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泰、连、宝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760

一、单选题

1.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推动了夏史研究。图1是二里头遗址重要遗存分布图,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图1

A.宫城居中彰显王权专制B.道家思想影响城市布局C.铸铜作坊服务农业生产D.墓葬分布体现阶级分化

2.

睡虎地秦简《法律答问》规定,老人控告子女不孝要立即拘捕子女,不必经历三次还覆的过程;针对不孝行为,秦律甚至施以流放、断足等严厉刑罚,赡养老人渐成强制性义务。这反映出秦代(  )

A.基层治理趋于完善B.致力提升民众素质C.治国蕴含儒学思想D.背离法家统治原则

3.

唐武德七年(624年)推行 租庸调 制,即 有田则有租,有身则有庸,有口则有调 ;唐中后期 两税之立,则异于斯。唯以资产为宗,不以人丁为本 。这种变化(  )

A.有利于商品经济发展B.导致均田制遭到破坏C.适应社会转型的需要D.废除战国以来的丁税

4.

周必大《二老堂杂志》载: 车驾行在临安,东门绝无民居,弥望皆菜圃;西门则引湖水入城中,以小舟散给坊市。严陵、富阳之柴,聚于江下,由南门而入;苏湖米则来自北关。 材料反映(  )

A.城乡经济联系密切B.政府规范商品贸易C.苏湖已成产粮中心D.市民用水依赖汴河

5.

《皇明祖训》为明太祖主持编撰的典籍,其规定: 凡朝廷无皇子,必兄终弟及,须立嫡母所生者……若奸臣弃嫡立庶,庶者必守分勿动……朝廷即斩奸臣。 这一规定(  )

A.严禁大臣干预皇位继承B.旨在维护皇权的稳定性C.是强化中央集权的体现D.确立兄终弟及继承制度

6.

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鸦片战争……根本问题在于愿不愿意和英国建立平等国家关系的问题。

张馨保《林则徐与钦差大臣》:当两种各有其特殊体制、风格和价值观念的成熟的文化相接触时,必然会发生某种冲突指鸦片战争

上述两种观点(  )

A.不同的阶级立场影响对历史事件的认识B.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实质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C.在对 根本问题 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全面D.都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 西方中心论 的体现

7.

下列内容为某学者对近代某次事件特征的概述。该事件(  )

●以外部压力为启动力

●以移植西方的资本主义生产技术为主要途径

●以内外结合、新旧结合为基本方针

●以土洋并举、以洋带土、以土养洋为模式

A.最早提出了向西方学习的主张B.沉重打击了清王朝专制统治C.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积极尝试D.寄希望于未掌握实权的皇帝

8.

图2是红军战略转移到达陕南地区后印发的手写油印品,它阐述了红军的性质、宗旨、政策和主张。该类传单的印发有助于(  )

图2

A.巩固扩大革命统一战线B.推动土地革命顺利完成C.扩大革命队伍社会基础D.提高边区政府的影响力

9.

1933年,国民政府任命俞大维为兵工署署长。在他主持下,迅速成立了应用化学研究所、弹道研究所、精密机械研究所、材料研究所、冶金研究所及光学研究所、炮兵技术处、中央修械所、航空兵器研究处等。这说明当时国民政府(  )

A.积极应对日益紧张的形势B.意在建立完备的科研体系C.努力改变科技落后的面貌D.力图平衡轻重工业的比例

10.

美国学者韩丁在长篇纪实文学《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中,高度赞誉一份20世纪40年代的红色文献,称其在中国内战时,恰如《黑奴解放宣言》在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的作用。据此推断,该 红色文献 (  )

A.见证了中央红军的战略转移B.推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程C.承认并限制封建剥削和债务D.废除了中国农村土地私有制

11.

1956年到1960年中国城镇人口共增加3888万人,其中自然增长1034万,其他原因增长2854万;1957年全国只有176个市,1960年达到199个市。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发展战略性调整的影响B.经济困难迫使农民进城谋生C.人民公社化推进城市化进程D.鼓励生育政策促进人口增长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十分重视与周边国家的交往:20世纪50年代,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2003年,提出 睦邻、安邻、富邻 的周边外交政策;中共十八大以来,坚持 与邻为善、以邻为伴 的外交方针,突出体现 亲、诚、惠、容 的外交理念。这主要是为了(  )

A.消除分歧增进互信B.构建均衡发展格局C.深化合作共谋发展D.改善全球治理体系

13.

《汉谟拉比法典》中出现了专职法律事务的官员——推事。但法典第2条却规定 无故以符咒蛊惑他人时,受蛊人应至圣河:投入河中 。由河神加以处决,是因为时人相信神喜欢正直无罪者,对于侵犯神明及邪恶的人则深恶痛绝。由此可知,该法典(  )

A.仍然具有原始特性B.注重调和社会矛盾C.体现商品经济发展D.明确界定法官职责

14.

11世纪欧洲城市建立起商人行会,行会规章中包含维修保养街道、大门和城墙来促进 共同的公用事业 等内容,如南安普顿商人行会规章中规定了 市民享有的贸易垄断权 ,以及 商人行会的选举、纳税、交易、救济 等内容。这反映了当时欧洲(  )

A.资本主义萌芽产生B.自由主义思想兴起C.行会代替政府职能D.市民参与城市管理

15.

