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浙江省精诚联盟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352

一、单选题

1.

下图是我国原始社会时期某文化遗址分布示意图,该文化是(  )

A.仰韶文化B.红山文化C.大汶口文化D.龙山文化

2.

《黄帝内经》只论述 热病之常而不及其变 ,而《伤寒杂病论》则认为热病有热症,也有寒症,有实症,也有虚症。这说明张仲景的学说(  )

A.重经验轻理论B.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C.重视辨证施治D.奠定中医临床学的基础

3.

唐玄宗于开元初设置翰林院, 密迩禁廷,延文章之士,下至僧、道、书、画、琴、棋、数术之工皆处之,谓之待诏 ,后又于开元二十六年另设学士院,安置翰林学士,逐渐掌禁内诰命。上述变化说明,当时(  )

A.中书省的权力被削弱B.内阁大学士成为宰相C.科举考试日益规范化D.崇文抑武的风气盛行

4.

王安石设置了制置三司条例司。它不是一个行政机构、财务机构或军事机构,而是一个超越 政府、枢府和三司 之上的机构, 掌经画邦计 。王安石意在(  )

A.废除三司财权B.削弱地方的权力C.精简机构提升效率D.加强对变法的领导

5.

18世纪50年代,乾隆帝出兵西陲平定新疆割据势力,结束其自元末以来的封建割据局面,新疆自此永入中国一统版图。 清朝为巩固这一成果的重要举措是(  )

A.建行省以加强管辖B.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C.设理藩院进行统治D.改土归流以强化对各族管理

6.

晚清一位思想家指出,传统的君主专制国家中,人民缺乏权利,被统治者肆意驱使,不会真正热爱国家。日本能够在甲午战争中战胜中国,很大程度是因为民主议会制度使得人民能够参与政治,与国家共命运。只有允许人民通过合法途径参政议政,才能达到富国强民、救亡图存的目的。这位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李之藻B.魏源C.康有为D.徐继畲

7.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采纳周恩来提出的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守点打援,各个击破敌人的作战指导方针,集中67个师(旅)45万余人的兵力,以两个集团军分别攻击山东济宁及邹县日军,歼敌数千人。上述战斗发生在(  )

A.淞沪会战时期B.忻口会战时期C.徐州会战时期D.武汉会战时期

8.

能耗强度就是创造单位国内生产总值所消耗的能量。阅读下表: 我国三种交通方式的能耗强度变化(单位:Kgoe/ton—km)”。由此可知,我国(  )

1980

1985

1990

2000

铁路

0.0137

0.011

0.0097

0.0081

公路

0.1234

0.0704

0.0579

0.0675

航空

2.451

1.1676

1.0664

0.6686

A.铁路成为效率最高的运输方式B.公路运输的成本不断下降C.交通所用能源的结构变化明显D.交通运输注重可持续发展

9.

2023年2月,《清东陵文物保护规划(2022 2035年)》公布,除了 2.4平方公里核心区 外,主陵区76平方公里全部设为保护区,4平方公里的陪葬区也被纳入保护。这说明我国文化遗产保护(  )

A.注重历史遗址完整性B.禁止对遗产资源的开发C.强调与自然环境协调D.实行分类分级差异管理

10.

在希波战争(公元前499—449年)中,波斯帝国 不仅把自己的文化向西方输送,而且把从巴比伦、埃及、爱琴海及克里特岛等地吸收来的远古文化(这些文化都属东方系统)也向西方输送 。由此可见(  )

A.文化差异引发了区域性战争B.西亚成为西方文化起源地C.帝国扩张促进区域文化发展D.希腊和波斯文化同源共祖

11.

日本大化改新后,律令规定 位田、赐田、及口分田、垦田等类,是为私田 ,但又规定它们不许自由买卖。这一规定意在(  )

A.模仿唐朝均田制B.稳定小农经济C.发展庄园制经济D.限制幕府势力

12.

英国人笛福(1660 1731)在对约克郡的考察中写道: 我们看见在这些屋子里到处都是精力强盛的男子汉,有些人在照料染缸,有些人在管理纺车,另一些人在修整布匹;女人们和孩子们则在梳棉或纺纱;从最年轻的到最年老的全都是雇佣来的。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工厂制挖掘了工人的劳动潜能B.集中生产的手工工场出现C.工业革命增加了工人劳动强度D.棉纺织业已经实现工业化

13.

