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度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高二第二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16+4)【纲要上下+选择性必修三册】

适用年级:高二级 试卷类型:期末考试 适用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 试卷年份:2023年 题数:20 浏览数:110

一、单选题

1.

《礼记》记载: 殷人称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 。周人则提出: 顺乎天而应乎人 民之所欲,天必从之 。据此可知,西周治国理念(  )

A.具有一定人文主义色彩B.摆脱了神权思想影响C.带有朴素唯物主义因素D.体现了儒家民本思想

2.

汉武帝时在西南地区设郡,封夜郎侯为夜郎王,领诸部, 使其子为令 。后在西夷置十余县,除都尉外,其县令也按 从其俗以长之 的惯例,由本地区王之子或王的嫡亲充任。其主要目的是(  )

A.践行以和为贵思想B.稳定边疆地区的开发C.怀柔西南少数民族D.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

3.

唐朝中后期,长安城中的崇仁坊 一街辐辏,遂倾两市,昼夜喧呼,灯火不绝 ,甚至出现 侵街打墙,接檐造舍 的情况。为此,皇帝多次下令禁止。这说明当时(  )

A.经济活动挣脱了法律的束缚B.政府重视对城市严格管理C.新的经济形势冲击管理制度D.政府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4.

宋仁宗说: 措置天下事,正不欲专从朕出。若自朕出,皆是则可,有一不然,难以遽改。不若付之公议,令宰相行之。行之而天下不以为便,则台谏公言其失,改之则易。 该举措有利于(  )

A.激发臣民议政热情B.提升君主决策的质量C.监察机构的多元化D.完善分权制衡的体制

5.

从明朝后期到清朝前期,欧洲传教士不断来华传教。他们自己以儒家教条为标准处世,由此吸引了徐光启等一批儒家知识分子接受天主教;同时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被译介到中国。他们的活动客观上(  )

A.获得了士大夫阶层普遍支持B.促进了天主教在中国的传播C.开启了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D.拓宽了部分知识分子的视野

6.

1843年,中英条约规定 各国既与英人无异,……亦应准英人一体均沾 ,之后西方列强与中国订立条约时均援引此款;1871年中日签订条约时,清廷代表李鸿章则首次取消了 一体均沾 的条款;而中俄伊犁交涉时,左宗棠指出, 本意在持平办理,务使中俄商人均沾利益,两不相妨 。这反映出(  )

A.中西间友好交往的不断加强B.国家主权观念不断增强C.洋务运动提升中国国际地位D.半殖民地程度不断加深

7.

清末民初的上海,女界喜效夷装,衣必袒胸露臂,裤必长不及膝,袜必长统,履必高底。其形式介于华夷之间。 无论其为官为商为士为民,……就其外貌观之,俨然望族之家。 这实质上反映了(  )

A.传统四民观念受到冲击B.社会习俗逐渐西化C.平等自由观念广泛传播D.近代化历程的深入

8.

不同历史时期党员构成的变化反映了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的不断发展。对下表中党员构成的理解准确的是(  )

党员总数万人

工人党员比例(%)

农民党员比例(%)

1927年五大前

5.8

50.8

18.7

19286

13.0

10.9

76.6

A.反映了革命形势空前高涨B.说明革命性质发生了改变C.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发展D.表明革命道路有重大调整

9.

1954年8月,法国公共舆论研究院进行了一次民意调查。结果显示,43%的民众认为法国政府应该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比1950年2月的调查提高了15个百分点。这一结果的出现得益于(  )

A.冷战之下法国和美国对抗的加剧B.经济复苏提升了法国的经济实力C.中国的外交表现赢得了国际认可D.求同存异方针在法国进一步传播

10.

1978年11月22日,《人民日报》刊文介绍,日本引进外国技术之多,超过了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到1973年3月为止,日本引进外国技术共25742项。从长远来看,这 使日本减少了进口,节省了外汇支出 。这篇报道(  )

A.表明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得到落实B.预示经济领域即将出现改革新动向C.体现对日外交政策服务于国家建设D.反映中美建交拓宽了国人的新视野

11.

