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江西省部分学校联考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16

一、单选题

1.

20世纪80年代,江西省文物部门分别在永丰、樟树、九江、湖口等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烧土块中发现有稻草和谷壳的痕迹,还出土了石斧(砍伐工具)、石锄(翻土工具)、石刀和石镰(收割工具)等器物。这些考古发现可以佐证,当时江西(  )

A.先民开始用火烧烤食物B.原始农业已经兴起C.稻作从北方传播到江南D.具备初始国家形态

2.

在周礼中,从周天子到公卿、诸侯、大夫、士,祭祀所用器具有所不同,数量多少有所不同,祭祀方式有所不同,而且服饰花纹也有所不同。周礼中的上述差异体现了(  )

A.等级制度的产生B.宗法制度的确立C.分封制度的发展D.礼乐制度的严格

3.

秦朝时,郡设郡守、监御史、郡尉。郡守为郡的长官,可自行任免大部分郡以下的官员。监御史隶属御史大夫,负责监察郡守与其他官员。郡尉掌管郡驻军,主管治安、侦缉盗贼,直辖于朝廷。由此可见,秦朝(  )

A.地方政府职权扩大B.地方行政效率低下C.政治统一初步巩固D.贵族政治得以完善

4.

汉武帝推行均输平准之法。均输即 诸当所输于官者,皆令输其土地所饶,平其所在时价,官更于他处卖之,输者即便而官有利 。平准即 总汇天下委输(转运的物资),贱时买,贵时卖,平抑物价,利归朝廷 。汉武帝此举主要是为了(  )

A.减轻百姓赋役负担B.垄断全国商品贸易C.推动农业经济发展D.增加中央财政收入

5.

下表为汉光武帝在位时期众多官员的事迹(节选自《后汉书》)。这反映出东汉初年(  )

姓名

职位

事迹

郭汲

山西并州牧

所到县邑,老幼相随,逢迎道路。所过问民疾苦,聘求耆德英俊

杜诗

河南南阳太守

性节俭而政治清平……善于计略,省爱民役

卫飒

湖南桂阳太守

修庠序之教,设婚姻之礼。期年间,邦俗从化

A.吏治整顿成效显现B.儒学教育体系日渐完备C.刺史制度收效显著D.察举制得以进一步完善

6.

下图是在洛阳出土的隋朝官方粮仓——含嘉仓(第160号仓窖)据统计,含嘉仓有粮窖约四百个,每个粮窖可存放多达五十万斤粮食。含嘉仓的发现可以说明,隋朝(  )

A.农业商品化程度高B.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富足C.国力雄厚财政充裕D.穷奢极欲以致民不聊生

7.

史载,贞观十四年八月,唐太宗派侯君集率军平定高昌(今吐鲁番地区),置西州;九月,在西州进行普遍的户口和土地调查。在吐鲁番出土的唐朝户籍残卷上,有 小男 小女 丁寡 课户 不课户 等字样。据此可知,唐初(  )

A.两税法已推广到西北地区B.政治统一促进了人口迁移C.加强了对西域的有效治理D.朝廷强化了对吐蕃的管控

8.

安史之乱后, 诸道节度、观察使以广陵(扬州沿江地区)当南北大冲,百货所集,多以军储贸贩,别置邸肆,名托军用,实私其利焉 。大历十四年(779年),唐代宗严令 王公百官及天下长吏,无得与人争利,先扬州置邸肆贸易者罢之 。唐代宗这一敕令旨在(  )

A.鼓励民间商业的发展B.加强对官员的管理C.消除各级官僚的特权D.阻止区域经济交流

9.

杜甫的《饮中八仙歌》中有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的诗句。下图为张旭(约685—759年)《古诗四帖》(局部)。这表明,当时(  )

A.文学艺术创作相得益彰B.诗歌繁荣源于书法宣传C.杜甫诗作转向浪漫主义D.张旭书法体现写实风格

10.

两宋时,朝廷颁赐国子监印本书籍成为常制,只要有学校的地方,一般都能够获得必要的书籍。地方官府还大量购求图书,以备学校教习之用。两宋政府的上述文化政策(  )

A.促进了基础教育的普及B.巩固了封建政权的基础C.催生了雕版印刷的技术D.满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

11.

宋代在州上设路,并设路一级监司。监司分三部分:转运司负责财赋,提点刑狱司负责司法治安,提举常平司负责赈灾救济、巡察官吏。宋代设置监司主要意在(  )

A.规范地方行政B.提高行政效率C.完善中枢机构D.缓解财政危机

12.

熙宁三年(1070年),侯叔献、杨汲 专提举沿汴淤溉民田 (引含有大量淤泥的水灌田,使淤泥沉淀,增加肥力)。宋神宗听闻有民众因淤田而遭受水患,于是遣内侍往视,“(内侍)言民甚便淤田,而水患盖无有,且言汲等皆尽力 。这反映了,北宋中期(  )

A.官员勾结徇私舞弊B.田地买卖不受干预C.农业生产条件恶化D.农田水利备受重视

13.

据记载,马球在辽穆宗时由中原传入北方。《辽史》中关于皇帝打马球的记载有20多处,下图为辽墓壁画中有关打马球的画面。由此可知,此时的马球运动(  )

A.促进北方民族交融B.丰富社会文化生活C.成为壁画主要题材D.源于游牧经济活动

14.

