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湖湘教育三新探索协作体高一第一学期期中联考历史试题(30+3)【纲要上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251

一、单选题

1.

一般认为,中华文明的直接源头有多个,而其中又以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为主,中华文明是多种区域文明交流、融合、升华的果实。据此可知,中华文明是(  )

A.多元一体 的文明形成模式B.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C.持续的时间最长且从未间断D.欧亚大陆的一支原生文明

2.

下图为商周时期主要政治制度的变迁图。对此图解读合理的是(  )

A.政治疆域概念模糊B.造成等级森严的贵族统治体制C.王权呈现强化趋势D.实现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理

3.

以下为关于 牧野之战 的部分历史记载

史料出处

史料内容

《尚书·牧誓》

时甲子昧爽,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

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的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

器底铸有铭文: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  )

A.利簋 属于出土青铜器是考证 牧野之战 唯一的可信史料B.《尚书》作为文献史料由于其主观性和年代久远不具史料价值
C.文献史料与出土实物双重互证有助于历史研究的发展D.历史事件必须具备实物与文献相互印证才具有真实性

4.

春秋后期,原先因为对外战乱而被掩盖的内部权力纷争相继爆发,引发一轮新的动荡,影响较大的是鲁国三桓四分公室、晋国六卿倾轧和齐国田氏的专权,这反映了(  )

A.社会发展渐趋于统一B.民心向背决定政权更迭C.宗法分封制趋于瓦解D.诸侯势力崛起侵夺王权

5.

春秋时吴国贵族虽自称是太伯之后,但在西周之后很长时间内却并未表现出亲近华夏的一面。而在春秋时期他们开始强调自身的华夏血缘,则并非偶然。吴国毗临楚国,通过强调与华夏的血缘关系,吴国获得了华夏(如晋国)的支持,增强了吴国与楚国等同抗衡的实力。由此可见(  )

A.政治利益影响华夏认同B.血缘联系保证华夏认同C.接受华夏文化推动融合D.楚国排斥在华夏族以外

6.

商鞅变法在孝公三年颁布了《分户令》,禁止一个家庭有多个成年男子共同居住,成年男子必须另立门户,这促使小家庭单独立户的普遍化。颁布《分户令》主要目的在于(  )

A.增加国家控制下的人力资源B.为国家提供更多赋税和徭役C.保护正在形成中的小农经济D.调动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7.

先秦一位思想家,在天人关系问题上,提出了 明于天人之分 的命题,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制天命而用之 。在伦理观上,主张用 礼义 来对人性进行 化性起伪 的改造。以下观点与该思想家相符的是(  )

A.顺其自然,无为而治B.兼爱非攻,尚贤节用C.民贵君轻,实行仁政D.礼法并重,王霸并用

8.

据《史记·秦本纪》所载,秦最早在新征服地区设县是在秦武公时期,整个春秋时期,秦国再无一例设县的记载。至秦孝公六年(前356年),秦国任用商鞅变法,设县31个。秦朝统一天下后, 以郡统县 的制度在全国范围得以确立,先后建立了46个郡,一千多个县。秦县数量的增多(  )

A.助推了秦发动对外战争B.深受传统地方治理制度的影响C.折射秦疆域的不断扩张D.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

9.

下图漫画名为《汉武帝魔方》,魔方的每一面代表着汉武帝巩固王朝的各项措施,如推恩令、刺史制度、北击匈奴、独尊儒术、盐铁专卖等,据此可知(  )

A.汉代开创了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B.汉武帝时 大一统 局面已形成C.汉武帝外儒内法治国方略取得成效D.击败匈奴彻底解决了边患问题

10.

东汉章帝以后, 戚宦之争 未尝稍息。外戚利用皇帝幼弱,得以专擅朝政,皇帝成长后,则与宦官合谋对付外戚。这一现象(  )

A.根源于君主专制制度B.表明监察机构尚未建立C.标志着士族势力崛起D.导致绿林赤眉起义爆发

11.

东晋南朝时期,谱牒(研究家谱门第)之学大兴,出现了贾氏、王氏等专门研习谱学的世家以及《百家谱》《十八州士族谱》一类专著。朝廷专设 谱局 以修订和保管谱牒;精通谱学的人,才能在吏部做官。这一现象(  )

A.是士族政治的突出反映B.为朝廷征派赋役提供便利C.推动九品中正制的形成D.提高了中央政府行政效率

12.

至南朝刘宋时,江西已成为江南稻米的重点产区之一。《豫章记》云: 嘉蔬精稻,擅味于八方……沃野垦辟,家给人足,蓄藏无缺 。此外,宜春、新余、永新、萍乡等县,在东晋南朝时都是著名的水稻产区。江西的发展主要得益于(  )

A.经济和政治重心的南移B.北民南迁与土著共同开发C.统治者劝课农桑的政策D.南方自然地理条件的优越

13.

