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六市部分学校高三10月阶段性考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295

一、单选题

1.

据《史记》记载,汤以仁德著称,灭夏建商,但商朝依然流行人殉、人祀;周朝统治者在灭商过程中认识到 天命靡常 的道理,提出 以德配天 敬德保民 的思想,祭祀多是以牛、羊、猪、狗为主的牲祭。这一变化反映了西周时期(  )

A.民本文化取代神本文化B.儒家仁政思想影响深远C.德治由自发走向自觉D.民本思想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2.

秦汉时期,中国社会家庭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秦朝时期,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两代人一起生活的小家庭是最常见的家庭结构。但两汉时期,民间慢慢建立起三世同堂的家庭结构。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家伦理观念的影响B.小农经济发展的需要C.西汉恢复分封制的影响D.赋税制度变革的影响

3.

汉武帝驾崩之前任命侍中奉车都尉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辅佐少主汉昭帝,霍光自领尚书事,深得昭帝信任, 政事一决于光 。昭帝早逝后,霍光迎立刘贺即位,后因刘贺荒唐而提请昭帝皇后将其废掉,再迎立刘病已为宣帝。材料反映了西汉后期(  )

A.君主专制削弱B.出现外戚专权C.中朝权势增强D.出现武将专权

4.

开元十一年, 张说奏改政事堂曰中书门下,列五房于其后,分掌庶政……其政事堂印改为中书门下之印。 部分由宰相直接裁决的政务公文书,加盖中书门下之印就是判四方之事的堂案和处分百司的堂贴。这反映出唐中后期(  )

A.三省体制日益完备B.相权膨胀,严重威胁皇权C.开始出现一体化趋势D.中书门下变成宰相施政机构

5.

由关中穿越秦岭通往四川的路叫做蜀道,李白曾感慨 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秦汉到隋唐时期,蜀道一直是沟通南北的重要通道。隋唐之后,这些蜀道逐渐淹没在荒草之中,不见当年的繁华。相反,缺少优良条件的重庆却逐渐发展起来。这一变化主要是因为(  )

A.政治中心南移B.经济重心南移C.隋朝修建大运河D.关中地区经济衰落

6.

汉唐之间贵族化的士族垄断高官,不仅掌握大量的土地,而且占有大量的劳动者;到宋朝,不抑兼并中形成的大量中小地主不同于传统的官僚地主,他们没有强大的政治背景,在和佃户签订土地租赁合同时,更多的是一种市场化的交易行为。对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宋代实现了奴婢雇佣化B.宋代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松弛C.宋代实现了社会成员身份平等D.宋代实现了土地租佃契约化

7.

明朝后期,官员的奏疏要先交内阁审阅,内阁将奏疏内容及处理建议写在纸上并贴在奏疏上进呈皇帝裁决,皇帝亲自或委托太监用红笔写出处理意见后返回内阁下发六部执行;同时通过厂卫制度监察百官。因此出现了嘉靖、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国家仍能照常运行的现象。这反映了(  )

A.监阁体制有利于政局稳定B.君主集权的强化C.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日臻完备D.中央集权的强化

8.

有学者研究指出,中唐以后,在中国 官绅地主的重要特权之一就是赋役优免权 为逃避赋役,国家编户农纷纷投靠 。清代一户缙绅地主有田数万亩并不罕见。 所谓的土地市场……实际上则起着扩大、调节和巩固封建租佃经济的作用 。材料反映了(  )

A.封建专制统治阻碍中国社会发展B.官绅地主加剧了土地兼并C.土地兼并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D.封建赋役负担比地主剥削沉重

9.

左宗棠创办福州船政学堂之初招生困难。为吸引学生入馆,规定学生在学期间 每名月给银钱四两,俾赡其家,”除此之外, 饮食及患病医药之费,均由局中给发 。同时承诺学生学成之后予以重用。当时, 一个翰林给中堂尚书家教读,每月最多也不过八两银子 。这反映了(  )

A.清政府重视教育B.重视民用企业人才培养C.官办学堂待遇更好D.近代中国社会转型艰难

10.

下图为清末知识分子成立政治性社团情况示意图。图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洋务运动的破产B.预备立宪运动的推动C.民族危机的加深D.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11.

电影《精武风云·陈真》中,甄子丹饰演的陈真等一群中国劳工冒着炮火往战场运送弹药。当德军冲上英军阵地,中国劳工勇敢的与德军厮打在一起。整个战争期间有十四万中国劳工奔赴欧洲,死亡人数有9900余人,两万人下落不明。对该材料认识正确的是(  )

A.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做出巨大贡献B.该战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战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D.体现了中国人民为了支持正义而战

12.

1932年,中共临时中央指出, 扩大苏区,将零星的苏区联系成整个的苏区,利用目前顺利的政治与军事的条件,占领一二个重要的中心城市,以开始革命在一省数省的首先胜利是放到党的全部工作与苏维埃运动的议事日程上面了。 并决定不打南昌打赣南。这反映当时中共中央(  )

A.主张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B.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模式C.重视农民战争与城市运动的结合D.贯彻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13.

