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陕西省汉中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一三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9 浏览数:248

一、单选题

1.

《淮南子·修务训》记载: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 这一记载可用来考证(  )

A.早期国家的不断演进B.精耕细作的生产萌芽C.远古人类的农业起源D.经济社会的多元发展

2.

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 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 对曰:“……或者其君实甚。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辅佐君主的大臣),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以相辅佐也。 师旷的回答反映了(  )

A.等级分封逐步瓦解B.具有早期民本思想C.君主权力不断加强D.社会经济不断发展

3.

春秋战国时期,部分诸侯国修建了一批水利工程。例如淮河流域的芍陂,成都平原的都江堰,关中平原的郑国渠,这些工程的修建体现出(  )

A.铁犁牛耕的普遍推广B.重农抑商政策的确立C.富国强兵的现实需要D.农耕经济的显著发展

4.

表1中的史料反映了秦代(  )

表1

记录

文献出处

有事请也,必以书,毋口请,毋羁请

《睡虎地秦墓竹简·内史杂》

行命书及书署急者,辄行之;不急者,日毕,勿敢留。留者以律论之

《睡虎地秦墓竹简·行书》

A.法家思想得到落实B.开辟文书治国先河C.官僚政治不断发展D.行政管理制度严密

5.

汉制规定,每年八月祭祀宗庙,王侯皆须献黄金助祭,称为 酎金 。元鼎五年(前112),武帝以酎金斤两成色不足为由,一次即夺去106名列侯的爵位。这一举措(  )

A.促使中央行政不断完善B.巩固了大一统国家C.体现刺史监察效果显著D.经济集权主义加强

6.

西晋鲁褒说: 钱之为体,有乾坤之象,内则其方,外则其圆。失之则贫弱,得之则富昌……钱多者处前,钱少者居后。处前者为君长,在后者为臣仆。 这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魏晋时期(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商品经济有所发展C.儒家思想地位动摇D.门阀政治受到冲击

7.

图1为唐代章怀太子墓里的壁画《礼宾图》,描绘了三名唐朝鸿胪寺官员接待来自罗马、新罗、渤海三位使者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图1礼宾图

A.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杂糅B.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C.开元盛世与民族认同的交汇D.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8.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郡县税三十之一,度所与居者均,使无侥利。 材料所体现的税制(  )

A.促成商税成为政府主要税源B.延续了以人丁为主的赋税模式C.体现封建人身依附关系减弱D.需依托国家对农民的土地分配

9.

《明神宗实录》记载, 吴民生齿最繁,恒产绝少,家杼轴而户纂组,机户出资,织工出力,相依为命久矣……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户罢而织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该材料反映出(  )

A.传统主流意识形态动摇B.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C.工商皆本思想得到认可D.江南出现新的经营方式

10.

1889年,商办上海鸿安轮胎公司创立时,大量股份为轮船招商局的买办所有。1894年,商办上海华新纺织新局的发起者和入股者大多是洋务企业上海机器织布局的参与者和股东。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  )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B.股份制成为近代企业主要经营模式C.国内资本市场竞争激烈D.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受益于洋务运动

11.

表2为费正清在《剑桥中国晚清史》中揭示的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下表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  )

表2

时间

新式学堂总数

学生总数

1902

35787

1006740

1906

59117

160

1912

82272

2933387

A.维新变法推动近代教育学制确立B.科举制度废除切断士人传统仕途C.辛亥革命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

12.

1913—1921年,中国海关税征收额受国际局势影响出现了一定变化。下列各项反映这一时期变化状况的是(  )

13.

下图所示为商光边区革命委员会发给农民刘运亭的土地分配证,证件上详细记录了刘运亭所获土地的时间、房屋、粮食等属于没收商城县安区乡地主冯润亭所得。农民刘运亭获得土地得益于(  )

A.《中国土地法大纲》的颁布B.双减双交政策的实施C.新中国土地改革运动的推动D.土地革命运动的推动

14.

表3为1955年3月发行的第二套人民币的纸币图案简表,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

表3纸币图案简表

正面

背面

主币:1元:天安门;2元:延安宝塔山;3元:井冈山

5元:各民族大团结;10元:工农像

辅币:1角:拖拉机;2角:火车;5角:水电站

1分:汽车;2分:飞机;5分:轮船

边框部分还有部分古建筑、彩画、敦煌飞天的飘带的图案

都印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汉、蒙、维、藏四种文字

①3元、2元、1元图案记录了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程
②10元、5元图案等体现了新中国的政治本色
③辅币图案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正在开展
④部分古建筑、绘画的图案等体现了货币设计具有中华民族特色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15.

