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安徽省合肥市六校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24+3)【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安徽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7 浏览数:125

一、单选题

1.

在广东佛山澜石东汉墓出土的一件陶制水田模型中,附有表现农田劳作的陶俑,或犁地,或插秧,或收割,或脱粒,还表现了备耕田中的粪肥堆。这反映出该时期(  )

A.庄园经济的盛行B.南北经济差距缩小C.犁耕技术的成熟D.精耕细作农业发展

2.

据学者统计,公元前5世纪雅典存在170余种不同职业,其中大部分来自手工业,绝大多数职业依据其所创造的产品而命名。色诺芬称当时的雅典公民大会中充斥着漂洗匠、制革匠、木匠、铁匠、面包师、造盾工。由此可知,雅典这一时期的手工业生产(  )

A.主要服务于商品贸易B.工艺种类多分工细C.受到民主政治的影响D.以家庭手工业为主

3.

1867年,英国政府颁布《工厂法扩充法案》,规定童工每周必须上学接受10小时教育,如违反规定,父母和雇主会被处以罚金。此外,还对工作时间、童工年龄、机械操作等进行了一系列规定。这一法案的颁布(  )

A.确保了义务教育的普及B.解决了英国的阶级矛盾C.旨在改变童工的悲惨处境D.适应了机器化生产的需求

4.

《中国的历史:绚烂的世界帝国——隋唐时代》 描述:顺着纵横于扬州城的运河(官河)沿岸形成了许多 ,这里不仅是大米和食盐交易之地,而且还从事金银器、丝织品、木材、茶叶等各种商品的交易……城内的 侵街 现象急速扩大,一到夜晚整个街道灯火通明。据此可知(  )

A.农产品开始商品化B.商帮兴起,专门贸易发达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运河开凿,经济重心南移

5.

1700—1820年,英国仿制亚洲商品申请专利,其中陶器和陶艺釉技术专利7项,上漆技术13项,印花、亚麻等纺织技术专利48项。曾经作为奢侈品的丝绸和陶瓷远销欧美市场,并打上了 英国制造 的烙印。这表明(  )

A.英国扭转了对外贸易逆差B.技术革新推动了市场扩大C.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D.世界贸易中心开始转移

6.

1908年汉口三怡钱庄因资金周转不灵而倒闭,欠下汇丰等外资银行200余万两白银,1909年在湖广总督及汉口商会担保下,汇丰银行与债务方及担保方签署了50万两白银借款合同,经多方努力,三怡钱庄逐渐走出困境。据此可知,当时(  )

A.新商业经营模式作用突出B.传统金融机构被银行取代C.列强垄断了中国金融市场D.中国的经济转型步履维艰

7.

在国际文化旅游界有一句行话: 看东方古建筑,不能不到中国山西;看西方古建筑,不能不到意大利罗马。 这是因为山西与罗马的古建筑(  )

A.都承载了久远的历史文化B.艺术风格迥然不同C.都体现了集权政治的优势D.建造水平不分伯仲

8.

1846年,由英国清教徒建立的纽敦镇因哈佛与麻省理工两所大学而升格为剑桥市:1886年,美国铁路巨头斯坦福捐款250万美元创建斯坦福大学,汇聚一批科研机构和国际知名企业,逐渐形成帕罗奥多市,并成为美国硅谷的核心区。这些史实说明(  )

A.科技进步带来城市类型多样B.美国城市深受殖民文化影响C.慈善事业推动城市功能完善D.文教发展推动了城市化进程

9.

据《新唐书·食货志》载:唐初,每年通过汴河调运东南地区的粮食不过一二十万石,而高宗以后平均每年为二百三十万石,最高时达四百万石。代宗时期(762—779年) 每岁所运,或至百余万斛(石)”。自文宗至宣宗年间(827—860年), 岁漕江淮米不过四十万石 。据此可知(  )

A.唐代粮食供给仰仗南方B.政治局势影响汴河运输C.漕粮运输决定王朝兴衰D.农业粮食生产出现波动

10.

1841年7月5日,英国人托马斯·库克包租了一列火车,带领570名旅游者从英国莱斯特到巴夫勒参加禁酒大会,成为世界近代商业性旅游服务的开端。这表明当时(  )

A.交通变迁推动新兴产业出现B.乘坐火车成为主要出行方式C.远途旅行成为西方消费时尚D.运输业提升了市民生活水平

11.