20世纪初某国的法官们接到案件后,一般首先想到的是,该案属于哪一个法律部门,在该部门中有哪些有关的法律条文。然后他们找出这些法条为依据,实行判决,便大功告成。至于同类案件以前作出过哪些判决,可以在所不问。该国最有可能是(  )

A.英国B.美国C.印度D.法国

14.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国联规定由先进国家(即受任国)对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属地 予以行政指导和援助 ,直至这部分属地 自立 为止。国联对受任国的管理行使管辖权、监督权和行政权等权力。这主要可以说明一战后(  )

A.国际法的适用范围扩大至亚洲B.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开始瓦解C.对部分殖民地尝试国际化管理D.民族自决原则得以普遍实施

15.

跨国并购 是指不同国家的企业股权或资产发生兼并和收购的商业行为。阅读下表: 不同地区跨国并购销售值 ,单位:百万美元。

国家或地区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发达国家

132664

71183

81305

97391

128531

161310

发展中国家

17964

9845

28986

53393

72798

63589

美国

54212

23890

13789

35161

55928

60022

英国

25006

12250

16746

12034

14469

35028

中国

1937

2988

5201

15185

20146

12971

印度

5

213

261

2126

2880

3235

该表数据反映出这一时期(  )

A.资本主义垄断组织的规模扩张B.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C.全球财富分配的不平衡性加剧D.世界贸易中心发生转移

16.

公元91年,北匈奴西迁,南匈奴降汉,鲜卑族乘机向西、西南迁徙,占据了原匈奴领有的漠北草原。当时遗留在漠北约十万余户的匈奴, 皆自号鲜卑 ,自此鲜卑族更为强大。由此可知,当时(  )

A.北魏国势不断增强B.内迁民族主导政局C.游牧民族融合发展D.胡汉文化交流互鉴

17.

古人在特定空间内的活动创造了多姿多彩的世界文明。对下图所示地域古代文明的解读,正确的是(  )

A.①地居民发明了由22个字母组成的文字B.班图人在②地建立了津巴布韦国家C.大月氏人曾在③地建立了贵霜帝国D.《伊戈尔远征记》是④地重要的文学成就

18.

12世纪,法国许多城市常常是高级审判权归领主,低级审判权归自治市。与此同时,还存在着教会法庭,王室法庭也向自治市伸出它的触角。这反映出当时法国(  )

A.城市与王权激烈对抗B.封君封臣制度趋向瓦解C.民族国家逐渐兴起D.政治权力主体的多元性

19.

1934—1935年,英国 国际联盟协会 在国内发起了 和平投票 。该组织成立于1918年,属于国际主义的和平主义派别,主张仲裁和全面裁军。这次投票有1100多万人参加投票,其中绝大部分人支持该协会的和平主义主张。这可用以说明当时(  )

A.国际联盟大力推动构建集体安全体制B.国际关系民主化进程加快C.绥靖政策在英国有其实行的民意基础D.英国国内的政治危机深化

20.

1958年,日本通过出台《农机化促进法》,长期提供农机购置补贴;建立 农业机械银行 ,解决农机化资金不足问题;鼓励农户联合购买,独立经营管理,统一集中协调。该法案(  )

A.强调农业生产经营的产业化B.体现了政府对农业的干预C.旨在应对经济 滞胀 现象D.引导农业走集体化的道路

21.

20世纪50年代以来,西方国家有意淡化苏联在打败纳粹德国中的作用。为了保持西方的团结,欧美学术界对纳粹大屠杀问题保持一种心照不宣的 沉默 。联邦德国史学界甚至出现了纳粹主义只代表一小撮犯罪集团的罪行,大多数德国人与之无关,且是受害者的论调。这表明(  )

