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西省赣州市南康区高三上学期第一次过程性检测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198

一、单选题

1.

春秋战国时期,管仲推行 官(管)山海 之策;商鞅主张 农战 ,奖励农业生产,抑制工商业发展等。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已成为各国的共识B.国家重视对经济的干预和控制C.变法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社会转型推动了工商业的发展

2.

根据碳—14法测定,浙江上山遗址约距今11400~8600年。该遗址发现了居址、墓葬、环壕等遗迹,出土了大量石球、石磨盘以及陶器残片若干,还有一些红烧土残块,土块内掺杂了大量的碳化稻壳。这些发现证实(  )

A.农耕生产已经取代采集渔猎活动B.稻谷是古代先民的主要食物来源C.人类征服和利用自然的能力提高D.社会上贫富分化现象进一步加剧

3.

春秋战国时,秦国地处西陲,长期与西戎为伍,但最终却取得了灭六国,一统天下的成就。下列各项能够构成秦国开创历史新局面的原因是其在战国七雄中(  )

A.地理位置比六国优越B.长期与周边民族交流C.置身于诸侯纷争之外D.商鞅变法卓有成效

4.

春秋战国之前,封国疆域不大,农民为封君服役3日,连同往返最多半月。秦统一后,仍沿袭旧制。地处安徽、河南交界的陈胜、吴广等900农民屯戍渔阳,连同往返,非数月不能济事,成为暴政! 该材料意在说明秦朝灭亡的原因是(  )

A.滥发徭役激化矛盾B.忽视了交通建设C.严刑酷法导致暴政D.国家治理的滞后

5.

下图是马王堆汉墓3号墓“T”形帛画(局部)描摹图(文字为后人所加)。史学家金维诺解释说,它们反映了墓主生前奢华的现实生活及宣扬墓主生前权势。从这些内容可以了解当时(  )

A.王权与神权紧密结合B.王国问题已威胁到中央集权C.西汉的政治经济背景D.没落奴隶主阶级的奢侈腐化

6.

十六国时期,匈奴族刘渊称帝,以刘汉后裔自居,因此国号为汉。随后,刘渊否定西晋的政权地位,同时追尊刘禅为孝怀皇帝,建造汉高祖以下三祖五宗的神位进行祭祀。这些做法(  )

A.反映出中原故土文化依然强势B.意在借鉴汉族政权统治经验C.彰显了其对统治合法性的追求D.有效缓和了阶级和民族矛盾

7.

他在位期间,选贤任能,改革吏治,发展生产大兴文治,改革兵制,将唐朝推向历史的全盛时期。 指的是(  )

A.唐高祖B.唐太宗C.唐高宗D.唐玄宗

8.

西汉初年推行郡国并行制,但是在划分平原地区的郡之间或是国与国之间的边界时,也适当以 犬牙相制 的原则取代 山川形便 。与此目的相一致的是(  )

A.三公九卿制B.九品中正制C.三省六部制D.二府三司制

9.

因长安夏季闷热,唐朝人往往采用西亚的一些方法建一个凉亭,把水引到屋顶上去,再让水从亭檐上面洒落下来;诗人白居易喜欢住在帐篷里,他在自家院子里搭了一个帐篷。这反映了(  )

A.中外文化的交流十分频繁B.唐文化开放包容的特色C.唐对周边有强大的吸引力D.唐代民族交融的新高度

10.

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在思考如何发展农事生产以满足生存需要时,逐步认识到 天时 的重要性,于是形成了天象观测的传统。如距今5300年的青台遗址遗存中,指导农业的 斗柄授时 证明当时已观测出 北斗 天象。这表明我国原始农业(  )

A.呈现出精耕细作的特征B.提升了历法的准确程度C.加速了早期国家的形成D.促进了早期文明的发展

11.

伊丽莎白一世统治期间,英国许多剧院不断上演富有意大利特色的戏剧。据统计,到1650年共有563部意大利戏剧在英国演出。莎士比亚的戏剧《无事生非》就是在意大利故事文本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由此可以看出(  )

A.意大利的戏剧风靡欧洲地区B.人文主义逐步传播到英国C.英国政治变革影响戏剧创作D.英国戏剧善于借鉴和创新

12.