1910~1911年间,当鼠疫波及华北之时,颇有影响的《大公报》刊载了天津官医院的来稿,详细介绍了鼠疫的危害、病因、症状以及预防鼠疫的方法;还开设专栏介绍防疫知识。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报刊宣传(  )

A.加速了清朝防疫体系的建立B.开启了对疫情的专业研究C.推动了公共卫生意识的增强D.控制了疫情的暴发和扩散

12.

1967年,世界卫生组织推出 全球根除天花计划 。当时,美国拥有在发展中国家根除天花的技术能力和条件,苏联则拥有充足的天花疫苗。在世界卫生组织的协调下,美苏经过十二年的共同努力成功根除了世界范围内的 天花 病毒。这表明(  )

A.经济发展水平决定国家防疫成败B.卫生医疗成为两大阵营斗争的主战场C.人类共同命运超越意识形态界限D.国际合作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深入

13.

儒家思想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起了重要作用。据如表内容可知,两者都(  )

张载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横渠四句》

顾炎武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日知录》

A.关注 人伦物理 B.倡导心外无物C.主张 格物致知 D.强调社会责任

14.

下面是某位同学所画中国古代儒家思想发展的示意图。其中,符合阶段④历史特征叙述的是(  )

A.新儒学具有民主启蒙的意味,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转型B.继承先秦儒家民本思想,根本上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C.以王夫之为代表的经世致用思想,开向西方学习先河D.批判理学和抨击君主专制的新儒学未能成为社会主流

15.

《荷马史诗》描述了特洛伊战争的故事,其中穿插了希腊神话和传说故事。但是,19世纪70年代,德国考古学家谢里曼就是依据这部颇具神话色彩的史诗的描述发现特洛伊古城的。由此可见,《荷马史诗》(  )

A.是很严谨的史学专著B.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C.是较可靠的一手资料D.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6.

英国诗人雪莱在《希腊颂》中这样写道: 如果没有希腊,罗马这个我们的导师、征服者和我们的家园,将没有什么光明可供播撒,我们也许还是野蛮人和偶像崇拜者,也许比这还要糟。 这主要说明了(  )

A.希腊文明优于罗马文明B.人文主义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C.古罗马实施了民主政治D.罗马人继承并传播了希腊文明

17.

从公元前2千纪初,由于种种原因,印欧人开始了史诗般的大迁徙。之所以被称为 史诗般 是因为(  )

A.采用了马拉战车的先进工具B.促成了贵霜帝国的形成发展C.促成了许多文化区域的形成D.推动了世界早期农业的出现

18.

人类文明的成长往往呈现世界性的特点。美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内悬挂着一副清末民初一位学者写的对联: 文明新旧能相益,心理东西本自同。 这说明他认同的观点是(  )

A.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都是一成不变的B.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承与交融C.新旧文明与东西文明都是完全一样的D.人类文明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矛盾与冲突

19.

16世纪以后, 马尼拉大帆船 满载中国商品,从马尼拉(位于菲律宾)横渡太平洋,前往美洲。这种贸易持续了二百多年,形成了跨越太平洋的 丝——银 对流。这反映出(  )

A.菲律宾成为世界贸易的主角B.中国沦为西方的商品销售市场C.西方开始了殖民扩张和掠夺D.新航路开辟密切了世界商业联系

20.

当蒙古部落之间的征战结束后,蒙古帝国的对外征服便开始了。这有其深刻的经济根源。草原游牧生活是经济活动中最专业化和单一化的形式之一。(他们)很少能自给自足……游牧民与定居者的跨越军事边界的商业交往经常受到南面农业帝国的限制……而唯利是图的商人与游牧者有着共同的利益,因为这种共同利益,在对外征服中他们将协调行动,给定居文明以致命的打击。以下对这种深刻的经济根源带来的结果表述不正确的是(  )

A.拥有强大的军事优势B.采取限制商业发展的政策C.发动对保守农业帝国的征服D.对科技文化的交流给予包容的态度

21.

1965年,美国国会通过了《移民和国籍法》,规定科学和艺术方面有突出成就的移民和美国急需的熟练及非熟练劳工享有优先权,移民入境后从事美国人不能或不愿从事的职业,且从事的职业不会引起已经从事此种职业的美国人的失业或工资水平的下降。此规定(  )

A.有利于战后美国经济的恢复与重建B.取消了移民政策的种族歧视观念限制C.适应了美国解决 滞胀 问题的需要D.体现了美国移民政策的实用主义原则

22.

