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
年度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元/(千瓦·时)]
非工业动力用电
表灯(1千伏以下)
[元(千瓦·时)]
电度电价(1~10千伏)
基本电费
按用电设备计算
[元/(千瓦·安·月)]
按受电计算[元/(千伏·安·月)]
按用电负荷计算[元/千瓦·月)]
1956
0.075
5.5
6.5
7.8
0.13
0.25
1957
0.07
0.12
0.22
1958
二、材料阅读
——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马勇《京师大学堂是如何创建的——现代中国的起点》
三、开放性试题
——徐国琦著,潘星译《一战中的华工》
四、材料阅读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1)
三线建设决策形成
李宗植《我国三线建设及其得失浅析》提出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改善我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状况是三线建设决策形成的主要原因。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分析了紧张的国内外形势和不合理的国防建设布局对三线建设决策的影响。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三线建设》提出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和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有关。
(2)
三线建设的影响与历史评价
部分从工业学视角出发的研究认为,三线建设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推动了三线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部分学者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在持续多年的高投入中,因仓促搬迁、建厂等导致浪费严重。
(3)
三线建设区域研究
既有全国性研究也有分地区研究。全国性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简略,多为概括全国的三线建设成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分地区的研究逐渐盛行,学者回顾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的三线建设历程。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