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山东省部分学校高三上学期开学摸底大联考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摸底考试 适用省份:山东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9 浏览数:578

一、单选题

1.

文明是最广泛的文化实体,指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高级阶段,国家的出现一般被视为进入文明社会的最重要标志。下列考古发现中,可以用来作为中华文明已产生的最有力证据的是(  )

A.姜寨聚落遗址各墓葬的随葬品差别不大B.仰韶文化出土彩绘陶器C.良渚遗址主要由宫城、内城、外城组成D.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2.

东汉陈蕃谏桓帝: 采女数千,食肉衣绮,脂油粉黛,不可资计 ,荀爽谏桓帝: 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 。与西汉初年励精图治之王室相比,这反映了东汉后期(  )

A.政治衰颓的时代景象B.男尊女卑的社会风气C.追求享乐的思想观念D.豪强势大的政治现实

3.

西汉至西晋,山东半岛的中心城市始终位于临淄。自东晋开始,逐渐转移到青州。宋金元时代济南城的发展令人瞩目,明洪武九年山东承宣布政使司迁至济南。由此可知,统治者在行政上对济南中心城市地位予以最终确认的主要原因在于(  )

图1 金代青州和济南区位示意图

A.适应山东经济重心西移的趋势B.元代重新开通京杭大运河C.便于行政治理和中央有效管理D.推动区域间统一协调发展

4.

南宋学者叶适认为: 唐失其道,化内地为藩镇,内外皆坚,而人至不能自安;本朝反其弊,使内外皆柔,虽能自安,而有大不可安者。 这表明叶适主张(  )

A.加强中央集权B.恢复节度使制C.扩大地方权力D.崇尚重文轻武

5.

下表为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表,据此可知(  )

公元

2

公元

140

公元

742

公元

1110

公元

1491

公元

1880

黄河下游

69.7

57.9

43.2

25.7

25.7

2.9

晋、陕

10.7

4.74

15.92

13.4

14.0

8.0

甘、宁

2.4

0.9

1.9

3.4

1.8

3.2

南淮

5.4

7.4

13.9

15.8

23.6

22.7

两广

1.3

4.6

4.9

10.1

10.6

13.4

两湖

4.4

13.8

8.3

20.2

19.6

20.4

四川

6.1

10.7

9.8

11.5

4.7

8.4

表1 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比重的演变表(以合计数为100)

A.战争是黄河下游地区人口比重下降的根源B.经济重心南移促使南方人口比重不断上升C.中国古代政治中心由北方逐渐转移到南方D.中国古代较大区域人口所占比重渐趋均衡

6.

1919年8月,孙中山创办《建设》杂志,该刊有以下几个亮点:一是阐释孙中山国家经济建设思想;二是刊载了阐释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论著,如恩格斯的《科学的社会主义与唯物史观》;三是积极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如主张破除迷信等。这反映孙中山(  )

A.旨在扩大该党派的影响力B.认可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C.认识到吸收新思想的必要D.认识到大众思想启蒙的必要

7.

1939年国立暨南大学向教育部提议收购流落到民间的古籍文献;1944年国立浙江大学组建 社会教育推行委员会 ,在遵义开办民众学校及各类补习班,推进识字教育。上述活动的主要任务是(  )

A.推动平民教育B.适应高校西迁C.践行文化救亡D.宣扬抗战反日

8.

1956年12月,毛泽东指出允许私人与国家订立条约开厂,在10年甚至是20年不予没收。1958年,毛泽东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生产和交换的必要。究其原因主要是(  )

A.适应三大改造的调整B.国家经济发展出现困难C.认识到市场的积极性D.纠正当时严重冒进风气

9.

在编纂《民法典》过程中,我国立法机关广泛地听取专家学者意见,多次派员深入调研;还通过网络收到100多万条意见和建议。但已颁布的《民法典》仍存在未充分确认商事关系的特殊性,难以满足社会的商法制度需求等问题。这从侧面反映了(  )

A.广大民众法律知识滞后B.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曲折性C.国家立法程序仍需完善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10.

公元前432年的古希腊时期,为了惩罚麦加拉在希波特战争中支持斯巴达的盟友科林斯,以及进行领土扩张和劫持三位雅典妇女,雅典颁布执政官伯里克利法令,禁止与麦加拉的一切贸易。这可以说明(  )

A.雅典民主的决策方式走向极端B.希波战争加速了希腊城邦的分化组合C.希腊文明的衰弱是不可避免的D.经济制裁是处理对外关系的重要方式

11.