墨西哥的斗牛起源于西班牙的斗牛。爱尔兰和英国的木鞋舞,传到美国衍化成踢踏舞。古巴黑人仍保留着非洲祖先的古老传说。巴西民间口头文学中经常可以寻觅到来自安哥拉、刚果和莫桑比克的黑人传统的遗痕。这些现象(  )

A.消除了各洲之间的隔阂B.促进了世界人口的迁移C.改变了美洲的人口结构D.反映了不同文化的交融

13.

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还是 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到东汉初年,河西地区已是 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 。据此可得出(  )

A.古代中国对外贸易以经济目的为主B.经贸活动对区域经济发展影响显著C.丝绸之路兴起之时是以河西为中心D.河西地区的民族交融得到明显发展

14.

有学者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进步文化和反动文化之间的一场大搏斗。战争和文化是有矛盾的,因为战争会给文化造成破坏。然而正是通过战火的提炼,人类的文化才得以净化和升华,进入一个新境界。该学者意在强调现代战争(  )

A.给文化带来割裂与冲击B.以军事手段推动文化交流C.导致世界文化发展中断D.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双刃剑

15.

湖北云梦睡虎地秦简记载: 甲(某人)有完城旦(筑城)罪,未断,今甲疠(麻风病)问甲何以论?当迁病所处之 。西汉平帝曾下诏 民疾疫者,空舍邸第,为置医药 。东汉延熹五年,军队疾病,名将皇甫规 亲入庵庐巡视 。这表明,秦汉时期(  )

A.疫病频发危及民众的安全B.注重隔离以防止疫情扩散C.统治者重视民间疾病防治D.中国传统中医学成就突出

二、材料阅读

16.

文化的发展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不能简单归结为这一时期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所导致的政治、经济的深刻变革,更为重要的一点是作为这一时期学术思想文化的创造主体——刚刚以独立姿态登上历史舞台的知识分子,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自觉担当起拯救苍生的历史重任,重新构建未来社会的理想蓝图。

——摘编自周金华《从百家争鸣看春秋战国知识分子的个性解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认为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上取得如此辉煌瞩目的成就的原因 。(4分)
材料二
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小国寡民……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老子《道德经》

王……省刑罚,薄赋敛,深耕易耨,壮者以暇日,修其孝悌忠信,入以事父兄,出以事其长。可使制梃以挞秦楚之坚甲利兵矣。

——《孟子·梁惠王上》

世异则事异 事异则备变 废先王之教 以法为教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万乘之主、千乘之君,所以制天下而征诸侯者,以其威势也

——《韩非子》

(2)概括材料二涉及思想家所包含的主要思想。(6分)
材料三
百家争鸣 的局面形成了中国古代历史上文化繁荣的鼎盛时代。诸子学说的不少命题成为后代学说的萌芽形态,后来的学者大都从这里吸取思想材料或理论形式,进行改造和发展的工作。

——摘编自侯外庐《中国思想史纲》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百家争鸣 的意义。(4分)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茶马贸易一直从唐宋延续至近代。公元625年大唐与吐谷浑开通互市,大量的茶叶、绢帛等商品输出,以换取马匹及其他畜产品,丰足彼此,皆有便利。中原人用以交易的丝绸,对西域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生活附属品,而中原人却渴望得到代表国家军事实力的战争武器——战马。大唐王朝逐渐开始由 绢马互市 转为 茶马互市 。到了宋代更是形成了系统的茶马交易之法:以茶引作为茶叶经营的官方许可,茶马司管理相关贸易实务,茶马法确立各项贸易细则,完善的制度管理着所有的茶叶贸易。元帝国不缺马匹,茶马交易演变成以银两及土货与中原茶叶的贸易。茶马交易一直到明代又重新恢复此时贸易实体则已经从 转变成中原的 。清代以后,随着以马为主力的冷兵器时代谢幕,茶马交易最终退出了历史舞台。

