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北京市丰台区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练习历史试题(纲要上)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北京市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74

一、单选题

1.

周朝有询万民三事的惯例。三事是:询国危、询国迁和询立君。即凡当国家有危难、迁都、选立嗣君的时候必须征询 国人 意见。《周礼》云: 若国有大故,则致万民于王门 大询于众庶 。由此可知,周朝(  )

A.社会舆论决定君王的决策B.政治体制具有原始民主色彩C.形成多渠道舆论监督机制D.人民群众是国家权力的主体

2.

漫画通常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评说世事,具有趣味性和形象性,耐人寻味。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  )

A.周王室面临着信任危机B.传统政治秩序遭到破坏C.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转型D.华夏认同观念得到增强

3.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964年 始令诸州自今每岁受民租及筦榷(政府对盐、铁、酒的专卖)之课,除支度给用外,凡缗帛之类悉辇送京师。 马端临《文献通考》记载:973年 令诸州旧属公使钱物尽数系省(中央管理财物的机构),毋得妄有支费。 这些举措(  )

A.增强抵御边疆民族袭扰的实力B.提高了文官和士人的地位C.导致机构重叠和行政效率低下D.可以有效地预防内部动乱

4.

元朝将全国人口依职业、宗教、民族等标准,编入诸色户计之内,世代承袭,不得任意变更。大瘐(今江西大瘐)有何衢亨与光龙两兄弟,初定籍民户,均输纳税。不久,二人均试中儒选,编为儒户,免其徭役。由此判断,元朝(  )
①实行户籍分类管理制度 ②所有户计均需承担赋役
③一定条件下可变更户计 ④户籍更改激化社会矛盾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③④

5.

学者樊树志将晚明界定为明万历元年至崇祯十七年,即1573年至1644年间的71年,并认为 晚明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变局 。下列史实能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
①荷兰殖民者占据台湾岛南部 ②郑和率领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
③设置内阁辅佐皇帝处理政务 ④李贽提倡个性自由、蔑视权威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6.

1842年《南京条约》签字后,中方向英方发出照会,并开列希望继续善后交涉的12项内容,其中专讲司法问题的第8条提出: 此后英国商民如有与内地民人交涉事件,应明定章程,英商由英国办理,内民由内地惩办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①清政府已经放弃天朝上国的观念 ②清政府主动让渡涉外审判权
③暴露出清政府对国际知识的无知 ④中国近代外交体系正式确立

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

7.

鸦片战争后,面对外来侵略,魏源主张在必要时以守内河为主,放弃对外洋和海口的控制。19世纪70年代,李鸿章认为,在 近日财用极绌 的情况下,务必 统天下全局通盘合筹 ,必要时主张弃新疆而保海疆。这反映了(  )
①列强对华侵略重点转移 ②中国人海权意识的觉醒
③晚清国防实力较为有限 ④太平天国牵制清朝精力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8.

1898年1月,康有为给光绪帝上书,建议在中央设立制度局,负责 审定全规,重立典法 ,甚至 酌定宪法 ;制度局成员由皇帝擢拔,对皇帝负责;议事程序是 派王大臣为总裁,体制平等,俾易商榷,每日值内,同共讨论 ,最终由皇帝裁决。康有为此举意在(  )

A.建立代议制机构B.增强改革派的实力C.裁撤旧官僚机构D.寻求社会各界支持

9.

1901年,围绕着科举考试,清廷内部出现了严重分歧。慈禧太后和朝臣希望举行乡试,笼络士人。而东南督抚刘坤一和张之洞等担心再考八股旧科举,借口战争破坏主张延期举行。经过多回合较量,最终西南、西北等省按期举行乡试,东南各省延期一年。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  )

A.中央政府权威的削弱B.新政在地方推行缓慢C.南北方文化水平差异D.知识分子对清廷不满

10.

1898年6月,中国自办第一所正规女子学校——经正女学在上海正式成立,下表为该学校的具体情况,据表可知该学校的创办(  )

创办者

热心公益和教育事业的商人经元善为学校总理

学生

首批20人,几乎全是上层社会的名闺才媛,年龄在815岁,次年增至70余人

教师

中外总教习各1人,教师4

课程设置

主要有中文、西文、医学、女红和体操

课程内容

中文功课讲授《女孝经》《女四书》《内则衍义》、唐诗、古文字等西文功课主要有英文、数学、地理、绘画、琴学等

A.为全国女性提供受教育机会B.引领中国近代教育的新风尚C.彻底摆脱封建伦理观念束缚D.形成了完备的近代教育体制

11.

