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重庆市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主城区)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2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重庆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8 浏览数:314

一、单选题

1.

《礼记·表记》记述: 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但商代巫祝已经从图腾神崇拜、自然神崇拜逐步转到血缘祖先崇拜、英雄人物崇拜。如对商代兴盛做出很大贡献的 祖乙 在甲骨卜辞中出现1000多次, 王梦惟祖乙 在卜辞中累累出现。材料旨在说明商代(  )

A.神权统治色彩浓厚B.神权意识逐渐消亡C.人文观念已经萌发D.专制王权不断强化

2.

阅读下列材料,以下政治主张(  )

材料

出处

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论语》

察天下之所以治者,何也?天子唯能一同天下之义。是以天下治也。

《墨子间沽》卷3《尚同中》

孟子见梁襄王,出,语人曰:望之不似人君,就之而不见所畏焉。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吾对曰:定于一孰能一之?对曰:不嗜杀人者能一之。

《孟子,见梁襄王》

一天下,财万物,长养人民,兼利天下,通达之属,莫不从服,六说者立息,十二子者迁化,则圣人之得势者,舜、禹是也。

《荀子》

A.蕴含了结束分裂、实现统一B.都反映了新兴地主阶级政治C.顺应了当时统治者进行争霸D.反映了战国时期各思想流派

3.

观察西汉不同时期封国范围图,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西汉(  )

A.武力镇压地方势力B.地方治理策略的调整C.推行郡国并行制度D.人才选拔权收归中央

4.

考古发现,山西大同迎宾大道北魏墓壁画既出现狩猎场景,也有仆侍牵着驭粮马的画面;大同沙岭7号墓主为鲜卑人南壁壁画为宰羊、饮酒、烧烤宴饮场景,也出现了粮仓,墓中漆皮上出现了扬场和庖厨场景;大同南郊仝家湾北魏墓有大型狩猎图和农耕、舂米、庖厨等图像。这些考古发现有助于论证(  )

A.山西大同是北魏政治文化中心B.北魏饮食文化多元且门类齐全C.北魏时期民族交融趋势的加强D.农耕成为北魏的主流经济形态

5.

南宋时期兴起永嘉学派,其代表人物陈亮认为, 盈宇宙者无非物,日用之间无非事 ,叶适也提出 功到成处,便是有德;事到济处,便是有理 的主张。据此可知,永嘉学派(  )

A.受格物致知思想的影响B.与心学一脉相承C.维护了理学的正统地位D.主张经世致用

6.

清代漠南蒙古地区的汇宗寺立有镌刻满、蒙、汉、藏四种文体的碑铭;避暑山庄丽正门上镶有汉、满、蒙、回、藏五种文字题写的匾额;清朝官修辞书——《五体清文鉴》,包括汉、满、蒙、藏、回五种文字对译分类。这些现象表明,清代(  )

A.继承了中国传统的华夷之辩观念B.推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形成C.促进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D.推行满汉分治的二元治理模式

7.

厘金是中国国内贸易征税制度之一,因其初定税率为1厘而得名。厘金创行于咸丰(1851—1861年)三年江苏扬州附近,咸丰五年在全国开征,是晚清时期新创商业税种。厘金制度创行主要是为(  )

A.抵制外国经济B.适应现代赋税C.发展近代军事D.镇压农民革命

8.

1910年10月,直隶谘议局对总督陈夔龙未经同意奏请续公债提出质问书,质问所办公债是作为地方公益之用还是充当行政经费之用,但陈夔龙不予理睬,于是谘议局在常年会闭会之后又召延临时会,特提出 陈总督侵权违法案 ,呈请资政院核办。这反映出当时(  )

A.督抚权力受到有效制约B.地方势力控制中央C.民主政治理念付诸实践D.预备立宪成果斐然

9.

1935年10月初,蒋介石在成都先后作了题为《建设新四川的根本要道》和《四川治乱为国家兴亡的关键》的讲演,强调 四川之治乱即中国兴亡之关键 只要我们四川能够稳定,国家必可复兴 。蒋介石的演讲(  )

A.反映了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B.主要目的在于激励四川军阀围剿红军C.说明国民党经济建设重心向西部转移D.肯定了川军在全国抗战中的巨大牺牲

10.

1953年8月底,中共中央发出指示,提出削减事业拨款、精简行政机构,并动员党政军民节约粮食,使之成为一种良好风气。《人民日报》也发表社论、强调必须增加生产、增加收入、厉行节约、紧缩开支。节约运动旨在(  )

A.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发展B.强调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C.巩固农村土地改革的成果D.推动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11.

下图为20世纪60年代的宣传画《为实现四个现代化而奋斗》,该作品意在 (  )

A.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喜悦B.激发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激情C.凸显各民族团结同心同行D.反映党和国家工作重心的转移

12.

美索不达米亚的洪水故事和希腊神话中的丢卡利翁传说相似:两者的阴府都是阴暗的地方,与现实世界分离,来世与现实只靠一条河连接,死者由此河运送;希腊史诗《伊利亚特》《奥德赛》,在两河流域的史诗中都可以找到它的原型。这表明(  )

A.希腊文化受两河流域文明影响B.世界古代文明相互交流与互鉴C.古希腊文明是两河文明的滥觞D.世界远古文明都奉行宗教崇拜

13.

玄奘《大唐西域记》记载,印度羯若鞠阇国和波里夜呾国国王, 吠奢(舍)种也 ;邬阇衍那、掷枳陀国和摩醯湿伐罗补罗国国王, 婆罗门种也 ;秣底补罗国、信度国国王, 戍(首)陀罗种也 。高级种姓下降为农为工的记载也不在少数。这表明(  )

A.玄奘著作的记载违背历史史实B.七世纪时印度种姓制度已解体C.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有所变化D.佛教产生冲击了印度种姓制度

14.

