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苏州市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6+4)【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中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386

一、单选题

1.

《史记》载:春秋末期,仲尼弟子澹台灭明,游历至江西讲学, 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乎诸侯。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百家争鸣局面形成B.思想趋于融合C.统治阶层重用儒者D.儒家思想南渐

2.

东汉顺帝阳嘉年间,时任尚书令左雄建议改革察举制,即由公府主考, 诸生试家法,文吏课笺奏 。公府考毕,再由尚书台覆试。这一变化表明东汉察举制(  )

A.取士从以德取人变为以能取人B.保证了选拔人才的公平公正C.官吏任免权和考核权收归中央D.蕴含着向科举制变化的因子

3.

下图中的航运路线(  )

A.表明海禁政策有所松弛B.加强了隋朝南北经济交流C.反映了经济重心的转移D.巩固了唐王朝的国家统一

4.

大定二十一年(1182年)正月,金世宗曾对宰臣说: 山东、大名等路猛安谋克户之民,往往骄纵,不亲稼穑,不令家人农作,尽令汉人佃莳(栽种),取租而已。 该现象(  )

A.改变了封建剥削方式B.有利于民族交融C.背离了因俗而治政策D.实现了政权认同

5.

郑成功后人投降后,水师提督施琅认为台湾是江、浙、闽、粤 腹地数省之屏蔽,弃之……必归荷兰 ,故奏请康熙帝派兵一万分守台湾、澎湖。上述主张在当时有助于(  )

A.捍卫东南海疆安全B.加快统一台湾进程C.强化闭关自守政策D.驱逐荷兰殖民势力

6.

下表为中国历代粮食供求关系统计表。对该表解读正确的是 (  )

朝代

春秋战 秦汉

魏晋南北朝

隋唐宋辽金元

                

年代公元

1100

1600  1800  1840  1911

全国耕地面积亿市亩

2.3   5.72

3.85

6.42    7.2

10.7  10.5    14   16

北方耕地面积亿市亩

1.925

3.21   2.59

4.39  4.31  5.74  7.74

南方耕地面积年代亿市亩

1.925

3.21   4.61

6.31  6.19  8.26  8.26

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所占比重(%)

94     94

90

90      90

85    85    85   85

粮食亩产量市斤

95    110

120

154 140/343

155/337155/337155/337155/337

总产量亿市斤

205.39591.4

415.8

889.821749.45

2385.88  2340.97  3122.32  3385.82

口粮总量亿市斤

口粮在社会粮食总需求中

比例(%)

222.72

90

417.6

90

348

90

626.4

90

835.2

75

1392

81

2088

85

2784

85

3201.6

85

社会粮食总需求量亿市斤

247.4    464

386.8

696  1113.6

1718.5    2456    3275    3765

全国人口万人

3200   6000

5000

9000  12000

20000   30000   40000    46000

人均粮食占有量市斤

641 985.75

831.6

988.71457.87

1192.94    780      780   736

注:表中140/343和155/337中的140、155指北方亩产量,343、337指南方亩产量

A.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技术发展,粮食生产满足了人们生活需要B.隋唐以后粮食亩产量总体稳定,至宋开始南方耕地面积超过北方
C.晚清时期粮食总产量历史最高,粮食危机和灾害风险可能性较小D.明清时期引进美洲高产粮食作物,粮食人均占有量达到历史最高

7.

下图为近代中国第一艘自行设计制造的铁甲舰 金瓯号 ,1875年下水,由江南制造局承造,排水量195吨,全长31.7米,宽6.2米,最大航速可达10节。该舰船下水(  )

A.揭开了近代中国造船业的序幕B.推动了近代中国航运业的发展C.近代中国的造船技术领先世界D.为晚清的海防建设做出了贡献

8.

1920年元旦《星期评论》新年词《红色的新年》中说:从北极下来的新潮 拥着无数的锤儿锄儿,直要锤匀了锄光了世间的不平不公。 文中还期望 一霎时遍地都红 。这反映了当时(  )

A.民主科学成为思想主流B.工人运动已成为潮流C.俄国经验受到国人关注D.民主革命的性质变化

9.

以下是关于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图表。对图表信息的解读正确的是(  )

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1949~2013年)

A.5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主要得益于大跃进运动的推动B.60年代中国城市化水平发展趋缓,主要因为 倾错误泛滥
C.80年代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得益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确立D.新世纪以来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与改革开放的深化密不可分

10.