公元前479年,希腊联军在抗击波斯的决定性战役——普拉提亚战役中取胜,迫使波斯军队全部撤离希腊半岛。但由于雅典的将领是贵族阿里斯提德,这场战役在当时雅典民众中很少被提及。这反映出雅典(  )

A.民众已有一定的民主意识B.民主政治的弊端已显现C.城邦国家权力被贵族滥用D.平民与贵族的矛盾尖锐

12.

公元12世纪开始,高耸入云、冷峻深沉的哥特式建筑较为流行。文艺复兴后,建筑师们热衷于重现古希腊的柱式以及古罗马的穹顶拱券,从而营造出欢快充实的空间感受。这表明当时(  )

A.欧洲建筑美学摆脱了宗教的束缚B.几何学发展彻底改变了设计理念C.复古思潮深刻改变欧洲建筑美学D.市民阶层追求世俗化的生活体验

13.

1685年法国政府宣布新教非法后,为逃避宗教迫害,成千上万的法国新教徒移居英国,其中包括许多技术工匠,工匠带去的商业、工业和金融上的新技巧很快在鼓励专利发明的英国实现了本土化并被广泛推广。这反映了在当时的英国(  )

A.工匠精神决定经济发展的面貌B.发生工业革命的条件已经成熟C.多种因素共同为经济转型奠基D.宗教改革助推社会经济的发展

14.

1883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彭德尔顿法》规定:建立一个不受党派控制的文官委员会负责对联邦文官统一管理;对部分官职实行竞争性考试;禁止文官参加党派活动。这些规定(  )

A.有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持续B.确保了公务人员的公正廉洁C.削弱了政党对政治的影响力D.推动了文官制度的发展完善

15.

1920年,美国参议院否决了《凡尔赛条约》并拒绝加入国际联盟。1925年,美国作为观察员参与了两次在日内瓦举行的重要会议,分别是关于鸦片贸易和武器贸易的;1930年,美国共参加过40次国联会议,并在国联总部有5名常任代表。上述史实可以用来说明(  )

A.一战后构建的国际秩序得到完善B.美国打破了英法对国联的控制C.国联对国际事务拥有重大影响力D.美国抛弃了孤立主义外交政策

16.

G7即七国集团,20世纪70年代由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建立,被喻为 富人俱乐部 ,控制着世界经济和政治走向。1998年俄罗斯加入,1999年G20即20国集团应运而生,除原有的八国,还有欧盟以及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发展中国家。经多年发展,其涉及主题已包括创新、发展、改革、投资、反腐败、气候变化等。二十国集团发展的历程证明(  )

A.政治经济一体化持续加强B.多极化趋势下全球治理的必要性C.国际贸易可实现均衡发展D.西方国家仍然主导着经济全球化

二、材料阅读

17.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5分)
材料
元朝的疆域是前代所无法比拟的,元朝的疆域从今天的地理情况来看,横向上大致是东部沿海到今天新疆地区,纵向上从南部的沿海地区到北部的鄂霍次克海都在元朝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中。在广阔的边疆地区,分布着众多的边疆民族,为了巩固边防,元朝在边疆治理方面采取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政策。在地方上,元朝则设置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岭北、辽阳、云南、湖广、甘肃等行省位于边疆地区,具体负责边疆管理事务。为迅速传递诏命和情报,元朝还建立了从首都行政中枢到遥远边疆地区的驿站制度,实现了对边疆地区广泛而直接的管理。元朝不仅实现了对吐蕃广阔地区的管理,而且根据吐蕃宗教盛行的特点,在中央设置了管理吐蕃事务的机构——帝师和宣政院。在西南边疆设置了宣慰司都元帅府等机构进行管理,并大量任用当地土官,因俗而治,史称 土司制度