下表是中古西欧主要法律的汇总,这说明(  )

法律类型

法律解读

教会法

是一种与宗教生活紧密相关的神权法

封建法

是关于封建领主和封臣之间关系以及依附土地占有关系的法律体系

王室法

是一种王国普遍适用的普通法

庄园法

是调整封建庄园内部庄园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以及农业生产关系的法律

城市法

是关于城市基本制度和市民生活的法律

商人法

是在11世纪、12世纪的城市自治运动中形成的

A.法律呈现多元化的特征B.封建法律体系的逐步完善C.法律促进世俗权力强化D.教会法是其他法律的纲领

15.

12—13世纪时,西欧越来越多的城市与国王结成同盟,即国王授予城市具有法律意义的 特许状 。通过特许状,城市的市民不再负担封建义务,他们拥有自己立法、司法和征税、铸币等权利,城市以金钱和人力支持国王。这表明,西欧城市自治(  )

A.是教权和王权斗争的结果B.有利于西欧民族国家建立C.彻底摧毁了封建领主束缚D.源于新型生产方式的推动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
材料一
管仲认为 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将 农工商 从业者与 并称。同时置官设吏,加强对工商业的管理,薄税敛,通有无,重奖专业人员,力戒奢侈淫巧。他采用 官山海 政策,即 请君伐菹薪(枯柴),使国人煮水为盐,征而积之 。在铁器生产上采用 故善者不如与民,量其重,计其赢,民得其七,君得其三 。同时通过会盟与诸侯各国达成关税协议: 市赋百取二,关赋百取一 为诸侯之商贾立客舍,一乘者有食,三乘者有刍菽,五乘者有伍养 ,各国商人纷纷到齐国经商,以至 天下之商贾归齐若流水

——摘编自夏梦《管仲富民强国的经济措施浅议》

材料二
万历元年,张居正提出 考成法 ,加强对官员的考察,逐级考核官员。内阁稽查六科,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及六部稽查巡抚、巡按,抚、按考察地方官员。在军事上,张居正竭力整饬边防,派戚继光在蓟镇整顿防务,修筑边墙,派名将李成梁防守辽东。为解决财政危机,他裁减冗官冗费,积极清理历年拖欠的税赊。重新清丈全国土地,还推行 一条鞭法 的赋役改革。到张居正死时,户部仓储银超过600万两,京师储粮达700万石,是隆庆年间的三倍。同时, 海内肃清 ,边疆稳定。万历十年六月,张居正病死,之前受张居正打击的官僚纷纷上疏,攻击张居正。万历十二年,神宗下令查抄张居正家。张居正的改革措施也多被中止。

——摘编自《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三
为了准备召开党的八大和迎接大规模的经济建设,1955年底至1956年春,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进行了大量周密而系统的调查研究。1956年2月至4月间,毛泽东分别听取国务院35个部委关于工业生产和经济工作的汇报,4月25日,他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论十大关系》的讲话,5月2日又向最高国务会议作了报告。 十大关系 主要包括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党和非党的关系等。

——摘编自《中国共产党简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管仲工商业改革的主张。(9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居正改革的特点。(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建国初期党中央所做工作的背景及意义。(11分)

1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7分)
材料一
古代中国乡村社会的管理主要依托乡里组织展开和进行。由一群少拿或不拿官俸的乡里民众来担任各种职务。乡里组织作为法定基层组织,拥有国家赋予的控制基层社会的权力,与世世代代聚族而居的血缘群体不同,乡里组织是政府强制在基层社会推行的,以地缘为特征构建的法定行政区划,是官府控制地方的重要工具。以相近地域和血缘结合起来的宗族组织及宗族制度占有显著地位,它们交织缠绕、影响以至操纵乡里组织。在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有一个独特的群体—— 士绅阶层 ,成为基层社会的治理力量,士绅阶层包括士族和乡绅。他们拥有柔性权力与威望,依靠这种影响力而成为治理者,治理着当地的社会。而治理中所依据的礼法,除了国家制定的明文律法和制度之外,士绅们可以结合当时当地的历史文化、习俗传统及现实需要,制定相应的家训族法和乡规民约。

——摘编自薛凤伟《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策略及目标探析》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中国逐渐形成了城乡分立的两种基层治理体制。全国绝大多数城市都建立了居民委员会,建构了以居委会为基础的 街道——居委会 城市基层组织和治理制度。在农村,逐渐建立了 政经合一 的人民公社制度。每一个农民都被纳入公社组织和体制之中。20世纪80年代初,广西宜山、罗城等地的村民群众自主探索,率先创造了村民自治制度,国家在城市普遍推行居民自治。进入21世纪以来,党和国家更加强调统筹城乡发展、城乡一体化、城乡融合发展,在基层治理制度建设中,积极推动城乡基层基本治理制度的一体化。同时开展了城中村改造、特色小镇建设、田园综合体建设等一系列新型城镇化行动,进而生成了城中村、特色小镇、田园综合体等不同于传统城乡社会的特殊社会样态。

——卢福营,沈费伟《中国基层治理的空间格局:历史演变与影响维度》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国古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措施。(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基层管理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原因。(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
历史阶段是不可超越的,但超越历史阶段的愿望又产生于历史发展过程所形成的内因和外因之中。历史选择了社会主义,历史又以客观现实限制了主观愿望。……于是,在这种选择和限制的统一中形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思想和理论。这一思想和理论以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接续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未竞的事业,又以无产阶级的领导取代资产阶级的领导表现了新旧革命的嬗递。同时,它赋予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革命以社会主义的未来前途,并产生了与之相适应的一整套方针、政策和策略。沿着这条道路,中国人在千辛万苦之后取得了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根据上述材料,任选角度提出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正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