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常德市澧县八年级(上)期中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八年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6 浏览数:96

一、选择题

1.

历史评价是对历史现象或历史事件进行态度与价值的评判表达。下列属于历史评价的是(  )

A.英军进攻虎门炮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战死B.魏源的《海国图志》阐述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的思想
C.《南京条约》规定,英商进出口货物应纳税款,须经双方协议D.鸦片战争改变了中国历史发展进程,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2.

1800年前后,铜钱一千文,可换白银一两;到了1838年前后,则需要铜钱一千五六百文,才能换白银一两。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晚清商品经济的发展B.英国发动鸦片战争C.鸦片走私使白银外流D.清政府闭关锁国

3.

1856年12月,《北华捷报》详细梳理并刊载了当时发生在广州的一系列事件,公开了十多篇英国领事与两广总督来往书信的全文,并在评论中有意突出中国官员的 傲慢 ,以佐证其 外国人长期受到中国人的蔑视和侮辱 的立场。此举旨在(  )

A.向在华洋人介绍中国时局进展B.指责中国外交上的傲慢行为C.配合英国扩大侵略战争的需要D.为英法火烧圆明园进行辩护

4.

我们的首都北京曾几次被西方列强所占领,这是近代中国最痛苦的一个时期。 首都北京 曾在下列哪两次战争中被 西方列强占领 (  )
①鸦片战争  ②第二次鸦片战争  ③甲午中日战争  ④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5.

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战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壮烈的一章。其最终失败的原因有(  )
①无法提出切合实际的革命纲领  ②无法制止和克服领导集团的腐败  ③无法长期保持领导集团的团结  ④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6.

曾国藩幕僚赵烈文在其日记中说:“《资政新篇》一本,贼族洪仁玕所作以上洪逆者,文理较明白。其中所言,颇有见识 颇有见识 的依据是(  )

A.提出 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理想B.主张废除私有制C.提出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的主张D.主张按人口平分土地

7.

洋务运动期间,由洋务派创建的较大规模企业有10个;海军方面,北洋舰队购置西方先进战舰14艘;国人自办约20余种近代报刊。由此可见,洋务运动(  )

A.积极学习西方思想文化B.尤其重视海防建设C.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D.促使国家走向富强

8.

梁启超说 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从器物上……第二期是从制度上……第三期便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与第三期有关的事件是(  )

A.洋务运动B.辛亥革命C.戊戌变法D.新文化运动

9.

有人用《增广贤文》中 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来比喻洋务运动。这里的 分别指(  )

A.维护清朝统治——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B.自强求富——抵制西方列强侵略
C.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中国近代工业D.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0.

美国学者马汉在《海权论》中指出: 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以下最能印证作者观点的事件是(  )

A.《马关条约》的签订B.《辛丑条约》的签订C.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D.武昌起义时列强企图干涉

1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生存。西方列强在华取得的下列权益中,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影响最大的是(  )

A.割香港岛给英国B.外国商船和军舰可以在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清政府赔偿白银4.5亿两,以海关等税收作担保

12.

义和团成员曾愤怒地喊出了这样的口号: 先拆电线杆,后拆火车道,杀尽外国人。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义和团运动有明显的爱国性质B.有利于取得清政府的支持C.义和团运动具有盲目的排外性D.反映了义和团科学的斗争口号

13.

对于列强来说,驻兵的意义并不在于数量,而在于权利。在这种权利下,东交民巷的大炮注视和监视紫禁城,象征着条约制度的权威和中国的国将不国。 材料意在说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攻占北京B.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C.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D.北洋军阀出卖国家利益

14.

1905年,有一群中国人喊出了如下宣言: 中国者,中国人之中国;中国之政治,中国人任之。驱除鞑虏之后,光复我民族的国家。 对这一宣言的解读不正确的是(  )

A.宣言出自《临时约法》B.应该是同盟会政治纲领C.体现了民族独立的愿望D.利于推动民主革命进程

15.

七十二健儿,酣战春云湛碧血;四百兆国子,愁看秋雨湿黄花。 这副对联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萍浏醴起义B.镇南关起义C.黄花岗起义D.安庆、绍兴起义

16.

正确地计算历史时间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把 民国八年 换算成公元纪年是(  )

A.1908年B.1919年C.1920年D.1938年

17.

鲁迅曾说,辛亥革命后, 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里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 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  )

A.反封建不彻底B.没有唤醒民众C.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D.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

18.

袁世凯时代,各省的督军还多多少少对中央保持着一点服从,还能给中央上缴一点钱粮税款,但是袁世凯死后;这种事情就没有了,中央政府从此政令难出都门……所以就国家重建而言,袁世凯的失败意味着中国也输了。 由此可见,北洋军阀割据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

A.中央政府陷入财政困难B.军阀混战延续不休C.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地方D.经济遭受严重破坏

19.

