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潍坊市五县区高三10阶段监测历史试题(纲要上+纲要下前2单元)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982

一、单选题

1.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贫富分化开始出现。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社会贫富分化已出现证据的是(  )

A.龙山文化出土了薄如蛋壳的黑陶B.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米C.仰韶文化姜寨遗址出土了黄铜片等金属物D.大汶口文化遗址中随葬品的数量多寡悬殊

2.

表1为某学习小组在进行研究性学习时收集的资料。据此判断他们研究的主题应是(  )

表1

记述

出处

楚庄王问政申叔时,申叔时教之春秋,而为之耸善而抑恶焉,以戒劝其心;教之礼,使知上下之则;教之乐,以疏其秽而镇其浮。

《国语·楚语上》

刘渊,字元海,十六国汉赵开国者,匈奴人幼好学,尤好《春秋左氏传》、《孙吴兵法》,略皆诵之,《史》《汉》、诸子,无不综览。

《晋书·刘元海载记》

魏主下诏,以为:北人谓土为拓,后为跋。魏之先出于黄帝,以土德王,故为拓跋氏。

《资治通鉴》

A.儒家思想的传播B.政治制度的创新C.华夏认同的演进D.社会教化的功能

3.

随着饮茶习惯的普通化,南北方茶叶贸易繁盛。唐贞元九年(793年)正月颁行《税茶法》规定: 都国有茶山,及商贾以茶为利者,委院司分置诸场,立三等时估为价,为什一之税。 此后,茶税正式成为新税种。这说明(  )

A.市民生活观念发生改变B.经济发展推动制度变革C.政府对地方的管控加强D.国家严格控制茶叶经营

4.

北宋时期, 国家之禁,疏密不得其中矣。男去耒耜则不禁,女去织经则不禁,商通珠贝则不禁,豪强兼并则不禁 贫富无定势,田宅无定主 成为普遍现象。从中可知,宋代(  )

A.国家法律制度不够健全B.重农抑商政策瓦解C.政府对社会的控制松弛D.经济结构发生剧变

5.

明后期至清中叶,民间出现了大量侧重于孝行、贞节烈女、乐善好施、诚信、知恩善报等内容的小说。这些小说的流行(  )

A.强化了社会主流价值观B.推动了活字印刷术的发展C.呼应了三教合一的趋势D.打破了官府对教育的垄断

6.

图1为1907年北京《益森画报》所载的《厮役演说》,这反映了当时 (  )

A.女学的兴起瓦解了封建礼教B.演说成为救亡图存重要方式C.近代教育体系建设日趋完善D.社会转型时期新旧观念并存

7.

表2为1902—1930年美、英、德、日四国在华投资消长情况(单位:百万美元)。其中丁是(  )

表2

时间

1902

23

255

37

1

1914

52

507

76

213

1930

214

846

144

1013

A.美国B.英国C.德国D.日本

8.

图2为邓中夏早期经历简表。这反映了(  )

19178月,投考北京大学,深受蔡元培兼容并包、思想自由思想影响。

19185月,初次组织领导学生请愿游行,要求废除《中日共同防敌军事协定》。

19199月,发出《实行新生活》的提议,与爱国且倾向马克思主义的进步学生一起成立曦园,开始工读互助生活。

192010月,加入北京共产主义小组。

图2

A.民主和科学成为时代的主流B.时代变化影响个人信仰选择C.青年学生是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力军D.中国共产党认识到觉醒民众的重要性

9.

1943年,中共中央机关报《解放日报》开辟专栏连续报道陕甘宁边区推选出来的劳动英雄模范事迹。劳模的肖像不仅出现在报纸的头版,而且与毛泽东等边区政府领导人的肖像一齐挂在美术馆、民众馆、边区政府会议室等公共场所。这一时期的劳模宣传旨在(  )

A.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B.推动党的工作重心转移C.巩固抗日民主根据地D.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0.

一五计划期间,我国与苏联和各人民民主国家的对外贸易基本上采用以货易货的方式,如果直接易货存在某些困难,也可以采用间接易货。这一贸易方式(  )

A.借鉴了苏联经验B.践行了互助合作原则C.冲击了两极格局D.扩大了社会主义阵营

11.

每个阶段的社会面貌在《人民日报》标题词汇中均有所体现。下列能够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社会面貌的标题词汇包括(  )

A.抗美援朝、八荣八耻、人民代表大会、融资B.氢弹爆炸、中美联合公报、经济实体、股份制
C.八字方针、东方红一号、农业合作化、中国梦D.一国两制、希望工程、信用卡、科技扶贫

12.

