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度湖北省重点高中智学联盟高一第二学期10月联考历史试题(16+4)【纲要上1—2单元】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43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既一体又多元,所以有人说中华文明起源是 漫天星斗,八方雄起 ,下列哪一则史料最能佐证这一结论(  )

A.各地发现的史前文明遗址B.有关三皇五帝的神话传说C.殷墟出土的甲骨文D.新石器的大量出土

2.

下图是在新疆阿勒泰地区通天洞遗址出土的碳化小麦和碳化青稞,年代在距今约5000年,这是目前国内发现的最早的小麦、青稞。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国是最早种植小麦、青稞的国家B.中国原始农业获得一定程度的发展C.古代中国形成南稻北麦的种植格局D.农作物的出现使人类过上定居生活

3.

商朝所分封的附属国君长,与商王很少有血缘姻亲关系,因此他们时常反叛商王的统治。而西周利用宗法血缘关系把众多的诸侯同周政权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即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这反映出西周分封制(  )

A.开创了中央集权的新模式B.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C.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控制D.保障了西周的长治久安

4.

西周初年,太师吕尚被封于营丘(今山东临淄),国号齐。此处本是渤海湾南边一块荒芜之地,人烟稀少。吕尚到位后,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渔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齐为大国。 据材料可知吕尚改革(  )

A.有利于促进中原与少数民族间的融合B.因地制宜因俗而治促进了齐国的发展C.因矛盾尖锐从而彻底变革其习俗礼仪D.有利于形成对周王朝的文化心理认同

5.

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有了重大发展,其中具有深层意义的是(  )

A.手工业分工细密B.都江堰和郑国渠等修筑C.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D.货币形式多样、流通广泛

6.

商鞅变法顺应历史潮流,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下列措施中,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的是(  )

A.奖励军功,奖励耕织B.废井田,开阡陌C.限制贵族特权D.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制

7.

以下是对春秋时期两位思想家思想的表述:核心观念是 ,主张为政以德;天地万物本原归结为抽象的 ,思想中包含朴素的辩证法。据此判断,这两位思想家是(  )

A.孔子和孟子B.墨子和老子C.孟子和庄子D.孔子和老子

8.

春秋战国时期,儒家尊礼,主张为国以礼;道家 非礼 ,认为 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 ;法家否定礼治,提倡法治。这从本质上反映出当时(  )

A.宗法制度彻底破坏B.社会动荡行为失范C.百家争鸣局面结束D.大一统时代的开创

9.

下图为秦朝中央和地方行政结构图。据图可知,秦朝(  )

A.官僚政治制度非常成熟B.国家治理体系基本形成C.地方机构分权相当明显D.彻底消除封建割据隐患

10.

流行语是一个时代的标签,符合秦朝的一组为(  )

A.诸侯 井田制 甲骨文 青铜B.皇帝 郡县制 车同轨 长城C.刺史 察举制 五铢钱 丝绸D.内阁 军机处 青花瓷 商帮

11.

中国的很多历史故事演化成为成语故事,例如成语 揭竿而起 就出自于中国历史上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这次起义是(  )

A.刘邦、项羽起义B.黄巾起义C.国人暴动D.陈胜、吴广起义

12.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写道:秦统一后,原六国旧贵族仍忠于他们的王室,精英知识分子也对禁锢诸子学说的政策不满,平民百姓不堪远征和大兴土木的负担,秦王朝便分崩离析了。他意在强调(  )

A.六国旧贵族势力的隐患B.秦朝覆灭原因的多样性C.精英知识分子的重要性D.秦朝统治缺乏文化认同

13.

西汉初,统治者尊崇黄老之学的原因是黄老之学(  )

A.适应了经济恢复和巩固统治的需要B.体现了统治者对黄帝和老子的敬仰C.取代了已过时的儒学D.宣扬以法治国的思想

14.

内廷指的是皇宫里面皇帝的私人随从组成的机构。汉武帝时期,内廷的地位越来越高,内廷一开始是政府正式官署的下属机构,后来内廷的首领是 大司马 ,大司马奉命可以领导尚书,他在政府里的实际权力就超过了丞相。这反映出(  )

A.汉承秦制 已被放弃B.皇权得到了加强C.完全破坏了三公九卿制D.新行政中枢确立

15.

董仲舒为儒学增加了 君权神授 天人感应 的内容,后世皇帝的下列行为不属于这一理论应用的是(  )

A.皇帝即位要举行祭天仪式B.确立 家天下 的皇位继承制C.把自然灾害与天意相结合D.奉天承运 是诏书中的常用语

16.

