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浙江省温州市十校联合体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21+3)【选择性必修一】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浙江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4 浏览数:124

一、单选题

1.

1996年第8期《文物》杂志上,第一次全文公开发表了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博物馆于1993年从尹湾六号汉墓发掘出土《集簿》(下图)的释文。该考古发现可以直接佐证的史实是(  )

A.秦朝建立了以邮传为中心的文书传送系统B.秦汉以上计制考核官员
C.秦汉建立了以御史大夫为首的中央监察体系D.察举制为两汉政权选拔了大批人才

2.

《后汉书·何敞传》记载: 敞在职,以宽和为政……及举冤狱,以《春秋》义断之,是以郡中无怨声 。汉宣帝时期,桓宽在《盐铁论》中说: 故《春秋》之治狱,论心定罪。志善而违于法者免,志恶而合于法者诛。 由此可见,这一时期的 春秋决狱 (  )

A.标志着中华法系的确立B.造成了法律与伦理的冲突C.蕴含着一定的理性化色彩D.呈现出法律儒家化特征

3.

清代大史学家赵翼评价古代某位帝王: 生本北俗,五岁即登帝位……其急于迁洛,欲变国俗,而习华风。 下列属于该帝王亲政后的改革举措有(  )
①推行均田制 ②以汉族服饰取代鲜卑服饰
③迁都洛阳 ④实行俸禄制

A.②③B.①③C.②③④D.①②③

4.

历代中央政权都重视加强同西北地区的联系。以下措施实施的先后顺序是(  )
①赤斤蒙古卫 ②西域都护府 ③伊犁将军 ④北庭都元帅府

A.③④②①B.④①②③C.②①④③D.②④①③

5.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和户籍管理制度处于不断调整之中。下列关于地方行政制度和户籍制度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

A.秦:郡县制—— 大索貌阅 B.汉朝:行省制——编户齐民
C.隋朝:州、县二级制—— 诸色户计 D.清朝:省、府、县三级行政制度——永停编审

6.

某部法律文献全书共150卷,依次为:序例(卷1—3),吉礼75卷(卷4—78),宾礼2卷(卷79—80),军礼10卷(卷81—90),嘉礼40卷(卷91—130),凶礼20卷(卷131—150)……这部法律文献在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部法律文献(  )

A.是中国现存最早最为完整的封建法典B.是秦汉以来封建礼仪制度的集大成C.成为家庭和幼童的行为规范D.成为清朝乡约宣讲的基本内容

7.

下图为1907年绘制的《两江师范学堂全图》,下列对这一学堂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学堂选官制度由此确立 ②是清末新式学堂的代表
③标志着中国的选官制度进入一个新阶段 ④毕业考试结果成为授官依据

A.①②③B.②④C.②③④D.③④

8.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重新设计颁布了政府的人事制度,颁布了一系列法规。下列相关法规不属于这一时期制定的是(  )

A.《考试法》B.《文官考试法草案》C.《公务员任用法》D.《公务员任用条例》

9.

1941年的《陕甘宁边区施政纲领》规定: 本党愿与各党各派及一切群众团体进行选举联盟,并在候选名单中确定共产党员只占三分之一,以便各党各派及无党无派人士均能参加边区民意机关之活动与边区行政之管理。 上述政策(  )

A.是中共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尝试B.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C.放弃了党对民主政权的领导权D.为建立人民共和国奠定理论基础

10.

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下列关于中国货币演进历程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铜铸币开始出现于商朝后期B.元朝将纸币作为单一流通货币发行
C.1935年国民政府将白银收归国有D.人民币于1948年12月成为新中国法定货币

11.

新中国在法治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法律按其颁布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进出口税则》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A.①④③②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④①②③

12.

新中国成立以来非常注重外交工作,下面外交成就取得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②倡议的亚洲文明对话大会召开
③成立中非合作论坛 ④举办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

A.①③②④B.①③④②C.④①③②D.③①④②

13.

维也纳体系揭开了近代国际关系的序幕。它就解决国际争端提出的一些原则和方法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但维也纳体系外衣下列强外交的实质逻辑,也是国际社会存在系统性压迫和恒久冲突的主要原因。下列关于维也纳体系的叙述,正确的(  )
①无法真正解决国际争端 ②创立并确认了集体制裁的基本原则
③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 ④它的建立与拿破仑帝国灭亡有关

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14.

随着近代西欧民族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欧美各国加强了对基层治理的管理。下列关于欧美各国基层治理表述正确的是(  )

A.19世纪30年代英国确立了近代自治市制度B.美国建国后,自治市镇是最基本地方自治单位
C.法国大革命后,形成了乡镇为基层单位的制度D.随着工业革命的开展,西方国家社区承担更多政府职能

15.

二战后某一国际组织协定内容为: 推进国际贸易之平衡发展借以提倡并维持高度之就业与实际收益,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 。该国际组织是(  )

A.世界银行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D.世界贸易组织

16.

中国古代政府注重社会基层治理,下列关于基层治理出现时间排列顺序是(  )
①乡里制度 ②保甲制度 ③十家牌法 ④邻保制度

A.①④②③B.①②③④C.②④①③D.②③①④

17.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 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将丁银随地起征。 这一政策(  )

A.强化了人身束缚B.完善了两税法C.废除了财产税D.促进了商业发展

18.

