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江苏省淮安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江苏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274

一、单选题

1.

良渚墓葬遗址出土了代表权力和王位的玉钺,以及带有 神徽 刻饰的璧、琮等重器,彰显了良渚古国财富的积聚程度和积累规模,使玉器从之前一般性的喜爱与装饰作用上升到权利与财富的等级象征。这表明当时该地区(  )

A.成为中原文化发源地B.具备文明初始形态C.形成成熟的礼乐制度D.已经建立早期国家

2.

汉昭帝时期,众臣对汉武帝所推行的盐铁官营、均输平准、算缗告缗等经济政策褒贬不一,支持者称 将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并兼之路也 ,反对者说 昔文帝之时,无盐、铁之利而民富;今有之而百姓困乏,未见利之所利也,而见其害也 。据此可知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  )

A.导致国家财政出现严重困难B.妥善处理社会各阶层利益C.顺应国家大一统的现实需要D.全面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3.

图1是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造成货币使用地区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图1

A.手工业的地域性特色B.经济重心的转移C.政局稳定指数的差异D.统治者货币政策

4.

家谱是家族传承的重要载体,有寻根问祖、敦亲睦族等重要作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官修谱牒兴盛,宋朝以后,流行私修,家谱走向了普通百姓的家族中。这种变化从侧面反映(  )

A.选官制度发展演变B.宗法观念逐渐淡化C.市民经济发展繁荣D.社会主流思想改变

5.

明末清初, 西学东渐 肇始,以利玛窦、龙华民、汤若望等为代表的大批耶稣会士相继来华传教,将 西学 传入我国,与我国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与交融。对 碰撞与交融 解读正确的是(  )

A.丰富国人看世界的视角B.实现中国科技的现代转型C.淡化了国人的民族意识D.推动启蒙思想在中国传播

6.

1874年3月,清政府指派的调查团抵达古巴调查华工受虐事件,表1是对所见的459份口供进行的信息整理。对表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表1

年龄段

人数

出洋前职业

人数

出洋地点

人数

籍贯

人数

1—10

-4

耕田

84

澳门

354

广东

382

11—20

142

做小生意

106

汕头

38

福建

49

21—30

216

做工

87

厦门

30

其它

28

31—40

71

其它

26

其它

14

41—50

20

未说明

156

未说明

23

51—60

1

未说明

5

A.以青壮年为主与当地气候有关B.诱骗有技能的华工以节省成本C.地点集中在北方沿海通商口岸D.籍贯分布集中受社会环境影响

7.

1920年以后,中国米粮主产区长江流域的洋米进口量增加,年均进口量为1600万担。其中1926年,上海进口洋米突破500万担,成为全国进口洋米最多的城市。天津从1921年到1932年的年均进口量达到110万担。与材料所示现象相关的是(  )

A.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迅速发展B.通商口岸工业化与城市化加快C.战乱阻碍进口大米在国内流通D.中国的经济作物种植面积缩小

8.

图2是中国 一五 六五 时期对外贸易进出口增长速度趋势表(%)出现 四五 时期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

图2

A.国民经济获得持续增长B.中国国际环境得到改善C.国家调整对外经济政策D.科学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9.

表2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部分著作。对表中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

表2

著作

作者

出版时间

《屯堡乡民社会:九溪村》

孙兆霞等

2005

《城市化中的石牌村》

郑孟煊等

2005

《李集村:农民生产和生活的60年变迁》

林刚

2010

《李罗侯村76年的变迁》

朱文强

2011

《一个北方村落的百年变迁》

林聚任等

2013

A.注重宏观视野观察农村的变迁历程B.是研究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一手史料C.以微观视角呈现中国农村社会变革D.学者普遍关注新时代中国农村振兴

10.

学者陈长芬在《仰望长城》中说: 我看见一段段长城得以修复。可是简单的、粗暴的修复,唯一的作用就是让长城失却了历史,同时失却了灵魂!我就只喜欢那些真实的、残缺的、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长城。 该学者认为长城保护应该坚持(  )

A.传承建筑艺术价值B.真实性与完整性原则C.修旧与建新的统一D.保护与开发同时并举

11.

亚历山大博物馆里边大约收藏了70万件著作,阿基米德、亚里士多德、欧几里得、希波克拉底等的亲笔书稿和著作全存放于此。它吸引了无数的科学家,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医学家聚集于此,他们利用希腊和东方文化的成果进行科学创造与知识传播。据此可知该博物馆(  )

A.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B.推动了西方文化的普及C.具有鲜明的近代特征D.直接诱发文艺复兴运动

12.

17世纪时,马铃薯已经在爱尔兰地区广泛种植,成为人们躲避战火、度过灾荒的主要食物。18世纪时, 马铃薯已几乎成为(爱尔兰)农民唯一的食物 。普鲁士、匈牙利以及俄罗斯均大规模推广马铃薯的种植。由此可知,马铃薯的种植(  )

A.巩固了农业经济的主导地位B.解决了欧洲的粮食安全C.有效避免了欧洲战争的爆发D.改变了欧洲的食物结构

13.

英国著名的经济学家亚当·斯密(1723—1790)指出: 在一个文明与商业化的社会里,要求公众更为注意的是一般普通老百姓的教育,而不是有钱有地位的人的教育 。该言论(  )

A.体现了重商主义的本质特点B.强化国家对教育的干预C.实现了英国教育的公平发展D.顺应了机器化生产需求

14.

