行纳税贸易,洋药准其进口。 不久,咸丰皇帝朱批 依议 。这一条约(  )

A.作为《南京条约》附件存在B.由此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C.成为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导火线D.与英、法等进一步侵华有关

10.

论及中国历代封建王朝时期的君王对地方行政制度改革,以及行政管理权的划分,都离不开 中央集权 ,从而维护国家统一。以下地方行政机构按其设立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奴儿干都司 ②台湾行省 ③辽阳行省 ④新疆行省

A.①②③④B.②④①③C.③①④②D.③①②④

11.

1894年,孙中山曾《上李鸿章书》,主张 仿行西法,以筹自强 。但是,此主张遭到李鸿章拒绝,于是孙中山认识到 和平方法,无可复施 必于革命之手段以解决 。同年,孙中山(  )

A.创办《民报》,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思想B.在檀香山成立兴中会,走上革命道路C.在东京成立同盟会,首次提出三民主义D.发动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举国震动

12.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曾被称为 一个中国,三十五个军阀割据 的时代。其中有一派军阀在袁世凯死后,其代表人物掌握了实权,企图继续实行独裁统治。后来,该派军阀又拒绝恢复国会,破坏《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派军阀是(  )

A.奉系B.直系C.晋系D.皖系

13.

阅读下图
解读图中信息,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①图中所示的土地不能随意买卖 ②周天子实际上占有全国的土地
③商和西周均实行土地国有制度 ④商鞅变法之时废除了这一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4.

我国古代有一部医学巨著,成书于东汉,是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最早的中药学著作。它系统地总结了古代医家等各方面的用药经验,对已经掌握的药物知识进行了一次全面而系统的整理。这部著作(  )

A.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药物学专著B.奠定了中国古代中医理论的基础C.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D.为世界医学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5.

提及北魏孝文帝改革,史料记载: 太和十九年(495年)十二月甲子,孝文帝在光极堂会见群臣 班赐冠服 。这一举措旨在(  )

A.普及汉族的服饰B.学习中原的文明C.抛弃鲜卑的习俗D.促进民族的交融

16.

为了巩固统治,唐宋两朝的统治者从政治、军事、法律、文化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皇权。这些措施的共同表现之一,就是(  )

A.设立 四监司 以加强监督B.实施 崇文抑武 的方针C.都不改变三省六部制的格局D.分散部分中央机构的权力

17.

明朝初期,政府规定: 凡违禁私贩出入上者,官府皆以海盗视之,严予剿除。彼等既不能存身立足,自新复业,则只有往来行剿,或奔命他邦,开辟生路。 这一规定产生的结果是(  )
①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 ②戚继光等抗倭斗争取得胜利
③客观上助推了 倭患 的形成 ④对沿海经济造成了巨大破坏

A.①②B.①③④C.②③D.①②③④

18.

下表所示是明清时期采取某一措施实施之后产生的影响

序号

影响

使得朝政进一步暗箱化,增添皇权的神秘感

起到了使官员,尤其是同僚,相互告密的作用

大大提高了行政效率,皇帝有优先御览的特权

广开言路,群臣可以直言进谏,使大臣们相互牵制

由表中信息可知,这一措施最有可能是(  )

A.实施奏折制度B.设立内阁制度C.创设军机处D.设立理藩院

19.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开始了辅助军事工业,以 求富 反哺 自强 ,为军事工业提供燃料、运输、原料、资金等支持的行动。为此,洋务派创办了(  )
①江南制造总局 ②上海机器织布局 ③开平煤矿 ④上海轮船招商局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③④

20.

林公曾与论忧患,花甲抬棺征边关,蓄锐缓进筹粮饷,扬威急战歼敌顽。千里柳引春风度,十万兵夺疆土还。放眼西陲广袤地,天山雪映发苍髯。 下列选项对诗中事件影响的阐述,正确的是(  )

A.强化了政府对蒙古的管理B.导致了近代化努力的破产C.证实了清政府统治的腐朽D.缓解了西北部边疆的危机

21.

《史记·商君书·弱民》有曰: 民弱国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 燔诗书而明法令 。近代康有为、梁启超在北京组织强学会,定期集会讲演,办报纸,议论时政,宣传维新变法。这反映了两个改革的主要不同在于(  )

A.前者是奴隶制改革,后者是封建制改革B.前者在于弱民愚民,后者在于开启民智
C.前者意在打击儒学,后者意在弘扬儒学D.前者引发 百家争鸣 ,后者促进思想解放

22.

阅读关于中国近代史的一幅漫画(注:“Einmarschin China”,意思是 在中国游行 。“KRIEGS”,意指 战争 )。由漫画中的信息,以下选项最有可能与之相关的是(  )

A.东南互保 遭到列强全盘否定B.资本输出开始成为列强的诉求C.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逐步汇流D.联合侵华的恶性事件开始出现

23.