音乐电视起源于美国。刚传入拉丁美洲时,当地的节目主持人把西班牙语和英语夹杂在一起说,引起了 外国文化入侵 之类的批评。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人们注意到音乐电视使拉美国家之间彼此更加关注,文化共享的程度也增加了。由此可得出的结论是(  )

A.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文化交流B.拉美和美国的现代化相互促进C.意识形态对立影响文化交流D.电视是新时代殖民的有力工具

2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桑蚕丝织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雕版印刷技艺、中医针灸、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等分别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科技类名录项目。这可以用来说明中国古代科技(  )

A.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B.注重探究事物发展规律C.具有精湛的制作工艺D.具备比较强烈的实用性

24.

世界文化遗产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其突出的普遍价值不仅属于当代人,也属于未来的人类。因此,我们对于世界遗产应(  )

A.全力开发 推向市场B.严格保护 封闭保存C.充分保护 适度利用D.充分利用 适度保护

二、材料阅读

2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
材料一
明代引入中国的新品种,当以玉米和番薯最为重要。玉米是美洲土人培养成功的粮食作物,初传地区大约在闽、粤,然后普及于包括杭州的许多地方。番薯在16世纪由美洲进入南洋,数十年后进入中国,并普及于中国南北各地。主食之外,新引入的蔬果,如南瓜、西红柿、胡萝卜、辣椒等均使中国的食品资源更为丰富。油类作物中,明代已有芝麻、豆类,加上新引入的花生、菜籽均可榨油食用。明代插条、接枝诸项无性生殖的栽种方法,当与种植番薯的经验有关。明代中国将过去不用于农业的边缘土地,也以种种方式垦拓为耕地。

——摘编自许倬云著《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材料二
1575年,马铃薯传到爱尔兰之后,在短短50年内,马铃薯成了爱尔兰人最主要的食物,也成为人们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大面积播种马铃薯,是因为爱尔兰的气候潮湿阴冷,土质肥沃疏松。16世纪的爱尔兰在农业上十分落后,基本上都靠外部援助,由于和英格兰战事不断,饥荒时有发生,人口不断下降。因此,爱尔兰人将马铃薯比喻成上天赐予他们的礼物,即使是在饥荒情况最严重的时候,平民们都不曾想过要种植其他农作物。1846年病害袭来,整个爱尔兰的马铃薯绝产,当时马铃薯疫病风行整个欧洲,但只在爱尔兰造成如此大的破坏。1845年,爱尔兰有850万人,马铃薯危机出现之后的几年间,有100万人死于持续的饥荒和疾病,200多万人离开了爱尔兰。

——摘编自高丹著《灾难的历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明代食物新品种引入的特点,并说明其影响。(12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马铃薯成为爱尔兰人最主要食物的背景。(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引入新物种的启示。(2分)

三、开放性试题

2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中国国际责任观的历史演变 

国家身份

国际责任内容

国际责任表现

天朝上国

天下责任;朝贡责任。

天下观;朝贡体系。

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维持朝贡体系责任;国家救亡图存。

维持朝鲜等国主权,避免欧、日国家侵略;抗日战争。

新生社会主义国家

维护社会主义阵营团结;反对帝国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援越抗法;对周边及民族主义国家的对外援助。

革命社会主义国家

反对帝国主义;反对修正主义;支持亚非拉民族解放斗争。

援越抗美;对民族独立国家及革命社会主义国家的援助。

最大发展中国家20世纪80年代

韬光养晦;国内经济建设;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国内经济高速增长,社会稳定,成为国际和平稳定的重要因素。

负责任的发展中大国20世纪90 年代

国际格局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世界文明多样性;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全球治理。

积极参与和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全球金融危机、全球气候变化等。

——摘自吴兵《从天下责任负责任大国

从上述材料中任选一个或多个阶段提出一个论题,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四、材料阅读

27.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智慧结晶。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一

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部分引文

材料来源

引文内容

吴兢《贞观政要》卷1《君道》

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

《道德经》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孟子.离娄上》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

《礼记》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周易》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论语.子路》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材料二
中华民族具有5000多年连绵不断的文明历史,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经过几千年的沧桑岁月,把我国56个民族、13亿多人紧紧凝聚在一起的,是我们共同经历的非凡奋斗。 为什么中华民族能够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顽强生存和不断发展呢?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我们民族有一脉相承的精神追求、精神特质、精神脉络。今天我们使用的汉字同甲骨文没有根本区别,老子、孔子、孟子、庄子等先哲归纳的一些观念也一直延续到现在,这种几千年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在世界各民族中是不多见的。

——习近平《从小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整理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原因。(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