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湖南省长郡中学高三月考试卷(一)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湖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745

一、单选题

1.

甘肃、青海一带发现的距今4500年前的马家窑文化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墓葬。这些墓葬中出现了合葬墓24座,其中有数座为夫妻合葬。在马家窑的一座个人墓葬里,发现的陪葬品仅陶器就有91件。据此可知,马家窑文化(  )

A.出现阶级分化B.父权制已取代母权制C.萌生出私有制D.具备国家的初始形态

2.

《史记》记载,西周开国功臣太公望被封到齐国后, 修政,因其俗,简其礼,通商工之业,便鱼盐之利,而人民多归齐 。据此可知,分封制(  )

A.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B.推动了文化交融C.扩大了国家统治范围D.巩固了王室权威

3.

三国时期,蜀汉君主刘备在去世前指定诸葛亮和李严为 托孤 之臣,主持蜀汉大小政务,诸葛亮以丞相的身份兼录尚书事、司隶校尉、益州牧,李严以尚书令兼中都护。这一官职任命体现了(  )

A.行政效率提高B.丞相地位上升C.君主专制强化D.权力制衡加强

4.

北宋初年,在全国各地设立榷酒机构,实行对酒的官营垄断政策。此后,榷酒机构逐渐废弛,到宋神宗时,将全国各州、县、镇市的官员酒坊全部包给民户,还实行了招标竞标的 实封投状法 。这一做法(  )

A.解决了朝廷的财政危机B.标志着 重农抑商 的废弛C.满足了市民对酒的需求D.适应了宋代商业经济发展

5.

王守仁弟子、泰州学派开创者王艮曾提出, 圣人之道,无异于百姓日用",他认为道就在日常生活里,哪怕是一个书童奴婢的视听言行,也体现了 。这一学说(  )

A.促成封建等级制度瓦解B.启迪了市民文化的产生C.呼应了明清社会的发展D.冲击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6.

平定太平天国之后,湘军统师曾国藩出任管辖江苏、安徽、江西三省的要职两江总督,此后数十年间,两江总督基本都被湘军势力把持。直到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才设法让两江地区脱离湘军势力。据此可知,清末新政(  )

A.使半殖民地程度加深B.缓和了社会矛盾C.试图挽救统治危机D.强化了中央集权

7.

1910年10月18日至10月22日,全国体育界人士在南京南洋劝业场场地,参照奥运会模式,举办了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全国性的运动会。上海《大同报》当期发表评论说, 他日者倘得于全球运动会而获优胜,则红旗奏凯,万国欢迎 。材料反映了(  )

A.中国近代体育建立B.对外开放取得较大成就C.革命精神融入体育D.体育强国理念已经出现

8.

傅葆琛在1934年出版的《乡村教育纲要》指出: 废除科举改设掌校之时,无人知乡村教育应当特别研究。乡村教育最初的呼声,始于民国五四运动。 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A.使中国革命重心转向农村B.推动知识界重视劳工阶层C.源于乡村新式教育的发展D.开启中国教育近代化历程

9.

1944年6月9日,包括英、美等国记者在内的外国记者团抵达延安,展开了对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陕甘宁边区的访问。陕甘宁边区军民体现出的高尚精神,得到了记者团的高度赞扬,稍后美军也组成了观察组访问延安。这次访问(  )

A.有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B.推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C.加深世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D.促成美国与中国的军事合作

10.

根据所学知识,影响下图中曲线变化趋势的主要因素是(  )

1982—2010年中国流动人口规模示意图

A.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B.中国人口流动迅猛发展C.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D.社会经济结构发生巨变

11.

公元129年山生在希腊地区的克劳迪亚斯·盖伦,是古罗马最著名的医学家。盖伦早年随当地柏拉图学派的学者,后来到了罗马从事研究。盖伦在解剖学方面有突出贡献,他一生撰写了多部医书,并根据古希腊的体液说提出了人格类型的概念。材料表明(  )

A.罗马注重继承希腊文化B.跨区交往促进文化交融C.古代世界文化多元一体D.行省制度推动技术传播

12.