1965年,面临严峻的外部形势,国家启动 三线建设 。汉中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接受三线建设项目的重要城市之一,如北京大学汉中分校、汉中航空工业建设、汉江机床厂、石门水库、略阳火电厂等。这些项目的落地(  )

A.有利于改变工业基础薄弱的局面B.助推汉中交通枢纽地位的发展C.使汉中形成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D.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落后面貌

16.

表4为乡镇企业行业分布表(单位:万个)数据变化说明,这一时期我国(  )

表4

年份

农业

工业

建筑业

交通运输业

商、饮、服务业

1982

29.28

74.92

5.38

9.58

17.01

1988

23.28

773.52

95.58

372.55

623.23

A.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量转移B.城乡间差异呈缩小趋势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D.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深化

17.

2018年国务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指出,我国中小企业具备了 五六七八九 的典型特征,即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这一成就(  )

A.表明我国现代化建设开启了新时期B.体现了我国对外开放取得最新突破C.说明现代企业制度激发了国企活力D.验证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成效

18.

雅典、斯巴达、罗马共和国的公民大会由全体成年男性公民组成,其作用却不尽相同。在雅典,是城邦最高权力机关,决定法律和政策;在斯巴达,最高权力掌握在长老会手中;在罗马共和国,公民大会的召开和表决都受到高级官员和元老院的限制。这种差异主要是由于(  )

A.地理位置优势不同B.对外殖民程度不同C.经济发展水平不同D.面临外部形势不同

19.

银行业出身的美第奇家族曾长期主政文艺复兴的核心城市——佛罗伦萨。该家族成员大力支持当时的文学、艺术家,支持其创作,并投入大量财力修建了许多具有人文气息的建筑。这些举措(  )

A.有利于民族国家的形成B.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C.促使理性主义走向高潮D.助推了人文主义发展

20.

自由与平等是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之一。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更加强调 平等 ,而北美殖民地独立运动更加突出 自由 。这主要是由于(  )

A.两国历史传统差异B.经济发展水平不同C.接受启蒙思想有所侧重D.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差异

21.

表5为1870年、191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世界贸易中的占比(注:①为1872年数据)。表中数据主要表明(   )

表5

年份

国家

英国

美国

德国

法国

俄国

1870

22%

8%

13%

10%

-

1913

15%

11%

13%

8%

4%

A.资本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B.西方列强激烈争夺资本市场C.世界贸易逐渐形成多中心的新格局D.各国新兴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22.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这表明,一战促使英国(  )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23.

表6是苏联1930年、1931年粮食产量和出口量数据表。这表明苏联(  )

表6

年份

粮食产量亿千克

粮食出口亿千克

1930

835.4

483

1931

694.8

518

A.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B.粮食产量不足制约工业化发展C.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做出突出贡献D.用粮食支援世界无产阶级革命

24.

下图是不同类型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8世纪末期到19世纪中期,面对城市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德国部分城市结合社区中卫生、宗教与教育组织的力量进行济贫改革,英美则发起社区睦邻组织运动,目标在于通过社区组织整合社区资源来扶危济困。二战后,欧美各国大都制定了城市社区自治的法律法规。美国联邦政府自1960年以来相继制定了几部关于城市社区发展的法律和法规,如《住宅和社区发展法》《社区再投资法》和《国家和社区服务条例》等。社区组织行使社区管理职能,由社区居民代表选举产生,多层次的非营利组织遍布各个社区,他们为社区提供各种各样的专业性和差异性服务,每年约有9000多万人次的志愿者从事社区服务工作,庞大的志愿者队伍为美国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保障。

——摘编自吴素雄、吴艳《欧美国家社区治理的结构、功能及合法基础》等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后,在城市建立了一种以 单位 治理社会的体系,各个企事业单位从属于各级政府,城市成员从属于各个单位,国家与城市社会几乎是重合的。1986年初,民政部门首次将 社区 概念引入基层管理,开始倡导和推动社区服务工作,并于1995年制定《全国社区服务示范城区标准》,随之在全国推行。2000年,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颁布,标志着社区建设成为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新方向。除街道办事处和居民委员会之外,社区还出现以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以及社会非营利性公益组织为代表的新兴组织。通过居民会议议事协商和民主听证等形式,社区各类主体都可以平等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和民主决策。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发表,体现了我国社区建设由 社区管理 社区治理 的转变。

——摘编自邱梦华《城市社区治理(第二版)》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近代社区产生的背景,并指出西方近代以来社区发展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美国相比中国城市社区发展的特点,并简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的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根据要求作答。

