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陕西省商洛市高一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6+4)【纲要下】

适用年级:高一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陕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73

一、单选题

1.

比利时地理学家奥特柳斯曾编绘《亚历山大大帝远征图》。全图以山水为纲,以行省为地理单位,以中心城市为支点,展现了亚历山大帝国的辽阔盛景……甚至还绘出了印度洋上的帆船和 海怪 。从史料实证角度出发,该地图(  )

A.因年代久远已无法真正揭示历史真相B.属于研究亚历山大帝国的第一手史料C.具有极其珍贵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D.为研究古代文明扩展提供了图像史料

2.

印加帝国形成后,规定被征服的人民都要信仰印加人崇拜的主神并在各地建造太阳神庙。同时, 征服的人民可以保持对原有神灵的崇拜。由此可见,印加帝国(  )

A.神权干预政治发展B.借助神权维护统一C.地方行政体系完整D.政治统治较为严密

3.

英国史学家奈杰尔.克里夫在其著作中对某位航海家在15世纪的一次航海活动作出了评价: 这次探险的航程极富戏剧性,人们花了两年时间与大海搏斗,与家乡失去联系,唯一的依靠就是基督教信仰,有时候连续三个月看不到任何陆地的影子,他们进入印度洋后情况变得更糟,没有地图,也没有任何已知信息。 据此可知,这次航海活动(  )

A.完成了首次全球航行B.发现了非洲最南端的海角C.实现了与印度的直航D.开辟了通往美洲的新航路

4.

16世纪末到19世纪初,西班牙人通过中国商船把中国的丝绸、瓷器、工艺品等货物运往马尼拉,然后用大帆船把货物运销到墨西哥的西海岸港口;归程时,装载美洲白银的大帆船回到马尼拉,西班牙人再以白银采购中国商品。这说明 马尼拉大帆船贸易 (  )

A.满足了欧洲对黄金的渴求B.促进了世界市场雏形出现C.建立了西班牙中转的贸易D.推动了太平洋两岸的交流

5.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是军队的最高统帅,可指挥各州服役的军队,任命各级军官等。但总统关于军事问题的设想、计划、预算以及对各级军事官员的任命都需要经过国会的批准和同意方可实行。这一规定体现了(  )

A.联邦制原则B.分权制衡原则C.人民主权原则D.议会至上原则

6.

表1所示为1838—1856年英国纺织行业用工变化情况(单位:%)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份

13岁以下儿童

13—18岁少年

13岁以上女工

18岁以上男工

1838

5.9

16.1

55.2

22.8

1850

6.1

11.5

55.9

26.5

1856

6.6

10.6

57.0

15.8

A.机器生产的推广B.资本主义的萌芽C.劳动报酬的低廉D.剥削程度的加深

7.

巴黎公社彻底转变了政治组织和政治形式的理念,将一种新发现的政治形式变为现实,与一切旧有压迫性的国家组织的历史断裂。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巴黎公社(  )

A.把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现实B.揭示了人类发展的客观规律C.实践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原则D.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

8.

国际联盟将裁军问题纳入了高级国际政治的殿堂,置于国际社会的透明监督之下;国联建立后的第一个十年中,直接或间接处理了30多起国际争端;通过决议,国际联盟成立毒品问题顾问委员会,推动各国执行禁止贩卖毒品的《海牙公约》。材料说明当时(  )

A.国际政治新秩序得到确立B.国联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C.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潮流D.各国和解的障碍已经被消除

9.

图1所示是苏俄内战形势图。图片中的信息可用来说明(  )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的必要性B.新经济政策不适应时代的发展C.苏俄政权的政治危机日益加深D.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建立

10.

甘地每到一处,都会深入群众,鼓动人们坚持采用非暴力的方式进行斗争,就如尼赫鲁曾说, 甘地用他丰富的辩才和说服力要求人们采用非暴力的方法……他的话朴素简明……他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们的心,并开动了我们的脑筋 。据此可知,甘地的宣传(  )

A.引发了各地的抗税斗争B.实现了国家主权的独立C.提高了民众的民族意识D.展示了卓越的领导能力

11.

