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河北省邢台市五校质检联盟高二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一1—4单元】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24

一、单选题

1.

图1为秦朝政府机构设置示意图。由此可知,秦朝(  )

图1

A.丞相掌握政府行政决定权B.贵族政治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C.政治带有家国同治的色彩D.机构设置践行了分权制衡理念

2.

美国总统林肯于1862年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废除叛乱州的奴隶制,从法律层面赋予了黑人自由。但是没有叛乱的几个蓄奴州暂不用执行该宣言。这说明当时美国(  )

A.法令推行受战争局势影响B.地方政府独立行使权力C.废奴运动遭遇了严重挫折D.联邦政府权威面临挑战

3.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放弃了临时政府组织大纲中确定的总统制,而采取责任内阁制,临时大总统仅为国家元首而不掌握实权。这一变化反映出(  )

A.辛亥革命初衷被放弃B.对民主政治的追求C.政党政治被立法认可D.民主政治体制完备

4.

《大清律例》规定: 凡官吏(因枉法、不枉法事)受财者,计赃科断,无禄人,各减一等;官追夺除名,吏罢役(赃止一两)俱不叙用 各省有犯贪、酷官员,该督抚随时访察,题参革审,永不叙用 。这表明清朝(  )

A.实行严刑峻法治国B.腐败现象屡禁不止C.中央监察功能丧失D.官员管理制度严格

5.

19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国发生政府危机之时,或在内阁换届执政之际, 从不更迭幕后的政府 ,使得政府公务照常进行,持续有效地治理社会。这一状况主要得益于(  )

A.政党政治的发展B.阶级矛盾的缓和C.议会权力的扩张D.文官制度的推行

6.

表1所示是1909年清末新式学堂的发展情况。这一状况(  )

表1

项目

学堂总数/

学生/

高校学生/

数量

52348

1560270

20648

A.说明基础教育实现了普及B.为官员选拔提供了人才支撑C.改变了传统教育落后局面D.推动了学堂选官制度的形成

7.

明代规定地方学校中的学生除学习儒家经典外,还要加学封建律令、皇帝诰令,特别要加学冠、婚、丧、祭之礼。据此可知,明代(  )

A.法治教育逐渐完善B.以礼治国制度确立C.德治色彩十分浓厚D.社会教化得到强化

8.

加尔文认为:财富不是万恶之源,而是上帝祝福的标志;财富意味着人履行了其职业责任,它不仅在道德上是正当的,而且是应该的、必须的。加尔文这一思想(  )

A.顺应了资产阶级的经济诉求B.造成了基督教思想的混乱C.力图改变社会财富不均现象D.突破了基督教的基本教义

9.

新中国成立之初,国家出台了《土地改革法》《惩治贪污条例》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这些举措(  )

A.为三大改造提供了保障B.巩固了新生人民政权C.基本解决了人民内部矛盾D.彰显了依法治国理念

10.

1959年发现大庆油田以后,王进喜和工人们艰苦创业,克服各种困难,在 铁人精神 的指引下,经过三年的石油会战,实现中国原油产量的大幅增长,到1963年,中国的石油基本可以满足自给。由此可知, 铁人精神 (  )

A.彰显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质B.引领了社会主义道德模范建设C.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提供了精神支撑D.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高潮

11.

汉宣帝时期,中央政府设立西域都护府,负责管理西域的一切事务,包括屯田、西域诸国国内的事务。西域都护府权力很大,可以行使中央对西域诸国的任命、册封与奖惩等权力,并掌握着一定数量的军事力量。由此可知,西域都护府的设置(  )

A.解除了北方地区的边患危机B.造成了西域地方势力坐大C.直接导致了北匈奴西迁远方D.有利于维护西域地区稳定

12.

对于向中国朝贡的东南亚各国,明太祖朱元璋认为: 四方诸夷,皆限山隔海,僻在一隅,得其地不足以供给,得其民不足以使令。若其自不揣量,来扰我边,则彼为不祥,或既不为中国患,而我兴兵轻伐,亦不祥也。 由此可推知,明太祖时期(  )

A.实行和平的对外政策B.朝贡贸易迎来转机C.对外政策进行了调整D.海上丝绸之路受阻

13.

1943年12月,《开罗宣言》明确规定, 使日本在中国所窃取之领土,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华民国 。1945年7月,中、美、英三国发表《波茨坦公告》,明确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而日本之主权必将限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吾人所决定之其他小岛之内 。据此可知,这两个文件(  )

A.确定了 大国一致 的原则B.使国际法发展迈入新阶段C.催生了集体安全体制的形成D.明确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

14.