汉代政论家仲长统在《理乱篇》中写道: 豪人之室,连栋数百,膏田满野,奴婢千群,徒附万计。船车贾贩,周于四方;废居积贮,满于都城。琦赂宝货,巨室不能容;马牛羊豕,山谷不能受。 在此,仲长统讲述的是东汉(  )

A.豪强地主势力的迅猛发展B.商品经济的昌盛繁荣C.国力强盛和社会财富充裕D.社会贫富差别的巨大

二、材料阅读

17.

(2022·河南新乡高一上 选科调研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在地方行政体制上,废除地方分权的封建制,建立直属于中央的郡、县两级行政区划。郡的长宫是郡守,其副职是郡尉(分管军事),另外还配备郡监(监郡御史)一直属于中央的御史大夫,代表中央监控地方。这些官僚都是由皇帝任免的,概不世袭。县以下设乡、里和亭,皇帝的政令,通过三公九卿,直达于郡、县、乡、亭、里。

——摘编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 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周分封制的特征。(6 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秦始皇在地方行政体制上采取的主要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意义。(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礼乐崩坏,诸子蜂出,各引一端,不仅形成了真正的学术繁荣,而且还有大量的新认知通过不同观点间的相反相成、相生相灭被创造出来。如孔子的仁学体系和孟子的仁政理想;墨子的兼爱、非攻和大同精神;老子所构建的宇宙论及宇宙论同社会论、人生论之间的逻辑联系;庄子主张把心的逍遥置于一切之上的人生观;荀子为证明阶级存在的合理性而提出的 维齐非齐 论和天人相分的世界观;韩非等人建立的与时俱进的理念等均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摘编自赵世超、卫崇文《论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运动》

材料二
西周末年,士作为低级贵族从政治结构中游离出来,士面临着再就业的选择。士再就业的事实,决定他们必须在自己原有知识的基础之上,根据现实的需要,提出不同的思想观念和解决方案,并在私学的背景之下不断强化自身独特的思想立场,从而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礼崩乐坏所导致的士的再就业需求促进了私学的兴盛,无论是后世诸子百家的称谓也好,还是九流十家的说法也好,都表明这一时期中国思想的丰富程度。中国思想由此实现了突破,并确立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基本精神价值,塑造了国人的精神世界。

——摘编自何善蒙《的再就业与百家争鸣》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诸子的政治主张。(4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背景,并概括其性质。(8分)

19.

开辟道路交通是中国古代王朝经略边疆的重要举措,对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起到重要作用。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一
统一后,秦朝铺设有以首都咸阳为中心辐射于全国的驰道,并对在道路上行驶的车子两轮间的距离作了统一规定。为了与匈奴作战时能迅速地将军队派往长城,以咸阳为起点修筑了一条直线延伸向北的道路。秦朝还在山区修筑了通往西南夷的五尺道,加强了对云、贵一带的控制。一条道路可以通往帝国最偏僻的地方,就中央而言,任何地方道路的中断,都意味着妨碍了对那里的统治。

——摘编自〔日〕鹤间和幸《秦汉帝国:始皇帝的遗产》

材料二
西域自昔戎胡错居,道路时为闭塞。至汉征匈奴,武帝闻月氏族与匈奴有怨,欲诱之共击匈奴,乃遣张骞使月氏……后霍去病破匈奴右地,金城河西、盐泽之间,不复有匈奴,于是……设四郡,武帝发使抵安息、奄察、黎轩诸国,使者相望于道。
唐初设州府以经营云贵,后扶南诏制吐蕃,又拓建、修缮道路。后南诏渐强,与唐交恶,以滇川黔相邻处之道入川,屡战于唐。为占滇川黔相邻地,南诏乃东向,建东城,修道路。唐为制防之,更视滇川黔相邻地之道路为重。二者乃战不息,皆有减损。

——据马亚辉《边疆经略与交通变迁的互动》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在道路交通建设方面的举措,概括这些举措实施的政治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汉唐王朝经略边疆的相同方式。结合所学,简述汉武帝时期 张骞使月氏 的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有学者将中华文明史放到全球视野下考察,对中国古代史进行如下的阶段划分。

表3

中华文明的奠基期

第一阶段

邦国并立时期

文明曙光初现

第二阶段

夏商西周

文明中心产生和发展

第三阶段

春秋战国

文明突破。

——摘编自周国林《全球视野下中华文明演进的阶段划分与道路选择》

选取材料中的一个阶段,并结合所学先秦史知识进行说明。(1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