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云南省大理州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30+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33 浏览数:156

一、单选题

1.

中国是远古人类的重要起源地,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半坡文化是早期中华文明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半坡文化表述正确的是(  )

A.属父系氏族公社时期B.出现了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C.使用磨制石器和陶器D.是南方农耕文化的典型代表

2.

先秦时期,无论是富丽堂皇的宫殿,还是平民百姓之家,都没有桌椅板凳,大家都是 席地而坐 。当时的跪拜只是一种礼仪,所表达的是尊敬,并没有任何尊卑之分。可见跪拜(  )

A.协调了各阶级的矛盾B.具有礼仪典范的作用C.内容复杂和作用有效D.满足贵族的统治需求

3.

2022年12月14日,成都考古中心首次展示了一批重要的秦简。这批260余片秦简出土自位于成都旧城中心地带的字库街遗址,经学者初步判断,其年代为战国晚期至秦代期间。据此可知,这批秦简的出土(  )

(注:西工二字意为秦国设于蜀郡的手工业部门管理者)

A.考古比文献更可靠B.成都商品经济非常繁荣C.经济管理异常严格D.有利于成都的考古研究

4.

《汲郑列传》中记载: 天子方招文学儒者,上曰吾欲云云,黯对曰: 陛下内多欲而外施仁义,奈何欲效唐虞之治乎! 上默然,怒,变色而罢朝。 这从侧面反映汉武帝(  )

A.为人内外不一B.削弱了儒家的社会地位C.糅合儒法思想D.采取 外儒内法 治国策略

5.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林立,南北朝的史学家竭力标榜自己所仕的王朝是华夏文化的正宗继承者,竭力贬斥竞争政权为蛮夷。这一现象反映出(  )

A.争论中蕴含着文化认同B.儒学正统地位受冲击C.明 夷夏之辩 的重要性D.南北文化交流被阻断

6.

图2为唐朝的长安地图,该图重在突出 (  )

图2

(注:唐长安城分为内外城。内城位于全城中轴线靠北的区域,包括宫城和皇城,外城由坊、市和街三大部分组成,朱雀大街为中轴街,左右两侧对称的城区将整个外郭城分隔为108坊,坊区为居民区。在东西城区各设市区,为东西两市)

A.城市的设计理念B.城市的安全职能C.都城的管理职能D.交通与文化功能

7.

盐引是政府发给盐商的食盐运销许可凭证。宋徽宗政和三年蔡京创盐引法,用官袋装盐,限定斤重,封印为记,一袋为一引,编立引目号簿。商人缴纳包括税款在内的盐价领引,凭引核对号簿支盐运销。盐引法(  )

A.冲击了传统经济政策B.推动了新生产关系滋长C.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D.提高了商人的社会地位

8.

明朝初期实行钱钞并用的货币体系。但后来因为纸钞贬值,民间货币结算大量采用白银,万历年间白银成为税金的结算货币,加剧了白银货币化的趋势,这种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  )

A.自然经济解体B.赋税制度改革C.商品经济发展D.人口增长迅速

9.

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提出了解世界各国的发展大势, 凡外邦人技艺精巧,邦法宏深 ,所以应 柔远人之法 ,学习西方先进,鼓励对外交往, 宜先许其通商 惟许牧司等,并教技艺之人入内,教导我民 。洪仁玕的思想(  )

A.催生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B.有鲜明的资本主义性质C.突破了中体西用的指导思想D.有利于推动早期现代化

10.

台湾在清朝统治的200年间,人口激增,地方行政单位(府、州、县、厅)逐渐增加,中法战争后鉴于台湾的国防地位,1885年,台湾升级为行省,刘铭传成为清朝历史上第一位台湾巡抚。这反映了此时的清政府(  )

A.面临着严峻的民族危机B.进一步扩大地方自治权C.积极大胆提拔汉族官员D.与时俱进调整治国方略

11.

1901年,慈禧太后发布谕旨: 妇女率多缠足,由来已久,有伤造物之和,嗣后缙绅之家,务当婉切劝导,使之家喻户晓,以期渐除积习。 在这一谕旨下,各地方官员推动风俗改良运动,民间也自发创办不缠足会等组织,解放女性身体的同时为兴女学提供了基础。这反映了当时(  )

A.不缠足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B.政府成为清末新政的主导C.新政改革加快社会风俗改良D.风俗改革颠覆了国人观念

12.

1920年5月1日,在全国很多城市举行了集会、演讲或示威游行,全国很多报刊如北京《晨报》、天津《大公报》、上海《申报》等报道了各地庆祝 五一 的情况或发表纪念文章。形成了一个中国历史上前所未见的、声势浩大的纪念劳动节的宣传。这表明(  )

A.国民觉悟得到提升B.标志新救亡之路出现C.无产阶级影响扩大D.新型政党已开始筹建

13.

