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山东省潍坊市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5+4)【选择性必修一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251

一、单选题

1.

图1为某学习小组研究西周制度搜集到的史料,据此可以推断,当时图1(  )

王者遇大事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

◎天生民而立之君……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辅佐制衡天子之官之,勿使过度。

◎古有采诗搜集反映民俗民情的歌谣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A.血缘政治初步显现B.大同思想影响深远C.原始民主遗风尚存D.天人感应色彩浓厚

2.

北魏前期基本采用重刑治民的法律,中后期的立法不仅将同姓相婚、蔑伦败俗等违犯宗法伦理的行为纳入 不道 罪的框架,且孝文帝亲定流刑、徒刑的适用范围,刑 务从宽仁 ,控制死刑的运用。这一变化表明(  )

A.儒学正统地位确立B.礼法结合趋势明显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D.社会矛盾趋向缓和

3.

南北朝时期,部分政权开始发掘货币的流通性与政治宣传间的切合点,铸造了 汉兴钱 等;唐朝在击败关东地区最大割据势力后仍有小股抵抗力量存在的情况下,发行了 开元通宝 。这些做法(  )

A.旨在增强国家认同感B.表明货币铸造走向了规范化C.适应商品经济的发展D.成为古代年号钱发行的开端

4.

宋代制定了严格的地方监司出巡制度,规定:监司没有公事一般不得在巡察的州县超过三天;不能纵容属官巧立名目,仗势求财;必须将所属州县巡视一遍并就具体情况申报尚书省。这些规定是为了(  )

A.保障监察的规范有效B.限制监司职权范围C.确保考核流程的严密D.健全地方行政机构

5.

明朝成化、弘治之际,月港(在今福建漳州)因走私盛行而被称为 小苏杭 。隆庆元年(1567年),明政府宣布在此部分开放海禁,月港的商船绝大多数涌向菲律宾马尼拉,月港逐渐崛起成为著名的对外贸易港口。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对外关系开始转型B.海外政策调整效能显著C.朝贡体制走向衰落D.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6.

清朝《续文献通考》称: 自咸丰、同治以来,各省出入迥非乾隆年间可比。近来岁入之项,转以厘金、洋税为大宗。 这种现象(  )

A.冲击着民族工业的发展B.导致税务司职权的日益扩大C.改善了政府的财政状况D.反映了列强经济势力的深入

7.

南京国民政府初期,地方政制采取省、县两级管理机制。1936年,国民政府行政院实行行政督察专员制度,并使其成为省与县市之间近于 实级 的一级政府。这一变化有助于(  )

A.扩大地方政府权力B.增加国家财政收入C.简化官员选任程序D.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8.

图2为1950—1990年中国对外经济援助占国家财政预算的占比(%)情况。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受援国的发展能力B.国内经济的发展状况C.国内外形势的变化D.实现共同发展的需要

9.

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提出立法 宜快不宜慢 宜粗不宜细 的基本方针,国家进行了大规模的立法活动,仅1979年7月1日一天,五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就通过了7部法律,被称为 一日七法 。这旨在(  )

A.确立新型国家的政制架构B.践行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C.为改革开放提供法律保障D.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10.

1983年,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要求各省市都要选调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在基层进行重点培养,以便择优将他们选拔到适当领导岗位。从此, 选调生 成为我国一项重要的干部人事制度。这说明(  )

A.新时期的公务员制度开始建立B.干部录用工作进入法制化轨道C.选调生是国家干部的主要来源D.国家重视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

11.

按照罗马法,家庭中父有父的身份,子女有子女的身份。家长(家父)对外能代表一家独立行使各种权利,故又称 自权人 。其他处于家父权力之下的人(妻、子女等)称为 他权人 。据此可知,古代罗马(  )

A.注重家族关系的稳定B.成年男性享有公民特权C.具有严格的社会等级D.妇女无法拥有政治权利

12.

1814年召开的维也纳会议重新炮制了欧洲地图:根据正统主义原则,法国、西班牙、荷兰和意大利诸国的君主均恢复王位;根据遏制原则,与法国接壤的国家都要尽可能地强大起来;根据补偿原则,得胜的同盟国则以各种领土补偿自己,如挪威划归瑞典,马耳他、锡兰和好望角划归英国。这次会议表明(  )

A.欧洲国家主权意识不断加强B.国际关系体系实行大国一致C.大国协调欧洲均势特征明显D.维也纳体系具有正义进步性

13.

图3节选自美国1883年1月颁布的《调整与改革文官制度的法律》,美国此举(  )

◎第五条:总统可以解雇任何一名文官委员,委员职位的空缺应由总统填补,并经参议院提议和同意。

◎第六条:关于检验公务人员申请人合格与否的公开竞争性考试问题。这种考试必须切实可行,考试内容尽可能合理,并与考生执行他们要求就任的职位所需要的能力及适应性有关。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

图3

A.注重推动法律制度完善B.贯彻落实分权制衡原则C.旨在提高国家治理水平D.严格规范文官选拔程序

14.

经历经济大萧条和二战的冲击,西方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不断完善。到20世纪50年代,逐步建立了 从摇篮到坟墓 的福利国家制度。据此可知,西方社会保障制度(  )

A.旨在保障贫困人员生活B.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产物C.有利于减轻政府的负担D.确保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15.