针对不同所有制企业实行不同税种和税率的状况,从1994年起,国家合并国有企业所得税、集体企业所得税、私营企业所得税为统一的内资企业所得税,都实行33%的比例税率。此项措施(  )

A.扩大了国有企业的经营自主权B.改变了企业所有制性质C.深化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D.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

13.

爱琴文明是通过19世纪以来的考古被发现的;古代印度文明史因20世纪初的考古发现被上推到公元前3千纪:古代西亚文明最初只有《圣经》的零星记载,后来出土大量遗址、泥版文书,才发现了阿卡德和古巴比伦。这表明(  )

A.研究历史需要不断了解学术前沿B.历史环境影响古代文明的呈现方式C.考古发现推动了历史认知的进步D.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具有多元性

14.

希腊帕特农神庙的多立克柱式建筑风格是希腊建筑文化的缩影。这种文化伴随着亚历山大东征来到世界各地,成为亚历山大东征中一道亮丽的风景(见图3)。据此可知(  )

A.征服战争客观上推动了人类文化传播B.古希腊罗马文化深受东方文化的影响C.亚历山大东征推动了西亚文明的进步D.建筑艺术是希腊文明绵延千年的象征

15.

马里征服加纳后成为西非最强大的国家。1324年,马里国王曼萨·穆萨带领一支庞大的商队前往麦加,大批商人、学者跟随穆萨返回马里。穆萨在马里建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大学之一——桑科尔大学,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伊斯兰学者到此讲学交流。据此可知(  )

A.西非国家对外交流频繁B.伊斯兰教开始传入非洲C.教育发展利于社会稳定D.国力强盛促进文化交流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秦汉时期的乡里豪民

在秦汉文献中,多有 豪民 豪强 巨姓豪强 兼并之家 等记载,活动范围主要在乡里,故称之为 乡里豪民
◆乡里豪民的主要构成
一是六国贵族。秦统一六国后,虽然统治者以各种形式抑制其势力的发展,但他们仍得以残存和潜伏下来。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他们蜂拥而起,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西汉政权巩固后,虽然进行了消除异姓王的斗争,但六国势力并未被彻底消灭。他们役财骄溢,或至兼并,甚至武断乡曲。
二是兼并之家。自战国以来……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经济、政治或宗法势力兼并土地,渐至豪富……至东汉时期,许多乡里豪民已拥有大批徒附、部曲,在其羽翼下已汇集了一股与中央集权背道而驰的离心力量。
三是富商大贾。秦汉时期出现了 今法律贱商人,商人已富贵矣;尊农夫,农夫已贫贱矣 局面。西汉中叶以后,富商大贾拥资雄厚,他们大者倾郡,中者倾县,下者倾乡里,不可胜数。
◆国家对乡里豪民的抑制
秦始皇 徙天下豪富于咸阳十二万户 。汉武帝元朔二年, 徙郡国豪杰及訾三百万以上者于茂陵
西汉统治者曾派酷吏对豪民严厉惩治。在酷吏摧折豪强的同时,武帝时还以刺史分刺各州, 六条问事 。六条中的第一条 强宗豪右,田宅逾制,以强凌弱,以众暴寡 ,第六条 二千石违公下比,阿附豪强,通行货赂,割损政令 均涉及到乡里豪民。汉武帝时期实行盐铁专卖、算缗、告缗、均输平准、更钱造币都是抑制豪民的重要经济措施。

——摘编自仝晰纲《中国古代乡里制度研究》

(1)秦汉时期国家为什么对乡里豪民进行抑制?(6分)
(2)概括秦汉时期国家抑制乡里豪民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7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九一八 事变后,日本迅速占领了中国东北地区。南京国民政府要求国联主持公道,促使日本联系国联通过决议派由英国李顿任团长的调查团前往中国东北进行调查。1932年9月4日调查团完成调查报告书,1933年2月,国联大会通过了《李顿调查团报告书》。由于报告书没有满足日本在中国东北的利益诉求。日本宣布退出国联。
◆主要内容
(一)9月18日下午10时至10时30分之间,在铁路上或铁路附近,确曾有炸裂物爆发之事……但事实上并未阻碍长春南下列车准时之到达……实亦不足以证明日本军事行动之正当。
(二)东三省为中国之东三省,直与其大部分移民所来之邻省河北、山东无异。
(三)日本在中国东北拥有特殊权益, 凡不承认此点或忽视日本与该地区历史关系之解决不能认为满意
(四)一般中国人对 满洲国政府 均不赞成,此所谓 满洲国政府 者在当地中国人心目中只是日人之工具而已。
(五)建议在满洲实行高度自治,聘请相当数额之外国顾问。其中日本人应占一重要比例……(外国教官训练的特殊宪警)为东三省境内唯一武装实力。

