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雅礼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二)历史试题(纲要上第一至八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540

一、单选题

1.

据考证,曾侯乙编钟上的一句铭文为 临有江夏 ,提到了 夏水 ,这与《左传》中记载公元前529年楚灵王在乾溪之役(楚国内乱)众叛亲离后 王沿夏,将欲入鄢 中的 一致,都是汉水别名。这表明(  )

A.文物比文献记载更可靠B.曾国建国于春秋中晚期C.文物与文献可相互印证D.曾楚两国有过正面交锋

2.

秦朝民田占有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对有爵者实行赐田制,二是对无爵者实行授田制。无论是赐田制还是授田制,皆为土地私有制。该政策的推行(  )

A.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B.推动国家统一的实现C.打击了地方贵族势力D.抑制了土地兼并现象

3.

晋孝武帝时,贾弼之在朝廷的支持下广收百氏谱记,写成了《姓氏簿状》,建立了正式的士族家谱档案;王僧孺受梁武帝之命改定百家谱,著有《十八州谱》等著作。这些举措(  )

A.完善了血缘宗法制度B.受到了门阀制度影响C.加速了社会阶层流动D.践行了儒家治国理念

4.

唐太宗曾对门下省长官说,国家 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以为怨。难违一官之小情,顿为万人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 。据此可知,当时(  )

A.政治体制中蕴含着理性色彩B.君主专制干涉政府的运行C.中枢机构以权谋私现象突出D.三省六部制存在严重弊病

5.

斗茶 是中国古代评比茶之优劣的一种方式。北宋蔡襄《茶录》记 建安民间试茶,皆不入香,恐夺其真 可知,斗茶之风由贡茶之地——福建建安兴起。从制茶者到茶商,从民间到皇宫,从百姓到文雅士,各个阶层都爱玩斗茶。由此可见,宋代(  )

A.经济重心南移已完成B.社会生活平民化趋势加强C.茶叶在全国普遍种植D.文人雅士引领了社会潮流

6.

契丹建国后向东扩张,灭渤海国后,包括女真、铁骊、达卢古、鼻骨德疆部族纷纷主动臣服,成为辽朝羁縻统治下的属国属部。辽太祖在故地仿旧制建东丹国,辽太宗时诏命东丹举国西迁。辽朝在东北的扩张(  )

A.激化了国内阶级矛盾B.促进了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流C.加剧了民族政权对峙D.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7.

明初对地方高层政区的管理实行都指挥使司、布政使司和按察使分立,并分属中央三个不同的机构。明后期陆续向各地派遣总督、巡抚统驭三司,总揽地方权力,逐渐成为固定的职位。督抚的设置(  )

A.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权力B.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C.奠定了行省制度的基础D.完善了地方行政制度

8.

明末,市面上出版了《天下水陆路程》《大卜路程图引》等一类由商人编撰的书籍,介绍国内主要水陆交通要道。有的书后还附有一些诗文,描述商旅艰辛。这反映出当时(  )

A.地理知识受到关注B.商人支持出版事业C.长途贩运贸易兴盛D.经世致用思想传播

9.

李贽认为六经不过是史官过分的 赞美之语 和孔孟之徒 记忆师说 的残缺笔记而已,并不是什么 万世之至论 。他强调 各从所好,各聘所长 ,充分发挥个人的才能和个性。他的主张(  )

A.动摇了儒学统治地位B.揭开近代思想启蒙的序幕C.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D.反映正在成长的市民意识

10.

下表为康熙年间苏州织造李煦奏折内容摘录。由此可知,奏折制度(  )

上奏内容

上奏时间

苏州得雨并报米价折

康熙三十二年七月

贺亲征噶尔丹获胜折

康熙三十五年七月

闻太仓有入起事折

康熙四十六年十二月

巡盐张应召居官情形折

康熙六十年八月

A.降低了地方行政效率B.赋予了中央机构决策权C.滋生了因循守旧风气D.强化了对官僚机构控制

11.

据历年海关报告统计,中国棉花出口由1871年至1873年的8486公担,发展到1891年至1893年的290417公担。同时中国棉纺织业中以洋棉纱代替手工棉纱的现象日益普遍。由此可见(  )

A.中国对外贸易逆差加大B.近代棉纺织业发展停滞C.传统自然经济日益解体D.列强加快对华资本输出

12.

1900年6月,由上海等地官员与各国驻上海领事议定的《保护上海长江内地通共章程》中规定: 各国以后如不待中国督抚商允,竟至多派兵轮驶入长江等处,以致百姓怀疑,借端启衅,毁坏洋商、教士人命产业,事后中国不认赔偿。 这从侧面反映出(  )

A.中国人民抗争对列强的冲击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朝廷C.列强改变了侵略中国的态度D.地方割据的局面已基本形成

13.

民国漫画家钱病鹤在《民国日报》上发表一则新闻漫画《自作孽,不可活》(如下图),漫画中的石碑上刻有 萬歲 二字,碑座上书 民国六年七月一日立此镇压 。该漫画内容(  )

A.揭示了清政府必然走向灭亡B.揭露袁世凯复辟帝制的野心C.说明民主共和理念广泛传播D.推动了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

14.