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庄园主的奢侈品消费增加,他们便开始把劳役地租转化为货币地租,以增加自己的货币收入,不少庄园主开始把庄园的农产品大量投入市场销售,以提高经济收益。这一现象(  )

A.推动了欧洲农奴的解放B.导致了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提高了农业的工资水平D.为加强王权奠定经济基础

13.

英国曾在1750年至1795年间多次颁布法令,禁止与羊毛、钢铁和人造品的相关技术、机器出口。但在1825年,英国政府取消了技术和机器出口禁令,允许技术工人外流。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英国(  )

A.机器大工业已确立B.国内机器市场长期饱和C.开始放弃重商主义D.经济变革推动观念变化

14.

1856年,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提出了著名的 托克维尔之问 ,即法国大革命没有在最专制保守的路易十四时代爆发,反而在资本主义有了一定发展,近代化程度提高后的路易十六时代爆发。从唯物史观的角度,对 托克维尔之问 比较合理的解释是(  )

A.路易十四时代封建制仍在长升期B.普法战争激化了法国社会矛盾C.路易十六时代法国处于革命高潮D.资本主义发展壮大了革命力量

15.

19世纪末,印度国大党大力推广古代印度的传世经典的复兴,《摩诃婆罗多》《罗摩衍那》等古代经典再度流行,国大党领袖提拉克称赞《薄 梵歌》是 最甜蜜而不朽的果实 。国大党推广古代经典意在(  )

A.推动民族解放运动B.唤醒印度工人阶级C.弘扬印度古典文化D.摧毁世界殖民体系

16.

随着欧盟成员国逐渐增多,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性逐断显露,各国的民族认同感在逐渐增强,欧盟内部的共性减少,对点各自利益诉求的多样性使欧盟内部局势渐趋复杂,一些成员国对欧盟整体的共同利益和目标产生了非议。这表明欧洲(  )

A.无法维系其内部力量平衡B.民族利益分歧阻碍了一体化C.联合只停留在经济政治领域D.一体化缺乏共同的文化基础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处于今云、贵、川一代的少数民族即所谓 西南夷 地区,早在秦代就已置于中央王朝的统治下。秦亡以后,中央王朝对这里的统治曾一度中断。汉武帝时,唐蒙率军进入夜郎道(今贵州附近)。唐蒙对当地少数民族赠予丰厚礼物,宣扬汉王朝 威德 。当地首领夜郎侯多同愿甘心向汉,汉王朝就在夜郎地区设立郡县,依汉制置吏,并让夜郎侯的儿子任县令。夜郎归属汉朝后,四川一带土著也纷纷要求归附。汉武帝派司马相如出使西南,赢得当地人好感,汉朝遂在当地设都尉,置十余县。汉朝在夜郎地区修筑 南夷道 ,在四川开通灵关道,在安宁河上架桥,直达今西昌附近。

——摘编自林剑鸣《秦汉史》

材料二
明朝经过洪武、永乐两朝,对云南、贵州、四川南部等地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基本确立。这些地区的省级机构和内地一样,设三司。基层管理主要依靠当地土著担任的土官,亦称土司,武职称宣慰使、宣抚使、招讨使,文职称土知府、土知县。土司大多为当地民族首领,一般世袭其职,但形式上必须经过中央批准。一部分土司衙门中的佐贰官、首领官由朝廷派出的流官担任,以对土司形成牵制。土司职责是谨守疆界,缴纳赋税,有事要出兵供朝廷调遣。明朝在当地兴办学校,并移内地军民前往屯种。值得一提的是,在西南土司中,女土司占有一定数量。

