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山东省菏泽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历史试题(15+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453

一、单选题

1.

图1是距今4800—4700年的北方龙山文化时期石头城分布图。这些城址的发现印证了(  )

图1

A.中国开始进入新石器时代B.邦国林立的国家初始形态C.早期中华文明的区域联合D.连绵不断的中华文明特征

2.

美国教科书《世界历史》中写道:中国古代 道家像儒家一样,并不关心宇宙的深层意义,而是试图说明人在现实世界中的行为方式。 由此可见,道家和儒家共同关注(  )

A.社会生活B.王朝统一C.自然规律D.道德规范

3.

司马迁在《匈奴列传》中记载北方的匈奴先祖是 夏后氏之苗裔也 ;《东越列传》中记载东南的越人 其先禹之苗裔 ;《西南夷列传》中记载西南百越民族的政权由华夏族人庄踽建立。其意在强调(  )

A.民族交融B.以夷变夏C.民族平等D.夷夏同源

4.

钱穆说: 魏晋南北朝时代一切学术文化,必以当时门第背景作中心而始有其解答。当时一切学术文化……由于门第之护持而得传习不中断;亦因门第之培育,而得长有发展。 这蕴含的历史信息是(  )

A.九品中正制使官员选拔更公平公正B.门第观念顺应历史发展要求C.士族成为传承中国文化的重要力量D.士族是魏晋政权的主要支柱

5.

有学者对唐朝小说中人物在长安的活动轨迹加以分析,得出结论:盛唐以兴庆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中唐变为以大明宫为中心的政治集团与中南部文士社群;晚唐则以晋昌坊、具有宗教色彩的坊里为中心,更为世俗化。这一变化反映了唐代(  )

A.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B.由盛转衰的时代变迁C.长安是国际性大都会D.小说创作进入黄金时代

6.

北宋殿试制度以皇帝亲自检阅试卷的方式筛选出 天子门生 ,这些政治精英被授予官职后为报君恩,出于贯彻施行皇帝政治纲领的目的,发挥了巩固皇权的作用。这表明(  )

A.科举制的完善利于维系统治B.士大夫政治已占据首位C.儒学成熟影响国家发展进程D.科举制度强调公平竞争

7.

明清时期, 苏松熟,天下足 演变为 湖广熟,天下足 ,沿海省份可耕地面积增加到19152万亩,占全国可耕地面积的45%;1850年,北至天津,南至广州的沿海城市,均成为国内贸易中转站和对外贸易枢纽。这说明这一时期(  )

A.海外贸易繁荣B.地区贸易网络形成C.经济重心东移D.融入全球经济体系

8.

图2是战国以来人均粮食占有量和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图。能够解释宋朝以来变化的是(  )

图2

A.政治腐败和贫富分化B.全国耕地面积的减少C.经济作物的广泛种植D.全国人口的快速增长

9.

中国历代王朝的都城基本布局形制、都城建筑称谓、象征国家政权的大朝正殿 居中 居前 居高 理念与都城中轴线制度延续不断,从未因王朝统治者的族属不同而改变。这体现了都城文化的特点是(  )

A.守旧而又维新B.在交流中不断发展C.天圆地方理念D.国家认同的统一性

10.

龙是中国古人由多种动物肢体、器官组合而成的能潜、能走、能飞的 三栖动物 ,是中华先民对自然力的神化的产物,是基于民族文化观念的文化创造。龙文化既是根源文化,也是标志文化;既是物质文化,也是精神文化。这说明龙文化最深层的文化底蕴是(  )

A.开放包容B.多元一体C.自强不息D.实物崇拜

11.

图3展示的是古代两河流域 的书写形式从图画演变到象形,再到楔形的过程。这一演变反映了(  )

图3

A.文字字体趋向于复杂化B.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C.书写载体决定文字形式D.实用性与艺术性结合

12.

埃及埃德夫发现的公元前二世纪后期当地家族墓地主人都有两块墓碑:一块用象形文字按照埃及墓志传统镌刻着纪念墓主人的祷文套语和墓主人的自传;另一块写的是希腊哀歌体墓志铭。两种墓志铭内容各自独立,并非对译。这意味着(  )

A.埃及文化的宗教色彩浓厚B.不同文化的相互借鉴C.征服并未消除文化的隔阂D.希腊文化中心的转移

13.

表1为16—17世纪载有明代青花瓷的沉船列表。据此推断,当时(  )

表1

年代

沉船之地

国籍与船名

1544

南非海岸

葡萄牙圣班多号

16世纪前半叶

马来半岛东方海域

葡萄牙宣德号

1552

南非海岸

葡萄牙圣若奥号

1576

今美国南加州海岸

西班牙圣菲利普号

1588

爱尔兰水城

西班牙特里尼达巴伦西亚号

1595

今美国加州德雷克湾

西班牙圣奥古斯丁号

1600

菲律宾马尼拉

西班牙圣迪亚哥号

A.瓷器成为中华文明的新象征B.欧洲主导的全球贸易网形成C.瓷器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媒介D.中国是世界商业贸易的中心

14.

