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高邮市高三10月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第一至九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07

一、单选题

1.

下图为良渚古城及外围水利系统结构图。良渚先民在古城建设之初,在这一流域的上游、中游、下游兴建了不同类型的水利设施,组成了一个庞大而复杂的水利体系,具有防洪、农田灌溉和运输等综合功能。据此可知,良渚文化时期(  )

A.具有一定的社会组织能力B.精耕细作农业特征已出现C.出现完善的公共服务设施D.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破坏

2.

汉武帝时期设立《五经》博士,经学逐渐发展并进入全盛时期。经学是士大夫进入仕途的必经之路且经由皇帝 称制临决 成为思想上的最高权威。这表明该时期的儒学(  )

A.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B.成为国家制度性规范C.背离了早期的儒家思想D.加速社会阶层的流动

3.

魏晋选官制度明确规定中正官必须是中央政府在职高官,这实际上是将汉代的乡里清议纳入朝廷选举的轨道,这些高官对乡里清议的私家操纵也因此取得合法地位。这一制度的设计(  )

A.改变了乡里评议的传统B.保证了官员的文化素养C.扩大了人才选拔的范围D.体现了中央集权的诉求

4.

756年,唐玄宗发布筹划平叛全局制书,在划分各路势力的基础上,规定 应须士马、甲仗、粮赐等,并于当路自供 ,于是 诸道节度使、观察使多率税商贾,以充军资杂用 。这一做法(  )

A.加速了中央政府权威式微B.旨在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遏制了边疆少数民族叛乱D.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危机

5.

元朝鉴于宋、金钱币短缺的不足,将纸币作为主要货币, 诸路通行,税赋并听收受 以购商物,以取其售物之售价 各人皆乐用此币 。由此可见,元朝纸币的发行(  )

A.缩小了南北经济差异B.促进了统一市场的形成C.推动了经济贸易发展D.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

6.

《明史·刘一燝传》记载“(宦官刘朝、田诏等盗内府秘藏被抓)诸奄乃厚贿忠贤为地,而上疏辨冤。帝果免朝、诏死,下其疏法司。一燝执奏:诏等议诛久,无可雪;疏直下部,前无此制。帝不得已,下其疏于阁。一燝复言:此疏外不由通政司,内不由会极门,例不当拟旨,谨封还原疏。 这表明(  )

A.宦官专权名存实亡B.皇权受运行机制的制约C.朝廷政治风气败坏D.内阁成为中枢决策机构

7.

在鸦片战争期间,清朝重臣伊里布的家臣张喜临危受命参与了中英谈判,他在谈判中说到: 我朝以德服人,不在兵威……尔们外夷不知大体,船坚炮利是霸道,非王道也。 由此反映清政府(  )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B.利用传统思想抗争C.主张学习西方科技D.缺乏近代外交观念

8.

在《资政新篇》开篇喧谕中,洪仁玕说: 照得治国必先立政,而为政必有取资。本军师恭膺圣命,总理朝纲,爰综致治大略,编成资政新篇一则,恭献圣鉴。 可见洪仁玕写作《资政新篇》的意图为(  )

A.推动清廷政治改革B.学习西方先进制度C.解决太平天国危机D.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9.

1906年,考察美国的两位清朝官员户部侍郎戴鸿慈和湖南巡抚满族贵族端方在发给中央的报告中有这样一段话: 大抵美以工商立国,纯任民权,与中国政体本属不能强同,……盖美为新造之国,魄力正雄,故其一切措施难以骤相仿效。 这反映出清朝官员(  )

A.虚骄自大反对改革B.持仰慕美国宪政的态度C.赞成美国的联邦制D.对新政改革有一定认识

10.

康有为据《公羊传》的 三世说 提出: 社会历史进化是沿着据乱世——升平世——太平世的轨道,由君主专制到君主立宪,再到民主共和,一世比一世文明进步。 其后孙中山也指出: 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 两人都(  )

A.借助传统文化闸述民主思想B.对儒家思想内涵进行修正C.以传承儒家政治理想为宗旨D.推崇民主共和的治国理念

11.

1921年1月,北京大学的先进学生组织创办长辛店劳动补习学校,学校简章规定 以增进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的完全知识,养成劳动者和劳动者子弟高尚人格为宗旨 概不收学费 。这所学校的创办(  )

A.表明救亡理念得到群众认可B.体现出新文化运动的转型C.得益于党的奋斗目标的确立D.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2.

中国近代某部法律文献规定: 全部政权属于工人、农民、红军兵士及一切劳苦民众 军阀、官僚、地主、豪绅、资本家、富农、僧侣及一切剥削人的人和反革命分子,是没有选派代表参加政权和政治上自由的权利的。 该文献颁行于(  )

A.国民革命时期B.土地革命时期C.全面抗战时期D.解放战争时期

13.

聂荣臻曾指出: 我们是要吃牛肉还是要喝牛奶的问题。吃牛肉痛快?但是这样做,只能是帮敌人的忙。我们认真搞减租减息政策,这是挤 牛奶 的办法,慢慢挤,细水长流。 聂荣臻提到的这一政策(  )

A.适应了国内主要矛盾变化B.巩固了革命统一战线C.维护了广大农民经济利益D.揭示了土地革命实质

14.

1947年10月,毛泽东致电华野陈毅、粟裕: 现应确定一个月至两个月内,只打小仗不打大仗。各纵应划定地境,每纵几个县……建立政权,实行土改……此种工作看似不甚重要,实则具有伟大战略意义。 这说明我党(  )

A.为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作准备B.力图巩固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C.动员群众推进民主革命的进程D.积极推进工作重心向城市转移

15.

