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普通高中高三毕业班12月模拟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14

一、单选题

1.

战国时期,墨子提出: 古者圣王之为政也,言曰: 不义不富,不义不贵,不义不亲,不义不近 ,是以远鄙郊外之臣、门庭庶子、国中之众、四鄙之萌人闻之,皆竞为义。 可见,墨子的这一主张(  )

A.体现了统治者的政治需求B.否定了宗法制下的用人原则C.反映了尚义成为时代潮流D.融合了儒家理论的思想精髓

2.

西汉皇后无谥号,皆以皇帝的谥号相称。东汉初期,阴太后死,汉明帝首次为阴太后定谥号为 光烈 ,以表彰她的 恭俭 仁孝 矜慈 ,从此,凡太后死,便根据其一生的德行为其立谥号。这一变化(  )

A.推动德行成为选后主要标准B.反映了追谥准则渐趋完善C.表明女性社会地位有所提高D.意在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

3.

《新唐书》记载: 初定两税,货重钱轻,乃计钱而输绫绢。既而物价愈下,所纳愈多,绢,匹为钱三千二百(文),其后一匹为钱一千六百(文),输一者过二,虽赋不增旧,而民愈困矣。 这说明两税法的实施(  )

A.加剧了经济的通货紧缩B.征收形式转向以货币为主C.导致了农耕经济的衰退D.增加了中央政府财政收入

4.

宋神宗时期,画家崔白被世人推崇。下图是他所画的《双喜图》,画中描绘了两只喜鹊发现威胁向野兔预警,树下野兔惊吓之余的蓦然回首。据此可知,此作品(  )

A.具有科学求真的精神B.受到了心学思想的影响C.承载文人的价值追求D.体现了文化世俗化趋势

5.

晚明时期,时人王道隆称江南地区: 今则市廛以质当为相先,宴席以华侈相尚,……拥资则富屋宅,买爵则盛舆服,钲鼓鸣笳用为常乐,差有僭逾之风焉 。这一描述反映了当时(  )

A.生活方式与消费观念转变B.社会奢靡之风日渐盛行C.江南百姓物质生活较富足D.民众文化娱乐生活丰富

6.

1901年,《国民报》创刊号发文: 中国之无国民也久矣!驯服于二千年专制政体之下,习为佣役,习为奴隶,始而放弃其人权,继而自忘其国土,终乃地割国危,而其民几至无所附属。 这一观点意在(  )

A.唤醒民族民主意识B.辨析奴隶与国民的区别C.宣扬西方先进思想D.揭露封建专制制度弊病

7.

20世纪20年代初,一些青年知识分子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如广东青年彭湃在其撰写的《告同胞》中说:“ 政府 利用法律,来榨取我们的财产,扩充军备……遂致社会时时酿出种种的变乱……根源在于 社会制度之罪恶 。我们不得不找个治疗的手术—— 社会革命 ”。据此可知,当时(  )

A.社会主义运动蓬勃发展B.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C.马克思主义影响力扩大D.社会革命已成为社会共识

8.

1927年12月下旬,毛泽东明确提出工农革命军的三大任务:打仗消灭敌人,打土豪筹款子以及宣传、组织、武装和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并提出要通过口头讲话、贴布告、写标语、出传单、演新剧、墙报上做文章等多种手段宣传革命,这说明毛泽东(  )

A.重视维护革命统一战线B.创新根据地的宣传方式C.团结工农建设边区政权D.注重动员群众投身革命

9.

据统计,1949年私营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金额较前一年增加了51.6%,1951年,民族资产阶级获纯收益是1950年的3倍。周恩来也说: 新中国建立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发展,比那三个朝代得利还多,多数资产阶级分子觉得在新政权下有利可图 。这表明当时(  )

A.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得到拥护B.对国民经济的调整初见成效C.新中国对民族资本家妥协退让D.改造民族资本主义时机成熟

10.