下表是四大洲人口占世界总人数的比率变化(%)。其中,乙是(  )

年份/大洲

1650

18.3

18.3

2.4

60.6

1750

19.2

13.1

1.6

65.8

1850

22.7

8.1

5.1

63.9

1900

24.9

7.4

9.0

58.3

A.欧洲B.非洲C.美洲D.亚洲

12.

美国《彭德尔顿法》对职务常任制度采取了有条件的采纳态度,即将美国文官分为政治任命文官与常任文官,即政治任命文官的任期并未常任而由总统决定其具体任期,但其数量受到一定的限制,例如美国高级专业技术类文官中政治任命文官不应当超过15%。这一变化表明(  )

A.两官分途制度不适合美国当时的国情B.美国的总统是国家权力的中心C.文官制度的嬗变适应了三权分立体制D.常任文官的地位得到较大提高

13.

19世纪末20世纪初 社会达尔文主义 提出,诸如 生存竞争 自然选择 适者生存 等核心概念已经成为当时的 时代标签 。这是因为该学说(  )

A.总结了工业社会的发展规律B.顺应近代民族国家要求摆脱对外侵略的要求
C.推动了科学革命的深入发展D.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既得利益和地位辩护

14.

漫画《坚固的基础》反映的是1943年11月,罗斯福、丘吉尔和蒋介石的会晤,图2文字意为 远东的胜利 ,根据漫画反映的信息,有关此次会晤说法正确的是(  )

图2

A.有利于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有助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C.重新确定了欧亚国家的政治版图D.初步确立了战后的世界秩序

15.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催生了G20合作机制,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期间,G20从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机制升级为领导人峰会机制……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多点爆发,G20首次以视频形式召开领导人特别峰会,再次成为应对疫情的重要平台。据此,以下理解错误的是(  )

A.全球经济治理向着治理领域更加广泛的方向发展B.G20的全球多边治理机制有效制止了危机的蔓延
C.国际社会需要发达国家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对话与协商D.发展中国家和中小国家在全球经济事务上的参与权和发言权加大了

二、材料阅读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社会生活的因循与躁动
明清时期,在宗法社会貌似坚硬的外壳之下,潜流暗动,社会风尚的变迁,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商人地位的提升,文人士大夫遂情达欲的生活旨趣,虽然不足以立即改变总的道德秩序和社会面貌,但却持续不断地腐蚀和动摇着传统社会的基石。中国社会正在冲破传统,跨入近代社会的门槛。
礼教背景下的宗法家族生活
明清时期,宗族仍是民间社会生活的重要组织调节机制。但是,宗法的约束效力逐步涣散,特别是明代中叶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冲击,社会伦理的背离倾向日趋明显。经研究者统计,至少在清代前期,大家庭所占比例已不是很高,最为普遍的家庭还是由父母和子女结合成的三角。明清妇女地位也有了改善的迹象,如在一些士绅家庭中,女子读书作文早已成为一种时尚,在中下层家庭中,妇女再婚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商人精神与社会风尚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正式提出了 工商皆本 的观念,商人本身也逐步建立起了道德自尊。传统价值取向的变迁,导致明代中后期社会出现了崇商的趋势。在商品经济发展的背景下,社会消费观念也发生了新的变化,特别是在江南地区,出现了追求奢侈享乐的风尚。在商业繁荣的背景下,以戏曲为代表的通俗文化也得到了高度发展。
文人士大夫的清雅生活
明代中后期,在工商业经济和城市文化发展的背景之下,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信条愈显苍白无力,社会道德价值体系面临深刻的危机。有悖于正统道学的理欲观念,成为明清文人士大夫张扬个性、满足精神和物质欲望的生活方式的思想基础,也助长了追求声色犬马的享乐之风。

——摘编自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四卷)》

(1)上述材料中明清社会生活的 因循 躁动 分别体现在哪些方面?二者之间有何逻辑关系?(6分)
(2)分析明清社会生活 因循 躁动 并存的原因。(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域外中华文化起源说

