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嘉祥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3 浏览数:95

一、选择题

1.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林则徐的这一联诗句被习近平总书记视为饱含着 报国情怀 。能充分体现林则徐 报国情怀 的是(  )

A.虎门销烟B.三元里抗英C.收复新疆D.镇南关大捷

2.

近代史上,南京和天津这两个城市分别是在哪个不平等条约中被迫开放为通商口岸的(  )

A.《南京条约》、《天津条约》B.《南京条约》、《北京条约》C.《天津条约》、《北京条约》D.《天津条约》、《瑷珲条约》

3.

《沙俄侵华史》中写道: 沙俄就是用自己的血手,写下了侵华的罪恶史……沙俄确实是中国人民最凶恶、最危险的敌人……沙俄掠取的侵略权益最广。 材料中的 权益最广 是指(  )

A.获得最多的赔款B.强迫中国开放通商口岸C.取得片面最惠国待遇D.侵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

如图漫画形象地解释了近代一部历史文献的核心内容。这部文献是(  )

A.《天朝田亩制度》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C.《中国土地法大纲》D.《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

5.

刚入南京城一个月,敌人威胁还未解除,就开始大兴土木,建造天王府。每天征用万余民工,宫中金碧辉煌,金龙殿饰以黄金……在外征战的将领一直源源不断将各种奇珍异宝运到天王府。据以上关于太平天国的记载可得出的结论是(  )

A.大兴土木导致运动失败B.农民有无法克服的阶级局限C.运动缺乏科学理论指导D.最终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

6.

某学者指出:这些成就或可提供一幅奋力拼搏的生动画面,但实际上它们只代表了非常肤浅的现代化尝试,其活动的范围局限于火器、船舶、机器、通讯、开矿和轻工业,而没有开展任何仿效西方制度、哲学、艺术和文化的尝试。材料评述的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戊戌变法D.辛亥革命

7.

曾国藩说:“(办洋务)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 说明洋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  )

A.镇压人民革命B.抵抗外来侵略C.发展民族工业D.维护清朝的统治

8.

《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条约中严重阻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条款是(  )

A.赔偿日本兵费白银2亿两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C.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D.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等给日本

9.

作家包天笑曾回忆道: 那个时候,中国和日本打起仗来,而中国却打败了。割去了台湾之后,还要求各口通商,苏州也开了日本租界。这时候,潜藏在中国人心底里的民族思想,便发动起来。 当时 民族思想的发动 主要体现在(  )

A.开眼看世界 B.主张 中体西用 C.宣传维新变法D.创办大生纱厂

10.

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 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 进步 ——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B.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C.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D.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1.

1901年,李鸿章上奏朝廷: 臣等伏查近数十年内,(国家)每有一次构衅,必多一次吃亏。上年事变之来尤为仓促,创深痛剧,薄海惊心……”。 上年事变 指的是(  )

A.中法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2.

马克思指出: 一个人口几乎占人类三分之一的帝国,不顾时势,安于现状,人为地隔绝于世并因此竭力以天朝尽善尽美的幻想自欺。这样一个帝国注定最后要在一场殊死的决斗中被打垮 。这里的 帝国 注定被打垮 的根本原因是(  )

A.军力不足,装备落后B.阶级矛盾尖锐C.妄自尊大,孤立无援D.封建制度落后

13.

民生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孙中山在中国近代最早关注并提出 民生 ,他主张(  )

A.平均地权B.恢复中华C.创立民国D.驱除鞑虏

14.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与此挽联相关的是(  )

A.萍浏醴起义B.广州起义C.黄花岗起义D.武昌起义

15.

武汉有 首义之城 的美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重镇。使武汉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如此重要地位的历史事件是(  )

A.辛亥革命B.黄花岗起义C.戊戌变法D.义和团运动

16.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是(  )

A.《资政新篇》B.明定国是 诏书C.《革命军》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17.

《申报》 时评 栏目曾评述说: 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期之分裂。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  )

A.春秋战国时期B.晚清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18.

万户涕泪,一人冠冕,其心尚有共和两字存耶?既忘共和,即称民贼。 以下选项与这一材料相关史实不符的是(  )

A.该材料出自孙中山的檄文B.材料中所说 民贼 是段祺瑞C.材料所针对的是复辟帝制D.材料发表的目的是维护共和制度

19.