亚里士多德认为,如果一国的统治之权掌握在少数人手中,且公职人员的选任需要较高的财产条件,那么该国实行的是寡头政体。据此判断,下列国家中具有寡头政治特征的是(  )
①雅典 ②斯巴达 ③罗马共和国 ④阿拉伯帝国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19.

17世纪上半期,欧洲各国利益纷争加剧。一部文献问世,它指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立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奠定了国际法的基础。这部文献是(  )

A.《战争与和平法》B.《威斯特伐利亚和约》C.《至尊法案》D.《非战公约》

20.

对于近代西方的法律制度,意大利人贝卡里亚认为: 在法官判决之前,一个人是不能被称为罪犯的。只要还不能断定他已经侵犯了给予他公共保护的契约,社会就不能取消对他的公共保护。 据此可知,近代西方法律制度(  )
①注重保护个人权利 ②体现立法与司法独立
③坚持无罪推定原则 ④强调遵循先例的原则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21.

对于历史事实与历史解释之间的关联,20世纪西方史学理论有重构论、建构论与解构论三种观点。在重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尽可能逼近历史实在;在建构论看来,历史学家的历史是以特定历史学家的特定视角呈现史家对历史某个面相的理解;解构论则认定,人们无从突破史料的限制或者说是文本性的限制而触及到过去本身。下列,符合建构论观点的是(  )

A.历史事实在某些人的头脑中,不然就不存在于任何地方B.历史中存在的无论何种模式,是 被发现的 ,而不是 被制造 出来的
C.历史学家仅能书写文学文本,而非真相D.历史学家做不到像一面虚位以待的镜子那般的客观中立

二、材料阅读

22.

阅读材料,文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科举制度产生于隋而确立于唐。因为有多种科目, 分科举人 ,故名科举。与重点在于推荐的察举相比,科举制度的特点在于,考生可以 怀牒自列于州县 ,自由报考;而且 取士不问家世 一切以程文为去留 ,没有如 入门兼美 一类的附加条件。……较之于察举制,科举制打破了与 相关联的门第背景的限制,是一个重大历史进步;但它完全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显然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改编自袁行霈等《中华文明史(第三卷)》

材料二
科举是 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 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当今在英国、法国和美国正在取得进展的文官考试制度,是从中国的经验中借鉴而来的。

——摘编自(美国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

材料三
英国文官制度的这种纯粹的职业性还是非常有理由值得其他实行不同制度的国家妒忌的——它能让政府在交替过程中产生的脱节减到最小并保持最高的效率。

——[英]玛格丽特·撒切尔著,李宏强译《唐宁街岁月》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科举制与察举制相比的 重大历史进步 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扼要说明科举制 亦非一切方面都优于察举 的主要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指出西方文官制度所借鉴的 中国的经验 。结合19世纪末的相关史实,说明科举制如何 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概括西方文官制度的积极作用。(6分)

2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统一王朝的边疆政策既各有特色,又具有继承性和创造性。

西汉王朝经略河西走廊概况

时间

史实

公元前139

       从长安出发西行进入河西走廊

公元前121

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昆邪王降汉后,在其故地设武威、 张掖、      、敦煌四郡

公元前119

汉武帝下诏河西四郡辖35县置军屯,民户共71270

公元前60

西汉在乌垒城设置           

——据《史记》《汉书》

(1)完成材料一表格中填空部分的内容。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汉王朝边疆治理的手段。(7分)
材料二
唐太宗提出了 夷狄亦人,以德治之,可使如一家 的观点,还打破 华夷 界限。认为: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故其种落皆依朕如父母。

——摘编自王文光,马宜国《古代华夷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形成与发展》

(2)根据材料二,指出唐太宗 爱之如一 体现的民族政策,结合所学指出唐太宗时期促进民族交融的措施,并用一句话概括唐朝民族政策的重要影响。(5分)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指出我国第一个省一级的自治区对应的序号及其成立的时间,指出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的民族工作主题,并简述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概念阐释】代议制

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在现代社会中,无论是哪一个阶级占统治地位,只要实行民主政治,都普遍采取代议制的形式,只是具体方式有所不同。

——摘编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一册》人民出版社

材料二
英国通过一次不流血的宫廷政变完成了政治制度的改造,建立了一种完全现代意义的国家体制。英国现在的国王和都铎时期的国王完全不同,区别在于:都铎和斯图亚特时期的国王是大权独揽的,议会是一种节制力量,但它服从国王;光荣革命后情况倒转过来,国王需要服从议会,议会是最高的主权。

——钱乘旦《西方那一块土》

材料三
美国所实行的三权分立是在动态的权力运作过程中体现各自的价值,展现各自的权威,实现相互的协作。……当 三权 中的一个权力部门专权,导致权力失衡时,其他部门便可以依据宪法授予的权力给予限制和纠正,使权力恢复平衡,进入正轨。

——摘编自岳西宽《略述美国三权分立体制形成的过程》

参考材料一二三,结合英美两国相关史实,围绕 国情与代议制 的主题,自拟一个具体论题,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明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