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河南省高三9月普通高中学情调研测试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河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481

一、单选题

1.

1987年,考古工作者在河南濮阳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中发现了一副壮年男性骨架,骨架周围有用蚌壳精心摆塑的图案。有学者认为,骨架左右的蚌塑龙虎图案布列方位与中国古代二十八宿的东西二宫一致,蚌塑三角形图案与其东侧横置的两根人胫骨组成的是北斗图像。据此可知,该学者认为(  )

A.中原地区初步确立王权制度B.当地迈入了阶级社会的门槛C.黄河流域已经产生宗法制度D.时人对天象已有一定的认识

2.

汉武帝规定 食禄之家不得治产,兼取小民之利 ,在 商者不农 上没有做过多的限制;东汉初年,光武帝刘秀接受桓谭关于 禁民二业 (禁止一人兼营两种行业)的建议,基本目的在于 举本业而抑末利 。这种变化(  )

A.维护了农民的根本利益B.逐渐突破了工商食官的格局C.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变迁D.推动了重农抑商政策的形成

3.

唐传奇《朝野佥载》述: 贞观年中,定州鼓城县人魏全家富,母忽然失明……候见一人……其人曰: 仆不解医,但解作犁耳,为主人作之。 持斧绕舍求犁辕,见桑曲枝临井上,遂斫下,其母两眼焕然见物。 该故事虽有神怪成分,但仍是学者考证曲辕犁出现时间的佐证。据此可知,该文学作品(  )

A.不能作为历史研究的材料B.能够反映一定的史实C.还原了唐代农耕生活情景D.呈现了唐代医学水平

4.

公元1314年,畏兀儿人鲁明善编撰的《农桑衣食撮要》刊印。它继承了东汉崔寔《四民月令》的体例,内容以记载中原地区农事为主,兼及北方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和畜牧业生产经验。这反映了(  )

A.明代继承了汉代的农业生产经验B.元朝时期农耕与游牧文明的交融C.明初各民族间经济文化互动增多D.元代南北方的农业技术集于一书

5.

清代在漠南蒙古、漠北喀尔喀蒙古实行盟旗制度。旗是最基本的行政单位,札萨克掌管一旗政令。若干旗组成一盟,由皇帝在盟中诸旗札萨克中指定一人担任盟长。盟长既作为会盟召集人,也代表朝廷监督各旗。这一做法(  )

A.推动了改土归流政策的实施B.完成了边疆内地一体化进程C.有利于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D.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

6.

1850—1851年,英国首相巴麦尊为逼迫清廷修约,多次叫嚣要占领长江下游地区的战略据点, 中止大运河和长江汇合处的粮食运输 切断对北京的大米供应 。这从侧面体现出(  )

A.英国试图打开中国的粮食市场B.交通命脉对国家安全的重要性C.大运河是南粮北运的唯一通道D.长江下游地区是英国侵略重点

7.

1933年,上海市立动物园建成开放,游人如织。游客参观后,有的叹谓: 始知天地浩荡,动物纷繁 ;有的感慨: 今之世界,非帝国主义世界乎??亦犹虎豹之在山林,横行无忌 。这表明动物园(  )

A.维护了人与自然的和谐B.注重宣传进化论思想C.促进了世界物种的交换D.承载了社会教育功能

8.

下表为晋冀鲁豫根据地部分卫生成果展览概况。据表可知,该根据地(  )

展会名称

展出时间

卫生成果展览内容

岳北战争生产展览会

194412

茯苓、党参、茯参等中药,以及自制的柴胡注射液等

太岳战绩生产展览会

19451

麝香、鹿茸、茯苓等300多种中药,以及利用土药精制的药物87

文教展览馆

19454

分为社会卫生、疾病与治疗、土产药材和妇婴卫生四部分,展品共133

A.开启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B.打破了日伪的经济封锁C.建立了完备的中医药保障体系D.充实了抗战的物质基础

9.

1963年,周恩来在答美国《时代》杂志记者问时说: 关系到全人类命运的问题应该由大家来共同讨论,而不应该由少数国家垄断这种讨论,甚至把有利于少数垄断者的决定强加给没有参加讨论的国家。 这表明我国(  )

A.致力于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B.秉持 求同存异 的外交方针C.重视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D.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友好关系

10.

1971—1984年,我国先后对五大水系、177条河流、5个湖泊、6个海湾的水质进行系统调查,建立了全国饮用水资料数据库。到1986年,有4.23亿农村人口的饮水条件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1.19亿人喝上了自来水。这反映了我国政府注重(  )

A.环境保护B.农业生产C.改善民生D.福利事业

11.

下图是古代某帝国的疆域示意图。该帝国(  )

A.法律体系影响深远B.实行封君封臣制度C.兴起于巴尔干半岛D.被阿拉伯帝国所灭

12.

在文艺复兴运动中,众多的艺术家们示范了如何从观察和实验入手去发现自然现象的奥秘,还通过所收集的经验证据去挑战当时的语词权威,用几何学的方法图示其发现,并试图建立一般原理。这表明文艺复兴运动(  )

A.确立了近代科学研究方法B.一定程度上彰显了理性精神C.与近代科学革命同步展开D.动摇了天主教会的统治地位

13.

