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南省(天一大联考)南阳六校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一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85

一、单选题

1.

表1

以次传,别出江陵布,以邮行。

近县令轻足行其书,远县令邮行之。

表1为云梦睡虎地秦简的简文(部分)。这可用于探究,秦朝(  )

A.文书传送系统B.法治教化C.官员选拔管理D.民族关系

2.

1399年,英国贵族亨利·鲍林布鲁克废黜英王理查二世自立为国王。为了给自己的僭越行为披上合法外衣,亨利以议会为平台宣读理查二世的诸多罪状并宣称自己对王位的权力。据此可知,当时英国(  )

A.封建等级制被抛弃B.议会成为国家权力中心C.议会君主制的实施D.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

3.

1941年11月,陕甘宁边区召开第二届参议会,最后选出 连同政府正副主席在内的18名政府委员中,共产党员6人,其余12人都是民主人士 。这说明,中共(  )

A.尝试创建人民革命政权B.积极贯彻 三三制 原则C.顺应解放战争形势需要D.确立多党合作的基本格局

4.

清末新政中,政府规定十年内禁绝吸食鸦片,由政府成立戒烟所让各级官员在六个月内实现禁吸,并对禁烟不力的官员革职查办。对于普通百姓发放吸食牌照,规定售卖和吸食的限度,关闭烟馆并禁售烟具,加大对私售烟土的打击。这些做法(  )

A.促进民族资本主义发展B.缓解了政府的内外困境C.推动了鸦片贸易合法化D.有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

5.

汉武帝时设置的司隶校尉,是代表皇帝从事监察百姓与官员的特殊机关。其主要职责为治理巫蛊之狱,捕奸猾之徒,在巫蛊之祸平息以后,司隶校尉专职监察百姓。在汉成帝之后,司隶校尉的职权进一步扩大到可以监察三公。据此可知,司隶校尉的设置( )

A.适应了专制集权强化的要求B.保障了政府吏治的清明C.有效地冲击了封建迷信活动D.体现了重文轻武的特点

6.

图1为1994年中央国家行政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在京开考场景。这说明,当时我国(  )

图1

A.分类管理干部制度建立B.公务员制度的贯彻实施C.公务员考录法制化实现D.干部录用以考试为主

7.

《唐律疏议》规定: 诸告祖父母、父母者,绞;殴者,斩;过失杀者,流三千里;伤者,徒三年。若子孙违犯教令,而祖父母、父母殴杀者,徒一年半;以刃杀者,徒二年。 这体现了,唐朝(  )

A.建立以宗法为核心的礼制B.司法坚持重罪轻罚原则C.借助法律以维护儒家伦理D.基层百姓教化成果显现

8.

有学者说,日耳曼法在很多方面还是比较粗糙和简单的,但日耳曼法中的一些颇具特色的法律制度和法律思想正涌动在现代的法制文明中。对此的正确理解应是,日耳曼法( )

A.是日耳曼人部落习惯法的汇编B.奠定了近代西欧法律的基础C.所维护的政治制度影响深远D.为世界法制文明做出了贡献

9.

1953年,北京某印刷厂会除宣传婚姻法外,还积极开展舞会、放电影等文艺活动,给未婚工人提供更多自主择偶的机会。试点区的三眼井等5条胡同共744户家庭中,经婚姻法运动,包办婚姻由新中国成立前的64%降至13%,自主婚姻由15%增加至51%。据此可知,当时婚姻法(  )

A.奠定了法治建设的基础B.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C.促进了婚姻观念的改变D.推动了男女社会地位平等

10.

图2为南朝时萧绎的《职贡图》(北宋摹本局部)该画为萧绎在荆州刺史任上,回京时目睹周边番邦小国纷纷朝贡的场景后创作而成。该作品体现了(  )

A.南北朝时民族间交流交融B.朝贡贸易体系受到各国认同C.南朝加强对周边国家管理D.史料价值和艺术审美的结合

11.

在《非战公约》订立之前,国际法作为一个法律体系的主要缺点并不在于缺少一个国际立法机关或行政机关,而在于承认战争为一个正常的法律制度。《非战公约》改变了这一情况。 这说明,《非战公约》(  )

A.奠定了国际立法机关设立的基础B.开创了用国际会议结束战争先例C.改变了国际法对战争的价值取向D.确定了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的机制

12.

1936年豫海县回民自治政府建立,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少数民族人民的自治政权;1941年陕甘宁边区蒙、回民族自治区、乡建立。这可用来说明,当时( )

A.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已经确立B.中共积极探索解决民族问题C.少数民族人民逐渐实现自治D.日本侵华推动民族团结御侮

13.

2021年11月,中国和东盟共同宣布建立面向和平、安全、繁荣和可持续发展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进一步明确中国和东盟双方商定领域深化务实合作的承诺。这说明,我国(  )

A.切实贯彻 亲诚惠容 理念B.外交政策实现了重大调整C.积极践行 真实亲诚 原则D.为世界和平提出中国方案

14.