1924年,国民党开始重视民众运动,广东成为全国农民运动中心。1926年底到1927年上半年,湖南、湖北农民运动迅猛发展,而广东农民运动却停滞不前。这一现象说明(  )

A.两湖地区土地革命迅速发展B.革命政权的群众基础得以扩大C.农民运动推动了国民大革命D.革命形势的发展影响农民运动

15.

《中国的1936年:两种命运的决战》一书中叙述:说起1936年的中国,也发生了很多重大的事情。在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中国的大西北就先后发生了两件几乎堪称 扭转时局 的政治事件。这两个政治事件的共同点是(  )

A.开辟中国革命新道路B.结束了国共十年对峙局面C.积聚了民族救亡力量D.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16.

1947年10月10日,中共中央公布的《中国土地法大纲》规定:废除封建性及半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废除一切地主的土地所有权;废除一切乡村中在土地制度改革前的债务。《中国土地法大纲》的这些规定(  )

A.逐渐改变国共两党力量对比B.促成了党的工作重心的转移C.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私有制D.推动解放战争进入反攻阶段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出自明代冯梦龙《古今小说》,被学者认定为传世的宋元话本。话本梗概如下:
故事发生在南宋高宗建炎三年、金太宗天会七年(1129年)。杨思温 因靖康年间,流寓在燕山(今北京),犹幸相逢姨夫张二官人在燕山开店,遂寓居焉 。燕山百姓 虽居北地,也重元宵。未闻鼓采喧天,只听胡笳聒耳 。这里虽不及东京元宵的盛况,也是 街上喧闹 半是京华(东京)流寓人 。东京人有元宵夜插戴花朵的习惯,而燕山的女真孩童、女子头顶耳畔戴着葱、蒜做装饰;东京流行的娱乐方式 三棒鼓 也处处可见。杨思温在一位贵夫人的随从队伍中见到一女子,打扮 好似东京人 ,疑其为义兄之妻郑意娘。他跟着对方来到燕山最大的酒楼秦楼。这里 似东京白樊楼一般,楼上有六十个阁儿,下面散铺七八十副卓(同 )凳。当夜卖酒,合堂热闹 。秦楼也有来自东京酒楼的跑堂(服务人员),杨思温从他们口中得知夫人 常常夜间将带宅眷来此饮酒 。杨思温就此打听到女子的居所,彼此相认。
材料二
《杨思温燕山逢故人》写郑意娘被金人掳去,不甘屈辱,自刎而死。反映了妇女在民族压迫下的悲惨命运,讴歌了她们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表现了爱国主义的思想主题。总的看来,宋代话本中的优秀小说比较广阔地反映了社会生活,尤其是市民阶层的生活面貌,鲜明地表现了市民和其他下层人民的思想愿望,具有朦胧的民主倾向和反抗精神。

——杨忠《浅谈宋元话本及其价值与影响》

(1)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一故事梗概中提取情节,指出它们所反映的两宋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并谈谈对该特征的认识。(要求:简要写出所提取的两个小说情节及对应的历史特征,对历史特征的概述和分析准确全面)(12分)
(2)结合两则材料分析宋元话本的史料价值(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封信件,两份译文

1793年,英国政府派马戛尔尼率团使华,以东印度公司董事长弗兰西斯培林爵士致两广总督郭世勋信件的形式,将此事通知给中国。
材料一 为该信英文内容直译,材料二为郭世勋上乾隆皇帝奏折所附此信之中译本。
材料一
最仁慈的英王陛下听说:贵国皇帝庆祝八十万寿的时候,本来准备着英国住广州的臣民推派代表前往北京奉申祝敬,但据说该代表等未能如期派出,陛下感到十分遗憾。为了对贵国皇帝树立友谊,为了改进北京和伦敦两个王朝的友好来往,为了增进贵我双方臣民之间的商业关系,英王陛下特派遣自己的中表和参议官、贤明干练的马戛尔尼勋爵作为全权特使代表英王本人谒见中国皇帝,深望通过他来奠定两者之间的永久和好……
材料二
“……敬禀者,我国王兼管三处地方,向有夷商来粤贸易,素沐皇恩。今闻天朝大皇帝八旬万寿,未能遣使赴京叩祝,我国王心中惶恐不安。……公选妥干贡使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物产丰盈,我国王感激下尽。

——以上材料均选自陈雍、熊燕军(信息传递与中国传统官僚的政治心理》

(1)比较上述材料,概括两份译文的内容差异。(6分)
(2)谈谈你对两份译文内容差异的理解。(12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1862—1893年中国设立的各类新式学堂(部分)

创办时间

学堂名称

地点

专业设置

创办者

1862

京师同文馆

北京

英文、法文、算学

奕䜣等

1866

福建船政学堂

福州

制造、驾驶、绘图

左宗棠

1874

操炮学堂

上海

制炮工程

江南制造总局

1880

天津电报学堂

天津

电讯

李鸿章

1883

金陵同文电学馆

南京

电讯

左宗棠

1884

广东黄埔鱼雷学堂

广州

驾驶、鱼雷

张之洞

1888

珲春俄文书院

珲春

俄文

希元

1890

山东威海卫水师学堂

威海

驾驶

丁汝昌

1890

旅顺口鱼雷学堂

旅顺

鱼雷

丁汝昌

1892

湖北采矿工程学堂

武昌

矿务

张之洞

根据表格信息,结合所受知识,对晚清新式学堂的创设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成文)(1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