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云南师大附中高三高考适应性月考卷(二)文综历史试题(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三级 试卷类型:月考测试 适用省份:云南省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15 浏览数:495

一、单选题

1.

长江流域的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了堆积厚度达40~50厘米的稻谷、稻壳、稻叶和稻秆、稻粒(分为籼稻和粳稻)由此推断,当时余姚河姆渡(  )

A.农业的生产水平较高B.已完成社会大分工C.有较固定的居住区域D.粮食的种类比较多

2.

西汉司马谈在《论六家要旨》中提出: 法家严而少恩,然其正君臣上下之分,不可改矣 法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司马谈对法家的评价(  )

A.巩固了儒学正统地位B.是符合君主专制需要的C.强调了法家积极作用D.体现了儒法思想的融合

3.

贞观二年,公卿奏请陛下 营一阁以居之 ,太宗以 糜费良多 拒绝;太宗下诏曰: 按部之嘉名,参建侯之旧制,分土之实存焉。 正式实施宗室刺史制度(皇子等皇室成员任州刺史);又实行 轻徭薄赋 政策和灵活土地法令,鼓励农业发展。这些做法出现的历史背景是(  )

A.隋末战争造成了社会动荡B.藩镇割据威胁中央集权C.仁政 思想的影响扩大D.长期动乱阻碍农业生产

4.

草市,一说是因草市的房舍大都使用草进行盖建而成,二说是因其早期是买卖草料的市集。唐朝草市处于水陆交通的要道之处或者是河流渡口以及城池及其周围的驿站所在地,容纳在官方所规定的地点中。到了宋代,草市由群众自发组织形成的集市演变成了固定的居民点,甚至由于人口的逐渐增多由农村变成城镇。这一变化反映出宋代(  )

A.商品经济比较活跃B.市镇经济趋向繁荣C.经济重心逐渐南移D.政府的管控力松弛

5.

赈灾,是指赈济灾荒、救助灾害、救济灾民。明朝审户法规定: 州县官先画分界,县分为十至二三十方,每方内有若干村,每村若干保,某保灾民若干名,先令保正造册,县官须亲到,按册核查,排门沿户,举目了然。且不致聚集概县之民赴县淹待。他日散粟散粥,亦俱照方举号,挚领提纲,官民两便。 明朝制定审户法旨在(  )

A.落实荒政,维护社会稳定B.预防流离失所,阻止农民起义C.减少损失,保障农业生产D.避免灾荒扩大,减少人口死亡

6.

《汉谟拉比法典》规定: 任何在没有证人或者合同文书的情况下,于他人的儿子或者奴隶处购买白银、黄金、斧头或者是羊、驴以及其他任何东西的人,或者为此负责的人,都将被视为盗贼且判处死刑。 由此可见,《汉谟拉比法典》(  )

A.具有阶级属性的法律B.蕴含公平正义精神C.司法的程序较为严密D.注重维护财产权益

7.

12~14世纪,意大利成为西欧先进农耕方式的样板,农业机械的应用、新作物的种植、新耕作制度的实行和新的牲畜饲养方法出现,使得意大利开垦大量新的土地,扩大了自耕农的耕地面积。这一现象(  )

A.巩固了封建农奴制度B.推动了西欧人口数量激增C.利于新生产关系发展D.加速了封建庄园制度瓦解

8.

15世纪,杰出画家马萨乔在绘画创作上应用几何透视法,使画面中表现出光线与气体的映衬,进而使构图中的人物与周围的环境产生了距离感,展示了不同于中世纪的新视角,让艺术作品在视觉表现上更加具有立体性的效果。这说明当时(  )

A.人文主义影响了艺术风格B.科学和艺术的结合C.艺术创作摆脱了宗教束缚D.艺术与时代相适应

9.

下表是1820~1860年美国黑奴人口增长表,据表可推知当时美国(  )

年份

黑奴人口

占南部黑人人口比例

1820

1538038

93.6%

1830

2009043

93.0%

1840

2487449

94.2%

1850

3204313

95.6%

1860

3953760

96.5%

A.黑奴问题成为南北矛盾焦点B.天赋人权尚未落实C.成为世界重要奴隶贸易中心D.工业革命进程缓慢

10.

在1836~1848年的英国宪章运动中,工人们要求取得普选权,以便有机会参与国家的管理。工人阶级希望通过政治变革来提高自己的经济地位,呐喊出 普选权问题是饭碗问题 ,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民主化的进程得以完成B.工业革命造成了阶级对立C.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D.工人运动有科学理论指导

11.

