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上学期一模历史试题(必修三册+选修四)【人教版】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高考模拟 适用省份:内蒙古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90

一、单选题

1.

西周初期将京师之地称为 中国 ,后该词的指称范围扩大到周王朝分封的中原诸侯国,常以 中国 华夏 ,同时具有了族类的含义。这些做法(  )

A.实现了对地方直接控制B.有利于华夏民族的形成C.促进了边远地区的开发D.扩大了西周的统治区域

2.

春秋战国时期, 工商食官 制度瓦解;以陶朱公范蠡、儒商鼻祖子贡、慧眼识人的吕不韦等人为代表的富商巨贾走到历史的前台,带动了中国商业发展史上的第一次飞跃。据此可知,当时中国(  )

A.商人成长为社会统治阶层B.地域性商人群体商帮形成C.商业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D.儒学兴起带动商业的繁荣

3.

汉初孝惠帝、孝文帝开创了汉代 以孝治天下 的教化模式;汉武帝时又把 作为选拔官吏的重要标准,还强调 先尊后亲;尊尊亲亲 。这些政策的推行(  )

A.标志着儒学成为正统思想B.导致了法家思想走向消亡C.消除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D.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4.

据《新唐书·地理志》记载,安史之乱后全国兴修水利工程80余处,其中南方70余处,仅江南一道即有50处,占全国总数近60%。这表明唐后期(  )

A.经济重心南移已经完成B.南方经济有了较大发展C.北方人多地少矛盾尖锐D.政府组织能力日益衰弱

5.

南宋初《袁氏世范》侧重于常理上的说教,向 田夫野老、幽闺妇女 介绍治家处世与教子的道理;文人士大夫把传统伦理编入族规家训,用以规范族人的言行举止,期许家族长久延续。这反映出当时儒学(  )

A.凸显社会教化功能B.体现哲学思辨特征C.致力革新文化体制D.注重市民阶层需要

6.

清朝《钦定台规》规定,各地巡视御史自命下之日起,在门上大书 回避 字样,不许见客、不收书、不赴饯送宴会,且限领敕后三日出京,沿途不准停留,到境后不受私书私馈等。这一规定有利于(  )

A.扩大巡视御史权力B.提升监察制度效能C.形成独立监察体系D.实现地方吏治清明

7.

晚清时期,中国人惊奇发现西方物理学揭示的一些原理与《墨子》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有相似之处。自秦汉以来几乎被人遗忘的《墨子》重新引起国人的关注与研究。这一情形说明(  )

A.墨学复兴促进了传统科技的转型B.中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C.国人在传统文化中寻找救国之路D.中国古代科技以实验研究为基础

8.

李鸿章认为 我朝处数千年未有之奇局,自应建数千年未有之奇业。 对此,当时有识之士提出的对策并付诸实施的是(  )

A.育才于学堂,论证于议院,君民一体,上下一心
B.立国之道,尚礼仪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C.吾人对于俄罗斯今日之事变,惟有翘首以迎其世界的新文明之曙光
D.四书、五经、中国史事为旧学,西政、西艺、西史为新学。旧学为体,新学为用,不使偏废。

9.

近代中国铁路轨距曾经五花八门,法国人修筑的滇越铁路轨距使用米轨,俗称窄轨;沙俄于19世纪末于中国东北修筑的中东铁路,采用了俄制1520毫米的宽轨,与中国当时采用标准轨的四大干线京汉、京奉、津浦、沪宁接不上轨。这种情况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

A.列强抢夺筑路权利B.钢铁工业基础薄弱C.南北环境差异显著D.铁路建设轨距不同

10.

清政府于1884年在天山南北地区建新疆省;1885年设台湾省;1907年又将东北的三个将军辖区改为奉天、吉林和黑龙江三个省,并相继启动蒙古建省和西藏改制。上述地区管理体制的变化说明清末统治者(  )

A.有效防范了列强的侵略B.通过巩固边疆抵制革命C.近代国家观念有所增强D.意图继续扩大统治区域

11.

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认为,苏俄依据马克思主义建立的社会制度 合于我人所信仰之大同主义 。该观点认为(  )

A.中国文化包含马克思主义思想B.马克思主义符合近代中国国情C.马克思主义契合中国传统文化D.十月革命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

12.

1935年12月,中共中央在瓦窑堡会议上明确 党的任务就是把红军的活动和全国的工人、农民、学生、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的一切活动汇合起来,成为一个统一的民族革命战线 。这(  )

A.深化了对当时中国国情的认识B.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C.标志全民族团结抗战局面形成D.是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

13.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强调:要巩固和加强无产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要强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据此可知,七届二中全会(  )

A.对新政权性质作出重要论断B.标志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C.开创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D.得到各政党和团体广泛拥护

14.

1952年春,全国文联组织作家老舍、巴金、艾芜等人到朝鲜、工厂、农村中去参加实际工作;1955年又有大批作家深入工业建设基地参加生产劳动或基层工作。这些做法(  )

A.推动了百花齐放方针深入基层B.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诉求C.塑造了感人至深的劳动者形象D.贯彻了文艺工作思想意识方向

15.

1972年10月15日,周恩来在对外经济联络委员会报国务院《关于向罗、南、匈、保等国提出科技合作项目的请示报告》上批示: 为何不派人去伦敦、纽约、东京去研究西欧、美、日本的机械工业情况,反而求其次? 周恩来意在强调中国(  )

A.要调整 不结盟 的外交方针B.努力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束缚C.科学技术交流渠道需要拓宽D.争取外援与自力更生相结合

16.