——摘编自戎新宇《茶的国度:改变世界进程的中国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唐朝以来茶马贸易的变化。(4分)
材料二
中国茶文化早在隋朝就传入日本。729年,日本武帝召集僧侣在宫中诵经四天,事毕各赐以粉茶。日本高僧最澄于唐德宗时来到浙江天台学佛,归国时,携归茶籽种于日本近江。空海来唐学佛,也携回不少茶籽,分种各地,主要供药用。815年,嵋峨天皇在梵释寺中饮用所献的茶,当年,就命近江、丹波、播磨等地种茶。南宋时,荣西禅师曾两次来到中国,把茶籽带回日本种植,并著有《吃茶养生记》,大力提倡吃茶养生之道,日本吃茶风气才逐渐兴盛起来。在16世纪的丰臣秀吉时代,由高僧千利休把茶道推广到民间去,成为颇具特色的日本传统饮茶习俗和生活艺术。

——摘编自庄晚芳《中国茶文化的传播》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古代日本饮茶习俗出现的历史条件。(4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茶文化传播的意义。(4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15世纪末以后,世界人口跨区城迁移逐渐形成风气。当时的移民对殖民地进行掠夺、瓜分和霸占,世界人口迁移以永久性为主,迁移的主流是由旧大陆迁向新大陆,由人口稠密的发达地区迁至人烟稀少的不发达地区。19世纪到20世纪上半叶是世界人口迁移最多的时期。这个时期,人口国际迁移的规模逐渐扩大。进入20世纪后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欧洲国家平均每年外迁人口超过15万,比19世纪中叶的年平均数30万多了4倍。这一时期,一批批欧洲人口作为国际移民向世界各地渗透,出现欧洲涌向美国的移民潮流。
材料二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呈现了新的特点:政治性的国际人口迁移比战前的规模更大也更复杂,外籍工人形式的国际人口迁移规模越来越大;世界人口的迁移方向发生变化,开始变为从落后,贫穷的地区流向工业发达的富裕地区,从殖民地、附属国、保护国流向原宗主国,一向净迁出人口的欧洲地区,变成了净迁入地区。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李芸《世界近现代史上的人口迁移问题》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5世纪末以后世界人口跨区域迁移的基本特征。(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世界人口跨区域迁移的主要因素。(6分)
(3)综上,谈谈你对世界人口跨区域迁移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历史上不乏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有很多,从不同史料对同一战役的记述中,可以探寻出一定的历史规律。下面是几段关于 赤壁之战 的记述。
材料一
曹公已临其境……(备)使诸葛亮诣权,权遣周瑜、程普等行。……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俱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半。备、瑜等复追至南郡,曹公遂北还。

——陈寿《三国志》

材料二
时操军众已有疾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等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 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 枯柴,灌油其中,裹以帷幕,上建旌旗,预备走舸,系于其尾。先以书遗操,诈云欲降。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中江举帆,余船以次俱进。……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营落。顷之,烟炎张天,人马烧溺死者甚众。……刘备、周瑜水陆并进,追操至南郡。时操军兼以饥疫,死者太半。

——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是时东风大作,波浪汹涌。……忽一军指说: 江南隐隐一簇帆幔,使风而来。 …操笑曰: 公覆(黄盖字)来降,此天助我也! 来船渐近……南船距操寨止隔二里水面,黄盖用刀一招,前船一齐发火。火趁风威,风助火势,船如箭发,烟焰涨天。二十只火船撞入水寨,曹寨中船只一时尽着。又被铁环锁住,无处逃避。隔江炮响,四下火船齐到,但见三江面上,火逐风飞,一派通红,漫天彻地……左边是韩当、蒋钦两军从赤壁西边杀来;右边是周泰、陈武两军从赤壁东边杀来;正中是周瑜、程普、徐盛、丁奉大队船只都到。火须兵应,兵仗火威。此正是三江水战,赤壁鏖兵。曹军着枪中箭、火焚水溺者,不计其数。

——罗贯中《三国演义》

阐述从上述材料中发现的影响赤壁之战胜负的因素,并得出一个结论。(要求: 因素 源自材料,结论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1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