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湖湘名校联合体高二第一学期10月月考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1—3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64

一、单选题

1.

长孙平向隋文帝上书 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 ,并提出 经国之道,义资远算 经国之理,须存定式 ,应 当社造仓 委社司 管理。据此可知,长孙平(  )

A.倡导国家治理应规范有序B.主张设立义仓,赈灾救济C.建议政府加强政治统一性D.提倡粮食储备,解决温饱

2.

1912年1月27日,法国外长表示: 迄今为止,六国(指英、法、德、美、日、俄)至少分别地表现出了它们不介入的愿望。它们拒绝了对清皇室金钱上的任何支持,也拒绝了对南京临时政府的任何承认。 据此可知,六国( )

A.受到国际法的制约B.注重维护其在华势力C.在中国的利益均衡D.认识到清政府的腐朽

3.

回顾七十多年峥嵘岁月,中国外交从 战争与革命 转变为 和平与发展 从游离于经济全球化之外到成为全球化发展的重要推手 ,从一开始被孤立封锁,到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自身成为国际秩序演变的关键因素。中国外交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意味着(  )

A.中国推动了国际政治新秩序建立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世界准则C.西方在全球治理体系中地位下降D.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伟大的成就

4.

中世纪的西欧 如果有革命思想,公开反对教会和封建统治,则会被教会扣上 异端 的罪名,送进宗教法庭接受审判,甚至被钉在 火刑柱 上活活烧死 。据此可知,中世纪的西欧(  )

A.基督教会控制着人们思想B.革命思想得到了蓬勃发展C.封建势力依附于基督教会D.宗教法庭取代了世俗法庭

5.

卢梭指出: 所有公民在建立一个政府的过程中,把他们的个人意志融合成一个共同意志,同意接受这共同意志的裁决作为最终的裁决……行政权的受托人不是人民的主人,而是人民的办事员。 据此可知,卢梭(  )

A.主张君主立宪B.认同直接民主制度C.提倡主权在民D.强调实行三权分立

6.

如图为一幅《保卫公社》的漫画,画中的主人公为公社女英雄露易沙·;米舍尔,她喊出 与公社共存亡 的口号。该漫画反映出巴黎公社(  )

A.大无畏的革命精神B.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C.最终失败的必然性D.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

7.

20世纪末,欧洲联盟成立,俄罗斯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日本追求成为政治乃至军事大国,中国积极开展多边外交,广大发展中国家总体实力增强。这反映出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是(  )

A.世界多极化B.经济全球化C.社会信息化D.文化多样性

8.

如图是汉朝某一时期行政中枢的结构图,据此可知(  )

A.三公成为决策机构B.行政体制分权成熟C.中朝有效抑制相权D.中央集权持续加强

9.

奏折在康雍两朝都是皇帝亲笔御批,从不假手于人。到乾隆朝,一些内容并不十分重要的奏折,通常先由乾隆帝进行简单的批示,然后再将其发交军机处,由军机处根据奏折内容草拟具体详细的处理意见。这种变化表明(  )

A.军机处的职权有所扩大B.军机处已成为中枢机构C.奏折制约官僚作用显著D.君主专制统治达到顶峰

10.

柏拉图认为,在民主制下, 连人们畜养的动物在这种城邦里也比在其他城邦里自由不知多少倍。狗也完全像谚语所说的变得像其女主人一样了。同样,驴、马也惯于十分自由地在大街上到处撞人 。据此可知,柏拉图(  )

A.认为直接民主催生人人平等B.担心雅典城邦出现道德危机C.强调极度民主容易导致暴政D.认为雅典民主存在舞弊现象

11.

1309年,腓力四世将教廷从罗马迁到法国南部的小城阿维农,从克莱门五世开始的70年间,连续七任教皇均为法国人,绝大多数红衣主教也都是法国人。这反映了(  )

A.王权依附于教权B.基督教在法国广泛传播C.教会势力的衰落D.法国重视学习基督教义

12.

194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党内指示,规定在敌后政权的人员分配上, 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 。并指出,共产党在政权中的领导作用,是要靠党员的质量来保证的,而不必有更多的人数,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这表明, 三三制 的实行(  )

A.加强并巩固了民主政权B.调动了军民生产积极性C.实现了各阶级联合执政D.容易导致党丧失领导权

13.

1986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国营企业劳动用工制度改革的规定:从1986年10月1日起,国营企业招用工人, 面向社会,公开招收,全面考核,择优录用 ;必须实行劳动合同制,废止子女顶替等制度。该规定(  )

A.表明计划经济体制弊端严重B.说明市场作用得到普遍认可C.促成了企业所有制形式变革D.迎合了城市经济改革的需求

14.

975年,宋太祖下诏: 向者登科(科举应考人被录取)名级,多为势家所取,塞孤贫之路。今朕躬亲临试,以可否进退,尽革前弊矣。 此后君王都沿用此制度。这反映出宋朝科举制(  )

A.扩大了录取规模B.促进了社会阶层流动C.提高了官员素质D.已经发展到完备程度

15.

1854年英国与俄国在克里米亚作战,英军因后勤供应问题伤亡严重,加剧了人们对政府官员管理能力的强烈不满。英国相继颁布法令,建立不受党派干涉的文官委员会,对被推荐的候选人进行考试,以及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最终确立了文官制度。这种制度改革(  )

A.完善了英国政党政治体制B.一定程度上降低了英国民主化程度C.促使民众文化素质的提升D.推动了英国管理的专业化和科学化

16.

