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三)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670

一、单选题

1.

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儒家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 ,墨家 行禹道 用夏政 ,道家以伏羲和神农氏为理论源泉,至稷下学派则以 黄帝为祖,老子为宗 ,这可以用来说明(  )

A.神话传说真实可信B.诸子百家互相借鉴C.农耕文明凸显权威D.民本思想源远流长

2.

人们从现存文物 秦公簋 的铭文拓片上可以明显看出单字拼排的痕迹,同期另一文物 齐陈曼簋 上有三个反字和两个字易位,由此可知(  )

A.活字拼排技术悠久B.官营产品质量低下C.青铜铸造技术粗糙D.青铜器以礼器为主

3.

唐代 公荐 通榜 行卷 盛行,最终科举及第的主要多是世家子弟。刘壎在《隐居通议》中说: 唐尤兼采时望,不专词章。宋则糊名考校,一决于文字。 这一变化(  )

A.源于科举制度的发展B.不利于社会阶层流动C.推动世俗文化的兴起D.维护了士族门阀制度

4.

下表是北宋宝元元年(1038年)和元丰元年(1078年)三路主户、客户的统计数据,据表可推知,此时(  )

政区

荆湖南路

荆湖北路

江南东路

户别

年份

数据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主户

客户

客户比率

宝元元年

456431

3546261

0.437

1350593

238709

0.405

1902261

171499

0.160

元丰元年

475677

395537

0.454

280000

3777533

0.574

926225

201086

0.178

A.经济重心南移完成B.地域经济差别扩大C.贫富差距逐渐缩小D.自耕农的比例减少

5.

明朝初年,官府规定 民间不得以金银物质交易,违者罪之 至宣德年间, 户部言民间交易惟用金银,钞滞不行。 下列各项与此无关的是(  )

A.白银大量涌入B.奢靡之风日消C.宝钞信誉破产D.长途贩运兴盛

6.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奕䜣奏设 总理各国事务衙门 ,清廷仍想将其定名为 总理各国通商事务衙门 ,经奕䜣再三恳请方才作罢。这反映出(  )

A.宗藩体系彻底崩溃B.条约体系基本形成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华夷观念根深蒂固

7.

知识分子是民族的大脑,揭示民族的使命是他们的使命。 公车之人散而归乡里者,亦渐知天下之大局,各省蒙昧启辟,实起点于斯举 ;据此可知此举(  )

A.拉开了改革变法的序幕B.扩大了维新派阶级基础C.推动了民族意识的觉醒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8.

1920年的 五一 国际劳动节,北京、上海、广州、长沙、哈尔滨等地的工人高喊 劳工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 等口号举行纪念活动,参加人数达五六万。这显示出(  )

A.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主流思潮B.中国工人阶级出现新的觉醒C.工人运动开始走向国际联合D.中共成立后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9.

下表是1939~1943年敌后战场日军兵力部署情况表,该表可以用来说明(  )

时间

数量

占中国派遣军比重(%)

1939

54

62

1940

47

58

1941

46

75

1942

33.2

63

1943

35

58

A.中国战场是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B.统一战线是抗战胜利的有效保障C.正面战场在抗日战争中影响下降D.中共领导的人民武装是抗战的中流砥柱

10.

14~16世纪,意大利不少城市平民仍然保留传统观念,认为朴素的灰泥墙和普通的家具代表着灵魂的 高尚 ;而生活在大城市的贵族和暴发户则认为规模宏大和富丽堂皇的宅第更能体现一个人精神世界的 崇高 。这些观念的反差体现出(  )

A.城乡之间的经济差距扩大B.宗教改革推动了经济发展C.文艺复兴的影响范围有限D.教会的权威逐渐减弱分化

11.

土地肥沃的国家常常是专制政体,土地贫瘠的国家往往是共和政体。……多山国家的人们保存着比较宽和的政体,因为他们不那么容易被征服。 孟德斯鸠的这一论断(  )

A.彻底否定君主专制制度B.反映了当时生产力水平C.强调自然环境决定文明类型D.提出了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12.