下表为1978年和1995年中国农业生产结构(单位:%)

项目

1978

1995

农业结构

种植业

79.3

62.4

畜牧业

15.5

27.4

林业

3.6

4.0

渔业

1.6

5.9

这一现象的出现得益于(  )

A.生产经营自主权不断扩大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C.对外开放格局的不断拓展D.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的实施

二、材料阅读

17.

万里茶道 是18世纪以来亚欧大陆重要的商贸通道,也是中俄重要的文化传播、交流之路。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4分)
材料
崇祯十一年(1638年),俄国使臣将中国茶叶带回并献给沙皇,自此在俄国社会各阶层掀起了一股饮茶之风。随后,俄国使团和商队纷纷到北京进行茶叶贸易。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规定 一切行旅有准往来文票者,许贸易无禁 ,中俄双方边境贸易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后来,因边境形势恶化,互市一度中断。1728年中俄签订《恰克图条约》,恢复了互市贸易,茶商聚集于张家口、归化(呼和浩特)、库伦(乌兰巴托)、恰克图等地, 万里茶道 初步形成。此后中俄边境长期保持稳定局势,为两国贸易发展提供了条件。由于清政府不允许外商到中国内地采购茶叶,晋商依靠自身区位优势和经商传统,垄断了中俄茶叶贸易,史载: 内地商民至恰克图贸易者,强半皆山西人。 19世纪中期,茶叶占中俄贸易的比重一度高达94.9%,近代中俄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俄商获得在中国内地参与茶叶贸易的权利,晋商在中俄茶叶贸易的主导地位逐渐被俄商取代。2014年习近平主席访问蒙古国期间,提出推进 丝绸之路经济带 建设与复兴 万里茶道 有机结合。

——摘编自张舒《清代万里茶道述论》等

明清时期晋商茶叶输俄路线图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 万里茶道 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开辟 万里茶道 的历史意义。(6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这顶金冠曾陪伴主人策马草原。鹰顶金冠饰展现了战国时期中国北方民族贵金属工艺的最高水平,它代表着草原的荣光。
鹰顶金冠饰最高处是一只雄鹰,当主人策马飞驰,雄鹰也随之震动,仿佛展翅欲飞。花瓣形金冠上錾刻着四狼咬四羊的图案,冠带则雕刻着老虎与猎物的紧张对峙,猎杀仿佛一触即发。
有一个强大而蛮横的对手,究竟是幸还是不幸?战国赵武灵王终于下决心放弃宽袍大袖,学习胡服骑射。一直处于守势的农耕文明,到秦汉终于建立起统一的帝国,也由此以举国之力祭出终极防守大法——长城。但连绵的长城真的能阻断人们的交往吗?游牧民族喜爱中原的丝绸和粮食,而中原的人们需要金属和牲畜。长城两侧且战且和,直到东汉,南匈奴入塞,多年的对手终合为一家。
因为对手,我们审视自己;因为对手,我们了解自己;因为对手,我们变成更强大的自己。你好,我的对手。

——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解说词鹰顶金冠饰——你好,我的对手(节选)

鹰顶金冠饰 收藏单位:内蒙古博物院 年代:战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角度,提炼一个观点,并予以阐述。(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材料
容闳(1828~1912),近代改良主义者。1854年以优异成绩毕业于耶鲁大学,成为毕业于美国大学的第一个中国留学生,1855年回国。出于对太平天国的同情,1860年至太平天国首都天京,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建议,但 未敢信其必成 ,对太平天国任事坚辞未受。旋投入师夷自强的洋务运动,1863年,向曾国藩建议创办机器厂,并受曾国藩委托赴美购买机器,筹建江南制造局。1868年,向清政府提出以选派幼童出洋留学为重点的四项条陈。1870年任留学事务所副监督,并于次年率第一批留学生赴美,此后长期驻美,专管留美学生事务。1875年,任出使美国、西班牙、秘鲁三国副大臣,直至1881年清政府撤回留学生为止。中日甲午战争时,介绍孙中山向李鸿章上书,并向张之洞提出筹款购舰以长期对日作战的计划。戊戌变法时期,在北京与维新派交往密切,变法失败后避居上海租界。1900年后渐趋支持孙中山所进行的革命活动。1912年1月,致函祝贺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4月,病逝于美国。著有回忆录《西学东渐记》。

——摘编自《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卷》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容闳思想主张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容闳的主要贡献(8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
材料一
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在共产党的苏区居住了四个月的时间(1936年6月至10月),他尽可能多地收集了包括毛泽东人生故事在内的大量资料。《红星照耀中国》一书因此成为中国历史关键转折点的独特记录。斯诺是记者,又是有天赋的作家,他的报道 很文学 ,可读性很强。特别是对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许多革命家的采访,注入了人性的关怀。在他的笔下,这些人物有理想、有情怀,有非凡的魅力,但又有人间的味道。我们能感受到陕甘宁边区那种特有的气氛,在激越、紧张和进取中,也不无自由和舒展,以及个性的张扬。这些记载似乎信笔写成,毫不拘谨。

——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新修本

材料二
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首先在英国出版,一问世便轰动世界,在伦敦出版的头几个星期就连续再版七次,销售10万册以上。此书先后以近二十种文字翻译出版,几十年间几乎传遍了世界,一代美国人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知识都是从斯诺那里得来的。1938年2月,考虑到在敌占区和国统区发行的缘故,中译本改名为《西行漫记》。此书在短短的十个月内就印行了4版,轰动了国内及海外华侨聚集地。

——摘编自《红星照耀中国简介》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红星照耀中国》广泛传播的原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红星照耀中国》的积极意义。(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