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福建省泉州市永春二中七年级(上)月考历史试题

适用年级:七年级 试卷类型:月考试卷 适用省份:福建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2 浏览数:100

一、选择题

1.

我们一直对 人从哪里来 充满好奇,要探寻人类起源,最为可信的依据是(  )

A.考古发现B.文献记载C.神话传说D.调查问卷

2.

从北京人身体各部分进化不平衡的情况可以看出,在人体进化中起着关键性作用的是(  )

A.直立行走B.学会用火C.劳动D.人工取火

3.

始建于明洪武年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的湟源丹噶尔古城有一个标志性的建筑——火祖阁。火祖阁始建于清乾隆年间,是为纪念传说中的火神(有炎帝、燧人氏或祝融等不同说法)而修建的阁楼。火神的传说反映了(  )

A.四五千年前人们开始使用天然火B.传说也是史实的一部分C.火在远古人类生活中至关重要D.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4.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 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B.住在山洞里C.懂得用火驱赶野兽D.过着群居生活

5.

考古工作者在山顶洞人居住过的洞穴里发现了鱼骨和海蚶壳,这说明(  )

A.山顶洞人生活在海边B.山顶洞人与海边渔民交换
C.山顶洞人居住的地方以前是海洋D.山顶洞人不仅采集、狩猎,还掌握了捕捉水生动物的本领

6.

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 。远古人类能够走出洞穴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农业生产的发展B.狩猎工具的改进C.建造房屋D.火的使用

7.

下列哪一项不是我国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

A.农作物种植B.家畜饲养的出现C.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D.打制石器的出现

8.

我国是传统的农业国家,农业是古代经济发展的命脉。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意义是(  )

A.标志中国的人类已进入定居生活B.表明个体家庭和私有财产的出现
C.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D.说明了古代中国已经进入有国家的农耕文明时代

9.

通过考古发掘资料表明,原始社会末期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情况。其主要判断依据是(  )

A.墓葬中是否有玉器B.随葬品中是否有陶器C.随葬品中是否有磨制石器等生产工具D.随葬品的多少

10.

孙中山祭文: 惟我皇祖,承天御世,钟奇孕灵……翦蚩尤于涿鹿,战炎帝于阪泉。挥斥八埏,疆里万国。用是奠基中夏,绥服九州。 这里的 皇祖 是指(  )

A.黄帝B.尧C.舜D.禹

11.

据统计,当今中国流行的前200个姓氏中,出自炎帝姜姓系统的姓氏约占10%,出自黄帝姬姓系统的姓氏约占89%。这表明(  )

A.百家姓氏,皆自炎黄B.中华姓氏,源远流长C.人文初祖,拓土开疆D.姓氏文化,包罗万象

12.

下面关于古代传说与历史事实的联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远古传说是完全不可信的B.远古传说是完全可信的
C.历史事实是在远古传说的基础上提炼出来的D.远古传说中蕴藏着比较可靠的历史资料

13.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族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 ,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华夏民族(  )

A.发祥地是黄河流域B.杂居相处,在不断交往中融合而成C.由炎帝和黄帝创立D.交通便利,创造了众多的文明成就

14.

《史记·五帝本纪》中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世袭制B.禅让制C.宗法制D.分封制

15.

《史记》中 劳身焦思,居外十三年,过家门不肯入。 反映的是(  )

A.女娲造人B.大禹治水C.牧野之战D.涿鹿之战

16.

文物承载着历史的记忆。如图所示的文物主要可以用于研究(  )


北京人使用的石器


半坡人面鱼纹彩陶盆


陶寺遗址出土的彩绘龙纹陶盆

A.早期人类与文明起源B.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C.早期国家的社会变革D.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17.

《尚书·禹贡》记载禹的贡献不仅仅是治水,还有划分 九州 五服 ,扩大统治疆域。上述现象反映了(  )

A.神话传说日益受到重视B.时代变迁中历史记录出现讹误C.早期国家的建立D.社会混乱需要精神寄托

18.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中国安阳殷墟正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墟遗址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是因为它向人们展现了哪个王朝的社会风貌(  )

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

19.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按照世纪纪年法,这一年是(  )

A.公元前11世纪B.公元前10世纪C.公元11世纪D.公元10世纪

20.

