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西省上饶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西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97

一、单选题

1.

2021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之一的江西樟树国字山战国墓葬群,初步考证为战国时期越国王室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因素。同时,国字山墓葬还有相当数量的楚文化因素和群舒文化(安徽江淮一带古文化)因素。这表明(  )

A.文化具有交融共存的特征B.南北方地区长期和睦共处C.古江西地区文明高度发达D.中华文明同源同向性特征

2.

汉代统治者提出: 讼理刑狱,必原父子君臣之义,权轻重之序,测浅深之量 。虽然汉律明确规定: 诸断罪,皆须具引律令。 但在司法实践中,出于伦理而促使法官缘情疏法之事比比皆是。这一反差表明(  )

A.儒家伦理成为汉律的核心思想B.政府注重司法的教化功能C.统治者推行宽刑仁政治国理念D.司法权独立于立法权之外

3.

开元十年前后,玄宗以翰林待诏中文学之士为翰林供奉,与集贤院学士一起,帮助皇帝起草重要文书,分掌制诏书敕。开元二十六年,选翰林待诏中一部分人为翰林学士,别置学士院,专门执掌起草制诏书敕。此举(  )

A.强化了文官的地位B.将知识分子引入统治集团C.便于君主把控朝政D.有利于消除宦官把持朝政

4.

历史图片蕴含丰富的历史信息。结合所学判断,下图可用于研究(  )

A.明代郑和下西洋B.荷兰的东方殖民拓展C.葡萄牙的香料贸易D.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

5.

明代司法制度规定:布政使、按察使、巡抚以及巡按御史,都可以接待上诉民众或复查案情。万历年间大儒吕坤曾对此做出评价: 数批检问,非以求同,正谓恐有冤狱,相与平反耳 。明代司法制度这一规定(  )

A.标志着监察制度的完善B.导致监察区向行政区转化C.有利于保证审判的公正D.完善了地方权力制约机制

6.

江西省铅山县河口镇,位于信江和铅山河交汇处,水路直通鄱阳湖。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镇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 八省通衢 之地。据此可知(  )

A.区域位置影响城镇商贸发展B.内陆地区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交通条件决定地方经济状况D.商帮崛起推动长途贸易兴盛

7.

1908年春秋之间,上海 时疫 流行,以上海绅商沈敦和为首的慈善人士,筹设时疫医院。医院自创办起,每年夏令开院至秋冬时疫肃清闭幕,专门治疗急痧、霍乱、吐泻、绞肠、吊脚、瘪瘰等症,并且聘请国外专家对时疫进行诊治。时疫医院的设立(  )

A.形成了完备的医疗服务体系B.标志着中国近代防疫体系的建立C.是西方医学传播的必然产物D.推进了近代公共卫生体系的建设

8.

如表所示为鸦片战争至20世纪初上海流行新的城市用语。城市流行用语的变化反映出(  )

时间

新的城市用语

1875

租界、洋房、礼拜、女王、啤酒、香水、电表

1895

电灯、电报、东洋车、马路、外国戏院

1905

公司、洋务局、制造局,招商局、师范学堂、银行

A.西方生活理念深入人心B.西方文明对社会生活的冲击C.中西方文明对抗与融合D.百姓物质生活水平突飞猛进

9.

下图是一处古代雅典剧场情境图。观剧是古代雅典公民的集体活动,剧作家会敏锐地抓住公民群体所普遍关心的问题,将城邦政务社会矛盾等融入剧情;戏剧开演前,会把为国捐躯公民的子女请到剧场里的荣誉座席;观看戏剧的公民";一个挨着一个,胳膊碰着胳膊、腿碰着腿,情感会在他们之间流动 。下列对古代雅典观剧活动的解释,正确的是(  )

A.是雅典城邦政治的反映B.是公民行使民主权力的方式C.促进不同民族间的交融D.说明所有雅典居民是平等的

10.