1954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被明确载入宪法;1984年,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201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把筑牢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中。这反映了我国(  )

A.立法制度逐渐走向完善B.民族平等观念不断得到加强C.民族政策得到有效保障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本确立

15.

西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于1965年9月1日至9日在拉萨举行。出席大会的代表共301名,其中藏族代表226人,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怒族和其他少数民族的代表16人。材料反映出西藏自治区(  )

A.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的地位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完善C.由藏族主导西藏社会发展D.实行特殊的政治发展模式

16.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之前,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根据当时形势变化对外交政策作出了三次大调整,先后实行联合苏联 一边倒 、反帝反修 两条线 、反对苏联 一条线、一大片 的外交策略。 一条线、一大片 外交策略的突破性事件是(  )

A.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中国与日本正式建交D.全方位外交布局的形成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唐代以后,以礼为主的儒家经典是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因此, 作为人们取得功名利禄的必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普及。北宋科举考试选拔人才的范围继续扩大,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借着科举考试选拔范围的扩大, 到宋代已基本完成了向民间的渗透,为乡规民约的产生奠定了民间基础。王安石推行保甲法之后,乡里领袖已由原来的乡官沦为州县官任意驱使的差役,其在乡里社会中承担的教化功能也日渐丧失,这使得一些士大夫们试图重新以儒家的礼治观念重整乡里社会的秩序。吕大钧创建《吕氏乡约》,并将其在家乡推行,目的就是将自己的儒家思想付诸实践,且以此来弥补国家权力在乡村缺失的空白,并号召乡绅们自觉地以儒家的礼治思想来组织和治理乡里社会。
材料二
从根本上说,宋代乡约构建起来的是一种民间基层教化组织,其目的在于树立共同的道德标准和习俗标准,使乡约成员的个人行为有所遵守。中世纪,英国村庄共同体成员参与村规、村法的制定,他们不将统治者的意志或规定认定为法律,而是认同在长期的村庄共同体生产、生活中形成的习惯法。从村规、村法的制定来看,英国村庄共同体成员对村庄事务的管理和决策主要通过立法来实现。村规、村法的制定不仅是村民法律权利的体现,而且在内容上更多地维护了村民利益。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翟秀娟《宋代乡约制度研究——兼与中古英国乡村共同体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乡约产生的背景及其影响。(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宋代乡约组织相比,中世纪英国乡村共同体的不同。(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在13世纪的欧洲, 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的思想已经存在,此时,国家主权的概念尚未出现,但民族国家已在孕育和形成之中,到了中世纪末期,欧洲出现了向民族国家过渡的大趋势,其标志则是专制王权的建立。从现代化的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而最先从西欧兴起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在其他地区传播开来,尤其是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形成的巨大推动力从根本上唤醒了世界其他地区的民族意识,从而推动了欧洲民族国家的普遍形成。

——摘编自刘成《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及其意义》

材料二
二战结束以来,由于殖民地独立后的人员 返流 、为战后重建招收 客工 、接收各类难民和欧洲共同体内人员自由流动等原因,欧洲各国的移民数量不断增加。欧洲原本相对单一的民族国家因此出现了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同时,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国家治理形态上的变化在欧洲国家也体现得非常充分。欧盟已经建成统一市场和关税同盟,成员国使用统一货币;通过《申根协定》取消国境限制;在政治、外交、财政、社会等领域中,欧盟国家的合作也日益紧密。这样,原来属于民族国家控制的主权事务,很多都要在欧盟层面上进行合作与协调。

——摘编自田德文《国家转型视角下的欧洲民族国家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欧洲民族国家形成的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以后欧洲民族国家的变化及其影响。(8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共十八大以来,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进一步提升,作为大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外经济外交的地位更趋突出。在中国领导人看来,新型国际关系的核心是合作共赢,需要 通过广泛开展经贸技术互利合作 形成深度交融的互利合作网络 来维护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加强经济外交就成为势所必然。因此,维护开放型世界经济体制、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成为新时期经济外交工作的合作愿景。中国开始尝试提出 新的地区秩序和国际秩序 主张。其中, 一带一路 、丝路基金、亚投行等由此成为中国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途径。中国试图通过 一带一路 倡议整合、塑造经济和外交目标。除此之外,中国在致力于塑造惠及周边国家的地区合作秩序的同时,也具有防止周边形成美国主导下的联盟体系、联手遏制中国长期发展的战略考量。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经济外交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中共十八大以来影响中国外交的因素。(6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古书《周易》上说: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改革就是变,就是革除已经过时的旧制度、旧文化和旧思想,创造富有旺盛生机的新制度、新文化和新思想,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历史的发展。

——摘编自张美兰、陈佰江《回眸中国古代的改革及启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围绕 改革 自拟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表述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