1986年,中央从乡镇企业所有制归属角度,将其归纳为乡(镇)办、村办、联户办、户办4种基本形式一起发展。到1987年,全国乡镇企业4个层次的占比情况见下表。这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1987年全国乡(镇)、村、联户、户办企业比重

层次

企业个数万个

占总数%

职工万人

占总数%

总产值亿元

占总数%

工业产值亿元

占总数%

总计

1750.2

100

8805.1

100

4764.1

100

3243.6

100

办企业

42

2.4

2397.5

27.2

1825.8

38.3

1345.8

41.5

村办企业

116.3

6.6

2320.7

26.4

1411.5

29.6

1149.9

35.5

联户办企业

118.9

6.8

923.6

10.5

424.8

8.9

282.9

8.7

户办企业

1473

84.2

3163.3

35.9

1102

23.1

465

14.3

A.农村土地所有制形式有所改变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C.解决了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D.农村经济结构发生变化

11.

公元48年,高卢行省的首要公民以自己 很久以前就是罗马的同盟者,而他们本身又取得了罗马公民权 为由, 要求取得进入元老院的权利 。这一请求在元老院引起了一场激烈的争论,结果,罗马皇帝以符合罗马的古老传统为由说服元老院通过了他们的请求。这反映了当时的罗马(  )

A.贵族势力走向衰败B.平民政治地位上升C.政治认同得到加强D.中央集权受到挑战

12.

启蒙运动时期,孟德斯鸠在高举理性大旗从事资本主义宪政制度设计的同时,又虔诚地信仰天主教,主张有神论、宗教宽容和信仰自由具有重要政治意义,这表明孟德斯鸠意在(  )

A.抨击天主教会的贪婪腐败B.批判封建专制的腐朽制度C.描绘资产阶级的政治蓝图D.强调理性与信仰协同合作

13.

斯大林说: 不是发展任何一种工业都算做工业化,工业化的中心,工业化的基础,就是发展重工业。 他认为,优先发展轻工业 就是自杀 ,号召创造 布尔什维克的速度 。斯大林这一认识源于(  )

A.苏联处于资本主义包围下B.苏联维护民族独立的需要C.苏联原先的工业基础薄弱D.斯大林模式彰显的优越性

14.

从20世纪50年代起,法国着手推行农业机械化,随着法国农业机械化的实现,农业为工业和其他经济部门开辟了广阔的市场。据统计,1959—1974年,法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达5.7%,在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日本,超过美国、英国和联邦德国。这说明,法国(  )

A.政府加强了对经济的计划性指导B.农业在生产总值增长率贡献最大C.农业机械化受到经济一体化推动D.经济发展受益于马歇尔计划援助

15.

20世纪70年代,不结盟运动将重点议题从政治上争取和维护各国的民族独立、反对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转移到经济上追求经济解放。下图为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据此可知,70年代(  )

1961—1979年不结盟运动首脑会议中经济相关宣言、决议与纲领的数量变化图

A.不结盟运动与美苏关系缓和B.传统的殖民体系已经瓦解C.第三世界国家经济实力增强D.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题

16.

自20世纪80年代初到1987年,白金汉宫中的40位常任次官和135位副常任次官,大多数是由撒切尔夫人与其大臣根据他们的政治倾向而任命的。这说明(  )

A.文官制度的 政治中立 原则已被摒弃B.国家试图对文官队伍加强政治上的控制
C.事务官已由政策的执行者转变为制定者D.政务官与事务官的性质和职能趋向一致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内源性现代化和外源性现代化的差异,主要取决于启动社会变迁的那些决定性因素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这一区分,在马戛尔尼访华时中英两国交往礼单中已露端倪。当时中英社会的差别是巨大的,且这一不同内含了现代化的本质。……不同于中国的单一结构式的农业社会,英国已经孕育出内源性现代化的基本动力和变革的前提条件,……率先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变。……那种认为西方更多是靠对东方掠夺而发达起来的想法并不准确,当时的物质文明、制度文明才是起决定作用的,而且它们在启动阶段是起主导作用的。一个向前发展的社会不会只有富强欲望,不会把增长能力和效度当作唯一标准,更应是向内寻求文明基因的社会。