———摘编自王天有《明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汉朝对 西南夷 的治理措施。(6分)
(4)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管理相比汉代的改进之处,并说明古代中央王朝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治理的历史意义。(9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
材料
广告是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生活嬗变的记录者,征婚广告的出现同群折射出近代中国社会变迁的艰难足迹。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上刊登乐于奉献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征婚广告。发布这则广告的男士并未提供自己的信息,只提出了对所求女士的要求: 一要天足(未缠足);二要通晓中西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如有能合以上诸格及自愿出嫁,又有完全自主权者,毋论满汉新旧、贫富贵贱、长幼妍媸均可。请即邮寄,亲笔覆函,若在外部能附寄玉照更妙。
从1922年到1936年在《大公报》刊登的征婚广告中,男士征婚者有56人,明显占优势。在自我描述信息中,有学历者占多数,其中有中学1人,大学15人,硕士1人,留学生8人,共25人,45%;女士征婚者提及自己的学历的,中学学历7人,师范7人,大学2人。
征婚广告中大多反叛婚姻观的传统束缚,大多数都提到了要求女子 不缠足 。征婚者大多对别的学历提出了要求,72个征婚男士中有43人对女方的学历提出了要求,其他的也强调要能 亲自书写信函 。女性征婚者中基本都提出了中学以上的学历要求。
男士征婚广告中多强调自己 月薪百五十元 有相当地位 有相当职业 等内容,而女士征婚中则多要求对方 月供五十元生活费 有高尚职业 月新二百上下

——摘编自孙会《<大公报>的征婚广告与近代社会变迁》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对《大公报》征婚广告所反映的历史现象进行评析。(要求:史实准确,符合逻辑,表述清晰)(16分)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
材料一
史料一 人类最早关于啤酒的文字记载出现于6000年前南美索不达米亚的苏美尔。在世界上首部文学巨作《吉尔伽美什》史诗中就有一段关于啤酒的叙事诗,这首诗认为:当人们开始加工并食用面包,酿造并饮用啤酒时,便脱离了野蛮,走向了文明。
史料二 在苏美尔遗址出土的《乌鲁卡尼纳法典》,这部已知最古老的法典(公元前2300年)中提到:啤酒是支付和赎罪的基础单位。
史料三 第一个喝啤酒的中国人是清朝第一位驻欧公使郭嵩焘。他在1877年的日记中曾提到在伦敦时当友人用 苦酒 饯行,并把这种苦酒翻译成 皮爱 。这也是啤酒第一次出现在汉语的文献中。
材料二
在古埃及,啤酒还曾被当作劳工的 报酬 发放。公元前2500年,古埃及人在缔造Giza金字搭时,劳工的标准薪资是每人每天3/4条面包和4升啤酒。
现代人熟知的啤酒都是由大麦麦芽、酵母、水、啤酒花四种原料制成。然而,古埃及和苏美尔文明的啤酒中是不含啤酒花的,因而无法长期保存。人类第一次人工种植并在酿酒中大量使用啤酒花大约是在9世纪的德国。
1516年巴伐利亚公国的威廉四世公爵颁布了德国《啤酒纯酿法令》,规定德国啤酒只能用大麦麦芽、啤酒花、水和酵母四种原料制作。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给啤酒下了定义。
德国巴伐利亚的啤酒酿造师将啤洒发酵工艺带到了捷克的皮尔森地区,随后于1842年生产出了世界上最早的金色啤酒,它便是现在所有工业啤酒的前身。
工业革命之后,啤酒也开始了工业生产,产量可以轻松达到百万吨的水平,啤酒成对城市工人的最爱,因而风靡全球。
1904年。中国人自己在哈尔滨开办了东三省啤酒厂;1914年,在北京建立了双合盛啤酒厂;1935年,广州五羊啤酒厂成立。
1958年,我国在天津、杭州、武汉、重庆等城市投资建设了一批大型啤酒厂。改革开放后,更多的啤酒厂在中国兴起,遍布中国大江南北。

——根据【美】汤姆·斯丹迪奇《六个杯子的历史》整理

(1)根据材料一的三则史料探究啤酒的历史,指出其史料价值。(9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围绕啤酒的历史提炼一个论题,加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表述清晰)(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