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广东省韶关市高三一模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广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884

一、单选题

1.

目前已发掘的新石器时代良渚古城,面积约为10万—20万平方米,有学者算出良渚古城和外围的水利系统土方量总计约1100万立方米,若每天出工1000人,每年出工30万人,整个工程需要连续建造110年。由此可推知,当时良渚(  )

A.早期国家形态成熟B.社会等级差异显著C.科学技术水平很高D.社会动员能力强大

2.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史家继承了两汉史学的传统,进一步确立了炎黄共祖的地位。不仅汉族统治者祖述炎黄,而且鲜卑、匈奴、羯、氐、羌等游牧民族贵族也承认炎黄的始祖地位,炎黄成为分裂时期的共同记忆。这说明当时(  )

A.治史深受传统史学影响B.少数民族政权发展迅速C.政权并立蕴含文化认同D.民族关系逐渐走向平等

3.

唐代前期政事堂议事,对担任宰相的人数没有明确的规定,通常多则十几人;唐代中期以后逐渐形成一定的制度,有史记载 唐制,宰相四人 ,宰相数量基本固定和适中。这一变化(  )

A.平衡了皇权与相权的矛盾B.有利于提高中央决策效率C.扩大了政事堂的政治权力D.是对原始民主传统的践行

4.

宋代《书林清话》记载: 宋刻经、子,开始使用纂图、互注、重言、重意等编辑出版方式,丰富了出版编辑语言,使得出版内容更加明晰,且在这一编校方法中,坊刻书占有大多数,大都供士人贴括(科举应考)之用 。这说明当时(  )

A.科举考试选拔范围扩大B.理学已经成为官方哲学C.刻书行业商业意识增强D.活字印刷术日益普及化

5.

清代实学家颜元说: 正谊 便谋利, 明道 便计功,是欲速,是助长;全不谋利计功,是空寂,是腐儒。 他从人们的日常生活所得,提出全新的义利观,这种思想的出现(  )

A.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反映B.是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C.超越了儒家思想的范畴D.受早期西学东渐的启发

6.

近代早期通商口岸成为中国土货与洋货的转运之地,它们内引外联是国外经济的晴雨表,也是国内经济的标杆,海外土货市场之行情、洋货在中国市场行销之状况,都能通过通商口岸表现出来。由此可知,当时中国(  )

A.主要属于外向型经济B.经济具有较强依附性C.传统贸易已彻底解体D.新型转口贸易已形成

7.

1919年李大钊在文章《新纪元》中写到: 从前讲优胜劣败,弱肉强食,从今以后都晓得这话大错,知道生物的进化,不是靠着竞争,乃是靠着互助。人类若是想求生存、想享幸福,应该互相友爱,不该仗着强力互相残杀。 由此可知(  )

A.反省现代性思潮为李大钊角色转型提供助力B.李大钊认为人类想要求生存就不能相互竞争
C.李大钊支持新文化运动全盘西化打倒孔家店D.该文章为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拉开了序幕

8.

1938年,毛泽东在中共六届六中全会上指出:对中国军民来说,不要为若干大城市和交通要道的丧失所震惊,要有计划地部署防御抵抗和广泛开展敌后游击战争,要抓住敌人兵力不足和兵力分散的弱点。这反映了(  )

A.国民党实行消极抗日的策略B.党的抗日推行农村包围城市的方针C.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名存实亡D.党对抗日进行长期全面的战略规划

9.

图1为收藏家李三台收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票证中发行于1959年的 觉悟票 ,它是奖励当时人们积极劳动的票证。这(  )

图1

A.破除了平均主义的供给制B.是社会主义新时期的产物C.实现了社会按劳分配原则D.体现了社会主义自我调节

10.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决议强调: 在基层政权和基层社会生活中逐步实现人民的直接民主。 中共十二大指出: 社会主义民主要扩展到各个方面,要发展基层社会生活的群众自治。 这些观点(  )

A.为探索民主实践方式提供了契机B.体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要求C.催生了中国最早的村民自治实践D.是发展全社会直接民主的重要体现

11.

图2为公元前8—12世纪希腊医神阿斯克勒庇俄斯神庙墙壁上绘有两个吸杯。古希腊的医者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前370)认为人体内有血液、黏液、黄胆、黑胆四种体液,某种体液过多时就会致病,故需要将其从人体内吸出。这反映(  )

图2

A.古希腊借鉴中国拔罐技术B.古希腊医学结合神话传说C.古希腊医学理论趋向科学D.古希腊医学充满神秘色彩

12.

12世纪,西欧物价和生活费用逐渐上涨,货币地租逐渐在西欧占据了统治地位。在物价不断上涨但地租依然固定的情况下,领主越来越在经济上吃亏。这导致(  )

A.教会权威膨胀B.王权日益扩大C.农场主的发展D.农民实力壮大

13.

1788年,为对抗国王路易十六不合理的增税方案,法国巴黎高等法院发表宣言《民族权利和君主制根本法》,明确提出制约王权。这反映(  )

A.法国是君主立宪制国家B.高等法院代表资产阶级C.法国大革命实际已爆发D.启蒙思想影响统治阶层

14.