以下表格反映了中国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关系演变历程。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时间

重大事件

1945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成立,中国是创始国之一

1980

中国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合法席位

2010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第三大成员

2016

人民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

A.该组织主要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B.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C.发达国家在全球金融组织拥有支配权D.人民币在全球外汇储备占比不断提高

11.

以下是古代世界某帝国的扩张示意图。在该帝国统治下(  )

A.希腊文化的影响逐渐东扩B.伊斯兰教得到了广泛传播C.罗马法体系逐渐发展完善D.阻断了东西方的传统商路

12.

中世纪早期,教皇基拉西乌斯一世提出了著名的 双剑论 ,即上帝把 教权之剑 交给教皇,把 王权之剑 交给皇帝,强调 教权之剑 使 王权之剑 更温和,而王权之剑 使 教权之剑 更有力。到11世纪以后,教会宣称自身同时拥有 精神之剑 世俗之剑 ,教会能将后者转交给世俗统治者。这说明(  )

A.教会与王权相互利用B.确立了教会服从国家的原则C.教权已逐渐高于王权D.王权与教权实现了二元并立

13.

西方著名文化史专家布克哈特称赞意大利首先扯掉了由信仰、幻想和偏见所织成的纱幕,开始睁开理性的眼睛看世界,并强调是一场瘟疫(黑死病)引发了社会的灵魂拷问,致使那层偏见的纱幕不再像看起来那么完整,甚至变得千疮百孔,从而腾出了理性意识和现实思考的空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这场瘟疫(  )

A.对欧洲社会转型有促进作用B.推动了欧洲启蒙运动的兴起C.瓦解了意大利人的信仰基础D.给意大利社会造成巨大损失

14.

生产工具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用来直接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物件,生产工具的革新可以改变生产的劳作方式,给人类生活带来深刻影响。以下不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

A.铁犁牛耕——个体劳作出现B.机器生产——工厂制度的形成C.流水作业——垄断组织产生D.人工智能——企业管理的发展

15.

1956年,纳赛尔决定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英国、法国、以色列军队联合起来试图夺回运河的控制权,但是遭到了美国和苏联的强烈谴责,被迫撤军,埃及最终成功收回苏伊士运河的主权。以下有关苏伊士运河表述,与材料最符合的是(  )

A.运河在十九世纪中后期通航运营B.直接缩短太平洋与印度洋的距离C.战略地位重要从而引发大国角逐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

16.

二战后,国际移民伴随着资本、商品、文化等要素的加速流动而不断高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发达国家的工人不愿意从事低报酬、不稳定、没有技术的工作,这种结构性的劳动力短缺导致了来自发展中国家的移民不断涌入。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互补性B.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C.发展中国家对发达国家的依存度提高D.南北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展

二、材料阅读

17.

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多民族共存、共同发展的国家,历朝历代都采取各种措施推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边疆治理上,秦始皇 并一海内,以为郡县 ,设官置守,进行管理。在东北设立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等五郡,在东南设会稽郡,为了有效管理边疆,秦始皇还大规模向边疆地区移民,仅向岭南地区就移民55万人。通过移民垦殖,秦朝统治者还把统治核心地区的农耕技术和经济模式推广到边疆地区。

——陈跃《中国古代王朝治边政策的双重变奏》

材料二
唐朝将安西都护府移驻龟兹后,在西域地区设置羁縻府州、建立镇戍守捉等军事防御体系,而连接这些府州、镇戍的道路,就是具有法令意义的 官道 或叫 驿路 了。按唐制,官道上三十里置一驿,非通涂大道则立馆。当地出土文书记载的馆驿名称以及与馆驿有关的赋税记录,证明了唐安西四镇地区馆驿的广泛存在,唐朝的馆驿是当时西域地区最小的行政单位,它和烽铺往往同设在一处,所以兼有防御和交通功用。唐朝以安西为中心的驿路系统的开通,以及馆驿制度在西域地区的建立,成为唐朝军政人员、公文、物资往来的途径与支撑,同时也为丝绸之路上兴贩贸易的商人,提供了有安全保障的通畅道路。