在欣赏俄罗斯艺术时,会发现很多伟大的俄罗斯艺术作品和1812年拿破仑战争有关系,这场战争极大地促进了俄国作为现代民族国家的构建,启发了大批俄国先进知识分子,甚至可以说为十二月党人起义和十月革命都打下了基础。由此可见这场战争(  )

A.标志俄国成为现代民族国家B.有助于俄国社会思想启蒙C.直接推动了俄国的革命进程D.沉重打击了俄国封建统治

15.

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纽约市郊区城镇建起了许多大型购物中心,人们不必再为购买生活用品而往返于纽约市中心商业区。纽约郊区城镇与市中心之间的土地差份使许多企业纷纷同郊区城镇迁移,新兴产业在纽约郊区城镇兴起。对材料所述现象解读最准确的是(  )

A.得益于郊区基础设施完善B.导致了中心城区走向衰落C.有效解决了城市化弊端D.引发了城市功能布局紊乱

16.

图3是设计师展示新加坡APEC峰会领导人服装。男装分绿、红、灰三种颜色,服装的绣花和扣子采用典雅的荷花造型;女装为红色,整体设计简洁而现代,体现了东南亚浓郁的民族风情,结合了中国、马来西亚、印度三国的传统服装特色。该服装的设计理念最有可能是(  )

图3

A.彰显对中国文化的传承B.弘扬本土传统文化C.突出文化中的西方基因D.展现文化开放包容

二、开放性试题

17.

岩画是刻在石头上的人类史书,是人类早期社会重要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史学价值和艺术价值。
综合上述材料信息,提炼一个恰当主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主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三、材料阅读

18.

服饰作为文化的外在表现,可以反映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精神风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幂族。虽发自戎夷,而全身障蔽,不欲途路窥之。王公之家,亦同此制。永徽之后,皆用帏帽,施裙到颈,渐为浅露。则天之后,帏帽大行。中宗后(女子)有衣男子而靴如奚、契丹之服;开元初,从驾宫人骑马者,皆著胡帽,靓妆露面,无复障蔽。士庶之家,又相仿效;开元末,太常乐尚胡曲,贵人御馔,尽供胡食,士女皆衣胡服。

——摘编自《旧唐书·舆服志》

材料二
图7是唐代张莹所画的《虢国夫人游春图》,图中描绘的是天宝十一年(752年)虢国夫人及其眷从盛装出游的场景。

图7

材料三
开元、天宝之际,天下升平,而玄宗以声色犬马为羁縻诸王之策,重以蕃将大盛,异族人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

——摘编自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分别阐述三则材料对研究唐代服饰的价值。(6分)
(2)依据三则材料,概括唐代服饰发展呈现的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反映的时代风貌。(6分)
(3)除上述材料之外,研究唐代服饰还可补充哪些类型的史料?(2分)

19.

一杯 中国茶 ,初品 色香味 ,再品 精气神 茶和天下 的文化, 清静和雅 的理念,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17世纪中期,茶这种东方舶来品在凯瑟琳公主的大力宣传下,轰动整个英国贵族。新兴资产阶级和贵族把茶看作自身身份、资产、权力和影响力的代名词。英国人将茶叶与其他本土产品如牛奶或糖相结合,创造出符合传统英国人饮食习惯的茶艺风格,随着茶叶价格逐渐降低,其逐渐融入中下层群众日常生活。茶由早期作为贵族身份和财富的符号,发展成为千家万户追求休闲生活的方式,缓解了流水线式紧绷的生活节奏。在英国茶文化发展过程中,十分重视规则与传统,在高雅品质体现的同时,更多体现出一个人的内涵,这些表现进一步体现出英国的民族精神,即保守、认真以及追求体面。英国人最典型的形象就是具有绅士风度,而从绅士风度出现的时间看,出现于茶文化形成之后,并深受茶文化的影响。从皇室女王对饮茶活动的推广,到下午茶的发明,一直到19世纪在茶会中女性地位的不可撼动,茶文化体现出女性的绝对主导地位。

——摘编自张惠评、韩丽枫《英国茶文化的形成及其本土化变迁》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茶文化演变趋势和对英国社会的影响。(7分)
(2)综合材料并结合中外交流的相关史实,阐述你对 茶和天下 的认识。(6分)

20.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

时间

相关内容

20世纪五十年代

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全国范围的爱国卫生运动,坚持卫生工作与群众运动相结合,重点在农村各地深入发动群众,进行清除垃圾、改厕改水、消灭害出。县级卫生机构数量从1949年的1400余所增加到1952年的2123所,覆盖我国90%以上的地区;到1956年联合诊所、乡卫生所从1950年的803所增加到5100所。

20世纪六七十年代

毛泽东号召把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大批赤脚医生深入基层,开展农村的医疗卫生救治工作。到70年代末,我国医疗保障体系较为完善,农村基本医疗保健覆盖率达80%90%

改革开放以来

农村健康卫生事业在经历改革开放初期的曲折发展后,进入21世纪获得稳步发展。我国财政支出开始向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倾斜,建立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卫生工作也逐步由以治病为中心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过渡;拥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77万个,35万个乡镇卫生院,144万床位,307万个门诊部599万个村卫生室;城乡基本医疗的参保覆盖面达95%以上;我国人均寿命比1949年增长了121倍。

——摘编自罗小燕《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经验总结》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的发展成就。(6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我国农村健康卫生事业不断发展的原因。(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