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百师联盟高三一轮复习联考(一)河北卷历史试题(中古史:纲要上+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河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531

一、单选题

1.

下表为学生进行 中华文明起源 研究性学习收集的史料,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史料

结论

A

位于河南省舞阳县的贾湖遗址,发现了距今8000多年的七音孔骨笛

原始社会已经产生礼乐制度

B

龙山文化时期的许多遗址都发现了大量的陶器堆群

个体手工业大量出现

C

良渚古城核心区分为宫庙区王陵及贵族基地区、行政管理区和贵族居住区等高等级功能区

已具备了国家的初始彤态

D

二里头文化遗址发现钵、豆、鼎、鬲、尊、盆、器、盖、杯、缸等器皿

已进入青铜时代

2.

相比前代,周代宗教的发展变化体现在 上帝 角色的转变方面,即由原来氏族部落专属神祗变为天下所有部落的神祗;在继承 君权神授,天命所归 的前提下提出了两个新的命题:其一是 天命靡常 ,其二是获得天命的依据在于 。周代的这些做法(  )

A.使神权与王权分离B.旨在维护天下共主合法性C.体现家国一体理念D.发扬了儒家为政以德思想

3.

儒家提出 学而优则仕 的口号,其门下弟子大多参与政事,如子路、子贡等;墨家宣扬 兼爱 非攻 尚贤 尚同 等政治立场鲜明的学说;法家则是以研讨政治权术、建立集权统治、实现富国强兵为宗旨,在战国众多变法活动中独领风骚。由此可知,这三家学派(  )

A.都有强烈的参政意识B.先后受到统治者的重用C.代表的政治立场趋同D.都提出可行的治国方略

4.

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的西汉昏侯墓葬,不仅出土了具有典型北方和西北风格的银质车马器 大角羊银当卢 ,还出土了骆驼造型的编钟架构件——鎏金青铜钩,这是长江流域较早出现的骆驼形象的文物。这反映了汉代(  )

A.游牧民族的南下较为频繁B.南方生要交通工具是马车与骆驼C.江南地区手工业领先北方D.陆上丝绸之路对江南地区的影响

5.

汉武帝时期大司农桑弘羊认为,富国只有重农的思想是片面的,工商同农业一样也是财富的源泉;又从使用价值的角度出发,提出治国必须守重,要加强粮食、盐、铁、酒等物资的积累。这一认识(  )

A.导致汉代重农抑商政策松动B.促使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C.改变了国家与民争利的局面D.标志着无为而治政策的改变

6.

据考证,《周礼》中有关玉的规定有百条之多,且玉器的使用数量自春秋起逐步增多,两汉时数量达到空前。但从考古发掘来看,魏晋时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很少,且玉器体积狭小,大型玉礼器和成组玉配饰几乎没有发现。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特殊的文化背景B.战争的不断冲击与破坏C.民族交融的加深D.时人对现实关注的加强

7.

关于劳动者的身份,汉代法律只承认奴(奴隶)、良(平民)的区别,没有依附民的条例:而南北朝时期,法律进行了调整,已经有了奴、良和依附民三者的区分。这表明南北朝时期(  )

A.农业生产遭受重创B.户籍管理更加严格C.庄园经济有所加强D.门阀势力无限膨胀

8.

为选拔人才补充官吏,隋朝统治者多次下诏要求地方举荐人才。598年设 志行修谨,清平干济 二科举人;609年又设 学业该通、才艺优洽;膂力骁社、超绝等伦;在官勤慎、堪理政事;立性正直,不避强御 四科举人。隋朝由二科到四科的变化(  )

A.恢复了汉代的察举制B.是科举制建立的标志C.顺应了社会发展需要D.表明品德素养被轻视

9.

唐太宗被周边少数民族称为 天可汗 ,以至于善于经商趋利而名扬丝路的昭武九姓诸国,也对中国大唐天子顶礼膜拜,甚至远在西亚的萨珊波斯也因国难频频向唐朝寻求支援。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缘于(  )

A.开放开明的政策B.繁荣的盛唐文化C.辽阔的疆域范围D.中央集权的强化

10.

唐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刘晏受命办理漕运,全力着手漕运改革,并受命招引流民,降低关中百姓赋税。漕运疏通之后 关中虽水旱,物不翔贵矣 ,南方漕运路线成为唐王朝的生命线。这反映了(  )

A.唐中央集权面临的危机B.漕运决定了王朝兴衰C.赋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D.中唐经济格局的变迁

11.

宋初在方镇(藩镇)取消之后,中央政府无力直接管理三百多个统县政区,于是设立路来实行间接管理,陆续在各路设转运司、提点典狱司、提举常平司和安抚司,四司互不统属,长官地位相当,各自拥有独立的机构和官员系统,隶属于不同的中央机构。材料主要反映了北宋初期(  )

A.创新制度加强地方治理B.地方行政层级划分的混乱C.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减弱D.推行重外轻内的治国理念

12.

宋代《吕氏乡约》在当时具有一定的教化影响,但终两宋之世,乡约的推行均未形成大的气候。自明代王守仁以巡抚身份与士绅共同合作,推行《南赣乡约》后,乡约逐渐成为半官方组织在全国范围推广。由此推知,造成这一差异性主要因素是(  )

A.理学的普及范围B.经济的发展水平C.政府的介入程度D.民众的接受意愿

13.