元代姚燧认为, 大凡今仕(入仕为官),惟三途,一由宿卫,一由儒,一由吏 ,从官员来源看,怯薛(宿卫)出身占10%,儒生出身占约5%,胥吏出身占约85%。 据此可知(  )

A.民族歧视严重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C.因俗而治理念D.官员素质良莠不齐

15.

自宋理宗淳祐元年(1241年)始,周敦颐、二程、张载及朱熹得以配享孔子庙庭。到元代,科举考试内容基本是围绕《四书》设问,标准答案是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这表明,宋元之际(  )

A.儒学复兴运动兴起B.儒学士大夫地位上升C.理学受到官方重视D.四书是唯一儒家经典

16.

爪哇国发生内乱后,分裂为东、西两王。永乐五年(1407年),郑和遣人至东王境内互市交易时,被西王杀死一百七十人。后郑和出兵讨伐,西王遣使至中国谢罪,并以黄金六万两赔偿死者。由此可见,当时明朝(  )

A.禁绝朝贡贸易B.国际影响力扩大C.鼓励海外贸易D.致力于统一进程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孝廉 重行谊,择德行 ,为孝子廉吏的简称,对文墨技艺不太重视。西汉 孝廉 分为: 孝以选民,廉以察吏 ,以后趋于统一。东汉逐渐成为常年设立的科目。贤良属于特科,由皇帝不定时下诏举荐,多举 习先圣之术 明当世之务 通于人事之始终 敦厚有行,义能直言极谏 之士。西汉 茂才 属特科,光武中兴后成为常设科目,寻求 可为将相及使绝国 之奇才、 异能 者。异科专门选拔各种特殊人才,如勇猛知兵法者、有 道术 者、明经典法令法规者、擅长民政理财治水者。

——摘编自赖华明《汉代察举制的内容及其功过》

材料二
《新唐书·选举志》载: 唐制,取士之科,多因隋旧,然其大要有三:由学馆(贡荐)者曰生徒,由州县(贡荐)者曰乡贡,皆升于有司而进退之……其天子自诏者曰制举,所以待非常之才焉 生徒 乡贡 两类考试,经常举行,谓之 常科 制举 考试,谓之 特科 。最初 生徒 乡贡 并行,后来 乡贡 亦多由学校取解(选送),渐合 生徒 乡贡 为一,自由竞试,无须觅举(贡荐), 荐举考试 过渡到 自由考试 常科 的主管机关属于尚书省的礼部。其最常选的科类为 秀才 明经 进士 明法 明书 明算 六科,其中又以 进士 明经 两科为最盛。

——摘编自沈兼士《中国考试制度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代察举制与唐代科举制的异同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代科举制的影响。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中 渐慕诸夏之风 者不在少数,后赵(羯族建立) 续定九品 典定士族 ,前秦(氐族建立) 优礼耆老,修尚儒学 ,前燕(鲜卑族建立) 教以农桑,法制,同于上国 。前赵(匈奴族建立)的建立者刘曜致力于儒学普及, 立大学于长乐宫东,小学于未央宫西,简百姓年二十五以下十三以上神志可教者千五百人,选朝贤宿儒明经敦笃学以教之 ;后秦(羌族建立)继承前秦, 学者咸劝,儒风盛焉 。经过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整合,汉族也肯定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族,谁也无法否认隋唐时期的北方地区汉族,经过了传统意义上的汉族与北方民族之间融合而新生。

——摘编自胡玉春《魏晋南北朝北方民族关系的特点》

(1)根据材料,归纳十六国时期北方少数民族吸收中原文明的表现。(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所产生的影响。(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有学者研究发现,唐代温暖期时,北方农业区向周边扩展,水稻广泛分布,甚至连关中、伊洛河流域、黄淮平原等都大面积种植。到两宋寒冷期,北方农业区出现南移现象,水稻种植范围明显缩小。据《水经注》《元和郡县志》《元丰九城志》记载,山西境内的湖泊在北朝时有16个,唐代时有7个,到宋代只剩下3个。河北的情形类似,北朝时有湖、渊、泽、池不下十余处,到唐代时湖泊还不少,宋金之后,这些湖泊多数都湮灭了。唐、五代343年间,河北有41年遭水灾,13年遭旱灾。宋、辽、金319年间,河北有43年遭水灾,35年遭旱灾。黄土高原、关中盆地和华北平原是北方农业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成为森林最早破坏的地区。

——摘编自尹伯成《公元11世纪后的气候变冷对宋以后经济发展的动态影响》

(1)根据材料,概括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宋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并加以说明。(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商鞅的部分主张

主张

出处

入令民以属农从事农耕,出令民以计战追求战功

《商君书·算地》

壹赏、壹刑、壹教。壹赏则兵无敌,壹刑则令行,壹教则下听上壹:统一

《商君书·赏刑》

人众兵强,此帝王之大资也

《商君书·弱民》

自卿相将军以至大夫庶人,有不行王令、犯国禁、乱上制者,罪死不赦

《商君书·赏刑》

请选择材料中商鞅的某一主张,说明这一主张体现了商鞅的哪一思想,并结合商鞅变法的相关知识进行评述。(要求:主张明确,评价正确,史实准确,论述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