14世纪末,为了抗击土耳其人,拜占庭学者克里斯索拉斯受命游走于意大利及西方各国寻求帮助。尽管外交活动最终失败,但在他的推动下,意大利各种具有学术旨趣的人文主义者开始专注于拜占庭丰富的古典知识研究,推动了古典文化的复兴。由此可见(  )

A.希腊文化在西欧全面复兴B.政局的变动影响文化的发展C.东正教和天主教开始和解D.文化中心逐渐向地中海转移

11.

英国小说《司号长》以拿破仑在欧洲大陆建立了广阔的帝国并可能进攻英国本土为背景,在小说中,面对战争,英国民众心态是 当国家召唤时,人们必须服从,否则他就不是男子汉 ,当听说国王想单枪匹马参战时,人们的反应是 多么勇敢的国王 。由此可以看出,拿破仑战争对欧洲的影响是(  )

A.民主独立思潮逐渐成为欧洲普遍诉求B.激发了被征服地区人民的反抗意识C.客观上推动了欧洲民族意识的高涨D.推翻封建统治秩序以建立理性王国

12.

从三聚氰胺事件、 苏丹红 事件到网红 辛吉飞 引爆的食品添加剂问题,食品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国人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这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的出现,背后都有违法使用化学添加剂的阴影。这类问题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  )

A.新航路开辟时期B.世界市场基本形成阶段C.第二次世界大战后D.世界市场最终形成阶段

13.

20世纪50年代,英国首相麦克米伦对外宣称: 说什么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敲响了大英帝国的丧钟,这是一种无稽之谈。他们并没有丧失统治的力量。他们的责任毋宁是把他们在漫长的时间里获得的长处传播给其他国家。 这一言论(  )

A.说明了英国国力的衰弱B.推动了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瓦解C.反映了第三世界的兴起D.揭露了殖民主义的傲慢与虚伪

14.

20世纪五十年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实力的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美元经常成为被抛售的对象,美元地位衰落。1961年11月由美、英、法等十国组成的 十国集团 ,最初是以解决储备货币危机而建立的,后来发展成为围绕国际货币体系改革问题进行斗争和讨价还价的工具。由此可知,当时(  )

A.固定汇率制被浮动汇率制取代B.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面临挑战C.西方各国调控经济的手段失灵D.政府过度干预经济导致通货膨胀

15.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超过千万人移民海外,富裕阶层和知识精英成为新一轮移民的主力军。报告分析指出,我国移民大多集中在科技、金融等领域,他们拥有较高的教育和文化资本,在社会中往往拥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可以同时获得接收国的市场优势和输出国的技术优势,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人员国际流动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一状况说明(  )

A.国际劳务市场的形成和发展B.中国日益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劳务输出国C.全球劳动力流动呈现新趋势D.伴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移民浪潮的出现

16.

史料在历史研究中处于基础性地位。没有史料,任何的研究都是 空口无凭 ,但史料的收集与保存是一直困扰史学研究的一大难题。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了史无前例的 史料大爆炸 ,养在深闺人未识 的巨量史料,不但能轻易查阅,而且能呈现史料之问的脉络关系,以往用100年也做不到的事,现在很短时间就能实现。 史料大爆炸 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信息技术革命的推动B.史学理论取得了突破C.史料的多样性完整性D.历史研究协作性提升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中国古代注重对于国家管理者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重视通过道德教化,培育官员的家国情怀,激发官员的浩然正气;通过法律规范,规制机构的职责程序,约束官吏的行为举止,从而取得了良好效果。历代王朝所实施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模式中,道德始终是国家治理的主要手段, 德治 成为历代统治者所弘扬、追求的政治理想。正如中国历史经历五千多年的发展而未尝中断一样,中国古代的乡村基层组织建设也由周之乡遂到明清保甲,辗转相承,代有兴苹,绵延不绝,都以巩固基层、维持治安、寓教于民、保障民生为目的。