论及民国初期的社会,历史学界将它概括为 沉沦 中伴随着 新生 。下列选项中,体现出 新生 内涵的是(  )
①民族资本占比得到提高 ②白话文逐渐普及开来
③产业工人数量急剧增长 ④城乡上下普遍用阳历

A.①②③B.②④C.①③④D.③④

24.

论及 郑和下西洋 的起因,史学界众说纷纭。《明史·郑和传》同时提供了寻找建文帝和宣扬大明 威德 的说法,此外还有防范帖木儿帝国、获取海外朝贡、防止张士诚旧部联合反明,以及出于宗教目的等多种观点。这表明(  )

A.《明史·郑和传》是官修史书,更具有权威性B.宣扬 威德 与教材表述一致,所以可以采用
C.无论是哪一种观点,都需要史学家百家争鸣D.应继续拓展史料,立足特定历史背景进行研究

二、材料阅读

25.

两汉至明清时期的选官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举孝廉是两汉时期察举制度中最普遍盛行的制度。汉武帝元朔元年(前128年) 令二千石举孝廉 ,正式规定郡国守相,若 不举孝,不奉诏,当以不敬论,不察廉,不胜任也,当免 ,作为对二千石等官吏是否忠勤于国家的考察方式之一,后又规定了郡国察举孝廉的人数和具体标准。其标准有四项: 一曰德行高妙、志节清白;二曰学通行修、经中博士;三曰明达法令,足以决疑,能按章覆问,文中御史;四曰刚毅多略,遭事不惑,明足以决,才任三辅令

——摘编自《汉书》《续汉·百官志一》等

材料二

南宋至明清时期,考中的状元、进士群体的地理分布图

——摘自张希清、毛佩琦等主编《中国科举制度通史》

材料三
宋朝科举制度取消了门第限制,各行各业的人都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如 工商杂类 获得应试的资格,到北宋末年,甚至僧道亦可参加应试。在举行考试时,逐步形成了严格的密封考生姓名的 糊名 制度;设立专门负责誊录考生答卷的 誊录 制度,还有主持考试的高官不回家,锁门谢客,不与外人往来的 锁院 制度。

——摘编自宋希清《中国古代科举制度通史》

(1)根据材料一,简析汉武帝时期实施 察举制度 举孝廉 的主要目的,并概括这些选官制度的 具体标准 。(5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示意图反映的历史现象,从经济的角度阐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简析宋代科举制度的新变化,并概括这一变化对宋代政坛的影响。(4分)

26.

古代和近代新安商人是活跃在中国经济、政治舞台上的一个群体。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历史上曾多次出现 衣冠南渡 的现象,在这些南渡之人中,就有一部分人定居在距离中原比较近的新安(新安江的源头)。他们心里憋着一股子东山再起的劲头儿,但是面对的却是 山九田一,丰亦不足食 的现实。新安人虽然没有发达的陆路交通条件,但大自然给了他们便利的水路,特别是新安江,直接可以通达杭州,再通过杭州与大运河相连。早在东晋时就有新安商人活动的记载,以后代代有发展,明成化、弘治年间(1465—1505年)形成商帮集团。

——摘编自【日】藤井宏《新安商人的研究》

材料二
明嘉靖(1522—1566年)至清末民初,新安商人渐趋衰落。一代代新安商人靠贩运盐、茶、山货,经营文房四宝,走出了一条日后教科书上才有的贸易路线: 东进苏杭无锡常,抢滩芜湖商道,掌控长淮水运口,南达湘、蜀、云、贵、川,往来京、晋、冀、鲁、豫间,远涉西北、东三省。最后,西进赣、湘,沿东南达闽、粤两省,直至扬帆入海与日本进行贸易。此时的新安商人达到了鼎盛时期, 无新安人不成商 这种说法,开始叫遍天下

——摘编自韦庆远《明清史续析》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出现大规模 衣冠南渡 的两个重要时期,说明东晋时期 新安商人 被迫经商、 活动 频繁的因素,并写出 新安商人 后来的名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明代 新安商人 形成实力雄厚商人群体的客观条件,及其在当时发挥的主要作用。(7分)

27.

近代中国的历史,是一部 屈辱史 ,也是一部艰辛的探索史和抗争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两场久远的战争,中国耻辱的近代史序幕,就在一阵一阵枪炮声和呐喊声中拉开了。此后,西方殖民主义者凭借着与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及获得的特权,带着资本主义的 各类成果 来到了中国,在通商口岸及所侵略的地区,从多个方面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摘编自张鸣《重说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1)结合所学,写出 两场久远的战争 的名称。根据材料一,概括 两场久远的战争 影响中国历史的发展进程 的表现。(4分)
(2)材料二是某班学生绘制的 近代前期中国各阶层的探索 思维导图,其存在着明显不足,忽略了某些阶级或阶层的努力。请结合所学,仿照思维导图,增加两个重大事件,并且说明增加的理由。(要求:层次清楚,说明部分要表述成文,史论结合,逻辑严密,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