——摘编自向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材料二
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历史给予各民族窗口期是一视同仁的,但是能不能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则要看当政者的智慧、格局和胆识、勇气,还包括整个社会的氛围和所形成的共识。

——摘编自向少飞《以大历史观看待中国的现代化》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明清时期中英内源性现代化的条件,说明英国 率先实现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的历史性转变 。(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中国近代史的史实,阐述 近代中国走向现代化的过程是与中国走向衰败、沦为半殖民地以及各种革命运动连绵不断的过程重叠在一起的 。(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912年7月10日首任民国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临时教育会议开幕词中指出: 民国教育与君主时代之教育,其不同之点何在?君主时代之教育方针,不以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用一个人主义或用一部分人主义,利用一种方法,驱使受教育者迁就他之主义。民国教育方针,应从受教育者本体上着想,有如何能力,方能尽如何责任,受如何教育,始能具如何能力 ”在他看来 当民国成立之始,而教育家欲尽此任务,不外乎五种主义,即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公民道德、世界观、美育是也

——摘编自张天搓《蔡元培五育并举思想及现实意义》

材料二
1952—1953年间,新中国以高校为主体开展了轰动一时的院系大调整运动,逐渐形成了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中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下表为全面调整工作结束后,各类别高校的数量变化情况。

1949—1953年院系调整后不同类别高校数量的变化

 专业

年份

综合

工业

农林

医药

师范

语文

财经

政法

体育

艺术

其他

总计

1949

49

28

18

22

12

11

11

7

2

18

27

205

1953

14

38

29

29

33

8

6

4

4

15

1

181

变化率(%)

-71.4

35.7

61.1

31.8

175

-27.3

-45.5

-42.9

100

-16.7

-96.3

-11.7

——摘编自刘金霞《新中国成立初期高校院系调整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蔡元培倡导的民国教育方针的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新中国初期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后的新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高校院系调整的原因。(8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1905年的 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是一桩具有代表性的重要劳工权益案。当时,经过工人阶级的艰苦斗争,纽约州议会终于通过一项法律,禁止面包房老板让雇工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一个叫洛克纳的老板第二次违反这一法律时,法院对他处以50美元的罚金。洛克纳不服,最终把这个案件上诉到了最高法院。洛克纳的辩护律师声称:纽约州的这项立法偏袒工人,损害老板,因此违反了宪法修正案第14条中 平等保护条款 。而且,宪法第5条修正案,也禁止各州不经过正当法律程序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自由或财产权,而 程序 就是为了保护个人权利而建立。19世纪末的美国,资本权力几乎决定了一切。这期间,最高法院通过一系列的判例确立并发展了这一原则。因此,经过激烈的辩论,最高法院以5比4的票数判洛克纳胜诉。
(1)根据材料,概括 洛克纳诉纽约州案 经历的法律程序。(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美国法律制度的特征。(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儒家民族观是儒家思想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在继承和发展早期民族思想的基础之上形成的,儒家民族观包含华夷有别、大一统、尊王攘夷、用夏变夷和因俗而治等内容。儒家民族观的合理内涵具有人文精神和普世价值,在解决民族问题的方法中,为统治者提供多种选择。

儒家民族观的基本内容

内涵

华夷有别、华夷之辨

华夷之间的本质在于是否具有礼乐文明,而夷人在接受了华夏的礼乐文明之后,则可以由夷入华

大一统

包括地理意义上的国土统一;又包括政治意义上的国家集权;核心是信仰和文化,要求人民统一于华夏,统一于中国,华夷一统

尊王攘夷

孔子主张裔不谋夏,夷不乱华,严夷夏之别

用夏变夷

使夷狄接受礼乐文明,君王需要以王道德治去感化四夷

因俗而治

修其教不易其俗;齐其政不易其宜

——摘编自邵方《儒家民族观影响下的中国古代民族法制》

根据材料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自选角度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