——摘编自朱勇《中国古代社会基于人文精神的道德法律共同治理》

材料二
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结构的特点是 家国同构 ,这种由带有某种血缘温情的宗法制度和中国一脉相承的专制制度相结合的社会政治结构,深刻影响着中国传统文化。起初,西方的古希腊、古罗马也曾出现过 家国同构 。比较单一的经济结构使得城邦与家庭之间还没有产生明显的利益冲突。伴随着一次又一次的变法改革,氏族血缘关系逐步解体,家庭的政治组织色彩逐渐消退,国家制度逐渐以财产和地域为政治基础,个人身份从家庭成员转换到城邦公民,形成了 家国异构 的社会政治结构模式。

——改编自周靖《家国同构家国异构—中西传统家国关系对法的影响的比较》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国家治理的特点。(6分)
(2)据所学分析西方社会政治结构走向不同于中国的原因,并指出影响中西方政治结构走向不同的最主要因素。(8分)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工业革命后英国一跃成为最大的经济强国,占据了工业霸主的地位,把竞争对手远远地抛在了后面……而世界各国都必须毫无保留地为英国的商品敞开大门,若有不从者,枪炮伺候。由于英国商业信息灵通且足够了解、把握和垄断世界市场,往往可以获得最丰厚的利润。海外市场的征服和开拓对英国工业至关重要,英国国民经济已经完全是一个外向型、严重依赖国际市场的经济。

——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

材料二
2008年以来,全球性粮食问题愈演愈烈,受地球自身规律,全球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频发等因素影响粮食生产量下降。发展中国家追求经济的高速发展,强调工业化,忽视了农业发展。发达国家出于国家安全因素考虑对本国农业实行保护补贴政策,农产品生产过剩,因而实施鼓励出口政策,摧毁了发展中国家的粮食生产后影响了全球粮食的正常生产。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又使粮食需求量增加;由于能源的紧张,越来越多的粮食被用来转化成新型生物能源……中国必须立足自我,加强粮食安全建设,解决好自身的基本粮食需求;在全球性粮食危机中维护自身的国家利益,加强与各国的粮食合作,推动危机的解决,促进和谐世界的建设。

——摘编自华凌志《全球性粮食危机与中国的应对》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世纪中叶的英国对外贸易的影响。(6分)
(2)据材料二说明全球粮食危机出现的时代背景,并根据材料,简析当代中国政府应对 全球粮食危机 的创新之处。(8分)

三、开放性试题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迄今为止,人类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过渡,实现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大发展,有三种现代化模式,可概括如下:

现代化模式

代表国家

特征

原发式

英国、美国、法国等

发展动力来自于社会内部;有起步早的优势;渐进、缓慢,思想启蒙、政治变革、经济发展相互作用、相互促进

后发式

日本、韩国等

发展动力源于社会外部的压力与挑战,由国家政府主导推动、借鉴原发式现代化经验,快速、突进,文明不协调

新发式

中国等第三世界国家

借鉴前人经验,基于国情,正在发展过程的探索中,表现出民族性、文明多样性的发展特征;面临社会内外挑战

——摘编自孙鼎国《三种现代化模式比较研究与借鉴》

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整体或局部观点,自拟论题并予以阐释。(要求:观点鲜明,史论结合)

四、材料阅读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经过唐末五代战乱的破坏,教育面临严重危机。北宋初期,书院应运而兴。宋代书院数量众多,对学生入学没有严格的身份限制。书院有丰富的藏书,又受佛教禅林讲学制度的影响, 往往依山林,即闲旷以讲授 ,集教学、藏书及学术研究于一体。
材料二
12世纪,西欧各国的大中城市先后建立起了大学。到15世纪末,欧洲已有40多所大学,基本都设有四个学科:文艺、医学、法律和神学,其中文艺科目深受古希腊影响,内涵丰富。大学具有政治和经济上的独立性和司法权,能够控制自身的组织和成员;在经济上并不依赖于城市政府,反而对所在的城市经济繁荣大有好处;在大学内部教师和学生对教学和各种事务进行管理。虽然宗教思想在中世纪教育中依然占主导地位,但是大学却为新时代文化的出现和知识的飞速增长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王挺之《欧洲中世纪的教育》等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分析宋代书院繁荣的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分析欧洲中世纪大学的影响。(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