现代美国法学家梅利曼在其著作中揭示了大陆法系变化的三个主要取向:一是 非法典化 ,法官(法院)解释法律的现象愈趋普遍;二是 宪法化 ,即新的宪政主义在更广泛的层面上影响着社会;三是 联邦化 ,即欧共体立法在效力上高于法国、德国等欧洲国家的立法。该学者意在强调(  )

A.民族国家理念遭到严重破坏B.资本主义法律体系相互交融C.世界力量呈现出多极化趋势D.宪政主义获得欧洲广泛认同

二、开放性试题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

两汉至隋唐时期,随着陆上丝绸之路的开辟和畅通,一批西亚乃至北非、欧洲特有的农作物品种被传入中国境内。如葡萄、石榴、西瓜等水果,深受人们的喜爱;菠菜、胡萝卜、黄瓜、大蒜等也成为重要的蔬菜。本土种植的一些蔬菜品种则被取代。15世纪末,哥伦布 发现 美洲大陆开启了美洲与其他大陆之间的农业交流。据《农政全书》记载,最早引种在福建、广东一带的番薯成为当时重要的救灾农作物, 无患不熟,闽广人赖以救饥 。进入清代中后期,番薯因其耐瘠高产的种植特点,迅速成为民众重要的主食来源。在某些地区,番薯甚至取得了与 五谷 类似的地位。此外,美洲原产的蔬菜类作物也大量传入中国,如辣椒、番茄、南瓜等成为中国人新的食物选择。辣椒 有辛味,可调理食味,乡人多嗜食之 ;南瓜、番茄等在传入中国后,也纷纷取得了类似的地位。

——摘编自王思明《中国食物变迁之动因分析——以农业发展为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以 中国古代外来作物的传入 为题撰写一篇历史短文。(要求:逻辑清晰、论证充分、表述成文)

三、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清朝的地方基层组织——保甲组织明清之际,战乱不止,土地荒芜,人口流亡,里甲体系彻底瓦解。清期定鼎北京后,推行保甲制度,重建基层统治秩序。摊丁入亩后,人丁编审受到忽视,保甲组织逐渐取代了里社组织。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搜集的关于保甲组织的史料

凡一州县分地若干,一地方管村若干。其管内税粮完欠,田宅争辩,词讼曲直,盗贼生发,命案审理,一切皆与有责。

《清文献通考》

雍正二年颁布《圣谕广训》,每月朔望将乡村的老少召集在一起,由老成者宣讲。其主旨是宣扬忠孝一体,让乡里百姓遵礼循规,不能逾制。

《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令各该地方官每于冬间春初,点查保甲,即将逐户男妇大小名填注册内。……设遇赈济,自无脱漏。

《清高宗实录》

遇灾歉或须放赈平粜等事,地方官邀集乡、里耆,转令各甲耆,将该甲内实在贫民秉公查踏分晰。

《浙江平湖查编保甲事宜》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治理的角度对清朝的保甲组织加以阐释。(14分)

四、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

20世纪初,梁启超把青苗法和市易法看作近代 文明国家 的银行,把免役法视作 与今世各文明国收所得税之法正同 ,认为保甲法 与今世所谓警察者正相类 ,称赞王安石变法 实为国史上、世界史上最有名誉之社会革命 。总之,他认为, 今世欧洲诸国,其所设施,往往与荆公不谋同符。
20世纪30、40年代,史学家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范文澜认为变法 急需加强军备 ;钱穆提出变法 冗官不革,政治绝无可以推行之理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史学工作者把王安石变法置于宋代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指出王安石的新法代表着地主阶级的利益,在维护宋王朝封建专制统治的同时,还推动了宋代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20世纪80年代,私有制取得了一定的合法性。研究者批评青苗法、免役法、市役法等摧抑兼并的措施 实质上是国家运用政权力量来排斥一般兼并而自为兼并 经济政策上的倒退,最主要表现为政府对经济事务的强权干预 ,变法 对民间工商业发展极为不利",而且加重了贫民的经济负担。

——摘编自何文国《王安石变法评价面面观》等

材料从不同视角对王安石变法进行了评价,任选其中两个视角,进行合理解释。(14分)

五、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英国民族国家的形成

1066年诺曼征服后,英国的统治者大多来自法国,并在法国长期占有领地。两国间没有明确的国家政治边界,甚至英国连统一的民族语言都未形成。1337—1453年的百年战争,英国惨败。在英王爱德华一世鼓动下, 清除英吉利语言,会遭上帝的谴责 英格兰应当是英格兰人的 之类的口号,迅速流传。战争结束后,市民阶层迫切要求建立统一的度量衡、规章制度、国内市场,需要依赖于王权的强大。另一方面,国王在财政上和政治上需要市民阶层的支持。于是,市民阶层与王权结成联盟,并在1455—1485年的玫瑰战争中,王权最终战胜了封建割据势力。
1533年,亨利八世制定并颁布《上诉法》,宣称 本英格兰为一主权国家,并一向为世界所承认,受一最高首脑国王之统治 ,并通过托马斯·克伦威尔所实施的政府改革,使英国国王的宗主权最终变成了统一的政治权力,英国真正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摘编自陈昀岚等《从战争和改革的视角看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历程》

(1)根据材料,概括促成14—16世纪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战争与改革对英国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