新航路开辟后,西班牙通过殖民扩张获得了大量的黄金白银,但人们执着于投资卡斯蒂利亚的政府债券,而非投资商业。当政府债券给出百分之七的利率时,资金就流向它们;当利率下调到百分之五时,资金就会流到土地上。据此可知,这一现象(  )

A.使西班牙成为世界中心B.促进了西班牙资本主义发展C.阻碍了西班牙社会转型D.根源于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6.

这些哲人 并不把自己看作法国人或欧洲人,而是把自己看作人类的成员……(他们)试图从全球的而非西方的角度来思考和行动。他们试图发现与牛顿的物质世界的定律相当的、具有普遍适用性的法则 。能够突出体现这些哲人思想主张的是(  )

A.维护现存的社会秩序B.宣扬重商主义理论C.崇尚理性和相信进步D.否定自然神论思想

二、材料阅读

17.

少数民族迁徙对欧亚大陆的历史产生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历史时期

古代中国

古代罗马

公元4世纪

北方少数民族南下中原

东晋南迁(317420

北方十六国时期(308439

罗马帝国首都东迁(330

日耳曼人入侵(375年起

罗马帝国东西分裂(395

公元56世纪

南北朝对峙(420589

隋朝再次统一中国(589

西罗马帝国灭亡(476

欧洲日耳曼人小国林立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日耳曼王国,除个别短暂 部分罗马化 外,绝大部分干净彻底地 去罗马化 。他们使整个西欧与罗马制度背道而驰,走入了长达1000年的封建社会。从哥特人的 二元政治 族群分治 到法兰克人的 封建采邑 领主自治 ,无一不导向独立分散的政治格局。
用种族、宗教、风俗、神话去划分世界,是西方文明的习惯。不以血统种族而以文化制度论夷夏之别,则是中华文明的传统。中国古代就形成了 华夷无间 的族类观念,是一种族群融合的 混一天下 ,无论哪个族群都把 大一统 当成政治终极目标,这是包括五胡在内的众多非汉族群能够融入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思想基础。一部中华民族史是一部 天下精神 超越 族性自限 的历史,其中饱含着深沉的 命运共同体 情感。这些情感,是仅凭外来理论描述中国的人难以理解的。

——摘编自潘岳《中国五胡入华与欧洲蛮族入侵》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4—6世纪中国和罗马发展历程的异同。从中可以得出什么认识?(7分)
(2)根据材料二分析6世纪中国、西欧不同走向的原因。材料的研究有何意义?(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图3 漫画《各国联合龙灯大会》(龙灯为火车状)

1909年,《民呼日报》刊载。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
9月2日阴。星期四。驻军,庄里镇。
今天开方面军抗日誓师大会,正式宣布改名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零师……街上都挂了青天白日的旗帜祝贺。
下午1时……一万多指战员等着主席宣布开会。有如下三个重要训话:
(一)朱总司令训话大意: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到了华北,占领了平津,并且打到上海来了……华北一万万五千万人民正在盼望我们到华北去……我们不与日本的飞机、大炮打,我们专打日本的后、侧方的铁道、汽车路、火车、汽车、粮食窝,我们一定能取得胜利的!
……
(三)贺总指挥训话:10年前我们为什么丢开白帽子戴红帽子,今天为什么收起红军帽子戴国民革命军帽子。过去因为国民党叛变革命,今天为了抗日,我们戴国民革命军帽子没有关系,只要是为民族解放的事,老子穿花裤子都可以的。

——摘自《王恩茂日记·上》

(1)根据日记内容说明此次誓师大会的历史背景,并分别概括 朱总司令 贺总指挥 讲话的主要内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日记有何史料价值,并指出使用日记史料进行历史研究需要注意什么问题?(6分)

20.

《爱弥儿》是卢梭用二十年时间所完成的一部涉及教育、文学、哲学、社会、政治等各方面内容的思想巨著。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卢梭认为传统教育培养出来的都是社会人,是不符合人类自然天性的人。他认为 在我们的灵魂深处生来就有一种正义和道德的原则 ,他通过《爱弥儿》塑造了一个在自然条件下接受自然教育,保持着人类最美好自然天性拥有真正自由的自然人。……卢梭自然教育的最终目的,还是要利用教育塑造完美人性,进而能够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重建社会文明。
材料二
卢梭说 在未使人成为人以前,绝没有必要使人成为哲学家 。在《爱弥儿》中,卢梭多次提出 爱弥儿 社会人 的比较,试图来揭示启蒙运动宣扬的理性成为压抑人性的新的工具。……理性权威成了新的宗教权威来奴役人民,……启蒙思想家的理性只会让人们从一个迷信转移到另一个迷信上,无法真正解放人的心灵。

——摘编自代志卿《从社会人自然人:卢梭<爱弥儿>对理性崇拜的反思》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卢梭的教育主张及其认识基础。(4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评价 理性主义 。(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如何正确认识理性与人性的关系?(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