1946年1月,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在重庆召开并最终同国民党达成了五项协议。考虑到将来组建联合政府办公要到南京,为了方便工作,中共中央决定由延安迁移到与南京隔江相望的淮阴城。华中分局、苏皖边区政府得知中央要南迁淮阴后,做了一系列周密细致的准备工作。这反映出(  )

A.党未能识破国民党的假和平的阴谋B.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C.和平建国纲领的落实让党充满喜悦D.党争取民主和平的真诚

14.

1949年4月11日,刘少奇在与民族工商业家等各界人士座谈会后,写下《天津工作问题》调查提纲: 必须正确建立与改善以下各方面的关系:即公私关系,劳资关系,城乡关系,内外关系。这四面八方的关系即全面关系都必须很好地照顾到。 这一思想(  )

A.推动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逐步展开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政策C.贯彻了《论十大关系》精神D.有利于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15.

路遥的《平凡的世界》于1986年出版,材料中有这么一段描述 那是1960年,正是困难时期,在山西省太原钢厂当工人的二爸,突然不干了,跑回家让他哥给他娶媳妇,在农村从事农业生产 。关于上述材料,下面认识正确的有(  )

A.文学作品是间接史料,需考古成果的补充和确认B.困难时期 是因为国家实行了 八字 方针
C.二爸 的行为应该是响应了国家政策D.突然不干 可能是忍受不了三线建设的艰苦

16.

海尔集团前身是创立于1984年的集体小厂。1989年4月28日,海尔以定向募集资金方式改为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海尔提出 走出国门,出口创牌 的国际化战略发展。如今,海尔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美好生活和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服务商。下面关于海尔说法正确的是(  )

A.创立时得益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开展B.改为股份公司适应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目标
C.改为股份公司符合我国国企改革的目标D.国际化战略响应了国家 走出去 战略

17.

中世纪庄园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就是强调一个人为取得承租庄园份地的权利,必须为领主服劳役。伯尔曼认为: 这意味着,除非根据某些条件,他们(即农奴)不得离开土地;这也意味着,除非根据某些条件,也不能将他们赶出去 。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A.领主与农奴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地位B.领主与农奴本质上是一种权利与义务关系
C.农奴作为被束缚在土地上的人,缺乏主体权利D.庄园不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18.

1567年,明朝隆庆帝宣布解除海禁,调整海外贸易政策,允许民间私人远贩东西二洋。与此同时,来自美洲的马尼拉大帆船载着美洲的白银,往返于美洲与亚洲,大量采购中国商品。据学者估计,当时全世界生产的白银总量的1/3涌入中国。材料反映了(  )

A.传统的倭患变成了西方殖民者B.三角贸易促进了白银流入中国C.葡萄牙促进了中外贸易发展D.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

1785年,法国孔多塞撰文称: 道德科学和政治科学的真理跟构成物理学系统的真理一样,是可以具有同样的确定性 ;提出应用数学的研究方法来研究直到当时人被置于科学领域之外的社会和政治现象。这体现出孔多塞(  )

A.形成对社会发展的科学认识B.积极倡导科学革命C.比较推崇理性精神D.阐释社会发展规律

20.

面对拉美解放后的糟糕局面,玻利瓦尔曾悲叹道: 我们试过了太阳底下的一切办法,没有一个管用,墨西哥完了,危地马拉毁了,智利出了新麻烦……玻利维亚两年换了三个总统,其中两个死于谋杀。 拉美这一局面的出现(  )

A.源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薄弱B.反映了拉美新兴国家间矛盾的尖锐C.折射出宗主国残余势力的强大D.表明拉美政治经济结构未发生变动

21.

下表中所记载的现象反映了(  )

城市

绿地发展主要事件

巴黎

1855年,文塞纳林苑森林公园建成,与布洛尼林苑呼应,形成巴黎绿肺

斯德哥尔摩

1866年,斯德哥尔摩市议会改革,林德哈根新的城市规划,提出连续的公园系统。

圣彼得堡

1880年,市政当局筹集资金建设公共花园。

伦敦

1898年,霍华德田园城市基本构想提出伦敦大都会绿化带。

A.工业化期间公众健康需求凸显B.近代城市发展呈现自治性趋向C.工业革命推动人与自然的和谐D.公共设施与服务的法制化进程

22.

如图为英国漫画家拉昂纳德·拉温创作于1934年的漫画《可敬的比率或伦敦的海军会议》。其配文为: 这个卑鄙的家伙感到他的座位不如你们两位杰出人士的那样舒服! (图中人物自左向右依次为英、美、日)作者的创作意图是(  )

A.维护一战后的国际秩序B.要求重新瓜分世界C.抨击英美的 绥靖政策 D.反对法西斯主义

23.

1946年和1947年,苏联先后通过《关于加速发展生产日用品的国营轻工业的措施》《关于战后大力发展农业的措施》等决议,决定1946—1950年对纺织工业部的投资由59.9亿增加到73亿卢布,对轻工业部的投资额由21.8亿卢布增加到29亿卢布,分别增长了21.9%和33%。这表明(  )

A.拉开了战后苏联经济改革的序幕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开始得到纠正C.苏联对社会主义建设进行调整D.国际局势的缓和有利于苏联改革

24.

