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鸦片战争爆发后,《中国丛报》即刊载了五口通商口岸的史地知识。1850年,传教士郭实猎向英国皇家学会呈递关于西藏史地和自然资源的报告。《天津条约》以后,西方传教士和领事官员便发文介绍了北京、苏州、杭州、汉口等地的史地资料。1875年,罗约翰撰文将中国东北地区的重大史事按编年进行勾勒。除此以外,来华西人还着眼于中国的生活、习俗、文学、艺术、科技,在内容建构上,逐渐呈现出综合的书写倾向。随着中外时局的变动,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改变了
“中华文明西源说
”,把中国视为了一个独立的文明单位。
——摘编自崔华杰《从历史理解中国:近代来华西人的中国历史书写及其路径演进》
材料二
道咸以来,海禁大开,部分文人士大夫将传教士介绍到中国的世界史地知识梳理成系统,撰《海国图志》、《瀛寰志略》等著作,介绍西方政治、地理、科技,徐图寻求
“制夷
”之法。同光年间,
“史学经世
”的观念流行,读者群体也不断扩大。1874年王韬创办《循环日报》,并发文评介西方政治、经济、历史、文化、交通,鼓吹变法自强。1876年,郭嵩焘将出洋考察日记汇编为《使西纪程》,对西方的政教、工业、海防、外交做了相对客观的记载。甲午战败后,世界历史书写和评价的著作剧增,最具代表性的是王先谦所著的《日本源流考》《外国通鉴》《五洲地理志略》,不仅将
“中国
”纳入
“世界
”进行书写,还为后人了解各国的政局、物产、民俗等提供了重要史料。
——摘编自邢科《晚清至民国时期中国“世界史”书写的视角转换》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西方书写中国历史的背景和演进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近代西人书写中国史相比,中国人书写
“世界史
”有何不同之处,并分析近代中国
“世界史
”书写活动的意义。(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历史书写的主要因素。(5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