——摘自《李顿调查团报告书》

◆社会各界反响
蒋介石评论说, 余对此(李顿报告书)主张,有修正或保留之接受,不必拒绝,以弱国图强.非此不可也 。后中国驻日内瓦代表颜惠庆又进一步表示, 中国愿以公断,解决中日争案 无条件接受报告
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民主政府发出强烈通电,指出: 李顿报告稿公开地最无耻地宣布了共管中国的计划。……中央工农民主政府号召全国民众武装起来。以革命的民族战争来粉碎李顿的报告。
进步教育家马相伯对报告书提出批评。指出报告书 绝不必要 ,中国朝野上下,应一致团结, 以国家土地人民为前提,以全国民众武力为后盾……本民治精神,用保甲办法废止内战,一致对外

——摘编自杨淑新《李顿调查团赴华调查及中国社会各界反响》

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李顿调查团报告书》。(14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时代中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20世纪20年代前后,以蒋梦麟、何炀松等为代表的留美学者开始对美国史学进行了译介与引进,标志着我国的美国史学史研究的起步。
20世纪50年代,中国学者主要通过苏联学者的著作间接了解西方史学的发展概况,用意识形态上的政治批判取代严肃的学术研究。国内的美国史学研究主要服务于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扩张史进行揭露与批判的政治任务,沿有开展对美国史学的深入研究,对西方史学大多采取摒弃的态度。
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反映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现状的相关表述大量被译介到国内来。中国社会科学院、复旦大学等相继设立了研究美国问题的研究所、中美关系研究室等机构,中美历史学者间的学术交流活动也日益增多。
20世纪90年代至今,多数学者开始从历史主义和科学史学的方法和理论上去研究美国史学史的相关问题,促使一部分专家学者开始对现当代美国史学发展的进程作出理性考察与评估。通过反思,学界逐渐消退了 西学热 中急功近利的浮躁心理,而趋干求实与稳健、独创性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

——摘编自徐良《百年来中国大陆的美国史学史研究》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学者对美国史学史研究过程中出现了三次转折,任选其中的两次,指出其变化,并分析原因。(16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从苏美尔到波斯:管窥古代驿路体系的发展

在古代国家的形成和发展中,人员与信息的流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了确保国家统治的稳定,人类文明早期阶段的许多国家都不约而同地开展道路建设并发展驿路体系。
视角一 苏美尔驿站的建立
公元前三千纪中期。苏美尔城邦国家建立,沟通这些城邦之间往来的需求促使驿站系统初具雏形。到公元前21世纪,苏美尔人驿站的建设和管理更加完善,分为总管、生产部门、服务部等五大部门。苏美尔人驿站只服务于从事公务的政府人员。苏美尔人国家灭亡后,两河流域南部地区的驿站及交通网络迅速衰落。
视角二 亚述邮驿制度的改进
公元前一千纪的亚述帝国时期。国家内的邮驿采用了更为先进的中继系统。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实现了信件和信使的分离,从而使信件在到达一个驿站后立刻换成新的信使和骡子进行传递。中继系统只提供给国家高级官员使用,从地中海岸边到亚述帝国腹地的御道全长达到700多公里,利用中继系统在这条御道的首尾两端传递信息,只需花费不到5天的时间。
视角三 波斯帝国道路的完善
在继承亚述帝国邮驿系统的基础上,波斯帝国最终建立起闻名于世的交通网络。同苏美尔人和亚述人类似,波斯人的道路系统并不对私人商路开放。所有执行公务的人员在各级道路往来通行时,都需持有国王或地方总督签发的旅行许可文件。波斯帝国在御道每隔20公里左右的位置建设驿站,利用信使和专门挑选的快马类似接力赛跑一样依次传递信件,可以在12天内横跨超过2500公里的距离。

——摘编自李智《古代西亚驿路体系的发展与特点》

(1)根据材料分析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原因,并概括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古代西亚驿路体系发展的认识。(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