19世纪60年代,拿破仑三世会用铝制餐具来宴请最尊贵的客人,至于那些二等客人,就只能用黄金的刀叉来凑合凑合。如果他知道这些庶民的后代居然拿一次性的铝箔包三明治和剩菜,用完就丢,想必会大惊失色。这主要反映出(  )

A.价格革命使金银贬值B.法国革命保留大量封建残余C.封建君主贵族生活骄奢淫逸D.科技水平限制铝产量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1910年,法国塞纳河爆发特大洪水,巴黎城市议会召开紧急会议,经投票通过了救援的具体事项。政府调集了军方和全国其他地区的船只用于首都救援。救灾的相关报道登上了第二天法国各大报纸的头版,民众都在传播政府对巴j黎进行救援的言论。同时,法国的民间团体组织了大量的志愿者和医护人员参与救灾,缓解了法国政府救援的压力。洪水消退后,巴黎市政厅组织了专业人员对本次洪水进行评估,针对洪水期间市政建设暴露出的缺点,政府对其进行了改进。

——摘编自滕子辰《1910年塞纳河洪水与巴黎市政建设》

材料二
1939年,百年不遇的洪灾侵袭天津,日军防卫司令部召开救灾会议,决定由日军统制救灾事务。期间日军封锁租界,坐视逃难队伍,漠然无动于衷,并以安置难民的名义,将部分灾民强制输送至伪满洲国,实为防止灾民流向敌后抗日根据地。利用日伪舆论喉舌大肆渲染其救灾活动,塑造日伪政权 亲民 仁政 的假象。民间慈善组织因受到日军严密监视,加之战时经济困难,致使其在救灾中的作用有限。

——摘编自冯成杰《抗战时期日伪政权的救灾与防疫——以1939年天津洪灾为中心的考察》

材料三
1939年华北爆发的罕见大水灾,给华北根据地人民群众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破坏。面对破坏力极大的水灾,根据地政府采取互帮互助、减免税赋、紧缩财政开支、广泛动员社会各阶层力量参与救灾等措施。相当数量的沦陷区灾民经根据地的安置,前往豫西、皖北等处,堥垦工作,免于日军欺诱。

——摘编自郑帅《1930年后期华北根据地水灾治理与动员》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1910年巴黎和1939年天津抗洪救灾的特点。(12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10年巴黎和1939年天津抗洪救灾呈现不同特点的背景。(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9年华北根据地水灾治理的意义。(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英国作家本·威尔逊所著《大城市的兴衰——人类文明的乌托邦与反乌托邦》通过二十余座城市勾勒人类文明进程。书中每章讨论一个或几个具有时代代表性的城市,以下是该书的部分目录:

2   伊甸园与罪恶之城

哈拉帕和巴比伦2000539)

3   国际大都市

雅典和亚历山大里亚50730)

4   巍峨帝都

罗马30537)

5   饕餮之都

巴格达(5371258)

7   世界之城

里斯本、马六甲、特诺奇蒂特兰、阿姆斯特丹(14921666)

8   社交之都

伦敦(16661820)

9   地狱之门?

曼彻斯特和芝加哥(18301914)

从材料中选取一个或多个城市,自拟论题,并结合世界史知识予以阐述。(要求:主题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市镇民间教育非常活跃,有从家庭自行请聘师而设的家塾,塾师招收子弟设馆教授的自设馆,有宗族为本族子弟开设的族塾,惠及乡里贫困子弟的社学、义学,再到数量众多、流派纷呈的各级书院,以及家庭亲长独力授教的家庭教育,这些学校与府州县学及中央国子监共同搭建了完整的教育结构和教育体系。虽然博取科举功名仍是这些市镇民间教育的主要目的,但是读书识字提升自身文化素养也已成为当时市镇居民的普遍共识,如朱家角镇王氏祠塾《塾规略》明确规定 子弟读书当告以不是专为学时文、求科举 ,读书的目的在于修身养性,以圣人之规范体察自身行为,一部分义塾专门明确设立的目的是配合育婴堂让孤寒幼童得以接受教育。这些民间教育既补充了官学单一化的不足又扩大了教育对象,同时把市镇各阶层民众更广泛的纳入忠孝诚信礼义廉耻的伦理道德教化体系之中。

——摘编自张鸥翔《明清江南市镇民间教育探析》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明清时期江南市镇民间教育的特点。(7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明清江南市镇民间教育的影响。(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