1920年,陈独秀作了《五四运动的精神是什么?》的演讲,指出五四运动与以往爱国运动的区别在于 直接行动 牺牲的精神 ,前者是指 对于社会国家的黑暗,由人民直接行动加以制裁 ,后者是指 牺牲大而结果小 的青年精神。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直接行动 从北京学生齐集天安门游行示威得到印证
牺牲的精神 可以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五四运动看出
③陈独秀看到了五四运动所蕴含的民众的伟大力量
④演讲发挥了宣传动员作用,为中国革命指明方向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

1937年9月,在奔赴抗日前线的途中,朱德给远在四川的妻子陈玉珍寄出了分别十年后的第一封家书,信中写道: 近来,国已亡三分一,全国抗战已打了月余,我们的队伍已到了前线,我已动身在途中。对日战争,我们有信心有把握打胜日本。 下图是此家书的封面,上有 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总指挥部缄 的字样,此家书(  )
①写于淞沪会战结束之际 ②反映出抗战形势的严峻
③体现八路军已成为抗战主力 ④显示出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3.

开国大典前夕,天安门城楼东西两侧分别悬挂起 中央人民政府万岁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的巨幅标语。1950年国庆节前,将东侧标语改为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1956年至1964年,随着汉字简化改革在全国的展开,标语逐步完成了由繁体到简体字的转变,改动后的标语一直沿用至今。对天安门标语的变化认识正确的是(  )
①适应国家文化建设的形势和需要 ②反映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愿望
③体现了中国的国际责任感与伟大胸怀 ④开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

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

14.

20世纪60年代初,党中央作出三线建设的战略决策,全国各族人民积极参与。西北、西南地区大量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他们主要通过参加建设会战、提供物资支援、开展慰问演出等方式为三线建设作贡献。汤景英、安顺发等技术工人是少数民族同胞参加三线建设的缩影。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建立了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B.改变了少数民族的空间分布格局C.利于构建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D.彻底改变中西部地区的落后面貌

15.

1999年,外交部网站上举行了 新中国外交五十年 展览,其中第五部分涉及了以下四个事件。这反映出中国外交(  )

199110

邓小平会见来访的朝鲜国家主席金日成

199311

江泽民主席在西雅图与美国总统克林顿举行正式会晤

19969

钱其琛副总理兼外长在联合国总部签署《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

19992

胡锦涛副主席访问南非,与曼德拉总统会晤

①注重维护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②重视发展与发展中国家关系
③积极致力于与大国发展关系 ④积极参与地区热点问题解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二、材料阅读

16.

大一统与国家治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大一统是中国历史的一个基本特点。它既是历代封建王朝治理国家的一个重要工具,也是国家治理自身的重要内容。大一统的政治基础是 要在中央 的中央集权,必须处理好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处理中央与地方关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妥善划分地方行政层级,有效分配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并对地方官员实施监督;第二,处理好郡县与分封的关系;第三,维护中央权威,保证政令通畅。这是大一统国家治理的必备条件。

——摘编自卜宪群《我国历史上大一统思想与国家治理》

依据材料和所学,围绕中央和地方关系,简述秦汉时期 大一统 思想的政治实践。(10分)

17.

敦煌石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北朝至宋元1000多年的不断开凿修建,形成了历史悠久的文化体系。现有洞窟735个,保存壁画4.5万多平方米,彩塑2400余尊,唐宋木构窟檐5座,是中国石窟艺术发展演变的一个缩影。
隋唐时期是莫高窟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开凿石窟数量多达1000余个,保存下来的有200多个,壁画和塑像都达到很高的艺术水平。石窟装饰纹样既保留了北朝时期敦煌本地图案和一些西域纹样图案的特点,又吸收中原地区石窟、陵墓雕饰、丝织物上的纹样特征,还吸取了中亚地区的一些纹样风格。以花卉、禽兽等图案为代表,内容丰富,富于变化,色彩绚丽。
莫高窟现存西夏和元代的洞窟有85个。一些西夏中期的洞窟出现回鹘王的形象,可能与回鹘人有关。西夏石窟的图案装饰纹样受到北方辽政权的影响,也明显模仿宋代建筑彩画的纹样。西夏晚期和元代的洞窟,壁画和雕塑中都出现藏传佛教的内容。
莫高窟藏经洞是中国考古史上的一次重大发现,其出土文书多为写本、刻本,汉文书写的约占六分之五,其它则为古代藏文、梵文、和阗文、希伯来文等。文书内容主要是佛经,还有道经、儒家经典、小说、诗赋、史籍、地籍、帐册、历本、契据、信札等,其中不少是孤本和绝本。
随着岁月的流转,因长期受风沙等自然原因的影响,敦煌石窟正在以 比古代快100倍的速度走向死亡 。鉴于此,让文物在数字档案中永生的构想被提出。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武汉大学研究团队、敦煌研究院等多方力量的共同努力下,已有289个洞窟完成数字化摄影采集,140个洞穴进行了三维重建,敦煌石窟建立了全方位的数字档案,开发出根据图片自动生成高精度三维模型的云计算共享平台。文化遗产转化为数字形态被永久保存、永续利用,尘封的文物由此获得新生和永恒。