1937年7月8日,中共中央发出《中共中央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7月15日,周恩来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交付蒋介石,蒋介石扣压没有公布。在全国抗日形势的推动和中共督促下,国民党中央通讯社于9月22日向全国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该《宣言》的公布(  )

A.促成了国共由对峙走向合作B.体现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C.说明国民党被迫向中共妥协D.表明蒋介石放弃了反共的立场

14.

1979年7月,国务院下文各省、市、自治区,要求少数国营企业组织试点,放权让利,改革现行管理体制。 放权让利 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

A.扩大企业自主权B.增强企业活力C.实施对外开放D.调整工业结构

15.

图3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部分规定,由此可见,民族区域自治(  )

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依照宪法和本法以及其他法律规定的权限行使自治权,根据本地方的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的法律、政策。

图3

A.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民族自治B.是基层民主的形式C.体现联邦制内的人民当家作主D.享有高度的自治权

16.

1986年7月,中国申请恢复在关贸总协定的地位;从申请复关到入世,我国走过了15年。2001年11月10日,世界贸易组织(WTO)通过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决定。中国入世(  )

A.对经济体制改革产生决定影响B.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的启动C.促进了 走出去 战略的实施D.使中国开始参与经济全球化

17.

古巴比伦时期,在泥板文物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案例,一个名叫伊阿·鲁·巴尼的人,因自己在城区的一处土地所有权被无故剥夺而提请诉讼,汉谟拉比亲自裁决后,指令当地总督说: 伊阿·鲁·巴尼的土地所有权是自古就有的,因为在文书上是让渡他的。 这反映了古巴比伦(  )

A.土地私有极为普遍B.司法蕴含契约精神C.土地纠纷屡见不鲜D.政府保护私有财产

18.

亚历山大大帝占据波斯后,对波斯帝国原有的行政区划和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在各个地区的总督辖区实行军事、财政与民政三权分离,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

A.实现官员之间的制约B.加强对波斯的控制C.适应当地风俗的需要D.建立完善官僚体系

19.

印度种姓制度将人分为4个等级,第一等级婆罗门主要是僧侣贵族;第二等级刹帝利是军事贵族和行政贵族;第三等级吠舍是普通雅利安人;第四等级首陀罗绝大多数是被征服的土著居民;种姓世袭。实施种姓制度的印度(  )

A.人民社会地位下降B.社会阶层流动受限C.必然会落后于世界D.职业选定唯种姓论

20.

欧洲的基督教神学断言上帝是永恒的、超验的存在物,是全智、全能、全善的。因而上帝具有最高的价值,是一切价值的源泉;只有上帝所愿,才是有价值的。基督教神学在中世纪影响着整个西欧社会。这反映了当时(  )

A.西欧浮躁的社会心态B.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C.西欧社会的价值取向D.宗教神学的残酷统治

21.

哈里萨辣椒酱是一种产自突尼斯的辣椒酱,主要材料是塞拉诺辣椒等红辣椒和各种香料、药草,在有大量阿拉伯人居住的国家,哈里萨辣椒酱都是常见的佐料。哈里萨辣椒酱出现主要得益于(  )

A.迪亚士发现好望角B.非洲的物产丰富C.突尼斯人民的智慧D.哥伦布发现美洲

22.

牛顿认为科学鼓励人们根据因果关系来思考和观察事物,在科学工作的后面必定有一种关于世界的合理性或者可能性的信念,这就是他的上帝。这表明科学(  )

A.发现了客观自然规律B.摆脱了对上帝的迷信C.为理性活动解除枷锁D.再塑了对自身的崇拜

23.

19世纪上半叶,英国传统的乡村社会逐渐被城市社会所取代,社会结构变得更加复杂,社会流动性得到了提高。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科学技术的推广B.机器工业时代确立C.信息时代的到来D.出现了 电气时代

24.

山县有朋在明治维新初期谈及农民的惨状: 日本农业既无适当的抵押贷款、保险和储蓄之类的办法,所以不能应付高额固定的划一货币地税。因而近年来已有数万农民破产,……今后数十年内蹈此覆辙者势将倍蓰。 这反映当时日本(  )

A.阶级矛盾的激化B.明治维新改革不彻底C.未走向富强之路D.瓦解了封建自然经济

25.

1844年1月,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中指出: 我们根本没有想到要怀疑或轻视 历史的启示 ;历史就是我们的一切,我们比其他任何一个先前的哲学学派,甚至比黑格尔,都更重视历史。 这反映了恩格斯(  )

A.总结和认识历史作用B.开阔宏观的治史视野C.最强烈的历史使命感D.追求历史的理性精神

26.