下表为1956—1958年陕西西安供电区电价,这可以用来说明(  )

年度

大宗工业

普通工业

[元/千瓦·时

非工业动力用电

[元/千瓦·时

表灯(1千伏以下

[元千瓦·时

电度电价(110千伏

[元/千瓦·时

基本电费

按用电设备计算

[元/千瓦·安·月

按受电计算[元/千伏·安·月

按用电负荷计算[元/千瓦·月

1956

0.075

5.5

6.5

7.8

0.13

0.13

0.25

1957

0.07

5.5

6.5

7.8

0.12

0.12

0.22

1958

0.075

5.5

6.5

7.8

0.13

0.13

0.25

A.国家推进工业化的决心B.西安地区电力基本普及C.陕西省发电量增长有限D.重工业耗电量逐渐降低

16.

1971年7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华,周恩来向他表明了中国的严正立场:第一、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第二、同中国建交的国家必须与台湾国民党断交;第三、不参加任何 两个中国 一中一台 的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这表明我国(  )

A.与美国的关系日趋紧张B.反对美国提出的 双重代表权 C.抵制美国构建单极世界D.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提升了话语权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地位迅速上升。泉州成为内连晋江,外接东南亚的重要港口,泉州在北宋朝廷设市舶司以来, 番货远物、异宝珍玩之所渊薮……号为天下最。 番商 出身的蒲寿庚长期掌管市舶司,其家族垄断泉州香料海外贸易近30年, 以善贾往来海上,致产巨万,家僮数千。 至元代时,泉州已成为 东方第一大港 ,泉州街头出现 市井十洲人 涨海声中万国商 的盛况。

——钟羡芳、徐文彬《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遗址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形成机制》

材料二
明朝中叶,东亚海洋形势发生了巨变。以澳门为基地的葡萄牙船队几乎垄断了中国生丝与丝织品在日本的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1565年占据菲律宾后,开辟了自菲律宾马尼拉至墨西哥阿卡尔科的 大帆船贸易航线 ,把墨西哥银元载运到马尼拉,换取中国商船载运到马尼拉的生丝和丝织品。海上丝绸之路至此已发生了新的变迁,在向西经东南亚到印度洋、非洲的基础上,增加了向东经马尼拉,越过太平洋到达美洲大陆,然后再经墨西哥湾、大西洋延伸到欧洲大陆的航线。此后荷兰等国的介入,进一步使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从区域贸易航线发展为全球贸易航线。

——李金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与变迁》

(1)据材料一,概括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地位上升的表现,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8分)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明朝海上丝绸之路新的变迁,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变迁的原因。(4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对海上丝路变迁的认识。(2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诏书 京师大学堂为各行省之倡,尤应首先举办……以期人才辈出,共济时艰,不得敷衍因循,徇私援引,致负朝廷谆谆告诫之至意。 7月3日,光绪批准总理衙门上奏的《遵旨筹办京师大学堂并拟开办详细章程折》,章程规定 各省学堂皆归大学堂统辖 :同时光绪派吏部尚书孙家煎为管理大学堂事务大臣。至此,京师大学堂正式成立。京师大学堂按照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的办学方针,在二者 会通 、缺一不可的情况下,强调西文仅为 学堂之一门 ,而非 学堂之全体 。课程设置分普通学科和专门学科两类:普通学科为全体学生必修课,包括经学、理学、掌故、诸子、初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文学、体操10科;专门学科也有十门,由学生任选其中一或两门,包括高等算学、格致、政治、地理、农矿、工程、商学、兵学、卫生学等科;另设英、法、俄、德、日5种外语,30岁以下者必修一门外语。

——马勇《京师大学堂是如何创建的——现代中国的起点》

(1)据材料概括京师大学堂创办的特点。(5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京师大学堂创办的背景及意义。(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西方学界关于一战的著述繁多,但中国的地位和角色总是被忽略。本书根据翔实可靠的史料,披露了一段意义深远却鲜为人知的中国劳工参与一战的历史。一战期间,14万华工因缘际会地成为中国派往世界的 使者 ,来到法国参战。华工们吃苦耐劳,心灵手巧,是挖战壕、修铁路的专家,甚至搏杀于前线,为中国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他们是中国国际化进程中平民参与的代表,为中国参战和加入巴黎和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法国南部,有一个华工墓地,墓碑上大都有 勇往直前 鞠躬尽瘁 虽死犹生 流芳百世 等字样,默默记录着华工在一战中的牺牲……华工们参与一战,无疑是中国近代史上的惊天之举,也是世界现代史上的动地之事。

——徐国琦著,潘星译《一战中的华工》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谨,表述成文)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
1964年到1980年,中国中西部13个省区进行了一场大规模的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史称三线建设。学界对三线建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研究方向

研究成果

(1)

三线建设决策形成

李宗植《我国三线建设及其得失浅析》提出严峻的国际形势和改善我国不合理的工业布局状况是三线建设决策形成的主要原因。陈东林《三线建设:备战时期的西部开发》分析了紧张的国内外形势和不合理的国防建设布局对三线建设决策的影响。国务院三线建设调整改造规划办公室《三线建设》提出三线建设决策的形成和苏联卫国战争的经验有关。

(2)

三线建设的影响与历史评价

部分从工业学视角出发的研究认为,三线建设改变了我国的工业布局,推动了三线地区经济发展和技术水平提高。部分学者从国民经济整体发展的视角认为三线建设在持续多年的高投入中,因仓促搬迁、建厂等导致浪费严重。

(3)

三线建设区域研究

既有全国性研究也有分地区研究。全国性的研究比较多,也比较简略,多为概括全国的三线建设成就。随着西部大开发的实施,分地区的研究逐渐盛行,学者回顾了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甘肃等地的三线建设历程。

(4)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三线建设决策的历史背景,并简要评价三线建设。(9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表格中“ ”的内容(研究方向和可能的成果要具体)。(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