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 部分应填(  )

2013版《全程复习方略》综合检测·知能升级 1

A.盘庚迁殷B.武王伐纣C.平王迁都D.西周灭亡

21.

为了方便记忆,某同学画了下面这张示意图,此示意图反映的内容是(  )

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行省制

22.

对如图所示器物的解读,正确的是(  )

A.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B.研究西周历史的重要文物C.内壁铸刻的文字为甲骨文D.大量应用于百姓日常生活

23.

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一片甲骨惊天下,蕞尔(形容地方很小)一邑(安阳)震寰宇。 据此可知(  )

A.盘庚迁都最终使商朝政局稳定下来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C.象形是甲骨文中最原始的造字方法D.商朝闻名于世的文字成就是钟鼎文

24.

读下图,是古代出土发掘的一些文物,最能反映商周时期王公贵族地位乃至国家权力代表的文物是(  )


A
青铜鼎


B
铁犁、铁铲


C
甲骨文


D
青铜剑

25.

下列图片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笛

河南舞阳出土


二里头铜爵

河南偃师出土


刻有文字的甲骨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A.华夏音韵,亘古绵长B.中原文化,历史悠久C.古代雕刻,技艺精湛D.中外文明,交流频繁

26.

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是黄帝族的后裔。这主要反映出当时(  )

A.黄帝地位得到各族公认B.宗族观念逐渐强化C.民族认同意识正在形成D.世袭制度不断延续

27.

《三字经》有云: 夏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汤伐夏,国号商;六百载,至纣亡。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段话反映的主题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B.早期国家的产生C.华夏认同观念的扩展D.早期文明的起源

28.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历史事实(史实)、历史解释、历史观点等。下列选项中,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通过考古发现北京人已经学会用火和保存火种B.禅让制就是把部落联盟首领之位传给贤德之人
C.商纣王的腐朽统治使其成为历史上著名的暴君D.周代的贵族等级分为天子、诸侯、卿大大、士

二、材料题

29.

材料 禹传子,家天下……
(1)根据材料,指出夏朝实行的政治制度。
(2)小历同学认为尧舜禹是通过这种方法担任部落联盟首领的。你同意小历的看法吗?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

3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

——《白虎通》

材料二  (他们)已经创造了一种木构房屋。这种住宅十分别致,基础全系桩木构筑。铺设地板,地板上立柱、架梁、敷椽、盖顶……

——《七千年前的奇迹》

材料三  彩陶形制美,画纹亦多殊。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农耕既普及,人群已聚居。护壕深二丈,其广亦相如。

——郭沫若

(1)根据材料一,概括其反映的历史现象。
(2)根据材料二,指出原始居民 他们 名称。结合所学,写出该原始居民房屋类型名称及耕种的主要农作物。
(3)根据材料三,指出郭沫若描述的原始居民名称,并说出判断的依据。结合所学,写出 农耕既普及 中描绘的原始居民耕种的主要农作物。
(4)结合上述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情况,谈谈你从中得到的认识。

31.

分封制与西周王朝的兴衰关系密切。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周初分封略表

主要封国

受封对象

分封目的

姬娃贵族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姬娃贵族

姬娃贵族

姬娃贵族

功臣

先代贵族

武王灭商之后,分封了对周人比较温顺并在商朝人中有影响的微子启,以此来统治商的遗民。

材料二  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  王(注:东周初年第二代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朝觐)。秋,王以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王(周王)中肩。

——《左传·桓公·桓公五年》

(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分封制的受封对象,并分析周天子分封这些人为诸侯的目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归纳西周实行分封制的作用。
(3)根据材料三,分析周天子与诸侯之间的关系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变化导致的后果。

三、小论文

32.

材料 夏桀是历史有名的暴君。夏桀统治期间,大兴土木,修造宫殿,骄横暴虐,大肆挥霍。桀不修德行,统治残暴,用武力伤害百姓,引起民众反抗。商汤任用贤才,起用出身卑微的伊尹和仲虺,以为民除暴为口号,兴兵伐夏,终于灭掉夏朝,建立商朝。商汤吸取夏朝灭亡的教训,对内减轻征敛,安抚民心,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生活相对安定,商朝很快强大起来。

——摘编自《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指出商朝的建立者。
(2)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温馨提示:1、观点用陈述句,不能用疑问句和反问句;2、论述要举两个例子来论证观点;3、要有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