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甘肃省兰州市教育局第四片区联考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第一至八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甘肃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37

一、单选题

1.

关于夏朝,先秦文献多次言及 有夏 ;20世纪50年代以来,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考古实践,以探索 夏墟 的存在。这反映了(  )

A.先秦文献的可靠性B.出土古文字材料的关键性C.考古发掘的重要性D.文献与实物互补的必要性

2.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陆续推行了一些土地变革措施。如齐国采取 相地而衰征 的政策;鲁国实行了 初税亩 ;秦国商鞅推行 废井田,开阡陌 。这些举措(  )

A.根源在于井田制的逐渐崩溃B.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全面普及C.承认了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D.旨在废除旧贵族的世袭特权

3.

《史记·儒林列传》中指出:“(汉)高祖任用儒生重订礼乐。孝惠、吕后时,公卿皆武力有功之臣。孝文时颇征用,然孝文帝本好刑名之言。及至孝景,不任儒者,而窦太后又好黄老之术,故诸博士具官待问,未有进者。 这可用于说明(  )

A.汉初治国思想多元的特征B.汉承秦制特征日渐凸显C.统治思想影响了国家兴衰D.君主专制决定思想建树

4.

下面是新疆阿斯塔那48号墓出土的 字孔雀纹锦(左图)、92号墓出土的联珠对鸭纹锦(下图)两者都是具有波斯风格的斜纹纬锦,这种新织法、新花纹的斜纹纬锦在盛唐时期,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风行一时的新产品。这反映出当时 (  )

A.文明交流利于纺织技术的创新B.绘画艺术走向成熟C.政治稳定促进了民族文化传承D.中西审美趋于一致

5.

孟子认为人性即是仁、义、礼、智四性,只有人才具有四性,万物无有,而北宋程颢认为仁、义、礼、智、信为五常性,万物皆有性,将仁义之性的所有者从人扩展到自然万物。程颢的这一思想(  )

A.颠覆了儒学的伦理观念B.利于完善儒学的哲学体系C.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D.充分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

6.

历史学家尹达指出, 到了明朝,尤其是正德以后,私人修史数量浩繁、体裁齐备、内容广泛确是其突出特点,也是前代无法比拟的 。明朝时期的当代史撰修成为这一时期史学发展的主流,私家所修的编年体和纪传体当代史书就有46部,当朝人物传记共108部。明代私家修史(  )

A.表明理学的格物致知盛行B.总结了历代的经验教训C.利于发挥史学的经世价值D.旨在推广新型文学体裁

7.

传统文人画题材主要是山水、 四君子 等,人物画极少,鬼怪的领域就更少有人涉及。但到了清代,文人对鬼怪的兴趣却忽然增加,以鬼怪为题材、 以鬼喻人 、讽诲世事的文人画渐多起来。这种变化反映出(  )

A.艺术领域批判与反抗意识增强B.士大夫崇尚自我的理念开始形成C.唯心史学观开始渗入绘画领域D.王阳明心学拓展了文人画的素材

8.

明中后期,大运河流经的东昌府是山东最重要的棉花产区,所产棉花多由江淮商人坐地收揽,沿运河运至江南,而后返销棉布。这一现象产生的主要因素是(  )

A.交通方式的变革B.土地制度的调整C.货币制度的改变D.地区经济的差异

9.

鸦片战争后,洋纱及进口染料大量输入安徽,皖南的大量土纱业和染料业陷入破产,但当地织布业却选用进口上等色料,多取用东、西洋名厂最上等之双股线,故其织成之布,不但花样翻新,且能紧密均匀、耐久,诚中国改良土货之大特色也。由此可知(  )

A.民族资本主义得以发展B.自给自足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进口机织布在中国滞销D.列强经济侵略具有双重影响

10.

下图是1904~1910年中国水泥的进口数量统计图(单位:担)。据此可知,这一时期(  )

A.中国水泥产业受到一定遏制B.民族工业有初步发展的迹象C.实业救国成为社会主流思潮D.列强加大了对华重工业投资

11.