相传英国工人卢德是捣毁机器的首创者,因而历史上把破坏机器的运动叫做 卢德运动 。19世纪初,该运动蔓延到英国各个工业区。资产阶级开动国家机器严酷镇压,运动走向失败。这表明,当时的工人阶级(  )

A.已经开展自觉斗争B.缺乏科学理论作为指导C.开始争取政治权利D.已认识到受压迫的根源

14.

工业革命后,英国资产阶级自由派提出了对非洲 通商(Commerce)、传教(Christianity)、文明(Civilization)、殖民(Colonization)”的方案,被称为 四C连祷词 。这一方案的主要目的是(  )

A.开拓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B.废除臭名昭著的奴隶贸易C.向非洲输入资本主义文明D.通过海外扩张传播基督教

15.

在雅尔塔会议上,美国就巴尔干问题提出了《被解放的欧洲的宣言》。它强调 用民主的方式解决他们迫切的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 建立他们自己选择的民主制度 。美国意在(  )

A.推动欧洲民主进程B.促进巴尔干地区的重建C.主导战后欧洲秩序D.排除苏联在西欧的影响

16.

二战后,微芯片的发明开启了一个新时代。有了微芯片,就能开发更加经济高效的小型计算机系统和现代化的电话网络;有了微芯片,就能替代以前由人力劳动所承担的例行工作。它的发明和使用(  )

A.促进了通讯技术的出现B.有助于产业和生活方式变革C.开启了电子计算机时代D.表明战争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东周时期地图多用于献祭或军事功能。《禹贡》中地理区分五服,不是按照自然条件划分的,而是按政治地位划分。秦朝地图是行政管理文牍的一部分,地图和其他档案资料有助于保证各种典章制度延续传承。汉代以来,朝贡国的贡品中常常有地图,作为臣属的标志。汉代以后,地方各级政府都定期向中央造送地图。古代中国地图多山水图画式,且图很少,多文字注解。即使后来方志地图多了起来,也是为了辅助文字说明。古代中国并没有专门的地图测量官员,即使涉及到地图绘制的定量技术,也多是借鉴天文学、水利学和农学。

——摘编自(美)余定国《中国地图学史》

材料二
清末民初,随着政府所主导的大范围测绘的渐次展开,以及民间团体的积极参与,中国制图技术逐渐跟上了西方的脚步,近代制图理论得以初步形成。不过,传统制图技术仍然是清末中国地图制图学的主流。民国时期,《申报》地图集、专题地图和大量的小比例尺地形图的编制,标志着制图技术由传统旧法向近代新法转变。在近代民族危亡的历史形势下,中国知识分子被动或主动地向西方学习,促进了西方制图技术在中国的传播。

——改编自乔卫等《西方制图技术的传入对中国近代制图技术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地图发展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方制图技术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6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新中国成立前中国共产党土地法规中主要阶级划分词语出现频率统计

注:a.《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令》;b.《中共中央关于抗日根据地土地政策的决定》;c.《中国土地法大纲》。

——改编自兰夕雨《中国共产党阶级划分词语之变迁》

材料二
1981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讨论通过《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指出: 全国农村已有90%以上的生产队建立了不同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大规模的变动已经过去,现在,已经转入了总结、完善、稳定阶段。 1983年农业总产值为3121亿元,比上年增长9.5%,超过计划增长4%的指标。粮食产量38728万吨,比去年增长9.2%;棉花463.7万吨,比去年增长28.9%。农村商品生产发展较快,加速了由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商品经济转化的过程。

——摘编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图中两个相邻的法规,比较 地主 一词出现频率的变化并分析原因。(7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这一时期我国的土地政策。(5分)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从中国共产党不同时期的土地政策中得到的启示。(2分)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盛行于葡属巴西、西印度群岛和西属南美殖民地大西洋沿岸等热带及亚热带作物区。最初在种植园从事劳动的主要是印第安人,后来大批印第安人因劳累过度而死亡。为了补充劳动力,殖民者又从非洲贩运大量黑人充当奴隶。在巴西,黑人奴隶约占全国350万人口的一半以上。19世纪初,西属拉美殖民地纷纷独立,并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巴西的大种植园主、大商人和上层保守分子为了预防革命的爆发,在1822年拥戴葡萄牙王子彼得罗为帝,宣布脱离葡萄牙独立。奴隶制种植园主是君主政治的社会支柱,而君主政体则维护奴隶制种植园主的利益。
材料二
残酷的种植园奴隶制造成奴隶大批死亡,从非洲进口的奴隶人数也不断下降。同时,在巴西种植园中出现了 合同制 ,吸引了大批欧洲侨民迁居巴西。随着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制和种植园奴隶劳动制的冲突日益尖锐,要求废除奴隶制和推翻君主制的运动日益高涨。1883年,国内各种废奴协会的代表成立了废奴主义同盟,领导全国的废奴运动。1888年,巴西最终废除了奴隶制。次年,成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以上材料摘编自刘祚昌等《世界通史·近代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巴西种植园奴隶制经济的特点。(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巴西废除奴隶制的原因和影响。(8分)

三、开放性试题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对于世界其他几大历史文化系统而言,中国文化是自我一系的;中国古代文化又是多源的……中国文明之所以独具特色、丰富多彩、连绵不断,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形成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并在数千年来始终屹立在世界的东方,都与中国文化的传统、中国文明的多源性有密切关系。

——摘自苏秉琦《关于重建中国史前史的思考》

材料二
与印度文明的松散和间断相比,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中的一个观点进行阐释。(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时序性强,逻辑严密,表述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