——摘编自荣新江《唐代安西都护府与丝绸之路以吐鲁番出土文书为中心》

材料三
清入关后,密切关注边疆事务,励精图治,苦心经营,完成对边疆地区的统一,建立起一个比以往任何朝代都巩固的 大一统 帝国。为了树立 大一统 正统王朝的形象,清朝抽去了 大一统 理论中 华夷之辨 的内容,改造为四海之内共尊一君的君主专制 大一统 观念,形成以推崇 大一统 政权为核心、以政权承绪关系为主线、取消华夷之别为特征的正统论,并将其贯彻于历史评断中,使之更有利于清廷的政治统治和思想控制。

——摘编自刘正寅《大一统思想与中国古代疆域的形成》

(1)据材料一,概括秦朝对边疆的治理方式。(2分)
(2)据材料二,归纳唐朝西域地区 官驿 制度的特点和作用。(4分)
(3)据材料三,指出清朝时期 大一统 观念的特点和目的。(2分)
(4)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古代民族政策积极影响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时期

发展历程

春秋

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核心思想是,主张为政以德,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

战国

孟子提倡仁政,荀子主张隆礼重法

西汉

董仲舒提出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等主张。

宋朝

程颢、程颐和朱熹等儒学代表人物将佛教、道教与儒家义理相结合,形成新学派理学,强调存天理,灭人欲,提倡格物致知

明朝中期

王守仁吸收佛教禅宗的观点,提出心即是理,心外无理,形成心学,主张致良知知行合一,在当时产生了重大影响。

以上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变迁历程。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论题,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古往今来,中国人在与疫病抗争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出了独特的贡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瘟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能引起广泛流行的急性传染病。《诸病源候论·温病诸候》载: 人感乖戾之气而生病,则病气转相染易,乃至灭门。 说明瘟疫传染性极强、病死率极高。从西汉到清末两千多年,中国至少发生过321次大型瘟疫,自古至今中医药一直与瘟疫进行斗争,积累了大量上报、隔离、消毒、预防、中医药辨证和遣方用药的经验,从而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和健康。

——袁颢宸、刁娟娟《论中医药预防瘟疫》

材料二
1910年冬,满洲里爆发鼠疫,并在短时间里迅速蔓延到了关内。在此紧要关头,刚留学回国不久的伍连德博士,被任命为中国防疫全权总医官。在实地防疫中,他提出要实行疫病报告制度,采取隔离措施。逐户检疫,可疑者送往疑似病院,观察处理;确诊病例送入隔离所。要控制交通。在疫情主要传播途径,铁路、轮船航线 遴选华洋医员设局查验,就车站设立临时医院 ,必要时,切断疫区对外交通。要焚烧传染源。 无论贫富商民,凡属疫亡者,其尸体应由清查所照法处理。 由于采取了比较科学的管理和防疫措施,在不到4个月的时间里,中国扑灭了这场震惊中外的流行鼠疫。

——摘编自林宇梅《伍连德科学防疫思想及其实践》

材料三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蔓延以来,中国举国上下开展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疫情阻击战。疫情蔓延之初,中国迅速向世界卫生组织通报了疫情,在第一时间破译病毒基因序列并向全球公布等一系列强有力的防控举措得到国际社会赞誉。尽管疫情尚未结束,但对此次乃至未来潜在的疫情应对的思考已经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开始了。我们希望通过对此次疫情的初步思考,总结经验教训,为进一步提升我国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等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整体应急能力乃至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提供参考。

——摘编自丁蕾、蔡伟、丁健青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疫情下的思考》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疫病的特点,举例说明古代中医学著作对防疫的贡献。(6分)
(2)据材料二,概括伍连德博士为扑灭鼠疫采取的主要防疫措施。(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中国应该如何应对未来潜在疫情的蔓延。(4分)

20.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发展与两次世界大战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的数十年间,民族主义在亚洲发展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力量……摆脱外国的控制,实现民族统一,成为知识分子的梦想和新的政治领袖的目标。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这些思想观点和理论是战争的结果,也正是在这些观点和理论指导下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刚刚形成的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冲击。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二
第三世界的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1939—),是被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革命所推动的,大大超过第一次革命浪潮(1914—1939)的广度和深度,导致了非殖民化运动和一百多个新国家的独立发展。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有51个会员国,到1981年会员国总数达到156个。这105个新会员国大都是在被摧毁的帝国废墟上建立起来的第三世界国家。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分裂:第三世界的历史进程》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带来了哪些 思想观点和理论 ,列举两个对 凡尔赛体系造成了猛烈冲击的亚洲民族解放运动 。(7分)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第二次全球革命浪潮 在广度和深度上大大超过 第一次革命浪潮 的具体表现,并分析其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