A.多元视角完善历史叙述B.史学研究必须围绕热点问题C.历史解释折射时代特征D.历史评价应采用辩证分析法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清时期的大商人认为土地是不忧水火,不惧盗贼,百年常新的恒产,因此,他们将大量资本投资于土地。这些大商人为谋得厚利还不惜重金结交官府,取得经营特权。两淮的盐商,云南的铜商等从事的都是最有利可图的行业,只要取得了封建的经营特权,其他商人就无法插手。厚利也吸引着商业资本转化为高利贷资本,高利贷的利率极高,河南地方放债,八折出借,滚算月利,不到一年,利过于本。清朝还可以出钱买官,称为 捐班 。大商人为了改换门庭提高身价,不惜重金买官。而且当官后也是有利可图的, 一任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摘编自吴量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的繁荣和商业贸易的发展》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后,上海出口货值常占全国出口总值的一半左右,进口贸易亦呈现同步增长的趋势。在进口洋货中,70%由上海转销内地。内地运来的土货,大部分也是转销外洋的。与此同时,为外贸服务和为出口农副产品服务的加工厂陆续出现。20世纪以后,大量工厂生产的国货开始分销内地。据统计,近代上海商业计有204个行业,23个大类,还有面粉、纱布、证券、杂粮油饼等交易所。就是同一行业内部,也有分类。上海的各种商店经营各地土产, 统办全球货物 ,永安百货力争做到 凡是名牌产品,只有顾客叫得出,在公司里几乎都可以买得到

——摘编自陈立仪、潘君祥《试论上海近代商业的特点及其发展原因》

材料三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资本主义国家加紧了对中国大陆的封锁禁运。1950年8月,周恩来指出, 对外贸易要加强计划性,避免盲目的出口和进口,要减少对美贸易,逐步摆脱美国的影响 对外贸易的目的是为了发展生产 。得益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这一时期的对外贸易政策执行良好,中苏两国签订了《中苏贸易协定》,对苏贸易在中国整体外贸中的占比也由1950年的29.8%上升至1955年的57%。由于中苏贸易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对外贸易总量稳步提升,在建国初的十年间扩大了3倍以上。

——摘编自余振、王净宇《中国对外贸易发展70年的回顾与展望》

(1)根据材料一,指出明清大商人资本的投资流向,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投资流向形成的主要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近代上海商业经济繁荣的表现,并结合所学,分析上海商业的繁荣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对外贸易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简析这一时期对外贸易发展的历史背景。(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朱熹对那些专心学术的士子重点培养,在福州讲学时得黄直卿,南康得李子敬,非常高兴。朱熹率门人与张栻会讲于岳麓书院,陆九渊及门人也来到朱熹主持的白鹿洞书院会讲,阐释 君子、小人 义、利 。书院会讲,双方到会的门人弟子众多,针对不同的问题展开激烈的辩论问难。朱熹以传播理学为己任,稍有松弛懈怠便感到心中愧疚自责。以至于朱熹去世前还手书其子和门人范念德等人 拳拳于勉学及修正《遗书》为言

——摘编自王晓龙《略论宋代理学教育传播的特点》

材料二
在德国,所有早期建立的大学,包括维也纳大学和布拉格大学,以及15世纪反映学校的世俗和教会捐助人文化和政治愿望的新建大学迅速发展。许多以人为本的新课程如希腊文学、修辞学、诗歌、历史和柏拉图哲学,实际上取代了旧的经院式课程。年轻的英国人、德国人、荷兰人、斯堪的纳维亚人、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造访大量位于博洛尼亚和帕多瓦、帕维亚、锡耶纳和比萨以及少量位于费拉拉和佩鲁贾的意大利大学,对这些文化源泉进行智力上的朝圣之旅。

——易红郡《近代早期西方教育演进的逻辑》

材料三
1916年2月,新文化人士易白沙《孔子平议》一文中指出: 不知汉高帝、武帝、魏文帝、皆傀儡孔子,所谓尊孔滑稽之尊孔也,典礼愈隆,表扬愈烈,国家之风俗人心学问愈见退落,孔子不可复生,安得言词拒绝。 当袁世凯亲率百官到孔庙祭孔,到天坛祭天时,其伎俩立即被人们识破,被指为 借祀孔子之名,为收抬人心之具,行帝制复活之实 。当时从康有为、辜鸿铭到林琴南,都极力推崇孔孟之道,反对革新。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给予了有力的抨击。他们肯定康、林在思想文化上的贡献,但对康、林等人尊孔守旧,抱定孔子学说不放,则认为是极端错误的。

——摘编自魏宏运《关于新文化运动的几个问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朱熹传播理学思想的举措。指出朱熹身上所体现的传统士大夫的优秀品质。(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15世纪欧洲大学的变化,并结合所学,分析其对文化的影响。(7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新文化运动倡导者批判的对象,并结合所学,说明上述 批判 产生的政治与文化背景。(7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观察两幅图片,提取关联信息,自拟一个题目,并结合18—19世纪相关史实,写一篇历史小论文。(要求: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