——摘编自关友惠《敦煌装饰图案》、高宇飞《人类敦煌:敦煌文化特色与形态》、胡珊《数字档案让敦煌永生》等

(1)依据材料,概括隋唐时期敦煌莫高窟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原因。(5分)
(2)指出敦煌莫高窟的史料价值。结合敦煌莫高窟数字档案建设的具体做法,谈谈你的认识。(6分)

18.

地方自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地方自治 作为西方民主制度发展过程中调适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有效路径,被近代中国开明地主和民族资产阶级所接受。甲午战后,维新派大力提倡地方政治改革,地方自治思潮逐渐兴起,并对统治阶级中部分开明人士产生影响。
迫于要求地方自治的舆论压力,1908年清政府拟定预备立宪《逐年筹备事宜清单》,对地方自治的实施步骤作了统筹规划。1909年后,清政府正式颁布《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和《城镇乡地方自治选举章程》等文件,仿效日本实行地方自治制度。清末地方自治分成两级,以府、厅、州、县为上级自治,以城、镇、乡为下级自治,而省级没有明确规定实行自治。《城镇乡地方自治章程》明确地方自治范围包括本城镇乡之学务、卫生、道路工程、农工商务、救济慈善事业、公共营业、筹集款项等方面,同时规定 以专办地方公益事宜辅佐官治为主,由地方公选合格绅民,受地方官监督办理自治 。根据规划方案,要求至1914年地方全部成立地方自治机构。清末地方自治运动受到了地方绅商阶层的欢迎,但筹办自治过程中因地方官办理不善、征收自治费等引发的骚乱事件遍及全国15个省区。1914年,袁世凯下令取消各级地方自治。

——摘编自孙婷《清末地方自治研究》

材料二
一完全自治之县,其国民有直接选举官员之权,有直接罢免官员之权,有直接创制法律之权,有直接复决法律之权……每县地方自治政府成立之后,得选国民代表一员,以组织代表会,参预中央政事。

——1924年孙中山《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评析清末地方自治运动。(9分)
(2)与材料一相比,指出材料二地方自治思想的变化,并分析原因。(4分)

19.

革命歌谣。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1分)
革命歌谣是中国共产党和广大人民群众一路走来的有声记忆。
建党初期,为了加紧革命宣传,中国共产党通过了《教育宣传问题议决案》,要求 当尽力编著通俗的歌谣小册子 。大革命时期,瞿秋白谈到 五卅运动 以后的社会状况时说: 听说上海街头巷口无一处没有不反对外人的招贴,无一处不唱反对外人侵略的歌谣。
土地革命时期,革命歌谣在革命运动中开始扮演重要角色。川陕苏区的《工农永远是主人》《加紧春耕》《戒烟歌》等歌谣巧妙地将党的纲领、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编入其中。与此同时,人民群众积极创作革命歌谣唱述新生活,如《插秧曲》中唱到: 一,二,三……绿映映……插得整齐又好看……我们是苏维埃公民,都得参加革命战争
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歌谣迅速发展。结合当时的实际武装斗争所创作的《抗战动员歌》《杀敌歌》《收回失地保家乡》等抗战主题歌谣,面向群众和士兵四处传唱,一些革命歌谣还记载着日军的罪恶和中国人民的愤怒。此外,反映陕甘宁边区人民参与民主政治高涨热情的《乡选歌》等歌谣,也深受群众喜爱。
解放战争时期,老百姓创作热情高涨,对传统歌谣的改造日趋成熟。歌谣《停止打内战》《开会讨论来分田》《千年奴隶当了家》等在解放区广为传唱,传递出广大人民群众对革命必胜的信念。

——摘编自邓登瑶《革命歌谣的演进历程、鲜明特征及价值意蕴》

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程,阐释革命歌谣的发展和时代价值。(11分)

20.

社会主要矛盾。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下表为不同时期中国共产党对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表述

序号

会议、文件

内容节选

1950年七届三中全会毛泽东的讲话

要完成土地改革,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国民党反动派残余作斗争,我们面临的敌人是够大够多的。必须处理好国内各阶级、政党、民族等各方面的关系,孤立和打击当前的主要敌人

1952年毛泽东关于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是国内主要矛盾的批语

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

1956年《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

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1981年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改善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2017年中共十九大报告

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依据材料,从①—⑤序号中任选两个,结合所学,阐述中国共产党为解决社会主要矛盾所做的努力。(1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