武昌起义爆发后,同盟会领导人黄兴赞叹:湖北革命党人已有 如此实力,则以武昌为中枢,湘、粤为后劲,宁、皖、陕、蜀亦同时响应以牵制,大事不难而定也。急宜趁此机会,勇猛精进,较之徒在粤谋发起者,事半功倍 。黄兴意在(  )

A.提升同盟会的政治影响力B.赞扬湖北革命党的斗争精神C.强调湖北革命时势已形成D.夺取革命运动全国性的胜利

12.

在陈独秀看来,新文化运动应该具有多方面的功能,例如要注重团体的活动,既要培养中国人的公共心,还要注重创造的精神,同时也要影响到别的运动上面,诸如军事、产业、政治等。据此可知,陈独秀强调新文化运动(  )

A.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B.注重人的个性发展要求C.应具有启蒙与救亡的双重性D.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内涵、

13.

据史载,在北洋军阀统治的 短短十六年中,内阁更换46次,正式上任和代署的阁揆达29人之多,多则三两年,少则数月,与明朝亡国之君崇祯十七年间易揆数可相媲美。 这一现象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中央政府权力出现下移趋势B.民主共和与专制统治的矛盾冲突C.军政对民主政治的不断探索D.北洋军阀深受封建伦理思想影响

14.

1937年7月31日,《盛京日报》(日本舆论宣传工具)宣称, 今日外蒙与新疆,悉为苏俄所拥有……现在苏俄虽困于内江,其赤化世界之雄图未曾放弃 ,认为中国联苏容共,向欧美帝国主义国家求援,反而伤害了亚洲同胞的感情。这一言论意在(  )

A.抨击中共联络苏联的做法B.掩盖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C.揭露欧美控制中国的行径D.控诉国民政府的退让政策

15.

1935年,有学者发表文章说, 中华民族是整个的……是历史的事实,更是现在的事实 。然而这些天里,平津一带 空穴来风',有所谓自治运动。……在平津者有教育界(宣言见上星期日《大公报》),其他各界虽未宣言,居心无二。这个宣言,初签名者数十人,到了第二天,几有千人,这才是民意的负责表示。宣言中指明这是破坏国家领土完整的阴谋 。上述言论的背景是(  )

A.国共两党开始合作抗日B.日本制造卢沟桥事变,开始全面侵华
C.中日民族矛盾上升,抗日救亡扩展为群众运动D.工、农、兵、学、商各界形成全民族抗战的浪潮

16.

据不完全统计,解放战争时期山东人民将815亿斤粮食送到前线,支援了868238斤食盐和大量的蔬菜。胶东、渤海、鲁中南三个行政区的妇女给部队做军鞋7622151双、军衣735573套、军被1778855床。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解放区进行了土地改革B.解放区的物资条件匮乏C.三大战役取得全面胜利D.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曹操在《收田租令》开篇即强调: 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 他将税负是否均平的问题提升到了治国强兵的高度,因此,他明确规定赋税的承租者不仅是 编户齐民 ,一般的豪强地主也要按照土地顷亩和户口分别缴纳田租户调。曹操还主张减轻关市之征,下令 除池御之禁,轻关津之税,皆复十一 。在曹操统治下,很少出现汉代那样的今天 调马 ,明天 调赋税钱 ,后天又 调謙素 ,无休止的烦杂,使百姓摆脱了杂税横生之苦。曹操还主张加强赋税的征收管理,规定除田租户调正额之外, 各地官吏不得擅兴发 国守相明检察之;遣使者循行郡国,有违理剖可暴虐者,举其罪。

——摘编自杜林洪《论曹魏时期的财税治理及对当代的启示》

材料二
唐朝至清朝赋役制度的基本演变情况。

唐朝

租庸调制

人丁为本的赋税制度,租即田租,均田制上的成年男子每年向国家交纳一定数量谷物;调即人头税,交纳帛或布;以绢或布代替徭役为

两税法

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按田亩征收地税,按人丁、资产征收户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减轻了政府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分夏、秋两季征收。

宋朝

募役法

王安石变法时推行,百姓缴纳免役钱、助役钱,官府募人代役。

明朝

一条鞭法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等并为一条;折成银两,分摊到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来分担。政府需要的役,由政府从税银中拿出一部分统一雇人。

清朝

摊丁入亩

把丁税平均摊入田亩之中,征收统一的赋税,又陆续将其他赋役也合并到田赋银中征收,地丁银成为主要财政收入,存在了约2000年的人头税彻底废除,国家对百姓的人身控制进一步减弱。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曹魏赋税改革秉持的思想。(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古代赋役制度的演变趋势。(6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