1851年,英国女性人口为1065.9万人,其中参加工作的有283.2万人,职业妇女全国劳动者总数的30%。1881年,就业女子达3885万人。这反映(  )

A.工业革命推动妇女独立B.家庭压力导致妇女地位低下C.议会改革保障妇女权益D.殖民战争导致男性数量减少

15.

列宁强调: 我们决不把马克思的理论看作某种一成不变的和神圣不可侵犯的东西;恰恰相反,我们深信:它只是给一种科学奠定了基础,党如果不愿落后于实际生活,就应当在各方面把这门科学推向前进。 符合这认识的措施是(  )

A.余粮收集制B.固定粮食税C.农业集体化D.工业国有化

16.

美日两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建立经济伙伴关系,20世纪70年代中期建立政治伙伴关系。这反映(  )

A.多极化趋势发展B.区域集团化发展C.日本是政治大国D.美国要维持霸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明朝的疆域范围在历代统一王朝国家中不算广阔,但其采取的移民实边、兴办学堂、开设科举等积极的边疆治理举措,取得了较大成功。就移民实边来说,据历史记载,移民云南的便有二三十万卫所军人,连同家眷约有八九十万人,约占当时云南人口总数的1/4,驻守贵州的军人及其家眷约有六十余万人,明初驻守广西的军人及其家眷也不少。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派遣大亚的驻军到边疆就地屯垦屯耕。战时拿起刀枪御敌,平时举起锄头种粮,不仅筑起了一道边防防线,也使曾经的不毛之地留下了万顷良田。

——摘编自方铁《论元明清三朝的边疆治理制度》

材料二
清末民初,在处理国家和民族认同的关系问题上,孙中山提出 五族一体 五族共和 思想,强调 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国。 ……针对边疆治理所提出的政策方略,孙中山在其撰写的《治国方略》一书中,关于发展中国实业的十项建议中,其中的第一项 开发交通,修筑铁路十万英里 ,第八项 灌溉蒙古新疆 和第十项 移民于东三省、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区域性发展和建设问题,为导向的。

——摘编自吕朝辉《当代中国新地边弧:浪漫旅游联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清移民实边在边疆治理中的历史作用,若将材料一作为史料用于边疆治理研究有何局限。(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括孙中山关于边疆治理的新思想,为了能够进一步研究清末民初边疆治理思想,除查阅《治国方略》外还可以查阅哪些类型的文献?(6分)

18.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随着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规模的不断扩大,海外扩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跨大西洋的贸易为英国输入了诸如土豆和蔗糖这样的营养食物以及大量的鳕鱼和鳔鱼。值得注意的是,1英亩的甘蔗所产出的能量相当于12英亩小麦产出的能量。殖民活动使剩余人口的移民成为可能。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东西方文明,谁将战胜谁?》

材料二
日本人正处于德川幕府时代,1640年后执行的是严格的闭关锁国政策。到18世纪晚期,英国农民的食物包括肉类产品等,同时代的日本人却主要靠单一的食物摄取,这些食物95%都是谷物,其中又以大米为主。这种食物上的差异就说明了1600年后期显著的身高差距。18世纪英国罪犯的平均身高为170厘米。同时期日本士兵的平均身高只有159厘米。

——摘编自【英】尼尔·弗格森《东西方文明,谁将战胜谁?》

(1)指出材料一中17世纪晚期英国人口问题得以缓解的原因。(6分)
(2)指出材料二中18世纪日本人和英国人身高差的原因,由此得出什么启示?(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主旋律是反帝反封建斗争,如农民起义、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工人罢工斗争、反帝爱国运动和收回利权运动等。近代中国的民族抗争运动以1901年为分界,明确标示出不同的时代特征。19世纪传统民族主义运动从组织力量上看,无论是鸦片战争时三元里的社学还是义和团时期的 等,都属于中国传统社会组织机制。他们借以动员民众的手段是传统社会中的揭帖、告白、歌谣、俚语等具有隐秘性和隐喻性的载体。而20世纪的民族主义运动组织力量已是近代临的社团组织,如商会、学生会等。新世纪民族运动的动员手段已经主要是报刊、公告,甚至还有各种公开的演讲、报告等,更多地表现为公共性、公开性的载体。

——摘编自王先明《义和团与民族主义运动的时代转型》

请选择一个新的时间尺度,对中国近代民族抗争进行阶段划分,并说明划分的依据。(要求:写出选取的尺度,分期明确,阐述须有史实依据,逻辑清晰)

20.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美国、欧盟、日本等西方大国为争夺世界环境发展事务的领导权而展开激烈竞争。美国自恃财大气粗,以 环境领导人 自居,日本则在1992年的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承诺5年内提供1万亿日元的环发援助,限制有害气体的排放,赢得了超级环保大国的声誉。在1997年的京都气候会议上,欧盟积极主张发达国家将有害气体排放量削减15%,促成签署《京都议定书》,受到世界的好评。他们的根本目的都是试图争夺世界环境发展事务的领导权,提高自己的国际政治地位。

——摘编自王淑贞《欧盟环境外交研究》

环境安全和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性问题。概括西方大国针对环境问题的措施,并评析其中一方的根本目的。(要求:选择任何一方均可,并阐述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