2005年《公务员法》的颁布在法律上确定了公务员聘任制,在聘任制人员适用范围、聘任方式、管理办法、纠纷解决机制上作出了明确规定。聘任制公务员依据合同进行管理,打破了公务员队伍只进不出的僵化局面。这一做法(  )

A.有效避免了腐败现象的发生B.完善了基层干部选拔制度C.利于公务员队伍水平的提高D.加强了对干部队伍的监管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689—1714年是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时期,王权的衰落,议会主权的确立,政党政府的组建,这些因素促成了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并成为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制度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此间的政党政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仍带有光荣革命前君主政治、宗派政治的痕迹,但政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初步确立起来,政党所控制的议会不仅牢牢掌握着立法大权,而且政党所把持的政府也在不断侵蚀君主的行政大权,国家权力的中心逐渐从君主转移到政党。到汉诺威王朝统治时期(1714—1901年),政党主导下的责任内阁制开始兴起,这标志着英国政党政治的发展又进入到一个新阶段。

——摘编自刘金源《论近代英国政党政治的兴起》

材料二
党、会、社等名目繁多,分化组合多变,骤生骤灭,泡沫政党居多。其中跨党派现象十分严重,一个人加入几个政党,甚至一个人担任几个政党的领袖。号称 300多个政党,所标政纲冠冕堂皇,但许多政党因既乏经济背景又无群众基础,故只可谓之政团,不得以政党论也。这是民国初年政党的最大特点。

——摘编自王建朗《两岸新编中国近代史 .民国卷》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政党政治的作用。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民国初期中国政党政治的特点。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王安石针对官僚政治的弊端,吸取了范仲淹改革失败的教训,以及为变法更好地培养接班人,提出教之 养之 取之 任之 ,试图改变以诗赋取进士、记诵默写明经的科举考试,进行科举方面的改革,具体规定:废除明经诸科;参加进士科考试的,任选 周礼 礼记 中的一项(称之 本经 ),并兼治论语 孟子 (称之为 兼经 );考试分为四场,第一场为 本经 ,第二场为 兼经 ,这两场考试只要通晓经文的主旨大义即可,不必局限于注疏的讲说,第三场试论一首,第四场试时务策三道……整顿宋初以来有名无实的太学,并在太学外,建立了武学、律学、医学等学校。

——摘编自曹永忠《略论宋朝科举制和王安石的教育、科举制改革》

材料二
二战后,资本主义经济持续高速发展,政府机构不断膨胀,公务员队伍日益扩大,各国的文官制度不断得到改进和发展。英国首相威尔逊上台后力主对文官制度进行改革,改变一直以来存在的外行领导内行的局面。 1968年初,文官事务委员会向英国国会提交了一份包括158项具体建议的调查报告,简称《富尔顿报告》。主张实行行政管理的专业化,改变传统的以通才为标准的官僚选拔和任命制度;政府组织现任的各级文官进行培训工作,对新录用的文官,政府进行为期20周的培训、考察,称为见习期。采用 功绩制 来考核文官的个人表现,取消了 六等级制 ,文官结构的调整、开放,使得上下层之间的升迁变得正常而通畅。完善文官的奖励机制、退休制度、养老金发放制度等,进一步激发个人的进取心和工作积极性,增强了文官系统的活力。

——摘编自孙仁斌《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研究》

(1)根据材料一,分析王安石科举教育改革的意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英国文官制度改革的措施。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深入发展。在东亚,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要求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924年国共实现第一次合作,在北伐战争中沉重地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华势力。在东南亚,1920年印尼共产党成立。1926~1927年,印尼共产党领导了第一次反对荷兰殖民统治的武装起义,工人和农民纷纷响应,起义扩展到全国多个地区。越南也掀起了反抗法国殖民统治的斗争。在西亚,伊拉克、叙利亚和黎巴嫩等地爆发了反对英法占领的斗争。在南亚,印度人民在甘地和资产阶级政党国大党的领导下,多次发起 非暴力不合作 运动。

——摘编自吴于廑 齐世荣《世界史》

材料二
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空前浩劫,给人类文明的积淀带来了极大的破坏。西方学者瓦德奈伊曾经说过: 大战降低了英国和西欧各国的影响,并且削弱了他们统治世界的能力。因此,这就为日益成长壮大的非殖民主义运动铺平了道路,在某些地区,则刺激了民族解放斗争和革命的发展。 二战中由各殖民地人民组成的参战军队有300多万人,参战使得他们对自己民族的力量有了坚定的信心。在战争期间,西方国家为了满足战争的需要和追求高额利润,扩大了在亚非拉一些国家的投资,从而导致这些地区工人和资产阶级力量壮大,他们要求独立自主的发展民族工商业。

——摘编自豆丁网《战后世界殖民体系的瓦解与第三世界的崛起和发展》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后亚洲民族民主运动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战后殖民体系瓦解的原因及作用。(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大唐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发达、科技文化繁荣,是公元 6—9世纪世界最先进的国家。西域丝绸之路南北中三道是丝路最重要的一段,诸国使者、商贾由丝绸之路麋集长安,推动了唐帝国的繁荣昌盛。唐王朝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少数民族多在北、东北、西北、西南、东南边州,而在西北陇右道西部的西域为突厥、九姓胡、回鹘等众多少数民族繁衍、生息的地域,也是突厥、吐蕃、回鹘与唐争夺的战略要地。正确处理边州,特别是与西域诸胡的关系,乃唐发展繁荣的支柱。

——摘编自程喜霖《略论唐朝治理西域的战略思想与民族政策》

根据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唐朝的民族政策 ,自拟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