忽必烈即位后,发行以银为本位的 中统钞 。据《马可·波罗行纪》记载: 各人皆乐用此币,盖大汗国中商人所至之处,用此纸币以给费用,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竟与纯金无别。其量甚轻,致使值十金钱者,其重不逾金钱一枚。 这表明,元初(  )

A.纸币使用推动商品经济发展B.铜钱无法满足商业贸易需要C.黄金白银退出商品流通领域D.纸钞滥印导致恶性通货膨胀

15.

1581年,张居正对赋役制度作全面改革。以州县为单位,将原来以各种方式分别征收的田赋徭役和其他杂税合并在一起,按田亩计算折收白银。这一改革出现的背景是(  )

A.租庯调制弊端凸显B.白银流通量的增加C.人头税的彻底废除D.社会秩序走向稳定

16.

下表可用来说明,我国(  )

十三五期间

13.6亿人

我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6亿人

参保率稳定95%以上

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超过90%

13.35亿人

全国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达到13.35亿人

A.人民群众生活的改善B.改革开放的持续深入C.国家财政负担的加重D.社会保障水平的提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应当对公务员职位的申请人组织公开的选拔性考试,现对此类考试分类;此类考试应当注重实用性,对应试者进行能力测试以及所申请职位的适应性的测试。

◆任何公务人员不因此而承担向政治基金会捐款的义务,也不因此承担提供政治服务的义务。他们不因拒绝上述捐献和服务而受到歧视。

◆任何公务人员都没有权利利用职权或个人影响去强迫别人或别的团体采取政治行动。

图4:1883年美国《彭德尔顿法》的部分内容

材料二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在借鉴英国文官制度的基础上,第一次确立了联邦政府人事管理原则,成为美国文官制度的基本原则。有学者评价: 如果从采用公开竞争功绩考试选拔高素质联邦政府行政官员的角度来看,1883年文官制度改革是达到了目的。但是,如果从解决 政党分赃制 政治庇护制 对行政的干预与影响的角度来看,1883年的改革仍然是不成功。更进一步说,改革并没有根除政治的 任人唯亲 原则。

——摘编自石庆环《论美国文官制度的三项基本原则——从1883年<彭德尔顿法>谈起》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彭德尔顿法》通过的背景及确立的基本原则。(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彭德尔顿法》通过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戊戌维新运动在推行之后不过103天就夭折了,但作为一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的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有学者指出: 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是前后相继的,都是旨在使中国走向现代化道路的两件历史大事。戊戌变法继承和发展了洋务运动已经开启的现代化事业,可以作为中国政治现代化进程的逻辑起点。 还有学者说: 中国现代意义的启蒙思潮的开始不是五四运动,而是戊戍变法。

——摘编自于文善、曹剑涛《近五年来戊戌维新运动研究述评》

材料二
梁启超在《戊戌政变记》中至少在十几处谈到光绪帝无权,变法无法推行。在梁启超看来,如果光绪皇帝有权,他们的变法肯定会成功。19世纪末叶的清廷官僚缺少进取精神,所以成为改革的一大阻力。这一点,梁启超看得非常清楚。

——摘编自李喜所《梁启超对戊成变法的反思——兼评百年来学术界对变法失败原因的考察》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梁启超对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看法。(6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史料一   百姓不当老,至老时不用请,敢为酢(诈)伪者,赀二甲;典、老弗告,赀各一甲;伍人户,户一盾,皆(迁)之。

——云梦睡虎地秦简《傅律》

史料二   每户由该地方官岁给门牌,书家长姓名、生业,附注丁男名数。出注所往,入稽所来,有不遵照编挂者治罪。十户为牌,立牌长;十牌为甲,立甲长;十甲为保,立保长,限年更代,以均劳逸。

——《清会典事例·户部七·保甲》

材料二
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兴起是一个自发演变的结果。一些城市通过革命、联合反抗、和平谈判、金钱赎买等方式,从封建主手中获取特许状,取得城市自治权。城市内包括商人行会、手工业者行会、各种公会、市议会等在内的权力团体除了共同的利益之外,必然存在着激烈的冲突,正是这种权力之间冲突与斗争,导致了权力间的相互牵制。

——摘编自王婷《西欧中世纪与清末城市自治比较研究》

(1)请你给出材料一两则史料适合研究的课题并说明两则史料对该课题的研究价值。(8分)
(2)根据材料二中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欧中世纪城市自治的特点。(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白寿彝指出: 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这是主要的,也可以说,这就是主流。 翁独健将古代民族关系的本质总结为 各民族经过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愈来愈密切的接触,形成一股强大的内聚力,相互吸收、相互依存、逐步接近,共同缔造和发展了统一多民族的伟大国家,促进了中国的发展

——摘编自朴政君《近四十年中国古代民族关系研究的动态与展望》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 自拟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