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

(1)古代棉花种植起源于南亚、中美洲和东部非洲。中世纪时,许多欧洲人想象棉花是植物和动物的混合——一种植物绵羊
(2)宋代,棉花由海路传入内地并在南方推广;元朝,在农村广为普及,松江府成为棉纺织业中心;到1433年,中国臣民可以用棉花抵税。《天工开物》中记载,棉布,寸土皆有织室,十室必有
(3)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1600年,英国东印度公司成立;1500—1760年间,大约500万非洲奴隶被贩卖到新世界的种植园中去工作。
(4)1750年,中国棉花产量约15亿磅,仅次于印度,占世界第二。
(5)1765年,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1812年,利物浦出现棉花期货交易,英国成为世界棉花网络中心。
(6)
(7)1889年,由李鸿章主持筹办的上海机器织布局正式投产,是为中国第一家机器棉纺织工厂。1899年,张謇在南通投产大生纱厂。
(8)2012年,中国的工厂拥有世界上近一半的纱锭和织机,消耗世界原棉产量的43%(亚洲占82.2%),而北美和西欧仅分别使用全球棉花产量的4.2%和0.7%。200多年后,全球棉花的大部分使用再次集中在1780年以前的棉花产业中心地带。

——摘编自【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19年3月

阅读上述关于棉花产业发展编年简史,提取相互关联的史料,结合所学知识自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联系符合逻辑,史实准确,论述充分,表达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27.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传统中国的正式官僚体制只能到地方州县一级,州县以下的基层社会则是以士绅、宗族等地方精英为主导的地方自治。中国自秦以后形成以地缘为特征的乡里组织,其职能主要是负责征派赋税徭役、掌管教化治安等。汉文帝曾有三老 各率其意以道民 的诏令,乡官甚至可以通过察举制度进入中央官僚系统。待到隋唐时期,优秀士人不再愿意委身乡村的琐屑工作。至两宋改制,背靠政权的保甲长在乡村的影响力不及拥有功名的士绅与基于血亲伦理的族长。保甲建制近似县级政权的派出机构,其管理者近乎沦为县级官员驱使的差役,同时还要侍奉地方士绅, 士民 常不愿充任。

——摘编自潘建雷等《权威的构成:乡村治理秩序的古与今》

材料二
习近平乡村治理重要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以 四个全面 战略布局作为乡村治理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与理论指导,二是扎实推进精准扶贫,三是明确提出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的目标和任务,四是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摘编自邱春林《中国乡村治理现代化的基本历程与经验》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汉到两宋乡村治理的发展趋势和原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习近平新时代乡村治理思想的密码是什么?(6分)

28.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1914年英国拒绝中国直接参战,但中国人未因此放弃参战的努力。日本 二十一条 的提出在唤醒中国民族意识的同时,也使中国参战的决心更加坚定。主导中国外交的新一代政治家思考新的谋略来阻止日本阴谋得逞。向协约国派出华工的策略就是在这种氛围中应运而出的。华工出洋计划不仅在中国加入协约国方面参战起到关键作用,更是中国加入国际体系的重要手段。从1916年到1918年,共有超过14万名华工被英法运送到西线战场,他们从事修建铁路,挖掘战壕等各种工作,至少有3000名华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一战结束后,华工仍继续留在欧洲清理战场,参与战后重建。当华工获悉日本强迫中国政府承认日本对山东权益的控制权时,向中国代表团递交请愿书,要求绝不能接受日本的要求。对蔡元培等社会精英而言,中国社会改革与国人出国息息相关。他们提倡国人到国外工读和积极帮助在法华工。借助华工来改造中国也是中国未来领袖毛泽东、周恩来等人青年时代的理想和志愿。华工归国后成立了自己的现代工会,自己拯救自己的命运。在五四时期,那些归国华工在欧洲的经历使他们在罢工活动中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摘编自徐国琦《为文明出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线华工的故事》等

(1)根据材料,概括一战华工赴欧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一战华工对近代中国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9分)

29.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1949年12月,在中央文化教育委员会领导下,成立 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 ,动员国外留学生早日回国,统筹解决回国留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安排。50、60年代,2500多名旅居海外的专家、学者,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生活条件回国效力,为新中国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如邓稼先、钱学森等。

——摘编自《中华留学教育史录》

材料二
1950年钱学森回国受阻,并受美国方面监禁。1953年8月,中美继签订朝鲜停战协定后在日内瓦举行大使级会谈。经过中国政府的努力,美国政府不久被迫把禁止中国学者出境的禁令取消,但以 维护国家安全 为由设置种种障碍。1955年,在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争取下回到中国。在面对新中国航空事业基础极其薄弱的现实,钱学森打破传统观点,提出优先发展战略导弹事业。60年代初,在物质匮乏与苏联技术援助中断的情况下,钱学森带领团队克服重重困难,仅用5年时间便走完了战略导弹从仿制到独立研发的道路。

——摘编自张纯如《钱学森传》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以钱学森为代表的科学家回国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钱学森等科学家所体现的精神品质。(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