记载元代历史的藏文史书《汉藏史集》中写道: 最初,在玛卡秀雅许的上部,有斯巴的王子名叫亭格,生有三子,即汉、藏、蒙古(霍尔)三者 。由此可知,当时(  )

A.大一统思想得到发展B.文明起源多样性得到认同C.华夏认同的观念形成D.中华同源共祖意识的传播

14.

在明代中晚期的江南社会里,出现了大量由女性书写的作品以及预设读者为女性的作品,甚至家族内才女的作品集成为当时名门望族的重要文化资产之一。这反映出晚明当地的社会氛围是(  )

A.心学强调人欲也是天理,形成解放个性的风气B.受西学和基督教影响,女性受教育的机会大增
C.商业文化发达,旧有社会秩序逐渐松动和瓦解D.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带动大众文学的盛行

15.

下图反映的是明清时期某种农作物的推广过程。

据此可知,该农作物是(  )

A.甘蔗B.水稻C.棉花D.玉米

16.

尽管乾隆皇帝在各省大力推行严禁烧锅(制酒的作坊)政策,但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督抚很难贯彻这一政策。 因利之所在,人所必趋 五省之民,执此业者不可胜计 虽经严禁,终莫能断绝也 。这反映出,清代中前期(  )

A.传统政策亟需变革B.农业生产衰退产生粮食问题C.工商皆本观念盛行D.中央权威受到地方势力挑战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孔子以 为核心,主张 为政以德 。《论语》记载: 子贡问政。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孔子认为 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 又主张统治者 施取其厚,事举其中,敛从其薄 。孟子将孔子的仁爱理论发展为 仁政 的政治统治理念,主张将礼乐教化渗透于人民的日常生活中。认为统治者要在纷争的战乱中取得胜利,不能单纯地凭借武力征讨,最关键的是实现民心的归向和支持。统治者要想获得民心,则必使百姓有 恒产 。孟子提出了 大农业 的概念,将林、牧、副、渔都纳入民生的范畴进行综合发展。
材料二
管子将人民对粮食的依赖性上升到国家的层面,统治者要实现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统治的巩固,那么就必须保证人民无口腹之忧。管子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细致的考察,将土壤及其产物分为九十种,建议当地生产者因地制宜,发展生产。商鞅大力实施其 农战 思想。在他看来,国家之强弱的关键在于粮食的多寡。商鞅将农业和战争紧密结合,以农养战,以战促农,把全国大部分劳动力都束缚在土地上,使其成为耕作者,从事农业生产,提高粮食产量。农民平时生产,战时则从戎打仗。为配合 农战 的顺利推行,他还提出限制人口流动,限制士大夫所养食客数量。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向德富、赵川《先秦儒法两家重农思想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儒家和法家重农思想形成的背景并分别概括其主张。(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家重农思想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都护府是唐朝对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管理的重要机构,涉及北方边疆及岭南地区。都护府的职能是(一)负责维持本府辖区内的统治秩序,对内附民族进行安辑;(二)保卫本府所辖各府州的安全,防止他国侵犯;(三)考核本府下属各府州都督、刺史与中央合作的情况及其 治绩 ,叙录功勋;(四)镇压人民的反抗,征讨民族上层的分裂叛乱。都护府的长官除汉族官员外,还有部分少数民族的上层人士。都护府下辖的各羁縻州,长官由当地少数民族原有的酋领、君长担任。

——摘编自唐启淮《唐代都护府述略》

材料二
在中国长期的大一统历史中,元朝是由北方游牧民族在中原建立的第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大一统中央集权王朝,而且把大一统国家治理模式推向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峰。元朝基本上实现了对西藏、新疆、云南等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统一多民族国家政策。这是以往中原王朝难以企及的政治成就,也是元朝历史不同于前代的特殊性。

——摘编自乌云高娃《元朝统一多民族国家治理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唐朝在边疆地区设置都护府的认识。(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元朝在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边疆治理上的成就。(4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某研究者设计了以下研究思路:
第一步,通过阅读大量文献与历史资料,了解宋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思想等方面,了解和把握宋代社会发展的总体特征。
第二步,对科技繁荣的原因进行分析论证,对中国科技史等相关资料文献进行分析、概述。从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哲学思想等方面论述社会发展中利于科技繁荣的因素。
第三步,通过借鉴影响宋代科技发展水平的社会因素,思考当今实现科技强国的方法。
根据研究思路确定一个研究题目,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清代中期冀鲁豫三省商业城镇的空间分布与市场层级

——摘编自许檀《明清时期华北的商业城镇与市场层级》

材料二
明中期以后,商人可以光明正大的穿着绫罗绸缎,出行也再无需路引,可以随心之所向。晚明以后,在全国形成了多个物资生产中心,奠定了当时商业交流的坚实基础,而那些原有的市场或商业城镇,由于有了充分的货品供应,商业规模进一步扩大。例如,临清 为南北都会,萃四方货物 东南纨绮,西北裘褐,皆萃于此 。明代,临清是江北规模最大的棉纺织品贸易中心,每年的棉布成交量达上百万匹。到了清代,粮食成为临清市场上最大宗的商品,其每年的贸易量有时能达到1000万石。商品交流的集中化,使得像临清这样的商业城市源源不断地获得各地出产的商品,吸引了各地商贩来此交易,使得本地区的服务业也得到迅速发展,如餐饮、住宿、货物搬运、仓库出租等,这进一步推动了减市的繁荣稳定。

——摘编自叶培兴《明清以来临清城市兴衰研究》等

(1)根据上述材料,指出明清时期临清在全国贸易中的地位。(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临清经济繁荣的原因。(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