下图所示历史事件所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促进北魏经济发展B.推动北方民族交融C.动摇汉族门第观念D.减少移风易俗阻力

14.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洛阳之初,每月要役使民丁二百万人;605年隋炀帝 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不到半年就通航了。隋朝有如此大规模的动员和组织能力,主要是由于(  )

A.中央集权体制保障B.南北方经济恢复发展C.法律体系趋于严密D.建筑工程技术的提高

15.

古代学者陆龟蒙在《耒耜经》中记载,该犁由十一个部件组成。即犁铧、犁壁、犁底、犁箭、犁评等,因其辕曲而命名。首先在苏州等地应用及推广,又名 江东犁 。它便于回转,操作灵活,加装犁评,深耕浅作皆可。至此,耕犁基本定型。这一农具最早出现在(  )

A.东晋B.隋朝C.唐朝D.宋朝

16.

《新唐书》、《旧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情况统计表

朝代

望族公卿子弟占比

小姓子弟占比

寒素子弟占比

唐朝

71%

13.1%

15.9%

该现象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维护士族特权B.科举制之下考试风气不正C.科举制选官模式尚待完善D.科举制极大促进阶层流动

17.

贞观年间,唐太宗对臣下说: 中书、门下机要之司,擢才而居,委任实重,诏敕如有不稳便,皆须执论 ,故 凡军国大事,则中书舍人各执所见,杂署其名,谓之五花判事 。唐太宗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

A.完善中枢运作程序B.提高政府行政效率C.削弱宰相议政职能D.减少政府决策失误

18.

《新唐书》记载了唐代某赋税制度: 户无主客,以见居为簿;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居人之税,秋、夏两入之 。该税制(  )

A.征税标准以人丁为主B.旨在抑制土地兼并C.放松对农民人身控制D.增加了税收的名目

19.

魏晋至隋唐时期,科技成果斐然。下列史实与结论对应准确的是(  )

选项

史实

结论

A

《齐民要术》提出:舍本逐末,贤哲所非,日富岁贫,饥寒之渐,故商贾之事,阙而不录。

体现了以农为本的思想

B

《千金方》以人命贵于千金,故取千金为书名,共30卷,合计药方5300首。

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

C

唐代郑思远所撰的《真元妙道要略》,记载了炼丹见闻30余则,并且最早提到了火药。

唐朝火药广泛用于军事

D

《册府元龟》记载:835年,节度使冯宿奏,准敕禁断印历日版私印日历

雕版印刷术最早始于835

20.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要枢纽。敦煌壁画中的 飞天 艺术形象源自印度,早期洞窟(如北凉275窟等)中的 飞天 ,头戴印度五珠宝冠,上体半裸,大多双脚上翘,作飞舞状,姿势显得笨拙;盛唐的 飞天 具有奋发向上、轻盈潇洒、千姿百态、自由奔放的飞动之美。这一变化反映出(  )

A.国家实力影响文化传播B.中外文化的交流与创新C.唐朝开放包容民族政策D.东西文明双向交流频繁

21.

仁宗朝宰相王曾笔录: 旧制,宰相早朝上殿,命坐,有军国大事则议之,常从容赐茶而退。……自是奏御浸多,或至旰昃,啜茶之礼寻废,固弗暇于坐论矣。于今遂为定式,自鲁公始也。 据材料推知,宋代(  )

A.统治秩序稳定B.儒家伦理强化C.门第观念淡化D.皇权得到加强

22.

有学者认为,王安石推行保甲法开启了国家权力向底层社会渗透的传统。保甲法在穿透宗族的屏障保障新法落实的同时,却也给个人画地为牢,最终形成一个牢不可破、封闭的、僵化的社会政治构造。当王安石的其他法令被否定时,保甲法留存下来并一直延续到明清和民国。该学者意在强调这种基层的结构性改造(  )

A.阻碍了中国社会转型B.强化了宗族地方作用C.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D.维护了地方社会秩序

23.

《元史·百官志三》载: 至元二十五年(公元1288年),(总制院)更名宣政院。置院使二员,同知二员,副使二员,经历二员,都事四员,管勾一员,照磨一员。 宣政院的设立标志哪一地区正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直接管辖的一个地方行政区域(  )

A.新疆地区B.台湾地区C.西藏地区D.蒙古地区

24.

书院是唐宋至明清时期出现的一种独立的教育机构,宋代是古代书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下图是《宋代书院分布图》,从分布格局来看,明显呈现出南多北少的特点。形成这一特点的主要原因是(  )

A.国家政治局势的影响B.经济重心的继续南移C.理学正统地位的确立D.文化教育事业的昌盛

25.

以下文献反映了古代中国思想家对世界本源问题的探讨,其中朱熹的观点是(  )

A.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B.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C.是故,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D.理生万物,理主动静,未有此气,已有此理

26.

宋元时期科技高度发达。下列关于宋元科技表述错误的是(  )

序号

代表人物

科技成就

毕昇

雕版印刷术

沈括

《梦溪笔谈》

郭守敬

《授时历》

王祯

《农书》

A.①B.②C.③D.④

27.