表2所示是1930年和1938年世界大国的国防开支。表中的信息可用于说明当时(  )

1930年、1938年列强的国防开支(单位:百万美元)

日本

意大利

德国

苏联

英国

法国

美国

1930

218

266

162

722

512

498

699

1938

1740

746

7415

5429

1863

919

1131

A.第二次世界大战规模越来越大B.国际形势的日益紧张C.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已经瓦解D.各国重工业发展迅速

12.

随着日、欧两强与中国、南斯拉夫等国在两大阵营中形成离心之势,以及广大第三世界国家反霸高潮兴起,两大阵营的对抗逐步演化为美苏两国的全球霸权之争。可以说,冷战时代的两极均势是各种力量的交叉、弥散与界线的模糊。这说明(  )

A.两极格局中孕育着多极化趋势B.两极均势摧毁了世界殖民体系C.美苏冷战加速两极格局的瓦解D.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逐渐形成

13.

1953年,赫鲁晓夫提出了苏联农业的改革措施:要求国家加大对农业的投资;加强集体农庄的建设,提高集体农庄和集体农民的物质利益;取消集体农庄庄员耕种自留地的限制,改革集体农庄庄员的劳动报酬制度。由此可知,赫鲁晓夫的改革(  )

A.背离了社会主义方向B.彻底否定了 苏联模式 C.重视市场调节的作用D.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发展

14.

1956年7月,埃及政府宣布将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英法为重新控制苏伊土运河,联合中东国家以色列对埃及发动了军事行动。美国和苏联对此表达严重关切,最终英法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同意了停火决议,英法的军事行动以失败告终。这一事件从侧面反映了(  )

A.中东地区矛盾的持续加剧B.美苏对抗关系的缓和C.世界殖民体系的不断瓦解D.世界和平运动的崛起

15.

进入21世纪,社会信息化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潮流,出现了 一部手机走天下 的现象(如图2所示)这体现出新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

A.高深莫测B.实时更新C.相互促进D.智能便捷

16.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复苏势头脆弱,全球贸易和投资低迷,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持续波动。同时,地缘政治因素错综复杂,传统和非传统安全风险相互交织,西方国家保护主义抬头。这表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

A.催生了贸易保护主义B.仍然面临着巨大阻碍C.受西方国家全面支配D.使经济风险日益增强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早在考古学上的埃利都.欧贝特文化时期(公元前4300~前3500年,军事民主制时期)就已开始出现城市,这些城市始建于国家产生前,如乌鲁克。及至 苏美尔初史时期 (公元前3500~前2700年),伴随着阶级分化,城市成为结合周围若干城镇、农业地区而形成的国家的中心。在苏美尔,这种以城市为主要基础和单位的国家相继产生了许多,如乌鲁克、乌尔、乌玛、基什、拉阿什等数十个,史学界一般称其为 苏美尔城市国家 苏美尔城邦 。苏美尔城邦时期,军事民主制的机构发展为国家的政治机构,即军事首领演化为城邦首领,氏族长老会演化为贵族会议,氏族部落成员参加的民众会议演化为公民男子战士会议(也称人民大会)。这三个机构的力量对比对城邦的政权组织形式具有决定性意义。

——摘编自张志民、张淑君《试论苏美尔初史时期城邦政体》

材料二
自13世纪后半叶开始,意大利商人除了继续扩展翻越阿尔卑斯山至法国和南德意志的陆上商路外,又不断开发经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和英吉利海峡至英国和尼德兰等地的海上商路。于是,水陆商路几乎遍布了整个西欧地区,在多瑙河、莱茵河流城乃至西班牙和英格兰各处水陆交通要道口都出现了城市。……一些城市的发展得不到皇帝多少实际的支持,它们的独立性显得尤为突出——不仅是相对独立于封建领主,也相对地独立于国家权威,它们维护自治权的手段主要是组建城市联盟,联合抗拒封建割据状态下不利于城市发展的各种势力。