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另换新的、活的,这就是文学革命。据此可知,胡适认为 活的工具 是(  )

A.文言文B.白话文C.民主D.科学

20.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说: 革命成功将近十年,所希望的件件都落空,渐渐有点废然思返,觉得社会文化是整套的,要拿旧心理运用新制度,决计不可能,渐渐要求全人格的觉悟。 该材料主要表明(  )

A.辛亥革命尚未成功B.解放思想势在必行C.中国民众精神麻木D.救亡图存大势所趋

21.

五四运动时一篇文章这样写道: 君等四年以来之国耻纪念,至今仍有一线之良知、半腔热血存焉否乎?如有存也,请父告其子,姊告其妹……毋忘此国耻纪念日。 这主要体现了(  )

A.科学精神B.自由精神C.民主精神D.爱国精神

22.

痛殴卖国贼,火烧赵家楼。除奸不惜死,来把中国救。 青年学生,总是用他们满腔的热血与辛勤汗水书写着永不褪色的青春传奇。1919年,就是这样一群学生揭开了一个新时代的序幕。这个新时代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时代B.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C.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代

23.

中共诞生以来,党员人数从 一大 时的50多人发展到2021年6月的9514.8万余人。这一数据以及中国共产党100年的奋斗历程表明,中国共产党不忘的 初心 是(  )

A.建立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梦想B.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民主共和国
C.代表整个中华民族利益的赤胆忠心和实现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D.自强求富的自救运动

24.

中国近代社会思想主要经历了 师夷长技以制夷 中体西用 维新变法 民主共和 民主与科学 马克思主义 的演进过程。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反对封建专制B.救亡图存C.反抗外来侵略D.追求民主

二、材料题

25.

历史总是以各种形式呈现于现实当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分)
【一个名称成为一个时代的符号】
材料一  香港的水坑口街,原名叫 波些臣街 (PossionPoint)又名 占领街 。……这标志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那美丽的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以纪念英国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复兴之路上》

(1)材料一中,英国 对一个古老文明的胜利 指的是哪次战争?英国人将 香港海湾被冠以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 有什么条约依据?(2分)
【一处公园成为一场侵略的炫耀】
材料二  在日本东京的上野公园曾经有一处令任何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要掩面而去的地方。这个地方高悬着1895年2月被日本俘获的北洋水师靖远舰的铁锚。它同镇远舰的铁锚、主炮弹头等一起陈列于此,并立有海战碑志,向世人炫耀。
(2)材料二中,靖远舰是在哪次战争中被俘获?北洋水师全军覆没于哪场战役?战争结束后,日本开始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这与其获得的什么新权利相关?(3分)
【一条胡同就是一处屈辱的见证】
材料三  某条约第七款 大清国国家允定各使馆境界以为专与住用之处,并独由使馆管理。中国人民概不准在界内居住。按照西历1901年……文内后附之条,中国国家应允诸国分应自主,常留兵队分保使馆。
(3)材料三中,反映的是中国近代签订的哪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签订后,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2分)
【一条线索就是一段历史的记忆】
材料四  中国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将时间轴上①②③处的时间、⑥处战争的影响、⑦处战争名称、⑧处条约名称填写完整。(6分)
(5) 读史使人明智 ,通过学习中国近代屈辱的历史,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26.

报刊是时代的晴雨表,也是历史的风向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梁启超在戊戌变法时期的重要文章《变法通议》等均发表于《时务报》。梁启超为《时务报》撰写的政论,痛陈爱国救亡、呼吁变法维新,言论新颖,在爱国知识分子和一部分开明官僚中引起强烈反响……其他维新人士也纷纷撰稿,揭示日益深重的民族危机,倡言变法,抨击顽固守旧势力,因此《时务报》颇受读者欢迎,数月间行销万余份, 为中国有报纸以来所未有

——摘编自陈国庆,聂苏秦《中国近代思想史纲》

材料二  政治上革命今已如愿以偿矣,后当竭力从事于社会上革命。社会革命比政治革命愈属重大,且非兵力所能援助,必须以和平手段从事。中国现有无数荒野地段,未经开垦,故社会革命事业比诸欧、美各国较易达到目的。

——摘编自《民报》

材料三  《新青年》(原名《青年杂志》)创刊于1915年,至1926年停刊,期间刊登了许多宣传新思想的文章,按各文类别归类列表(部分)如下:

类别

19209月前

19209月后

思想启蒙

65

2

文学

39

10

新诗

140

101

小说

34

15

科学社会主义

1

79

俄国研究

4

41

国民革命

0

13

世界革命

0

20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报》对戊戌变法所起的作用。(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能够 数月间行销万余份 的原因。(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在推动政治近代化的同时,还推动了中国在哪些方面的近代化?(2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青年》杂志在宣传主题上的变化及其主要原因。(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近代报刊宣传内容的变化说明我国近代化探索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你认为近代报刊对社会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