下表是1884~1900年欧洲列强在非洲侵占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领土和人口的统计表。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国家

侵占土地万平方英里

人口

英国

370

5700

法国

360

3650

德国

100

1470

比利时

90

3000

葡萄牙

80

900

A.体现了欧洲列强争夺勾结的关系B.适应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需要C.极大地加速了欧洲资本原始积累D.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7.

凯恩斯认为: 对商品总需求的减少是经济衰退的主要原因,维持整体经济活动数据平衡的措施可以在宏观上平衡供给和需求,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实行赤字财政,刺激经济的方式以维持繁荣。 其意在强调(  )

A.自由经济模式的弊端B.放弃自由放任的传统C.政府应加强干预经济D.分析经济衰退的原因

28.

1922年,苏俄(联)音乐文化生活日益繁荣,如苏俄(联)国家交响乐团、列宁格勒爱乐交响乐团等许多专业音乐演出团体成立。这表明当时苏俄(联)(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效果显著B.经济和社会重新焕发活力C.基本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D.社会主义改革取得了成效

29.

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 铁幕 演说,攻击苏联所追求的目标是 权力和主义的无限扩张 ;不久,斯大林发表讲话,认为这次演说是 美帝国主义继续大放反苏烟幕,其目的是在盟国中间散布纠纷的种子,使它们难于合作 。由此可推知,当时世界(  )

A.雅尔塔体制已结束B.潜藏着第三次世界大战威胁C.意识形态分歧突出D.形成了全面冷战对峙的局面

30.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出现了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集团组织,这些组织(  )

A.推动了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B.改变了现有的世界经济秩序C.体现了和平与发展是共同要求D.加强了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

二、材料阅读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法家对法律就有较为深刻的认识。《管子》曰: 尺寸也,绳墨也,规矩也,衡石也,斗斛也,角量也,谓之法。 汉武帝确立儒学为正统并 定于一尊 以经注律 引经解律 等应时而起,大行其道。魏晋时期规范汉以来反映 以经注律 成果的律条内容并试图使之法典化。《唐律疏议》完成了 一准乎礼 得古今之平 并被封建后世奉为 楷模 。明清时期以注释律条为主要内容的律学成果,则大大提高了法典的司法实用性,提高了司法效率。

——摘编自李俊《论中国古代法学发展的特点与影响》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大动荡,阶级关系和阶级矛盾错综复杂,外患环生,内乱叠起,法律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变化的主要特征是历史悠久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及西方法律的输入。特别是20世纪后,先进的中国人认为法律有利于活跃人们的思想、开阔视野。近代著名法学家沈家本在考订中国古代法律制度和浩繁的法学文献的同时,积极引进资产阶级法律,有力地推进了法学研究和立法工作,这种努力与空前的民族、政治、社会危机交织在一起,也推动了中国法律的现代化。

——摘编自袁敏殊《西方法律、法学的输入与中国法制的近代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确立了法律权威,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保障了法律的胜利实施。特别是十八大以后,国家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适应经济社会新发展新变化,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摘编自杨宝成《新中国60年法律发展的主要历程及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法律演变的特点,并说明原因。(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法律的特色及其作用。(6分)
(3)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法律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3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文化像有机体一样地生长着,经历原始、文化和文明的阶段,由生到灭亡,并潜存着永恒重复的可能。文明的生长并不是无止境的,文明都可能在其生长的任何一点上衰落下来。所以西方文明的历程也不可能例外,现在唯一活着的西方文化就处在走向文明的末期阶段,必须明白在这样的时代中,很多东西变得不可能了。

——【德】斯宾格勒《西方的没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世界史知识,论述材料中的观点。(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表述清晰)(12分)

四、材料阅读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特别关注人民的健康。新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1950年颁布《救济失业工人的办法》,对解决旧中国遗留的失业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1951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包括养老、伤残、遗属、疾病津贴、医疗、工伤和职业病、生育待遇等保障项目。此后,国家颁布了救灾救济、优抚安置等一系列社会保障政策,并根据社会发展对有关政策进行了充实和调整。为适应改革开放的新形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对社会保障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1984年,开始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986年,建立了城镇失业保险制度;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分别开始实施生育保险、工伤保险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改革;1999年,建立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02年,开始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疾病防治成效显著,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推进,人口健康服务全面改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劳动就业工作不断加强。亿万城乡居民病有所医、老有所养。

——摘编自任意、吴佳佳、杨忠阳《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中国发展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原因。(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