《利玛窦中国札记》中对明朝政治体制做了这样的描述: 虽然帝国并不由知识阶级即 哲人 在进行管理这种说法是正确的,但必须承认他们对帝国的统治者有着广泛的影响。……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 关于这种政治体制,下列哪一说法是错误的(  )

A.这种政治体制下的大臣拥有票拟权B.是法定的中央一级正式的行政机构C.这种政治体制强化了君主专制制度D.这种政治制度正式形成于明成祖时

28.

清代学者蔡方炳在《海防篇》中说: 海之有防,历代不见于典册,有之自明代始,而海之严于防自明之嘉靖始。 明中后期海防实践和海权意识加强的原因不包括(  )

A.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B.明朝商品经济日益繁荣C.沿海岛寇倭患侵扰加剧D.明朝内陆边疆和平安定

29.

洪武十五年(1382年),明朝军队平定云南时,朱元璋发下榜文,在土官地区建立地方儒学, 大行教化 ;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明朝开始实行 金牌信符制 ,确定边疆地区与中原王朝的纳马予茶关系;明朝还部分延续了元朝的土司制度, 以土官治土民 ;对东北女真等民族,明政府采取招抚、羁縻等政策……材料综合反映明朝经营管理民族事务的主要特点是(  )

A.因俗而治B.分而治之C.方式多样D.战和不定

30.

下列历史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郑和下西洋 ②葡萄牙取得在澳门的居住权 ③努尔哈赤建立后金政权
④李自成率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 ⑤朱元璋称帝

A.⑤①②③④B.②⑤①③④C.⑤②①③④D.②⑤③①④

二、材料阅读

31.

2022年4月央视播放纪录片《战国大学堂稷下学宫》,引发广泛关注。稷下学宫创立于公元前450年左右,因位于齐都临淄稷门附近而得名。历时150年左右,是世界上最早的官办高等学府,也是中国最早的 政府智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大学,与古希腊的雅典学院几乎同时出现,在中华文明史乃至世界文明史上都有着重要地位。稷下学宫开古代大学之先河、创百家争鸣之盛况,汇集儒、道、法、名、兵、农等百家之学,为战国时期和先秦时期的学术文化交流及诸子百家争鸣提供了重要依托。稷下学宫实行政治、教育、学术交流功能于一体的完美结合,对齐国的繁荣富强、教育方式转变乃至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摘自解奎静、于美杰《以稷下学宫为例探讨齐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材料二
稷下学宫为何会出现在齐国?首先齐在春秋、战国两个时期都是强国、富国,齐拥四塞之坚,山河之险,鱼盐之利,国都临淄被盛赞为 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敦而富 ,雄厚的经济实力为官学准备了充足的物质支持。再就是齐国开放的社会风气,姜齐时从太公起就 因其俗,简其礼 ,田齐因循,为积聚自家声势,更有非常之举……兼容并包使其能容得下各种奇谈怪论。

——摘编自李政富《稷下学宫里的知识分子——这个时代的文人雅集之一》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稷下学宫出现的背景。(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以稷下学宫为依托的百家争鸣现象。(6分)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学者马大正先生曾敏锐地指出,当代中国继承了两项举世瞩目的历史遗产:一是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二是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而两大遗产相互嵌入的平台,就是边疆地区。历史上边疆地区的发展既相对自成体系,又呈现出国家层面的整体性。历代边疆治理政策呈现出波动性和延续性的结合,但总体而言是一脉相承的。汉代在西北边疆治理上卓有建树,唐代大体沿袭了前朝的治边理念,并结合时代特征有所损益,形成了以 羁縻 为特征的治边体系。

——摘编自黎镜明《汉唐西北边疆治理刍议》

材料二
在少数民族地区,唐政府允许保留原有的奴隶制,允许在本地区或本民族内部有自主权,实行羁縻府州制度。羁縻府州的建署大多以各少数民族的部落为单位,不同于内地的以地理为划分,府州官不由朝廷派遣,多由其首领担任,实行世袭制。由都护府直接管理,再统于唐王朝中央政府,这就构成了唐朝的 一国两制 。体现了唐代对少数民族采取笼络政策和松散管理方针,有利于民族之间的和平相处和自然融合。唐代还采取积极开发政策,如发展屯田和互市贸易等。

——摘编自刘统《唐代羁縻府州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唐对西北边疆治理的相关史实。(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唐代边疆治理有何特点?产生了哪些的积极作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
放眼中国封建社会史的全过程,就会发现,从唐中叶到宋代确实发生了一些重要而显著的变化。……朱瑞熙认为从唐代中叶开始,中国封建社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称之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中期。它经历五代十国、两宋、元代直到明代后期出现资本主义萌芽以前,共约八百年时间。由唐中叶开始的社会发展变化,到宋代几乎完全定型,从而呈现出不同于过去的社会新面貌。

——摘自李华瑞《唐宋变革论的由来与发展》

根据材料并结合唐宋相关史实,围绕 唐宋社会变革 这一主题自拟论题并多角度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