2019年4月15日的一场大火,将巴黎圣母院——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世界文化遗产毁于一旦。让人感到安慰的是艺术历史学家和历史建模师安德鲁·塔隆曾于2015年创建了该建筑的数字档案。这旨在说明(  )

A.文化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B.文化遗产保护刻不容缓C.用科技保护遗产是唯一出路D.科技与文化共生的必要

15.

截至2023年5月,全球难民约达1.1亿人,创历史新高。图4是 世界难民日 的部分主题,这反映出(  )

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

2010年:家园

2014年:因战争导致分裂的家庭即便只有一个也太多

2023年:远离家园之处的希望

图4

A.难民问题是一个长期性难题B.西方国家是难民问题的始作俑者C.联合国解决难民问题的决心D.全球难民问题威胁地区和平稳定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片树叶的故事:唐宋时期江西的茶业经济

材料一
由唐至宋,茶业经济崛起,饮茶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江西是利用茶较早的省份,早在东汉,庐山便有寺僧采制野茶。唐、宋是江西茶业发展的盛期,产茶县达50余个。年产茶亦相当可观,茶叶贸易兴旺,浮梁县就是有名的茶贸市场。江西的年收茶课银达15万贯,占全国四分之一。

——据黄积安《江西茶叶历史与现状》

材料二
江西的经济是在安史之乱以后开始有了显著的发展。到了宋代,随着农业技术的提高,江西的茶叶生产有了进一步提升,呈现数量巨大、种植地更广、专业化程度更高的特点。茶叶生产逐渐呈现商品化的趋势,成为农民谋生的重要手段。

——摘编自周荃《经济重心南移趋势下的唐宋江西茶业经济》

材料三
历史学家费尔南认为: 茶在中国与葡萄在地中海沿岸起的作用相同,凝聚着高度发达的文明。 茶叶是唐宋时期种植的最为重要的一种经济作物,在经济结构调整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茶业经济既是唐宋社会农业发展和文明进步的结果,又反过来引起整个社会的新的变化和发展。

——摘编自林文勋《茶叶和唐宋经济》

(1)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宋时期江西茶业经济崛起的主要原因。(8分)
(2)茶业经济崛起对唐宋时期的社会发展有什么作用?(6分)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

埃及历史教科书《中国摘要》中的古代中国形象

材料一

埃及历史教科书中人物出现频次表

表2

人物名字

频次

炎帝、秦始皇、苏轼、伏羲、神农、黄帝、女娲、尧、黄帝妻子、舜、启

仲康、夏、商汤、商纣王、武王、穆王、孔子、老子、孟子、汉太祖、刘

盈、曹丕、汉武帝、惠帝、隋炀帝、李渊、唐玄宗、赵匡胤、赵祯、成吉

思汗、忽必烈、铁穆尔、元顺帝、朱元璋、朱允炊、代宗皇帝、康熙、吴

三桂、郑和、吉尔丹、雍正皇帝、乾隆皇帝、嘉庆皇帝

45

材料二
中国默默无闻,与世隔绝,人们不知道关于它的任何消息,直到阿拉伯人往来与它,他们(阿拉伯人)写了很多关于中国的书籍,这些都是使世界人们注意到中国的原因。很多朝代都有中国与阿拉伯国家交往的事迹,如:唐朝时阿拉伯国王亚兹德到中国避难,在唐朝皇帝的影响下开始修身养性。
材料三
在书写中国古代历史时,该书情感倾向为 积极 的数据共26条,达到了46%;情感倾向为 中性 的数据有23条,占41%;情感倾向为 消极 的数据有7条,占13%。对情感倾向为 积极 的词频分析,排前三位的词为: 王国 古老 伟大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彭飞等《埃及历史教科书中的中国形象》

(1)根据材料说明埃及历史教科书中塑造的古代中国形象。(6分)
(2)任选其中一个角度,对埃及教科书塑造的古代中国形象加以评析。(6分)
(3)对《中国摘要》古代中国形象的不足,提出你的修改建议。(3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分)

亚欧民族大迁徙的历史之旅

图5

——张芝联、刘学荣《世界历史地图集》中国地图出版社

结合材料,以 人口迁移与文化交流 为题写一则历史短文。(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4分)

棉花:一部全球文化史

棉花及棉织品的传播书写了一部棉花与人类互动的物质文化交流史,图6、7、8勾画出世界棉花种植者、制造商和消费者之间不断变化的空间安排。

图6第一阶段(公元前2000年——公元1600年)

图7第二阶段(公元1600年——1780年)

图8第三阶段(公元1780年——1860年)

——据(美)斯文·贝克特《棉花帝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世界棉花产业的空间变化。(8分)
(2)结合所学知识,谈谈棉花贸易活动在近代世界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