——摘编自马大正《中国古代的边疆政策与边疆治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元朝边疆管理的措施,并指出其中蕴含的政治智慧。(10分)
(2)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国家边疆治理问题的认识。(5分)

三、开放性试题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程美东《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材料二
研究当今中国的现代化,必须将之放置于整个近现代中国历史进程中来考察。下图为学者归纳的中国现代化的3种阶段演进特征:

——据仰义方、武亿:《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演进逻辑、鲜明特征与实践路径》

根据上述材料,选择整体或其中一种阶段性演进特征,结合中国近现代史的相关史实,进行简要阐释。(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结构完整,包含论题、史实论证以及总结提升。)

四、材料阅读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新加坡社会具有高度的异质性,缺乏社会向心力所需要的同质性因素。英国占领新加坡后,不追求同化当地民众。为了开发新加坡,英国殖民当局把新加坡定为自由港,建立了自己的运行机制和制度,实行总督制,并从东南亚地区招揽大量劳动力。华侨从1830年占总人口的30%到1860年超过65%。它还一直都是东南亚移民的中转站,人口流动性较大。受民族独立浪潮冲击,1959年,新加坡在英联邦范围内实行自治,1963年,成为马来西亚联邦内的一个州,1965年8月,退出马来西亚联邦,建立了独立的新加坡共和国。独立后的新加坡是一个具有明显移民特征的城市国家,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为新加坡以后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郑维川《新加坡治国之道》等

材料二
二战后,美国的全面崛起是其文化传统潜能大爆发的表现。大批外来科技人才让美国政府尝尽甜头,《1952年移民法》规定 全部移民限额中的50%用于引进美国急需的、受过高等教育的、有突出才能的各类人才 。如今,美国人口除了有各种族土著外,还包括欧洲移民、非洲移民、拉丁美洲移民和亚洲移民,不同种族的移民体现出不同的民族性格,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在这片特殊的土地上组成了不同特色的小团体,并由小团体之间的交流、碰撞而创造出更繁荣的经济文化景象。移民带来的多元文化让美国社会呈现多样性和注重平等、民主。越来越多的有色人种不断涌入美国,这些移民所获得的成就,逐渐打破了白人在美国社会中的霸权。

——摘编自朱学敏《浅析美国多元化文化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加坡社会 高度异质性 形成的历史背景,并指出独立后的新加坡政府为此在文化上采取的对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二战后移民对美国社会发展的影响。(6分)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3分)
材料一
汉代 海上丝绸之路 雏形即已出现,魏晋而后,僧人 附商舶 西行 求法 ,成为佛教东传的重要方式。宋元时代指南针等远洋航行工具的使用,使海外贸易达到鼎盛。明朝前期,在郑和下西洋的背景下,出现了一批重要的航海著作,如《瀛涯胜览》《星槎胜览》《西洋番国志》等,记录海行见闻,反映当时东南亚、印度以及阿拉伯、东非等地的风土人情、山川形胜。明后期,郑若曾针对倭寇等问题,在《筹海图编》中明确提出 海防 的主张: 欲航行于大洋,必先战胜于大洋。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材料二
2023年是中国提出共建 一带一路 倡议10周年。目前已有151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与中国签署200余份共建 一带一路 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 建设已成为当今世界全新合作模式。

时间

提出

20139

习近平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重要演讲,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

201310

习近平出访东南亚期间发表《携手建设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讲话,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共同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20146

习近平在中国——阿拉伯国家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级会议上首次正式使用一带一路的提法,并对丝绸之路精神和一带一路建设应该坚持的原则作出系统阐述。

(1)根据材料一,概括 海上丝绸之路 对古代中国的重要意义。(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提出和实施 一带一路 设想的可行性条件,并指出21世纪中国政府倡导 一带一路 战略构想所体现出的丝绸之路精神的时代特征。(7分)