1918年2月至1920年4月,席卷全球的大流感感染了全球约5亿人,期间美国死于流感的人数约为67.5万人。关于疫情起源美国媒体众说纷纭。这表明当时(  )

起源

原因

西班牙流感

最先关注且忠实报道流感,成为当时大流感最通用的名称

俄国流感

认为流感的发源地是俄国,特别是俄国和土耳其斯坦之间的边境地区。许多记录在案的流感病例或多或少都来源于该地

德国流感

这场大流感不仅源出德国,甚至很可能是德国人为制造并由德军特工传播的

中国流感

大流感以及所有其他存在于宇宙中的大瘟疫都是在亚洲产生的,它们如同插翅一般,随着20万中国劳工扩散向西方

A.第一次世界大战阻碍了医学正确认知B.美国媒体掩盖疫情真相C.国家应建立有效的公共卫生管理制度D.意识形态左右舆论报道

12.

甘地出生在一个印度教家庭,他把印度教的仁爱、素食、不杀生的主张,同《圣经》《古兰经》中的仁爱思想相结合,提出用非暴力的手段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恶,甚至是感化一切恶的行为和事物,逐渐形成了非暴力不合作理论。这反映印度(  )

A.民族文化影响斗争策略B.有独特的独立斗争方式C.独立理论和独立运动相统一D.产生了独立觉醒的民族意识

二、材料阅读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新航路开辟组图(据约翰·克拉克《地图中的历史》等整理)。
/ /

图6 图7

图8

材料二
1500年之前,印度洋是一个开放的、和平的区域,任何一个贸易大港——亚丁、霍尔木兹、卡里库特或马六甲——都是不封闭或不设防的,非洲传统的独桅三角帆船、中国的平底帆船、印度和阿拉伯的商船,都是在没有本国军舰的护航下航行的。1500年后,一切都改变了,先是葡萄牙人打败了埃及和印度联合舰队,夺取了多个贸易城市,靠武力控制航道和港口城市,垄断商品贸易。随后进入印度洋的荷兰、英国、法国人把武装贸易引入印度洋,迫使那里的传统商人要么武装保卫自己,要么给入侵者支付保护费,作为这一地区显著特征的和平航海体系被突然终结了。

——摘编自马立博《现代世界的起源:全球的、环境的述说:15~21世纪》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按照三幅图的绘制时间先后排列顺序,并说明依据。(1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00年前后印度洋贸易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原因。(11分)

三、开放性试题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长久以来,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东方的向往和迷恋一直根植于西方文化的源头,史景迁曾指出: 欧洲人关于中国的真实知识中总掺杂着想象,二者总是混淆在一起,以致我们很难将它们区分开来。

时间

人物及著作

对中国的描述

公元1世纪

维吉尔《田园诗》

赛里斯(Seres产丝之国人从树上采集非常纤细的羊毛织成漂亮的织物

1255

《鲁布鲁克东行记》

契丹通行的钱是一种棉纸,长宽一巴掌,上面印有几行字;医师熟悉草药,熟练地按脉诊断;他们用毛刷写字、绘画

1615

《利玛窦中国札记》

棉花产量可观,硝石产量丰富,多用于制造焰火供节日娱乐;汉字符数量极大,使用木板刻制印刷;钻研自然科学不像哲学研究那样受到荣誉的鼓励

1756

伏尔泰《风俗论》

在已知的古代国家中,唯有中国不曾受神职人员的统治;政府官员必须经过好几次严格的考试才录用;监察和进谏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皇帝不易独裁专制

1776

亚当·斯密《国富论》

中国一向是世界上最富的国家,然而许久以来它似乎就停滞于静止状态了,他们下层人民的贫困程度远远超过欧洲最贫乏国民的贫乏程度。他们很少或完全没有国际贸易,将前来请求通商的外国人视为乞食者

——摘编自邹雅艳《13~18世纪西方中国形象演变》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中国古代史知识,对表中的内容提出自己的看法,并予以说明。(要求:看法具体明确,说明须史论结合)(12分)

四、材料阅读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中世纪晚期的欧洲,教皇地位的衰落与国家世俗化发展要求打破原有的政治结构,换言之,主权国家的建构是一个历史的必然。《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开启了基于领土的主权国家,国家的政治权限被划定在特定的领土范围以内,领土成为主权国家一个不可或缺的元素。英法百年战争,英国战败退守英格兰等岛屿,客观上为英国民族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有利的空间条件。战争也使英国民众普遍感到 法语是敌人的语言 使英格兰人意识到他们的特性、统一性和共同的传统和历史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结构的变迁,原有的社会控制结构体系摇摇欲坠,国家的权力从贵族的手中转移到君主手中,最后再转移到代表人民的议会手中,人民从徘徊于政治体系之外到能够平等地享有政治权力,伴随这个过程,普通国民的国家意识、民族意识逐渐巩固。无论是国家的领土边界还是国家的利益边界,是以民族边界的大小来决定的,民族承载着国家,两者完全融合在一起。

——摘编自黄其松《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叙事——以英国为例的阐释》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推动英国发展为近代民族国家的因素。(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影响。(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