1913年2月,一位国民党领导人在国民党湖北支部举行的欢迎会上说: 我们此时要致力于,选举运动……要在国会里头,获得过半数以上的议席,进而在朝,就可以组成一党的责任内阁。 这位领导人是(  )

A.孙中山B.蔡锷C.宋教仁D.黄兴

20.

新文化运动开始后,在陈独秀、胡适等人的倡导下,白话文成为时尚。学校开始使用白话文和新式标点,学者们还编写了许多白话书信,用民众通行的语言讲述新时代的思想,白话文逐渐普及。这一过程反映出(  )

A.新道德战胜了旧的封建礼教B.文学革命推动了思想启蒙C.新思想改变了黑暗政治D.新式教育取代了传统文化

二、材料题

21.

中国进入19世纪中期以后,在本国封建统治和外国殖民压迫下,民族危机加剧,逐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8分)
材料一 中国至今仍处于以1840年为时间起点的历史性大转型之中,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关于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梦 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大国由盛转衰,深陷 落后就要挨打 之后,重新崛起的轨迹,其与历史上 治乱交替 的最大区别,就在于中国与世界的联系发生了从未有过的变化。

——摘编自顾骏《大国方略:中国怎样走向世界》

(1)材料一中提到的 历史性大转型 的起点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事件爆发的根本原因。(1分)
材料二 1894年9月,黄海风云突变。……几乎不约而同的,美国、法国、英国、德国和俄国的军舰都聚集在这里,等待集体观摩一场影响东亚,乃至整个世界历史进程的殊死搏斗。……这是世界历史上第一次上演的蒸汽铁甲舰队之间的决战,交战的双方分别是大清朝的北洋水师和日本的联合舰队。

——《走向海洋》

(2)材料二中英、法等国集体观摩一场 殊死搏斗 是哪一次战役?(1分)此次战役中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是?(1分)
材料三 这个条约使清政府感激涕零,愿意从此更忠顺不贰地做列强的孝子贤孙;而列强由此就更直接地成为清政府的监护人。各国使团成为中国实际上的太上政府,凌驾于禁城中的朝廷之上。

——胡绳《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

(3)材料三中的 这个条约 指哪一条约?(1分)写出 这个条约 中最能体现清政府已成为 列强的孝子贤孙 的条款。(1分)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社会产生的最大影响是什么?(1分)
(4)请给以上探究活动确定一个研究性学习的主题。(1分)面对这段历史,你有何感想或启发?

22.

上海,是当今世界具有广泛影响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近代上海的风云变幻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缩影。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 条约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
(1)材料一中的内容出自哪一条约?(1分)该条约的签订对中国有什么影响?(1分)
材料二 1865年,江南制造总局在上海创办,又称 上海制造局 。1867年,江南制造总局由上海虹口迁往高昌庙,不断扩充,发展为这一运动中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
(2)上海是近代中国诸多工业行业的发源地,材料二反映的 这一运动 是指哪一事件?(1分)该事件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起到了怎样的积极作用?(1分)
材料三 1919年 六三 北京学生大批被捕的消息传到上海,6月5日起,上海工人纷纷罢工,支援学生斗争,参加罢工的有各纺织厂、机器厂、船厂、铁路公司、轮船公司、电车公司、电报局、印刷厂、饭店工人,总数约六七万人。
(3)材料三反映的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据材料指出此事件中运动主力的变化。(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在中国革命史上的重大意义。(1分)
材料四 这是一声砸向旧世界的锤头撞击,合着十月革命的惊天霹雳,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发力,锻造出一个民族驶向复兴彼岸的航迹。

——《信念永恒》

(5)材料四中的 从上海望志路到南湖红船 与哪次会议有关?(1分)该会议确定党的中心任务是什么?(1分)

23.

一个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本题10分)
材料一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

——《剑桥中国晚清史》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维新运动引起的 思想变化 指它在社会上起了什么作用?(1分)
材料二 (如下图)


图一


图二
《青年杂志》

(2)材料二中图1所述内容是哪一组织的政治纲领?(1分)后被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阐述为什么思想?(1分)
(3)材料二中图2与中国近代史上哪一历史事件相关?(1分)这一事件高举哪两面旗帜?(2分)
材料三 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使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曙光。……宣传新思想、新文化的刊物如雨后春笋般大量涌现。
(4)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中的 新思想 指哪一伟大思想?(1分)在中华大地上,最早宣传这一思想的人是谁?(1分)
(5)综上所述,请你谈谈思想解放的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