上世纪80年代初,面对经济滞胀,美国里根总统实行高技术发展战略,加大军工研发与生产,促进军用技术的民用化。1993年上台的克林顿总统拟定 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大大推动美国新经济崛起,造就了美国经济一度繁荣。据此可看出(  )

A.美国加强对经济的干预造就美国经济的繁荣B.美国通过产业升级并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繁荣
C.科技的新发展是美国经济繁荣的根本原因D.美国经济繁荣完全是经济政策调整的结果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政府十分关注中国是否出兵朝鲜。但直到第二次战役,美国对中国出兵的相关情报一直是错误的。1950年10月18日,彭德怀发给志愿军的命令是 按照预定计划进入朝北作战……渡江部队每日黄昏开始至翌晨4时即停止,5时前隐蔽完毕并须切实检查 等,使美国政府对中国是否出兵及出兵规模上出现了判断失误。美国军事领导人认为中国不会卷入朝鲜战事最重要的原因是,苏联暂时不打算使这场局部战争扩大为一场全球性战争,完全没有考虑到美军越过 三八线 对中国国家安全造成的威胁。作为朝鲜战场上联合国军最高指挥官麦克阿瑟,虽然他 几乎不了解中国籍军队或他们的军事原则,但是完全漠视中国籍士兵的存在

——摘编自邓峰《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的情报评估》

材料二
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的第一反应竟是派第七舰队进驻台湾。自国共内战开始以来,美国至少在表面上保持了对中国内政的不干预的立场……同样,中共虽然宣布了 一边倒 的方针,但也没有存心针对美国采取任何特殊的外交行动。而美国对台湾的行动,在毛泽东看来,就等于美国对中国宣战。1949年夏天,刘少奇秘密访问莫斯科时,中苏两党就达成了一种共识,即在国际革命中应有分工。斯大林希望中共今后多分担一下对殖民地、半殖民地附属国家的民族民主革命运动方面的帮助, 应当履行对东亚各国革命所承担的责任。 而现在朝鲜革命真的遇到麻烦了。在麦克阿瑟叫嚣要打过鸭绿江和下令空军对鸭绿江沿岸中国领土进行轰炸,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安全。如果让朝鲜在中国建立流亡政府,并将残部撤往中国,可能将战火引致中国境内,并让斯大林根据中苏同盟条约派几十万军队进入东北的可能。因此,归纳起来,当时流行的一句话——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十分贴切的反映了毛泽东对出兵问题的全部考量。

——摘自:《沈志华:论中国出兵朝鲜决策的是非和得失》

材料三
对抗美援朝战争,习近平说, 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
这一战,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 东亚病夫 的帽子,中国人民真正扬眉吐气了。
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刮目相看 (包括美国、苏联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感到必须重新估计中国在亚洲和世界事务中的地位和分量)。
经此一战,人民军队在战争中学习战争,愈战愈勇,越打越强,取得了重要军事经验。
经此一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亚洲乃至世界的战略格局得到深刻塑造,全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正义事业受到极大鼓舞,有力推动了世界和平与人类进步事业。

——摘编自2020年习近平《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大会》重要讲话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军事情报部门对中国出兵朝鲜做出错误评估的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出兵朝鲜的原因。(6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抗美援朝战争的意义。(13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一个国家或民族在历史的发展中往往呈现出阶段性特征。而这个阶段性特征,一般是自身传统与现实相妥协的结果。一些在历史中留下自己名字的王朝或者国家,以我们现在的眼光分析其阶段性特征时,都或多或少的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局限性,但如果从当时的角度看,这未必不是他们当时最适合自己的方式。
请根据所给材料并结合具体的朝代或国家,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据充分)

四、材料阅读

2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晚期名臣张之洞很早就主张 择西学之可以补我阙者用之,西政之可以起吾疾者取之 ,他认为这样做是 有其益而无其害 。光绪二十七(1905)年五月,他与两江总督刘坤一联名上了三道《江楚会奏变法折》,提出了 恤刑狱 结民心 、改良法制的建议,并同袁世凯一起保举沈家本、伍廷芳为修律大臣。
在其同年所奏的《整顿中法十二条折》中关于刑法改革的九条意见中,提出了 重众证 改罚锾 教工艺 、改良监狱等具体改进方法。稍后,他明确提出: 鉴前事之失,破迁谬之说。将采西法以补中法之不足。 张之洞还十分重视西律中的 公法学 ,这是在办洋务过程中与西方各国打交道时经常遇到的课题。对此,他提出两条建议:第一,参酌中外法律。制定 通商律例 ,作为处理在华外国人案件的法律根据;第二,培养熟悉中外法律的人才,以适应这种需要。后来,张之洞还主张聘请各国律师,博采各国矿务律、铁路律、商务律、刑律等,为中国编撰简明矿律、路律、商律、交涉刑律,说制定此四律是 兴利之先资 防害之要

——摘编自唐浩明《张之洞》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张之洞对晚清改革的贡献,并简评其改革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