——摘编自计秋概《市民社会的雏形一中世纪欧洲城市与市民阶层的历史作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13世纪后期西欧城市发展与美索不达米亚地区早期城市发展的不同之处,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时期西欧城市发展的影响。(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北方文艺复兴(德意志、法国、英格兰、波兰等)在时间上晚于意大利文艺复兴,而且很大程度上是从意大利传入的。虽然北方的学者,比如英国的乔叟,早在14世纪时到访过意大利,但直到15世纪末,学者、学生和商人前往意大利才成为家常便饭。随后,文艺复兴传入北方。但北方文艺复兴也有其自身的根源和特点。它更多的是扎根在宫廷和大学,而不是在大型商业城市。同意大利相比,北方的人文主义与基督教虔信主义关系更为紧密。广义上说,北方文艺复兴寻求基督教人文化,寻求宗教与世俗的调和。

——摘编自【美】苏里文、谢尔曼、哈里森《西方文明史》

材料二
如果说政治上的碎片化带来欧洲在1500年前所具有的活力、创新性、转化动力和物质成就,那么这些特征得以延续的部分原因,便是宗教改革所带来的文化与神学的碎片化,其直接后果是破坏了此前帮助把碎片化的欧洲政权联系到一起的大多数欧洲人的信仰系统和组织——罗马教会。在接下来的转型中,其他权威也相继衰弱或垮塌,包括王权和固有的宇宙认知。马丁·路德本人亲自促进了这一发展,他拒绝亚里士多德和其他经典权威,并坚持用自己的理智来解释基本证据——质疑与实证构成科学革命的两个关键要素。

——摘编自【美】乔纳森·戴利《现代西方的兴起》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与意大利文艺复兴相比,北方文艺复兴的不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的影响。(4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17世纪中期起,英殖民主义者开始向东南亚地区渗透,他们除以贸易为先导,以武力为后盾,以发动战争为制胜法宝外,还通过充当保护人,夺取对缅甸和马来亚的殖民统治权。1647年,英国与缅甸签订了《英缅条约》,准予英国人在恒枝岛有永久居留权,可以自由贸易等。1824年,英国迫使荷兰在伦敦签署了《英荷条约》,荷兰彻底放弃了占有新加坡的愿望。从17世纪末开始,英国还在非洲从事了长达一个多世纪的罪恶的奴隶贸易,利物浦、曼彻斯特和伦敦等工业城市都是直接或间接地奴隶贸易繁荣起来的。1885年,柏林会议结束后,随着欧洲帝国主义争夺和瓜分非洲的加剧,英国的政策也转向以力图夺取尽可能多的殖民地为目标。

——摘编自何跃《试析英国在东南亚的早期殖民扩张》

材料二
19世纪, 英国商人在印度发现了最大的市场,在这个开放的市场中,英国的商业资本可以轻易地取得支配地位 。而美国处于欧洲利益的边远地带,对于英国的核心利益即欧洲霸权和世界霸权毫无染指之意,其在美洲大陆和亚太地区的殖民扩张政策并没有直接损害到英国的利益。19世纪末20世纪初,大英帝国在与其他帝国主义瓜分世界的殖民竞争中已处于不利地位,英国的经济实力优势逐渐丧失,海上优势地位不断被动摇。同时,美国民族主义精神中的 盎格鲁撒克森 种族优越性也是英、美能够携手的文化意识形态因素, 双方之间的矛盾是家庭纠纷,但总会站在一起主宰世界

——摘编自王利《英国应对美德扩张的策略及原因探析——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为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英国在东南亚和非洲的殖民政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英国对美国殖民扩张行为不断妥协的原因。(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17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英国殖民扩张政策的认识。(4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如果认为一个像欧洲福利国家那样成熟且近于迟滞的社会形态会在数年的经济国际化之后就消失掉或者演变成一种完全与以往不同的东西,那这个前提就是错误的。体制的变革通常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作为一种渐变式的变革出现的。除了社会和体制变革的长期性以及渐变性的本质,社会发展还总会不断遇到各种相互作用的原因,因而它或是发展进程变缓,或是发展方向改变,或是出现新的调整,或是发展进程停滞。

——摘编自【德】沃尔夫冈.施特雷克《购买时间:资本主义民主国家如何拖延危机》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 资本主义国家的变革 ,自拟论题,并进行论证。(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逻辑严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