◆梁济(1858~1918年),清末举人,他的思想遵循着传统儒学内圣外王模式,但又深受经世致用观念影响,他主张在维护现有秩序下,通过吸收西方文化,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梁济经历了从洋务运动到新文化运动的全过程,他创办《启蒙画报》等报刊,捐款兴办新式学堂,为民间戏剧撰写歌词,采用通俗方式启发民智;任职期间积极兴办工艺工厂,采用机器生产。辛亥革命后,梁济的思想是复杂的,虽对清廷不满,但深受忠君死节观念的影响。面对当时中国的内忧外患,梁济再次失望于民国初年政局动荡、兵祸蔓延、人民苦穷的现状,于民国七年冬天的清晨在积水潭身亡,留下 世界会好吗? 的遗言,这被称为梁济之问。

——摘编自李新国《清末民初京津地区中下层士绅的心路历程(1860~1920)》

◆梁济,一亡清之部员耳,以世受国恩,情深故主,毅然投水以死,死固得其所矣。顾梁氏所以不死于清帝逊国之时,又不死于张勋复辟失败之后,延至今日始死,岂不太晚?意者,梁民之不速死,盖犹有希望耳。自欧战告终,德皇逊位,奥匈俄等,将尽变为共和国,则二十世纪中国不容有君主之政体矣。梁氏默察伤,势穷望绝,乃不得不死欸。

——摘编自1918年《申报——自由谈》

◆在清末民初的社会转型时期,面对世风沉沦与社会失范,梁济选择了有计划地殉清,希望以此种方式实现生命超越,唤醒世人觉知。他们通过以死抗争之举来体现强烈的国家意识,希望通过重新找寻传统文化中的道德伦理来规范社会行为,拯救世风人心。

——摘编自王志通《为国身死》

作为历史的观察者,概括说明传统士绅梁济 舍身捐躯 的原因,并结合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对 梁济之问——世界会好吗? 作出回答。(14分)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
1941年11月,中央采纳了开明绅士李鼎铭等人联名提出的《政府应彻底计划经济,实行精兵简政主义,避免入不敷出、经济紊乱之现象》议案,决定在陕甘宁边区和各抗日根据地实施精兵简政。边区政府先后两次召开政务会议,讨论贯彻执行精兵简政及其方案问题,决定设立边区 编整委员会 ,具体负责边区各级行政组织机构的精简裁并及人员编制等工作,并初步确定了各机关、部队、群众团体裁减人数,以及相关部门的调整、精简问题,向各厅、院、处和各专署、县府发出决策部署。边区机关率先示范,迅速展开行动,晋察冀、晋冀鲁豫等抗日根据地先后开始精兵简政。各抗日根据地及时总结经验教训,结合自身实际分别开展了第二次、第三次甚至第四次精简,历时2年多,至1944年基本完成。

——摘编自刘征、徐亚涛《精兵简政的提出与实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陕甘宁边区实行精兵简政的原因。(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陕甘宁边区精兵简政的特点及作用。(10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在五台山地区, 共产党积极努力建立大规模的群众组织。最有名的是被称为 抗日救国会 的这个组织,其属下有各以青年、妇女、农民为不同对象的分会。
卡尔逊在山西河曲时,有人向他介绍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 这是一个爱国的青年组织,其任务是:培育公务人员的忠诚;改善人民生活;促进人民的团结以抵抗日本侵略
山西一个村庄的戏剧给贝特兰留下深刻印象: 它的主题是武装农民参加游击队。 大雨滂沱也冲不散观看的群众。
著名左翼作家田汉写了两个深受戏剧团体欢迎的短剧:《保卫卢沟桥》和《最后胜利》。福尔曼这样赞扬他在晋绥抗日根据地看到的一出戏: 戏演得非常精彩,成绩斐然。
丁玲曾向斯特朗谈起, 我们演戏,向群众发表演说,在农村的墙上画漫画,并教农民们唱歌。我们在每个村子必须至少教会唱两支歌

——摘编自赵金康《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共华北抗战动员》

材料呈现了外国记者眼中的中国共产党基层组织华北抗战动员情况。从中选取材料,确定一个具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阐释。(要求:主题明确,观点正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