1921年仰韶文化发现以前,域外关于中国文化起源之说,主要通过文字语言等方面的异同比较论证中国文明源自外来。传布最广、影响最大的当属拉克伯里的 西来说 。1894年,拉氏认为: 整个中国文明只不过是巴比伦文明的退化模仿 。多数学人 骇其说之新奇,先后从风 。五四之后,拉氏西来说受到民国学人的质疑、批判,并于20世纪30年代逐渐消失。
1921年,外国人安特生开始在河南仰韶进行考古发掘。通过比较仰韶彩陶与安诺和特里波列的彩陶纹饰后,安氏认为: 吾人就考古学上证之,亦谓此等着采之陶器,当由西来 。对此,民国知识界虽有所指摘和质疑,但其学术影响深巨,国人多有肯定和赞赏。1926年,李济主持山西夏县西阴村史前遗址挖掘。基于此次挖掘,李济认为: 我们还没得着十分可靠的证据,使我们断定在中国所找的带彩陶器确实发源于西方。 ……30年代末之后,对安氏的质疑与批判则成为普遍之势。
1930年代以来,中国考古学者相继在山东龙山城子崖和河南安阳殷墟等地组织考古发掘,出土了中国以外地区所不存在的史前时代之遗物,这昭示着中国存在一个不同于彩陶文化为代表的古老文化。由此域外学者逐渐放弃了纯粹的 西来说 ,转而多采 渗入说 影响说 。而此时期,中华民族及其文化起源之本土说成为当时我国学界的主流议题。

——摘编自吴原元《域外中国文明外来说在晚清民国知识界的回响及启示》

中华文化起源说的流行情况,对我们了解那个时代有什么帮助?谈谈你的看法。(12分)

1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走自己的路,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从 工业化 四个现代化 中国式现代化 ,党带领全体人民孜孜以求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它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独特的文化传统、历史命运和国情的中国特色。

——摘编自2022年9月27日党建网

材料二

中国现代化的演进特征

结合材料,以 中国式现代化 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12分)(要求:表述成文,叙述完整;立论正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条理清晰。)

19.

世博会是历史的滤镜,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文化的 奥林匹克 盛会。 (17分)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世博会

时间

名称

举办国

主题

简介

1958

布鲁塞尔世界博览会

比利时

科学、文明和人性

各参展国的展示都强调了现代特色的表现和对未来发展的思考。在展馆设计、展示布置和展品选择上,都突出科学技术与思想理念的演绎,为以后的世博会提供了典范。由于是战后第一次世博会,各国对参展非常重视,竭尽全力在这个创意舞台争奇斗艳,各国设计建造的展馆建筑千姿百态,令人目眩。

1962

西雅图21世纪博览会

美国

太空时代的人类

本次世博会首次展出了航天器,表明人类已经能够进入宇宙。

商业和工业的世界是最大的主题展区,许多参展国家,如加拿大、印度、日本、瑞典、法国及阿拉伯等,以及企业如IBM公司、标准石油公司、通用电气、福特公司,都参与了这个展区的展示。

艺术展区由全球61个著名博物馆出借的艺术品组成,包括米开朗基罗、提香、伦勃朗等著名艺术家的作品,以及东方古代艺术品、印度艺术作品等。

娱乐展区展示了各种娱乐方式,从芭蕾到拳击,从爵士乐到戏剧,应有尽有。

1964

纽约世界博览会

美国

通过理解走向和平

本次世博会因为商业气氛太浓而使参观者驻足不前。博览会展示了全世界注目的复合屏幕、座椅连动式影像式娱乐、伏兹镜头、这是小世界,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展示了可口可乐。到今天,可口可乐已是世界上最有影响力的饮料,也是美国方式最具体的代表。迪斯尼主题公园的设想也因本届博览会而诞生。

1967

蒙特利尔博览会

加拿大

人类与世界

人类与世界的主题下,共衍生了5个副主题:供给者—人类、生产者—人类、探险者—人类、创造者—人类,以及人类与音乐。

世博会期间,有来自世界各地的著名马戏团到游乐场表演,丰富多彩的动物表演和杂技项目吸引了大量参观者。

蒙特利尔世博会是群星闪烁的世博会,众多明星光临世博园区为参观者演出。

1968

圣安东尼奥半球博览会

美国

美洲大陆的文化交流

美国展览在美国汇合介绍了美国的移民史和移民的作用,最确切的体现了文化多元性的世博会主题思想。

美国在会议中心的展览厅回顾了人类与宇宙的关系,并对将来作了科学的展望。

艺术展览中有第一次在西班牙以外地方展出的价值连城的西班牙艺术珍品。此外,还有苏联的芭蕾等表演。

——据百度百科整理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五六十年代世博会所体现出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的特点并做出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